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

臘月初十,劉大夏回朝。

當天上午,朝廷派出由內閣次輔李東陽領銜的龐大歡迎隊伍,前往西直門恭候。

劉大夏之前一直坐鎮宣府鎮城,此番回朝走的是土木堡——居庸關一線,在參觀沈溪當初抗擊韃靼人而精心構築的坑道防禦體系之餘,順道視察居庸關防務。

因韃靼人已由張家口堡一線撤出宣府之地,劉大夏還擔負一個重要使命,那就是徵調民夫修補內外長城以及各大關隘,但因朝廷缺錢糧,這其實是給戶部出難題。

被韃靼人摧毀的內外城牆和重要關隘,必須要儘快修補,否則宣大地區和延綏、寧夏等地便成爲不設防狀態,韃靼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邊民不得安寧,發展民生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沈溪非常慶幸自己沒有被文官集團器重,不然無論是安排他去三邊或者是宣大之地督造修築城塞,還是留在京城戶部幫忙籌措錢糧,都會讓他心力交瘁。

沈溪作爲對韃靼之戰的絕對功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起劉大夏功勞更大,但在當天卻未被朝廷安排出席盛大而隆重的歡迎儀式。

這天沈溪留在家中,專心致志爲朱厚照整理自己在土木堡一戰中因地制宜使用的一系列戰法,並從兵法角度爲朱厚照解析,分析每一戰面臨的困難、如何應對以及最終戰果,把他當時的心路歷程都說了出來,讓朱厚照能夠切身地感受到戰場上的氛圍。

對於培養大明太子,沈溪可謂是盡職盡責。

尚未到中午,有客人前來府中拜訪。

因爲聽傳報的丫鬟說來人身着官服,沈溪以爲是朝廷派來宣旨或者跟他有公務來往的官員,結果見到人,才知道是劉大夏先期派到京城打點的使節,此番專門前來拜訪沈溪,轉達劉大夏的交待之言。

劉大夏沒有給沈溪寫信,因爲若是信件落入有心人手中,或許會拿來作爲攻訐他和沈溪暗中勾連的證據。

劉大夏派來的人是邊軍中的長史,年約三十出頭,之前在延綏巡撫案下任職,頂着個從七品的官銜。

來到正堂,使者看到沈溪後,趕忙上前行禮:“沈大人,劉尚書讓卑職前來,跟你說一下騎兵調度之事。”

沈溪稍微琢磨了一下,問道:“有什麼問題嗎?”

之前林恆、王陵之這路騎兵,幾乎是邊軍中碩果僅存的騎兵隊伍。劉大夏得知沈溪堅守土木堡,一再擊潰韃靼人的進攻,知道沈溪有能力回援京師,便將騎兵派出,交由沈溪指揮。沈溪終不負劉大夏所託,在京師遭遇危險前,及時殺回勤王,最終解了京城之圍,而後這路兵馬銜尾追擊韃靼人,克復紫荊關、廣昌、蔚州等一系列重要城池,最後在宣府鎮城跟劉大夏部兵馬匯合。

劉大夏先放出騎兵的指揮權,最後又將權力收回,在這個過程中,沈溪固然顯示了自己在軍事上的卓絕才能,但也體現了劉大夏審時度勢的能力,還有劉大夏對於沈溪的絕對信任。

使者道:“劉尚書言,關於騎兵戰功,兵部尚未擬定,請沈大人代爲擬寫奏疏,將奏疏轉呈三邊總督衙門,騎兵於此戰功勳,一律納入延綏巡撫沈大人帳下兵馬計功,三邊總督衙門不敢竊取功勞,劉尚書會親自跟陛下奏稟此事!”

乍一聽這話,沈溪覺得劉大夏是要賣給人情給他,把功勞盡皆送出。

但仔細回想,騎兵獲得的功勞,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就算功勞全部歸了自己又如何,朝廷都沒準備將自己留在京師,依然讓自己到南方擔任督撫,劉大夏這麼做其實有點兒畫蛇添足的意思。

“不必了!”

沈溪當即回絕,“該是誰的功勞,便是誰的,邊軍將士浴血奮戰打出來的戰果,本官不敢居功。本官只是領京營將士,到土木堡轉了一圈回來罷了!”

使者笑道:“沈大人太過謙虛了,這一戰中,您先是據守土木堡,牽制大批韃靼兵力,後來又領兵勤王,解了京師之困,乃是此戰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劉尚書早前已上疏陛下,請陛下重賞沈大人。”

“我邊軍將士也感念沈大人恩德,若非沈大人連續消耗韃靼兵馬,京師必遭危難,我邊軍將士即便一死也難以贖罪!”

之前沈溪以爲劉大夏跟他之間只是“客氣”一下,跟他說兩句好聽的,主要意圖是讓他見好就收,突顯邊軍在這一戰的功勞。但現在聽完使者的意思,劉大夏對他讚譽有加,分明是真心實意要把他樹成首功。

沈溪微微搖頭,輕嘆道:“你回去跟劉尚書說,大可不必如此謙讓!”

來人臉色變得鄭重,道:“沈大人,這不但是劉尚書之意,也是是我三邊乃至宣大之地將士一致的看法。之前帳前議事,劉尚書的提議得到軍中將士一致贊同,您不當這首功,實在說不過去!”

沈溪心想:“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果然不同。在文官集團,那些自詡爲大明棟樑的文臣極力打壓我的功勞,而到了武將集團這邊,即便我不主動提,他們也心甘情願爲我向朝廷表功!”

劉大夏是文官,善於用各種手段平衡各方勢力,但他如今代表的是武將集團的利益,自然得遵從麾下將士的意志。

沈溪之前對劉大夏並未抱太大希望,主要原因是弘治十三年榆溪河之戰,劉大夏對他的功勞一再打壓,以至於讓他並未享受到功臣的榮光,但這次劉大夏一反常態,大出沈溪的預料。

是否排首功,對於沈溪來說意義不大,現在他只確定了一件事,武將集團站在他這邊。

朝廷論功行賞,其實是賞罰分明的體現,劉大夏保證沈溪的利益,是在幫朝廷收攏將士之心。幾年前榆溪河之戰後,沈溪在邊軍將士心目中的地位就很高,而經過此番對韃靼一戰,邊軍將士更是將沈溪敬若神明。

在這種情況下,劉大夏把沈溪推出來作爲首功,讓麾下將士覺得他大公無私,也方便他爲朝廷收攏軍心。

沈溪送走劉大夏派來的使節不久,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出現在家門前。

送禮的基本都是在京有關係的邊軍將領,這些將領人未回京城,卻通過隨劉大夏派回來打前站的人,把消息帶到京城,讓京城的家眷給沈溪送禮。

這些禮,並非出自邊軍的戰利品或者戰功犒賞,而是出自這些將士的家財。

劉大夏於午時二刻回到京城,然後在李東陽等朝臣的簇擁下,風光前往皇宮面聖。

而沈溪在這天下午,接待了六七波送禮的客人,雖然送來的禮物未必價值連城,但也都價值不菲。沈溪想拒絕,但各家都把禮物送來就走,留下名諱,卻不提任何求沈溪辦事的意思。

顯然這些個邊軍將領,主要是感念沈溪恩德,而不是請託辦事,他們送沈溪禮物,還有一層意思是不想落於人後,沈溪連續立下大功,將來在朝中必然前途似錦,多巴結一些總歸沒有壞處。

*************

ps:昨天晚上回到家到現在,天子一直暈暈乎乎,連續坐飛機,再加上旅途勞頓,天子整個人都輕飄飄的,一直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希望儘快找回碼字的狀態!

另外,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間,本書將在qq閱讀客戶端和起點讀書客戶端限時免費7天時間,一點小福利,也算回報一下這麼多年來衆多書迷對天子的主持,喜歡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載客戶端看起來~

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一二六二章 捷報?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一三二二章 驚天秘密(第六更)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一八〇二章 給臉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一二一九章 回師居庸關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二四二章 掃榻以待(第六更)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來了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一五八章 來不及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三七六章 周胖子(求訂閱)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