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

沈溪帶着胡璉和王陵之自長安左門入宮。

進入宮門後,王陵之好奇地打量左右,問道:“師兄,咱們已經在皇宮裡了嗎?這裡房子可真多,到處都是門……皇上到底住在哪兒啊?”

從長安左門到午門,要過天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端門,沿途除了屋舍就是圍牆,對於少有進宮的人來說,確實蘊藏了太多的秘密。

沈溪沒去看王陵之,隨口道:“現在還不算進入皇宮內苑,進到這兒最好少說話,以免被人聽到,橫生波折……等你以後常來,自然什麼都清楚了。”

“嘿!以前倒是進來過,可今天感覺大不一樣……”

王陵之是第二次入宮,頭回他可沒心思觀察周圍環境,現在跟在沈溪身後心情放鬆,也有閒心留意沿途的情形了。

沈溪瞥了王陵之一眼,不由想到自己前世遊故宮時的情形,跟王陵之這種心態差不多。

至於胡璉,受儒家思想束縛,入宮後便低着頭,一語不發,顯得拘謹多了。

過了午門,王陵之更加高興,臉上的笑容怎麼都掩飾不住。

沈溪則在想事情,沒有理會獨自傻樂的王陵之。

一行抵達文華殿,還沒等進去,就見謝遷帶着刑部尚書王鑑之、內閣大學士楊廷和走了過來,並未見到焦芳和樑儲的身影。

“來了?”

謝遷看到沈溪,黑着臉問了一句,隨即打招呼,“你跟我到一旁聊聊!”

沈溪見謝遷神色,猜想或許是首輔大人知道這次朱厚照突然召見大臣的目的,要找他商議。

謝遷沒讓旁人跟來,和沈溪一起來到文華殿右邊的迴廊拐角處,四處看了一眼見沒人,這才道:“你可知陛下因何舉行朝議?”

沈溪一愣,隨即回答:“大概是豹房和宮市那些玩意兒玩膩了,陛下突然想起過問朝事吧?”

“是這樣嗎?”謝遷皺眉問道。

沈溪搖了搖頭,心中哭笑不得,原本他還想跟謝遷打探消息呢,誰想對方也是懵然無知。以他對謝遷性格的瞭解,估摸對方這時候還在懷疑他知情不報。

謝遷輕嘆:“恐怕不是陛下對吃喝玩樂之事膩味了,而是要對朝中大臣進行更迭……”

一句話,就讓沈溪感受到莫名的壓力,當即驚訝地問道:“以閣老之意,這次朝議根本是劉瑾一手炮製,甚至有可能就是劉瑾的陰謀?”

“嗯。”

謝遷沒有迴避,點頭道,“之前刑部和禮部兩部尚書更迭,劉瑾本想將兩部掌控手中,好在王尚書和白尚書都不爲其淫威所動,方保我儒臣對六部衙門保持足夠的影響力。劉瑾不甘,定會發起反擊,兩部首當其衝。”

沈溪沒說什麼,在這事上他是有心無力。

劉瑾對正德皇帝的影響太大,若朱厚照堅持要撤換誰,作爲臣子根本沒資格反對。就算有人出來諫言,最多讓朱厚照發一通火,事情依然無從轉圜,一切都還是在劉瑾掌控之中。

謝遷嘆道:“之前一直期盼早些面聖,讓陛下對朝中亂象有所警覺,儘早約束閹黨的權力。誰想如今閹黨已成氣候,陛下喜怒哀樂皆爲劉瑾所挾,此番面聖,怕是跟閹黨有一番惡戰。”

沈溪直接問道:“閣老希望我做什麼?”

“你?”

謝遷斜着瞥了沈溪一眼,搖頭道,“不指望你做什麼,今天你只需安守本分便可,兵部一定不能有變。至於旁的事情,跟你沒多大關係……好自爲之吧!”

……

……

沈溪聽謝遷的語氣,似乎對自己很失望。

這種失望是長年累月積蓄的結果,之前他深得謝遷信任,甚至到現在,謝遷有事還是會找他商議。

不過謝遷只是單純地把他當成後輩看待,遇到事情老是指手畫腳,試圖操縱他的一切,後來沈溪遇到事情多喜歡自作主張,每每還取得不錯的效果,久而久之謝遷似乎認清現狀……既然指使不了沈溪,乾脆置之不理,只要能達到打擊閹黨的目的即可。

沈溪跟隨謝遷一起返回文華殿,這時受到邀請的勳貴和文臣、武將基本到齊。

朱厚照沒定下具體召見時間,大臣們只能等候。

劉瑾和張苑等人沒有露面,大家對皇宮內的情況都不是那麼瞭解,於是三五成羣,湊到一塊兒竊竊私語。

焦芳作爲閹黨骨幹,此時獨自坐在軟榻上,閉目養神。

謝遷一回來,立即被人團團圍住,沈溪沒興趣湊熱鬧,看到胡璉和王陵之坐在一邊發呆,於是過去挨着他們坐下,王陵之正要問話,刑部王尚書神色陰鬱地到了三人跟前。

沈溪站起來恭敬行禮,胡璉識相地拉着王陵之躲開了。

沈溪和王鑑之一起坐下,王鑑之道:“之厚,最近京城周邊出現一夥打家劫舍的盜匪,你有耳聞吧?”

“嗯。”

沈溪點頭道,“聽說那夥盜匪窮兇極惡,公然入戶行兇,姦淫擄掠之事做了不少!”

王鑑之嘆道:“真讓人頭疼啊……這夥賊人行跡詭秘,京師兩縣衙門傾巢出動,順天府也被驚動,聯合五城兵馬司一起圍捕,但盜匪卻似乎未卜先知,每次作案都避開官府設下的陷阱,行動迅捷,來去如風,似乎有官府之人作內應。”

沈溪神色嚴肅,沒有發表意見。

之前他並未過多地留意這件事,因爲他實在太過忙碌,加上賊人神出鬼沒,雲柳那邊也未探查到更多消息。

王鑑之再道:“這件事順天府已上報三法司,說來奇怪,之前劉瑾對於三法司的事情不聞不問,但此案發生後,卻屢次派人到刑部來問詢情況,多有訓斥!”

“哦?”

沈溪詫異地問道,“難道這件事跟他有關?”

沈溪的話說得太過直白,讓王鑑之一時間不知該怎麼接茬,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之厚,你覺得盜匪之事,跟劉瑾有關?”

沈溪打量王鑑之陰晴不定的臉色,心想:“說了半天,你不會是想套我的話吧?”

沈溪道:“這只是一種正常的推理罷了,否則他爲何獨獨會對這件事留心?”

“嗯。”

王鑑之也點頭,道,“之前我也有如此猜想,但料其以司禮監掌印之尊,不至於做出如此喪盡天良之事……劉瑾大權獨攬,官員和士紳孝敬非常豐厚,實在沒必要用這種方式掠奪民財,對他來說沒什麼好處吧?”

沈溪心道:“能讓你從刑部尚書上退下來,不就是最大的好處嗎?”

王鑑之道:“不過因爲順天府以及宛平、大興兩縣查案不力,劉瑾多半會在今日朝議上,找人對此發難,屆時怕是有人會受到牽累。”

沈溪見王鑑之把責任推到順天府以及宛平、大興兩縣身上,便知對方意圖所在。如果是由下面的人擔責,三法司問題就不大,他這個刑部尚書不至於受牽連。但就怕劉瑾借題發揮,非要攀誣,事情就麻煩了。

沈溪安慰道:“王尚書不必擔憂,地方上的事情,自然由地方承擔……刑部衙門最好跟順天府下文,責令他們定期破案,若辦事不力,只需處罰相關人等便可。”

王鑑之自家知自家事,過來跟沈溪說,是想沈溪這個天子近臣幫他一把。

沈溪卻是有心無力……就算明知劉瑾在幕後搞鬼,那也要有真憑實據才行,可短時間內哪裡去搜集證據?

王鑑之非常無奈:“就怕有人逮着不放……刑部負責巘獄之事,卻未曾想,現在連京城周邊治安都要老夫親自過問了……順天府無力查案,劉瑾執意將責任推到刑部來,實在是強人所難。”

沈溪對王鑑之的境遇非常同情,卻沒有明確表態幫不幫忙。王鑑之到底不是謝遷,不會死皮賴臉纏着沈溪不放,兩人又聊了一會兒,王鑑之便起身往謝遷那邊去了。

沈溪再次閉目養神,揣摩劉瑾慫恿朱厚照開朝會,究竟意欲何爲。

……

……

臨近中午,小擰子出現在文華殿門口,手拿拂塵,對在場的官員行禮:“諸位大人,陛下已在乾清宮,請諸位大人隨奴婢一同前去面聖。”

“有勞擰公公。”

張懋位置比較靠近門口,代表大臣向小擰子行禮。

隨後大家輕鬆出了文華殿,往乾清宮而去。

這些人中,以五軍都督府的人最是輕鬆,謝遷、王鑑之等人則面色陰沉。

沈溪心想:“謝老兒一直想要跟皇帝之間建立起一種聯絡機制,現在面聖的目的終於達成,卻鬧成現在這般田地,之後殿上一言不合,不知有多少人要乞老歸田。”

衆勳貴和文臣武將抵達乾清宮外時,張苑已等在那兒,卻不見劉瑾的身影。

以沈溪猜測,劉瑾如今很可能陪伴在朱厚照身側,跟朱厚照陳述三法司在這次京城盜匪案中碌碌無爲,甚至可能提出替換刑部尚書。

張苑作爲東宮舊人,在宮裡的地位不低,在場大臣對他並不陌生。

張苑接替小擰子,接待衆大臣,道:“諸位大人請稍候,陛下尚未準允開啓殿門,等奴婢進去通稟。”

“有勞張公公!”

這次說話的人卻是謝遷,畢竟文官以他居首。

張苑入內,不多時再次出來,神色看上去有些驚疑不定,很快他定了定神,做出“請”的手勢,卻一句話都不說。

殿門打開,大臣們分列兩排,徐徐進入乾清宮大殿。

沈溪跟在謝遷身後,位列第四,一行進入殿內,旁人基本都是低頭保持對帝王的尊敬,沈溪卻稍稍擡頭看了看前方,讓他非常意外的是,龍椅上空無一人,朱厚照並不在,手捧拂塵的劉瑾趾高氣揚地站在龍案前。

坐天子不在,立天子卻現身,還一副囂張跋扈的模樣。

這讓沈溪感覺其中蘊藏着巨大的陰謀,心想:“劉瑾不會想借助皇帝的威嚴,公然欺凌百官,重演往年午門罰跪那一幕?朱厚照這小子明明在宮中,難道想縱容劉瑾爲惡?”

謝遷可不是吃素的,站定後擡頭去看玉階上的情況,發現皇帝不在,劉瑾正得意洋洋站在玉階上正中的位置,立即爆發了。

“陛下何在?”謝遷用質疑的語氣說道。

一句話,就讓所有大臣都擡起頭來,看到眼前一幕,每個人都很驚訝,面面相覷,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劉瑾似笑非笑,環視御鑾下一圈,道:“諸位大人,陛下有事暫且離開,今日由咱家替陛下主持朝議。”

“啊?”

在場之人一陣譁然。

謝遷強忍心頭怒火,喝問:“劉公公,自古以來都是天子主持朝堂,幾時輪到旁人指手畫腳?”

劉瑾笑道:“謝尚書的意思,是咱家僭越了?”

“哼哼!”

謝遷冷哼一聲,好似在說,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嗎?

張懋本不想惹事,但此時也受不了劉瑾的囂張跋扈,道:“劉公公,你說陛下有事暫且離開,卻不知是何事?”

劉瑾冷笑不已:“陛下之事,做奴才的豈能過問?諸位大人若是覺得心中有疑惑,只管等陛下回來後親自相問便可。”

張懋再道:“那陛下幾時回來?”

劉瑾道:“這就不知了,陛下走之前,讓咱家主持朝議,諸位大人就算有意見,恐怕也要聽從陛下的旨意……誰對此有意見?”

說到最後,劉瑾聲音變得嚴厲,目露兇光,掃視臺階下的羣臣。

無論是謝遷,還是王鑑之等人,都無法忍受,隱有發作的跡象,但現在急需一個人出來帶節奏,這個人怎麼看都是謝遷最合適。

但謝遷心中卻在發怵,若他站出來跟劉瑾作對,那文官集團跟閹黨之間的矛盾會越發凸顯,而此時劉瑾奉旨行事,明顯佔據上風,如此做有些得不償失。

謝遷一退縮,旁人只能眼睜睜看着眼前這一幕,忍氣吞聲。

很多人不由看向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覺得兩位國舅應該不能忍受劉瑾的專橫,會站出來說什麼。

但這會兒兄弟二人卻是一臉淡定,好像事情跟他們無關一般。

見此情形,人們立即明白過來,應該是劉瑾暗中跟張氏外戚達成某種默契,以至於二人保持沉默。

眼到羣臣束手無策,劉瑾氣勢高漲,道:“既然沒人有意見,那咱家可就要代天子主持朝議了。”

恰在此時,一個身影從人羣中走了出來,頓時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去。

當人們發現站出來的是沈溪時,心裡多了幾分希望,畢竟沈溪是文官中最年輕的存在,現在正需要一個血氣方剛、敢做敢當的人出來跟劉瑾正面對抗。

劉瑾見沈溪出列,怒從心頭起,大聲喝問:“沈尚書,你想作何?難道你要違背陛下的旨意,要抗旨不成?”

沈溪攤攤手,環視在場百官,道:“本官幾時說過要抗旨?”

劉瑾道:“那你出來作何?身爲兵部尚書,你就應該待在你應該在的地方!”

沈溪神色平靜:“既然這裡是朝堂,那身爲人臣,應該出來奏事吧?本官有事要啓奏陛下,至於誰來代陛下議事,跟本官沒有太大的關係,本官只管把事情說出來便可。”

在場官員不由帶着幾分失望。

畢竟私下裡大家夥兒都把沈溪當成文官集團的排頭兵,指望他出來主持公道。誰知沈溪一上來擺出個拒不合作的架勢,點燃了所有人的希望,最後卻在劉瑾淫威下屈服,難免讓人覺得,沈溪這個柿子有點軟。

劉瑾聽到這話,總算鬆了口氣,他對沈溪還是頗爲忌憚的,現在沈溪如此“識相”,讓他多了幾分底氣,得意地喝問:“沈尚書,你要奏何事?”

沈溪故意把聲音擡高,道:“本官要奏的,乃是閹黨亂國之事!”

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一三五章商會的力量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二五四二章 一團糟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二五一章 你領兵,我善後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一四〇九章 皇家事,天下事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七三二章 劉大夏的器重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六九三章 太子出宮計劃(第二更)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一八一三章 面熟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