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

來到文淵閣後院的值事房,三人分別落座,李東陽將之前面聖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劉健微微點頭,若有所思道:“看來……太子確實已不在宮中,更可慮者,他還長期滯留在外不歸……於喬莫名其妙往江南去,莫非是太子隻身前往南直隸遊歷,陛下派於喬將太子尋回?”

關於東宮的事情,王華雖不知具體情形,但他畢竟是東宮講官之首,多少跟宮中的太子近侍有來往,從這些人閃爍其詞的口風便能判斷,太子應該出宮去了,而不是跟朝廷所說的那樣正在養病。

王華跟李東陽、劉健的關係非常鐵,若非沈溪出現,謝遷也是這個集團中極爲重要的一員。

但如今謝遷日漸離心離德,劉健和李東陽惱火之餘,甚至有將王華舉薦到內閣將謝遷取而代之的打算。

王華謹慎地說道:“劉少傅所言雖在理,但如今陛下對太子之事諱莫如深,我等身爲臣子,難道不應該替君父保守秘密?若臣民得知太子頑劣,擅自離京,怕是會離心離德……”

王華畢竟是詹事府少詹事,同時又是朱厚照的先生,心頭惦記的還是皇室和朝廷的安穩。

他很清楚太子離京這件事,會對其聲望產生怎樣的影響,雖然這件事公開不至於影響朱厚照繼位的合法性,但朝臣和百姓會覺得太子荒唐胡鬧,行爲怪誕無禮,居然在他老爹生病時自己跑出去玩,完全不顧大明江山社稷的安穩。

李東陽臉色鐵青:“莫非不辨公理,不講是非,無論太子做的事情是對是錯均守口如瓶,方爲善舉?事無不可對人言,太子離京,暫且不論是否爲私逃,僅就事論事,若一時無法尋回,致皇位傳承出現變故,難道這樣纔是臣子所爲?”

王華雖然覺得不該在這種事上跟李東陽唱反調,但他還是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陛下不願將事情公開,恐怕還有擔心太子在外遭遇險情這層顧慮。如今番邦、賊寇,可都惦記着大明江山,即便是藩王勳貴……也無法完全放心!”

李東陽並沒有回答王華,而是側頭看向劉健,問道:“劉少傅以爲呢?”

劉健此時臉色一片深沉。

如今大明朝廷,劉健幾乎可以一言而決,即便蕭敬都拿他沒辦法,文官集團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總攬朝政的地步,主管軍隊的張懋是個老好人,代表天子的蕭敬也是個應聲蟲,弘治皇帝這一病,文官集團拒不承認太子監國的地位,朝廷上下卻沒人能制約。

即便馬文升和劉大夏在朝中看似跟劉健、李東陽等人政見有別,但他們自身也是文官,加上馬文升和劉大夏執掌六部,無法干涉內閣工作,所以在朝事上他二人不會去跟劉健等文官集團首腦唱反調。

劉健眯着眼道:“如今暫且不明陛下用意,也無法求證太子是否尚在宮中,但若太子真已離開京城,一時還未將人找尋回,就得將此事昭告天下,令地方官幫忙找尋。暫且發動幾人,聯名上奏陛下,請太子恢復經筵日講……賓之,此番便由你來聯絡人手,務必在這一兩日內行動!”

“好!”

李東陽點頭應允下來。

饒是王華早就對文官集團的獨斷專行有所瞭解,但他萬萬沒料到,劉健和李東陽居然敢如此明目張膽地逼迫皇帝表態,他怎麼聽,都覺得眼前這兩位所做之事不像是人臣應該做的,倒與梟臣或者亂臣賊子無異。

但王華平時對劉健和李東陽的人品德行還是非常佩服的,並不認爲兩位內閣輔臣會謀朝篡位,當下心裡感覺非常的彆扭,完全無法適應兩人的行事風格。

李東陽站起身:“此事以太史官入稟爲宜,請兩班翰苑朝官通稟,若陛下不允,則跪諫午門,劉少傅以爲何?”

劉健臉上終於露出笑容,點頭道:“可!”

李東陽得到劉健的肯定與支持,精神一振,站起身往翰林院去了,顯然是找翰林們聯名上奏去了。

王華跟着站起,一時間無所適從,他忽然感覺自己似乎做錯了事,把宮中的秘辛給泄露了出來,再由兩位內閣大學士發酵,或許會鬧出大事來。

王華心想:“太子乃國之儲君,承載天下之希望。如太子蒙羞,便爲大明蒙羞,劉少傅和賓之這是作何?”他不能理解,劉健和李東陽爲什麼一聽說太子失蹤了,馬上就要把這事鬧開,好像非要到人盡皆知的地步。

在王華想來,這畢竟是皇家的私事。太子雖頑劣,卻無人可替換,把其名聲搞臭不僅沒任何好處,反而會引來皇家的憎惡。

他卻不知,因爲之前皇帝對文官集團的打壓,令劉健和李東陽分外在意“太子年少氣盛不能當事”的奏議,他們就是要證明太子是個孩子,朝事不能讓一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做主,而應該由他們這些“忠臣”全權負責。

……

……

晴空萬里,烈日當頭。

熾熱的空氣好像被陽光給凝固住了,沈溪有種喘不上氣的窒息感。

進入六月後,江贛地區氣溫一路高升,到正午時分,更是酷暑難耐,隊伍已無法按照正常時間作息行進,只能趁着早晚天氣相對涼爽的時候才趕路,晚上和午時前後均紮營休息,選擇的地方還是叢林或者山間背陰處。

沈溪原想讓隊伍夜晚行路,但又怕地方上不太平,遇到山匪水盜打劫。

過了德安,隊伍一路往南過建昌,走的全都是官道。

沈溪根本就沒避諱那些揚言要刺殺他的地方官紳,此行他帶的護衛可不少,除了衙役外,其餘士兵的兵器足夠先進,就算火銃還沒配齊全,但至少強弩和弓箭都是上乘,身上腰刀、長槍和鎖子甲都是由高爐鍊鐵萃取的精鐵打造。

再加上士兵全都是從湖廣各衛所精挑細選,個個身強力壯,沈溪又按照後世訓練軍人的方式進行特訓,並且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擁有優厚的待遇,同時還明確末位淘汰制,這讓士兵們都有了危機感和使命感。

有了德安的教訓,沈溪過建昌的時候沒有進城。

建昌縣在沈溪看來,也不是什麼太平之地,關鍵在於建昌侯張延齡的封地就在這兒。

張延齡之前是爲建昌伯,而後封爲建昌侯,封地在江贛但一直未就藩,不過他的手卻早早就伸了過來,畢竟涉及到食邑和土地,爲此還在建昌縣豢養了一批打手,專司負責徵收地租等。

要說張延齡在京城是做了不少強佔民田民女、爲非作歹的事情,但或許是因建昌縣距離京城太過遙遠,張延齡在建昌縣還未做出什麼人神共憤的舉動。

至少沈溪在查閱江贛地方道、府、縣的記錄時,未發現張延齡在建昌縣做出什麼不軌之事。

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五四四章 欽差(第一更)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六五五章 一條不好趕的路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禮時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五五二章 非奸即盜(第三更)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適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