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

六月十四。

一大清早,沈溪便帶着親隨,自總督府出來,向城西而去。

楊武很早就在宣府城西校場等候。

邊塞之地駐軍跟京師不同,人馬基本駐紮在城內,爲確保城防安全,東西南北靠近城門的地方都設有營房,爲方便操練,營地都修建有很大的校場,歷史上宣府兵馬馳援三邊,多從西校場出發。

楊武知道沈溪會來點兵,老早便來等候。

“沈尚書……”

遠遠看到沈溪到來,楊武舉起手大聲打招呼,他身後宣府總兵官白玉帶着副將、參將、遊擊將軍等人巍然站立。

白玉雖然也是閹黨中人,但不算核心成員,若是普通文官前來,或許會不屑一顧,但面對沈溪,只能放下所有架子恭恭敬敬侍候。

沈溪在大明軍隊體系中,地位非同小可,就算在朝被劉瑾壓得死死的,但地方上軍將還是把沈溪捧得高高在上,唯命是從。

等沈溪走近,白玉上前道:“昨天聖旨和軍令送達,卑職未及前往總督府拜訪,今日得知大人您出征平叛,特地前來送行……”說到這兒,他身後一羣親兵把五口大箱子擡了過來,蓋子緊閉着,以沈溪觀察,這些箱子都很沉,顯然裡面裝的不是什麼日用品,而是金銀珠寶。

沈溪沒讓人打開,爲難地說:“這讓本官怎麼好意思?此番本官只是奉命出兵平叛,等功成之日還會回宣府……這些臨別饋贈,白總兵帶回去吧!”

白玉非常尷尬,一時間不知如何說纔好。

楊武笑道:“怎麼說也是白將軍一片心意,沈尚書您不必客氣……誰不知此番出兵乃是陛下親自點將,若您在寧夏凱旋,多半要回京師重爲兵部尚書,以後下官和地方將官還要承蒙您照顧……”

沈溪從楊武話中,大致猜到,白玉送來的這批禮物中,顯然有巡撫衙門一份。

楊武是文官,在宣府地位僅在沈溪之下,不過劉瑾派來治理屯田的胡汝礪窺伺在旁,楊武不敢明目張膽送禮,乾脆假借白玉之手。

反正白玉這個總兵官在文官眼中不值一提,他送禮給沈溪,就算是劉瑾也不會介意。

沈溪心想:“楊武送禮,想來在禮物之中寫有清單,讓我知道哪些是他所送,這些可不是單純的禮物,還算是他送給我的‘買命錢’。”

沈溪道:“既如此,那就多謝白總兵一片好意,來人,把東西搬上馬車。”

“不必不必。”

白玉眉開眼笑,“讓卑職派人便可,馬車已經爲大人您準備好了!”

說完,遠處過來八輛馬車,除了五輛運箱子的貨車外,另外三輛帶篷的箱車,一看就是提供給沈溪乘坐,另兩輛裡面則坐着人。

楊武湊過來,嬉皮笑臉地道:“白將軍知道沈尚書旅途辛苦,有所安排,大人只管路上再掀車簾看便是。”

這已經不算暗示,楊武就差告訴沈溪這馬車裡載着女人,而且不止白玉送了,楊武也有份。

沈溪心道:“我收你們的臨別饋贈,可不是爲了你們那點兒銀子,而是給你們留一條路,讓你們心存希望,行事多有顧忌,在劉瑾倒臺後也不至於鋌而走險……但現在送女人來算什麼意思?”

白玉和楊武都帶着男人都懂的笑容,非常曖昧。

“多謝。”

沈溪語氣轉而變得冷淡了些,道,“若是本官能出征凱旋歸來,再謝過白總兵和宣府將官一片好意……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本官這就去了!”

……

……

沈溪領兵出征,出宣府入大同,穿偏頭關過黃河,一路遠去。

這對宣府官員和將領來說,可算是送走一個瘟神。

楊武回到巡撫衙門後,心裡還在琢磨:“我這官途爲何如此不順?好不容易攀上劉瑾,得到巡撫之職,本以爲有入朝爲京官的希望,誰知卻攤上這麼個頂頭上司?滿朝上下誰人比沈之厚更難纏?”

跟在楊武身後的白玉則顯得很高興,道:“楊大人,沒想到給沈大人送禮如此順利,以前還以爲他是那種頑固刻板、拒絕收受禮物的錚臣呢。”

楊武沒好氣道:“你知道他收禮的目的是什麼?”

“嗯?”

白玉一臉驚訝,想了想拱手道,“還請不吝賜教。”

楊武道:“他一反常態收受禮物,事情反而不太尋常……現在只寄希望於他徹底離開宣府不歸,回朝安心當他的兵部尚書,這樣你我就不用再招惹麻煩。”

因爲楊武沒解釋沈溪收禮的目的,白玉訕笑兩聲,道:“沈大人留在宣府其實也沒什麼,現在陛下讓劉公公派人到宣府來修建行宮,指不定什麼時候聖駕就要移鑾宣府……不是說陛下定了兩年平草原的國策?”

“無稽之談,無稽之談……”楊武罵罵咧咧,白玉不知道他究竟對什麼不滿,畢竟此番送禮楊武也有份。

恰在此時,外面有侍衛進來傳報:“兩位大人,戶部侍郎胡大人求見。”

楊武頓時緊張起來:“這……這可有些麻煩了,等會兒見到胡侍郎你說話可要小心點兒,不要把送禮的事說出來。”

白玉點頭應是,然後跟隨在楊武身後,一起出去迎接胡汝礪。

胡汝礪剛進正院,見到楊武和白玉,沒等二人上前行禮,便用一種嚴厲的口吻喝道:“楊軍門,瞧你做的好事!”

楊武故作糊塗:“良弼兄何出此言?”

在大明,祖籍南直隸應天府溧陽縣、出生於寧夏左屯衛的胡汝礪,累祖孫三代始成寧夏名儒學人,在士林中逐步享有盛譽,就算刨除劉瑾特使的身份,楊武作爲後進,也要在胡汝礪跟前畢恭畢敬說話。

胡汝礪橫眉怒視,或許是察覺到周邊有巡撫衙門屬吏和書辦在,不適合敞開說話,一擺手,道:“進內再言。”

楊武跟白玉對視一眼,隨即二人一起進入後堂,此時胡汝礪已坐下來,拿起杯剛泡製的香茗在喝,顯然是得到消息一路風塵僕僕趕路回來。

胡汝礪放下茶杯後,問道:“今日沈之厚可是領兵西去?”

楊武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不需要隱瞞,點頭道:“正是如此,陛下聖旨和兵部調兵公文於昨日抵達宣府……今日領兵出征……時間掐得剛剛好……良弼兄,這沒問題吧?”

胡汝礪氣沖沖地說:“公公之前可有言在先,讓你阻撓沈之厚出兵,爲何他昨日剛得調令,今日就能將兵馬整頓完畢?”

這下楊武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雖然劉瑾來信讓他催促沈溪上路,但按照常理沒個三五日兵馬根本無法整頓完備,沈溪絕無可能如此順利便領軍西去。

如果把巡撫衙門和總兵府早就爲沈溪整頓好兵馬,卻因沈溪堅持才遲遲不出兵之事說出來,更不知胡汝礪會藉此如何大做文章。

楊武看着白玉,連連使眼色。

白玉一臉爲難,硬着頭皮上前,吞吞吐吐道:“這不是……沈大人早就跟總兵府打過招呼,讓我等做好準備,等聖旨和兵部軍令一到就出發麼?”

“沈大人自己便有親兵五百,加之先前他還調兩千兵馬進行訓練,此番總兵府不過抽調三個千戶所便可成行,並沒有多麻煩,稍微整理一下便可出征……胡大人明鑑,我等可沒有違背劉公公所下命令……”

楊武尷尬地打圓場:“是啊,是啊,我們不過是遵照公公命令辦事罷了……之前劉公公發來密函,說是宣府這邊耽擱太久,要我到總督府催促沈尚書儘快出兵……或許是陛下那邊已開始過問,公公見事情再也拖延不下去了,才特意來函催促。”

胡汝礪一副生氣的模樣,但他沒說什麼,再次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恰在此時,門外走進來一人,這人楊武和白玉都認識,正是跟着張文冕一起到宣府的江櫟唯。

“大人。”

江櫟唯上前來,向胡汝礪行禮。

胡汝礪點頭道:“顧嚴,你且將你調查到的事情,詳細說來。”

江櫟唯怒視楊武,似乎看到殺父仇人一般,道:“以卑職調查所知,楊大人跟白總兵一起,暗中積極配合沈之厚,調兵遣將,準備好錢糧和軍械,似早有不軌之心。今日沈之厚出征前,二人更是送上厚禮,分明有結交沈之厚,當那牆頭草之意。”

“江鎮撫,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休要胡言亂語!”楊武大驚失色,指着江櫟唯大聲反駁。

江櫟唯還想繼續說下去,卻被胡汝礪伸手阻止。

胡汝礪站起身來,道:“楊軍門,你所在的宣府,乃九邊第一重鎮。你坐鎮此地,不但要爲朝廷效命,更要誓死報效公公……你非但不思公公對你的提拔之恩,居然暗中跟沈之厚勾連,分明是有意背叛……”

“絕無此事。”

楊武發現自己百口莫辯,想解釋卻不知如何出口。

胡汝礪再瞪着白玉道:“白總兵,你當初給劉公公的信函中是如何說的?你說你人在宣府,就一定不會讓沈之厚掌握軍權,看看你現在做的這一切,這不是陽奉陰違嗎?”

白玉推搪道:“都是出自楊大人安排,卑職只是按照楊大人吩咐行事。”

官場上,相互推搪的情況實在不勝枚舉,以至於誰都不知哪個人說的是真的哪個人說的是假的。

楊武怒道:“誰讓你辦事的?明明是你暗中相助沈之厚,本官幾時讓你協助他出兵……”

楊武和白玉之前還親如兄弟,現在當着胡汝礪和江櫟唯的面,卻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胡汝礪沒好氣地道:“行了,在本官面前惺惺作態作何?還是想想怎麼跟公公解釋吧……此番寧夏謀逆,公公最爲忌憚之人並非是起兵作亂的安化王,而是深得陛下寵信的沈之厚,你們現在不但不站在劉公公立場上考慮事情,甚至跟沈之厚私相授受,以後劉公公如何提攜你們?”

楊武不明白自己聽從劉瑾行事有何過錯,但卻知道胡汝礪在劉瑾跟前講得上話,如果存心攀誣自己,自己怎麼都逃脫不了罪責,趕緊用求饒的語氣道:“良弼兄,你看這是說得哪裡話,在下不是想爲自己留一條退路罷了……”

“哼,退路?你的意思是說,劉公公這棵大樹你靠不得,想要靠別處不成?”胡汝礪冷笑不已。

楊武不想去跟胡汝礪講道理,對白玉一擺手。

白玉心領神會,就要去關門,卻被江櫟唯阻攔下來。

白玉喝道:“讓開!”

江櫟唯沒有避讓,第一時間看向胡汝礪。

胡汝礪怒目圓睜,喝道:“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怎麼着,你們還想來硬的,不讓我二人離開?”

楊武苦笑不已:“在下豈敢哪?你我同朝爲官,與人方便便是給自己方便,良弼兄,我們還是借一步說話好。”

胡汝礪到底宦海沉浮多年,明白官場的規矩,就算他之前再憤怒,此時也只能平息怒氣,道:“那就關上門聽你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

……

官場上事情非常好辦,除了人情,就是使銀子。

雖然胡汝礪不是什麼貪財好色之徒,但也不能免俗,一頓酒宴擺下來,酒桌上訴訴苦,再拿出一些好處擺平一下,什麼事都過去了。

胡汝礪多飲了幾杯,扶額氣惱地道:“宗文,劉公公待你不薄,你豈能因爲一己私利而不顧念恩德?”

楊武繼續往胡汝礪酒杯中添酒,道:“良弼兄所言極是,在下只是一時沒想明白罷了……這不,朝中文官對劉公公攻擊太多,明槍暗箭無數,你我身爲文臣中一員,總要爲自己的名聲着想。”

一句話,正好說到胡汝礪的心坎兒上去了,他忍不住嘆息一聲,居然沒作反駁。

胡汝礪以孝子、孝臣和名儒著稱,這樣的人其實最在意麪子,自打以同鄉之名投靠劉瑾,雖一路青雲步步高昇,但朝中對他的非議極大,御史言官總拿他的過錯說事。

白玉見楊武說話有效,趕緊過去添酒,道:“劉公公乃是爲朝廷做事,沈大人也是爲朝廷做事,何分彼此?就算是劉公公,也希望早些平息寧夏叛亂吧?”

胡汝礪看了沉默不語的江櫟唯一眼,點頭:“這倒也是。”

四人中江櫟唯的地位最低,但也爲其餘三人所忌憚,到底江櫟唯錦衣衛出身,揹負天子親軍之名,而且江櫟唯是劉瑾派來的,算是劉瑾的耳目。

白玉順着胡汝礪的目光看過去,似乎明白什麼,趕緊過去給江櫟唯敬酒:“江鎮撫,你也是通情達理之人,同爲朝廷效命,我等不該有成見纔是。”

“哼!”

江櫟唯可不像胡汝礪那麼好糊弄,心中對沈溪的仇恨根深蒂固……在他眼中,誰跟沈溪妥協就是與他爲敵。

江櫟唯的不識相,讓白玉很尷尬,只能轉頭求助楊武。

楊武眼中兇芒一閃而過,顯然動了殺機,他之前就對張文冕和江櫟唯住進巡撫衙門後院吃拿卡要感到不滿,到現在江櫟唯依然不賣他的賬,讓他覺得非常必須要除去這個後患。

胡汝礪勸慰:“顧嚴,有些事別太固執,雖然楊軍門和白總兵做事的確有不對之處,但居安思危乃人之常情,不可太過苛責。”

江櫟唯站起身,質問道:“那胡大人意思是說,沈之厚可以不殺,劉公公的命令也可以不遵從?”

一句話,就讓胡汝礪、楊武和白玉陷入尷尬的境地,在場四人都是公認的閹黨中人,現在居然在爲閹黨出力之事上出現爭執。

楊武到底老謀深算,站起來作義正言辭狀:“劉公公正確的命令當然不能違背,但現在要刺殺朝廷命官,這種事豈能完全聽從?”

“很多事,需要從長計議,就算真要殺沈之厚,也要找尋時機,沈之厚到宣府後從來都是深居簡出,根本沒機會下手,此番往寧夏去更是帶精兵數千,要下手哪裡有那麼容易?這件事就算是當面跟劉公公說,劉公公也能理解。”

“對對。”

胡汝礪幫腔道,“顧嚴,別犟了,坐下來一起喝酒,若你還要繼續遵從劉公公的命令行事,我等也不反對,你只管讓楊巡撫調派人隨你同去寧夏鎮,見機行事便可!”

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一七九六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一七四四章 滴水不漏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七九〇章 龍體有恙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第一九六章 英雄歸來(第五更)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八章 啓程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蹤了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