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

對於何鑑來說,近來朝廷很多事務都處於停滯狀態。

吏部衙門本來負責官員任免和考覈,但所有一切都要有御批才能施行,這導致近幾個月來,朝廷在人事方面做得一團糟,自從張苑卸職後,基本上所有人都在等皇帝回來,或者是內閣跟司禮監之間重新形成聯動,可結果卻等來皇帝私自出遊、司禮監掌印依然空置的消息。

何鑑做事跟樑儲一樣,都力求中庸,不出差錯,這也是儒官最基本的做官原則。

所以何鑑近來基本是大事不管,小事不問,最後居然倚老賣老,在京城當起了最清閒的尚書,什麼事都拋到一邊。

樑儲找到何鑑之前,何鑑已經有五六天未曾去吏部衙門點卯,因爲他知道就算去了很多事情也定不下來,不如等謝遷回來後再說,畢竟謝遷即將回京的消息已傳揚開來,何鑑試着跟謝遷取得聯繫,但發出去的書信始終沒有迴應,這讓他深感失望。

“……何尚書,您說這可如何是好?之厚做事最懂分寸,一直都很剋制,但朝廷卻不信任他,若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怕是未來朝中介夫不好跟之厚相處了。”

樑儲爲人寬厚,沒有刻意偏向誰,只是實事求是地站在沈溪不會謀逆這一立場上說事,爭取緩和楊廷和跟沈溪間的矛盾。

何鑑聽完樑儲一番話後閉目思索,半天后搖頭晃腦地道:“聽你所言,介夫跟太后所請,以及太后讓介夫做的事情,似乎沒錯啊。”

樑儲苦笑道:“在下自然知道這件事本身無錯,但到底之厚功在江山社稷,乃是朝廷新一輩中的扛鼎人物,從最新回饋的消息看,他已有撂挑子的意思,準備親自出居庸關去找陛下……您說他這一走,軍中能不出亂子?光靠懷寧侯孫應爵和新寧伯譚佑,能撐得住場面嗎?”

“這個嘛,可說不準,畢竟兩位爵爺家學淵源,說不一定表現優異,深得軍中將士愛戴呢?”何鑑用一種模棱兩可的口吻說道。

樑儲聽到後很意外,他本來對何鑑寄予厚望,未曾想登門拜訪後才發現何鑑倚老賣老,一手推水磨的功夫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跟他印象中任勞任怨的孺子牛形象有很大區別……之前沈溪跟謝遷發生矛盾,出面調和最多的就要數何鑑。

樑儲道:“何尚書,您就不出面調和一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太后或許是對之厚產生了一定偏見,但至少咱們這些同僚不該有此偏見,之厚把跟隨他出徵草原的嫡系兵馬都留在宣府,態度還不夠明確嗎?”

何鑑看着樑儲激動的神色,不由嘆道:“叔厚,你來之前應該跟介夫見過面,結果如何?介夫什麼脾氣你會不知道嗎?現在他不覺得這麼做有何過錯,又奉有太后懿旨,且朝廷派應寧去平叛本身沒有太大問題……”

“應寧曾經擔任過三邊總制,領兵作戰經驗異常豐富,他出馬不會出任何問題。另外,有些事你應該儘可能相信之厚,他能理解朝廷爲何會這麼做的,清者自清,難道他還怕別人對他有偏見?”

當何鑑說到這裡,樑儲基本上聽明白了,何鑑就是不想輕易摻和進來。

楊廷和跟沈溪間孰是孰非並不打緊,或者說兩人的矛盾不那麼重要,因爲何鑑已做好隨時離開朝堂的準備,早在戰事發生前他就一直向朱厚照請辭,態度非常堅決,只是不知何故皇帝那邊一直留中不發罷了。

樑儲很識相,站起來行禮道:“何尚書,若您覺得沒問題,那在下就不提了,但何尚書莫要忘了,大明自開國以來,有多少功臣沒得到公正待遇?不要到了咱們這裡成了獨一份兒,遺臭萬年!有些事很容易適得其反,若把一個人傷害得太深,誰能確保人心始終如一?”

何鑑苦笑着搖頭:“我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相信之厚。如你所言,咱們是該做點兒什麼,但絕對不是現在……能讓之厚徹底安心下來,不是你我能做到的,其實能真正讓他安心的只有陛下,若陛下早一步明白之厚當前的不利處境,急着趕回來消除惡劣影響,那所有困難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樑儲道:“爲人臣子,當替君分憂。”

何鑑臉色突然顯得嚴肅起來:“那你更應該明白,之厚在這件事上不該有所介懷纔對。介夫所做的事情,天經地義,若非太后有所擔心,介夫能主動跳出來挑事?包括之前參劾之厚的奏疏,朝中多少人拍手稱快?若朝中文武都對一個人有意見,難道你覺得這個人完全沒有問題?”

“這……”

樑儲發現何鑑的態度比之以前變化不小,不再是一個純粹的中立派,更傾向於已加入倒沈溪的派系中。

何鑑又道:“今時不同往日,之厚不再是當初那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一舉一動都受世人矚目,自古以來能人異士頻出,但能得善終者有多少?槍打出林鳥,這道理是沈之厚不懂,還是你樑叔厚不懂?”

這下樑儲無言以對,他心裡有些懊惱,覺得此行是自討苦吃,純碎是來找罵的。

何鑑一擺手:“這件事你莫要插手了,介夫做什麼我不想幹涉,本身也無從干涉,若之厚心存芥蒂,那就由得他。反正於喬回京前會先去居庸關,會面後老少二人有什麼不能坦誠的?到底朝中官員怎麼看待之厚,於喬回京後不就自然揭曉了嗎?你若覺得太后對介夫器重太過,等於喬回來一切便會清零!”

樑儲苦笑不已。

他聽出何鑑言辭間潛在的意思,心想:“何尚書以爲我因介夫被太后器重而耿耿於懷,想找機會打壓介夫,但我哪裡有這個意思?”

樑儲點了點頭:“何閣老提醒的是,在下不會再多問了。”

說話時樑儲非常失望,心中充斥着一種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無奈,面前似乎滿是艱難險阻,讓他倍感無力。

何鑑再度提醒:“叔厚,這件事咱們真的不適合插手,晏子曾雲:見善必通,不私其利,慶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爲苟進;稱事授祿不爲苟得。體貴側賤,不逆其倫;居賢不肖,不亂其序。肥利之地,不爲私邑;賢質之士,不爲私臣。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此臣之道也。”

“故介夫與之厚之爭,無關道義或禮法,切記切記!”

……

……

樑儲本來有爲沈溪出頭的打算,但在跟何鑑見過面後,改變了想法,決定先靜觀其變再說。跟他一樣不理解,甚至對楊廷和產生一定顧慮的人,除了樑儲外,還有作爲當事者的楊一清。

楊一清這邊跟楊廷和見面後,才知道自己被太后臨時委以重任,領兵去山西平亂,同時身背保護皇帝之責。

“……應寧兄,你應能理解太后苦心,到地方後應以平叛爲輔,勸說陛下回朝爲主,只有陛下回到朝堂纔是正理。之厚那邊無論對你發出如何指令,你都不能有絲毫動搖,你此番乃是爲陛下安危而去,朝廷上下所有人的希望,全都寄託在你身上……”

楊廷和說話言辭懇切,態度真誠,完全就是站在皇室角度看待問題。

楊一清卻覺得自己被張太后和楊廷和當槍使,本來他跟沈溪間沒什麼矛盾,轉眼就要鬧翻。

楊廷和跟楊一清到底誰的能力更強,這是個難以探討明白的問題。

楊廷和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處理朝政,還有對一些軍略政略的把控上,屬於學術派的代表人物。

而楊一清則屬於實幹派的俊傑,楊一清跟沈溪一樣,都長期在地方任職,然後因爲功勞和獲得皇帝、重臣的欣賞而提拔,尤其在三邊之地的功勞,雖然沒辦法跟沈溪媲美,但治理一方也算有很大的建樹。

所以楊廷和想收買利用楊一清幫他做事非常困難,因爲楊一清比他更加老成持重。

一個年輕人仗着自己內閣大學士的身份,以及張太后的信任,公然利用當朝戶部尚書,實施他的一系列陰謀詭計,這件事本身就不那麼合適。

楊一清雖然心裡卻不爽,卻不會跟楊廷和翻臉,因爲有太后懿旨,他必須領受,但在受命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謝遷寫信。

這封信不是送到宣府,而是直接送往居庸關,甚至沒有避諱沈溪,他知道謝遷在接下來兩三天時間內便會抵達長城內關。

……

……

京城內,有一部分人對沈溪的遭遇幸災樂禍,其中就包括外戚張氏兄弟。

得知張太后不但派人接管沈溪軍權,還派出楊一清跟朱暉去山西平亂,張鶴齡和張延齡很高興。

張鶴齡一改以往沉穩內斂故作深沉的模樣,在弟弟面前表露出一種寬慰的姿態。

“……就說姐姐站在咱們這邊,她對沈之厚怎麼可能會沒有防備?現在這一系列重拳下去,看那小子還怎麼嘚瑟,老老實實把兵權交出來了,只是派去剿滅匪寇的人是朱暉而不是張懋那老匹夫,不然的話咱在京城的日子會更舒坦……”

說話時,張延齡對張懋可說沒有任何尊重可言,對沈溪更是充滿輕蔑,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

張鶴齡這次倒是沒有反駁弟弟,道:“太后不派張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現在京城這邊也需要穩定。”

張延齡道:“有咱們兄弟坐鎮怕什麼?張懋那老匹夫,聽說最近一直跟姓夏的傢伙下棋,每天都待在府中,也不見他辦正事,就這樣還能指望他?不如送到山西去鍛鍊鍛鍊,他不是什麼功臣之後?我倒要看看他有沒有沈之厚的本事。”

張鶴齡沒有回答,看着弟弟問道:“太后最近可有派人到你府上說什麼?”

張延齡一怔,隨即搖頭:“姐姐想要說的,之前咱們兄弟進宮時不都說完了麼?這次姐姐應該是跟內閣那邊商議的對策吧?聽說……謀主是楊廷和?”

“嗯。”

張鶴齡點頭道,“宮裡的暗線是這麼說的,楊廷和這次出手,儼然有跳過樑儲,跟謝於喬角逐內閣首輔的意思,卻不知太后爲何對他如此信任?此人之前跟我們也有過節,還是多加防備爲好。”

張延齡一擺手:“他算什麼東西?內閣三個人,他排最末,就算謝於喬退下來,也輪不到他來當首輔,這次姐姐不過是利用他一下而已。大哥,要不咱也做點事情吧……你看是否派人去刺殺沈之厚?”

“你瘋了嗎?之前的教訓全忘了?”張鶴齡對張延齡說的事情非常震驚,隨即憤怒地站起來,氣得指着弟弟說不出話來。

張延齡笑道:“今時不同往日,大哥以爲我會貿然動手嗎?上次完全就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殺案例,該犯的毛病咱的人幾乎全部佔齊全了,到現在爲止還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背後搞鬼,不然怎麼表現那般拙劣?這次咱們精心籌劃,還有……人……暗中幫忙,肯定會一舉奏功!”

“不必再說了!”

張鶴齡黑着臉道,“別以爲我不知你跟南方的匪寇有勾連,勸你少跟那些人來往,他們可不是什麼善茬,現在朝廷沒時間對付他們,但以後呢?你別忘了,當初沈之厚崛起,就是在東南沿海剿滅這些亂七八糟的匪寇,才被先皇欣賞的。”

“知道了!”

張延齡沒去跟兄長爭辯,臉色非常難看,但終歸還是忍住心裡想要說的話。

張鶴齡繼續道:“至於你要怎麼對付沈之厚,我不管,但有一點你要記住,做事一定要圓滑些,論心機和謀略,你跟沈之厚提鞋的不配,若你跟他來硬的,或者鬥腦子,不如直接繳械投降!”

“現在太后能運用的力量都已用上,終於順利打壓了沈之厚的囂張氣焰。若你還想用那些上不了檯面的手段,趁早死了這條心吧!”

張延齡一張臉漲得通紅,站起來瞥了兄長一眼,一甩袖道:“那咱們走着瞧!”

……

……

居庸關內,沈溪正在耐心等候謝遷到來。

此時謝遷正馬不停蹄往居庸關趕,路上一刻也不敢耽擱,力求最短時間內抵達長城內關。

但路途有些不太順當,進入九月後,天氣忽然轉涼,時值小冰河週期的宣府地界居然下起了雪,雖然這場雪不大,氣溫卻驟降,宣府到居庸關這段路變得泥濘不堪,謝遷的行程眼看就要耽誤。

路途上謝遷還在體會寒風中趕路的辛苦,而沈溪則繼續在居庸關裡享受溫香滿懷,反正暫時不着急走,手頭也沒什麼公事需要處理,一到晚上,他就會去惠娘處團聚,這幾天下來夫妻間的感情快速升溫。

一直到九月初六,謝遷依然沒抵達居庸關,不過沈溪得知,謝遷已至懷來衛城,再有一兩天就會到。

這天晚上沈溪依然留宿惠娘處,這其中也有跟惠娘和李衿告別的意思,接下來兩天他要留在臨時府邸處理一些事務,不會過來跟二女相會。

當天惠娘下廚,爲沈溪準備了幾個下酒菜,沈溪平時不喜歡飲酒,但因爲在惠娘這裡留宿,可以恣意些,他偶爾也會喝上兩杯助助興。對於沈溪來說,他很喜歡這種跟惠娘相處的感覺,走到哪裡都不會有在惠娘這裡安心。

飯桌上,惠娘顯得很謹慎:“老爺確定要出發了嗎?”

“不走難道還要留下來繼續陪你們?”沈溪笑着說道,手上拿着酒杯,望了一眼旁邊手持酒壺隨時準備給他斟酒的李衿。

李衿眨眨眼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怎麼突然間酒桌上的氛圍就變得怪異起來?就算李衿再聰明,也理解不了沈溪跟惠孃的相處和溝通方式。

惠娘道:“現在老爺的日子應該不好過吧?朝廷上下都將老爺當成大敵,老爺這會兒出去請回陛下怕不那麼合適……再者,若路途上有人對老爺不利的話,誰能保護老爺周全?”

沈溪笑了笑安慰道:“總歸身邊在有人保護,難道我出一趟遠門,還能讓自己置身險地不成?惠娘你儘管放心好了。”

惠娘點了點頭,還想說些什麼,卻突然頓住了,低下頭來臉上出現一抹哀色。

沈溪沒有詢問具體是什麼事情,這也是兩人間形成的默契,等他放下酒杯時,李衿急忙過來添酒。

過了好一會兒,惠娘精神恢復了一些,才問道:“老爺,這幾天應該有京師的消息吧?”

“放心,泓兒一切都好。”

沈溪寬慰道,“除了泓兒,家裡也都安好,我已派出人手好好保護,只要不涉及謀逆,朝中根本沒人動得了我的人……你這個當孃的儘管放心便可。”

李衿抿嘴一笑:“姐姐這是想念泓兒了,不過我也挺想的……”

惠娘白了李衿一眼,似乎是怪妹妹多嘴,沈溪笑着說道:“估計要不了多久我們便可闔家團圓。這次回京,你們把生意重新張羅起來,然後找時間回江南重溫一下那邊的美妙風景……或許過不了多久,我也要去南方。”

“老爺要到南方任職?”

惠娘望着沈溪,目光中滿是質詢。

沈溪道:“你以爲這次我回到京城,就能過上安穩日子?朝廷的情況比之前我想象的複雜多了,現在的我儼然就是人間公敵,朝中所有人都拿我當靶子,就算我可以悍然出手,把他們逐一拉下馬來,也要先忍讓,或許我真的會去南方暫避一下!”

惠娘搖頭:“其實老爺現在根本不需忍,更勿論讓了……一再讓下去,到底要讓到何時啊?”

沈溪道:“還是惠娘懂我,你怎麼知道我忍無可忍便不會再忍?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到了這地步,我再退縮的話,等於是讓敵人步步緊逼,欺上門來,對我沒有任何好處。我可學不來嶽武穆,幾道金牌下來就自覺在風波亭含冤而死,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只有把敵人打痛,才能保存自己。”

“但老爺如今不就是在退讓嗎?”惠娘問道。

沈溪臉色變得鄭重起來,半天沒說話,過了許久才道:“你以爲我是在忍讓嗎?恰恰我以退爲進,朝廷已有人看不慣,要對我出手,可惜他們想不到,其實我已做好一切準備。對手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老爺說醉話了嗎?”惠娘道。

沈溪湊上前,笑着輕聲說道:“這大明朝廷,全圍着一個人轉,若我一直留在居庸關,或者回京,非但控制不了局勢,反而會讓形勢急速惡化。反之,若我能順着此人而動……一切都盡在掌握!”

……

……

謝遷緊趕慢趕,終於在九月初八下午抵達居庸關。

沈溪沒有出城迎接,李頻卻不敢有絲毫怠慢,主動帶人在城門口列隊歡迎,同時前去迎接的還有從西北過來的馬永成、唐寅等人。唐寅算是沈溪的代表,作爲幕僚,三邊時他便曾代表沈溪回延綏傳遞消息。

謝遷進城後過問的第一件事,便是懷寧侯孫應爵、新寧伯譚佑是否抵達居庸關,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謝遷理解了爲何沈溪沒有出迎,他也沒有直接去見沈溪,而是先去見了兵部侍郎王敞,想通過王敞傳遞消息給京。

沈溪一直留在臨時居所,並不着急去見謝遷,他知道謝遷肯定會來見他。

日落時分,謝遷姍姍來遲,此時謝遷很疲憊,雙目中盡是血絲,但在見到沈溪後臉上還是稍微露出寬慰之色。

“謝閣老。”

沈溪走過去恭敬行禮,謝遷看了看沈溪,臉上露出諱莫如深的笑容,隨即擺手示意沈溪不必多禮,剛見面就像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等坐下來後,熱茶和暖爐送上,謝遷才搓着手嘆道:“這鬼天氣可真冷啊。”

顯然謝遷不適應西北天氣,夏天時非常炎熱,入秋後氣溫迅速下降,北風呼啦啦地使勁兒吹,就跟京城寒冬臘月差不多,再加上這一路上忙着趕路,讓他老邁之軀吃不消,看上去不但更顯消瘦蒼老,還帶着一股淒涼的意味……任何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一年中經過如此折騰都會受不了。

謝遷先喝了一杯熱茶,不忙着說事,之後沈溪又讓人添茶送水,謝遷連續幾杯下肚後終於感覺暖和了些,臉上多了幾分紅光。

謝遷打量沈溪,問道:“陛下那邊是怎麼回事?”

沈溪道:“具體情況,之前已派人通知到謝閣老,不知有何處不明白?”

謝遷嘆了口氣:“外間傳言滿天飛,不是你派人放的消息吧?其中對你的污衊之詞可不少。”

沈溪搖頭道:“謝閣老認爲我會自損名聲嗎?”

以謝遷的刁鑽和倔強,以往是會說“你會”這種話,但經過西北一行,他脾氣明顯收斂許多,尤其是意識到自己老邁而朝廷又是年輕人擔當大局時,他不再無端跟沈溪擡槓,因爲他知道這樣做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謝遷回過頭,好似在思索什麼,好半會兒才道:“不是就好,就怕你又有何想法,但凡涉及你的事情,總讓老夫心裡惴惴不安。這幾年下來,你做了那麼多事情,但讓人真正放心的實在太少……”

沈溪聽了謝遷的評價,暗自不滿,怎麼我爲大明做了許多事,就得來你一個不放心的評價?

謝遷再道:“你真的想去蔚州找陛下?”

沈溪微微點頭:“謝閣老的消息倒是靈通。”

謝遷沒好氣地道:“陛下不過是任性出遊,這種事早就見怪不怪,當年老夫找尋陛下可是走遍大江南北,難道會不知道陛下的脾性?老夫自然不會懷疑你在這中間做了什麼文章,根本就是陛下太過貪玩任性!”

聽了謝遷的話,沈溪不由苦笑。

朝中很多人覺得皇帝是不可能拋下一切,任性出遊,揣測是沈溪或者某些人暗中謀逆的結果,還試圖讓謝遷相信。

但謝遷是什麼人?當年朱厚照尚是稚子時,以太子之身南下游玩,小小年歲便單獨遊歷數千裡。

這些事別人不知,謝遷卻很清楚,因爲當時弘治帝派出去找尋兒子的人正是謝遷,所以謝遷得知朱厚照出遊,壓根兒就沒懷疑是沈溪在背後搞鬼,反而替沈溪感到可惜,畢竟當年太子出遊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當時是有傳言說太子不在東宮,但傳聞出來不久,朱厚照便現身,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只有越熟悉皇帝脾性的人,才知道這件事的可能性有多高。

沈溪道:“既然謝閣老也知道陛下貪玩,明白旁人勸不回,所以在下更應該去找尋纔對,現如今能真正勸陛下回心轉意的人恐怕不多。”

“不行!”

謝遷冷目望着沈溪,態度堅決,“誰去都行,唯獨你不可,現在朝中已有諸多流言蜚語,若你這會兒去找尋陛下,誰能放心?老夫剛進關城便聽說,太后已派保國公跟應寧去山西平息匪患,其中緣由難道你不明白?”

沈溪沒說話,他很清楚這一切的背後始作俑者是楊廷和,而楊廷和又是謝遷提拔起來的接班人之一,不會在謝遷面前隨便評價。

謝遷道:“怎麼,有話不能在老夫面前說?那老夫就直說了,陛下出遊在外,朝廷有你在或者不在,區別甚大,至少有你在沒人敢亂來。”

沈溪苦笑:“謝閣老實在太過擡舉,在下可沒那麼大的本事能掌控大局。”

謝遷沒好氣地道:“別因爲朝廷對你做的一點事就拿出這種受委屈的態度,你什麼人難道老夫不知道?你現在只需要留在關城,便能讓宵小收斂,最好再從宣府調撥一部分嫡系人馬過來,這樣便可確保萬無一失!”

沈溪道:“謝閣老,您不是開玩笑吧?即便現在,外間關於我的傳言已是滿天飛,再讓我調動人馬,那不是讓我更成爲衆矢之的?”

“難道你什麼都不做了嗎?”

謝遷板着臉道,“你現在的職責,就是震懾那些有不軌之心的宵小,讓他們知道,就算要謀朝篡位,也得先過你沈之厚這一關,你管朝中人對你如何評價!等陛下回來後,誰會說三道四?你放心,這次老夫堅定地站在你這邊,不會因爲某些人興風作浪,就讓你這樣一個年輕有功勞的大臣灰心喪氣!”

謝遷這話算擲地有聲,以前跟沈溪關係最好的是他,倒沈溪最厲害的也是他,現在當沈溪成爲朝廷上下衆矢之的時,他又跳出來說完全支持沈溪。

對於旁人來說,或許不理解爲何謝遷如此多變,只有沈溪知道,謝老兒說這話還算是實誠,僅有一點,那就是謝遷隨機應變,善於把控人心。當然這番話有多少因勢利導的成分,實在難說。

沈溪不想用一些陰謀詭詐的心態揣摩謝遷的所作所爲,但很多時候卻由不得他不往這方面想。

謝遷有多老奸巨猾,只有相處久了纔會理解,不過就算沈溪知道謝遷有想穩住自己的成分在裡面,聽到這話後心中還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暖。

沈溪道:“有謝閣老在,朝廷便能上下一心,何須我再去做一些事?謝閣老還是早些回京城,我這邊希望能早些將陛下找回來!”

謝遷望着沈溪,似乎想看穿沈溪心中所想,但半天后終於放棄,搖頭嘆道:“看來你心中還是對朝廷有些失望。”

沈溪搖搖頭:“這無關失望與否,站在太后和朝臣的立場,陛下出遊後,自然要防備權臣圖謀不軌,這本無可厚非,我沒有怨懟誰,只是想盡快平息這種猜忌,若我離開能讓各方勢力處於一個均衡狀態,如何還要強留下來與人不悅?”

謝遷皺眉:“難道你去找尋陛下,就能讓他們徹底放心?保國公跟應寧領兵出征,又是怎麼回事?這你不知道?”

沈溪道:“既然我在何處都會遭致猜忌,難道便什麼事不做了嗎?這可是謝閣老您剛剛說過的話!我現在要做的是儘快平息旁人對我的猜忌,早日去將陛下迎回,只有陛下平安無事回到京城,所有流言才能不攻自破。”

“至於謝閣老所說,讓我留在居庸關坐鎮,甚至調動曾經的部屬,只會令事態惡化。我所做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忠心,若謝閣老理解信任的話,該明白我選擇的纔對大明最有利!”

沈溪一番話說完後,謝遷突然默不做聲。

因爲他感受到了沈溪滿腔的熱情,那是一種要找到皇帝證明自己清白的決心和勇氣。

謝遷在辯論上並非沈溪對手,即便他能考慮到事態發展方向,卻不會料到沈溪居然擲地有聲地說出這番忠君體國的話來。

最後他無奈嘆道:“你想怎麼做,至少也應該跟太后娘娘請示後再說。擅自去做,非人臣所爲,也就難怪有人會說三道四了!”

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十一章 哥哥還是弟弟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好吃懶做的新掌櫃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九六四章 軍規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二六八章 拜訪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九六六章 交心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二六七章 上門來請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七二五章 奇恥大辱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一七四四章 滴水不漏第二〇六一章 離間計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三二六章 紅袖添香的少女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七〇四章 出宮容易回宮難(第二更)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蘿莉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二四二二章 找個替代者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