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

從汀州府北上,最好走的其實是海路,乘船北上沿途方便,速度也不會太慢。但明朝自洪武年間開始的禁海到此時仍未解除,加之沿海地區不太平,倭寇橫行,除非是有水師戰艦護送,否則海路不通。

另外便是走汀江支流,然後向西乘一段舟船,半道下船,到瑞金後再次乘舟,走綿水、貢水進入贛江,直驅南昌、九江,進入長江航道,然後到南京,再由大運河北上,這條路相對省力,但一則舟車換乘很是麻煩,第二是必須順着河道行舟,要多繞不少路,第三則是大江大河之上,波濤洶涌,舟船一個不慎就會傾覆,落入江水中人倖免的機會很小,遠不如走陸路腳踏實地來得安穩實在。

但就算走陸路乘馬車,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沿途官道難走不說,不時會遇到溪水和河流阻隔,小的河流或者還有石橋通行,但那些寬闊的江河,就只能尋找渡船載馬車過河,可一般河流都是撐渡的小船居多,找到那些能擺渡馬車過河的大船談何容易?

好在此時汀州商會已經把觸角延伸到了福建各地,爲了打通運輸梗塞,方便物流,這些渡口都有商會的專屬渡船,所以沈溪的北上之路還算順利。

一行走南平、建寧、浦城,然後翻楓嶺過仙霞關,十月下旬車隊進入浙江境內。

照理到了衢州,就該乘船由衢江、錢江到杭州,然後由大運河北上京師。但蘇通的意思,最好還是繼續走陸路,沿途以便領略不同的人文風光,金華、杭州、南京這樣的繁華之地,最好都逛逛,什麼名川大湖,勝景古蹟,儘量遊覽一遍。

赴考的目的不同,沿途的心態自然也會有區別。沈溪不爲己甚,只要不耽擱趕路,隨便蘇通怎麼着都行。

冬月初九,一行人終於抵達六朝古都南京。

作爲大明曾經的都城,也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的繁華讓蘇通大開眼界,連稱不虛此行。

汀州商會自弘治九年開始,就在南京設立分館,而且還開辦了一家規模不大的銀號,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主要是南京城裡各種各樣的勢力錯綜複雜,外地商賈想在這裡立足太過困難。

韓五爺作爲商會在南京城的負責人,親自出城迎接,進城後他安排沈溪一行住進了商會分館,而蘇通則需要另行尋客棧落腳。

這一路北來,儘管蘇通嘴上說得兇,但沿途城市基本沒怎麼停留,即便是千年名城杭州,也只是在城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出發時繞道西湖看了一眼,便繼續北上。

可南京則不同,成祖遷都後,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保留了一套中央機構。南京和京師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

京師所在府爲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爲應天府,合稱二京府。

另外,南京城裡的名士和大儒很多。

但大多數名士和大儒,自命清高,同時都有自己的交際圈子,即便沈溪是福建鄉試解元,主動遞上名帖也不見得人家會接見他。

沈溪不想惹麻煩,更不想拿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但有個人他卻不得不見,這就是曾在閩浙以及兩廣爆發瘟疫時,作爲朝廷欽差大臣出使寧化縣城並親自接受種痘,二人有過交集的前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

謝鐸在南京城,可以說是士林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歷經天順、成化、弘治三朝,博通經史,文學造詣極深,既是雁山“七賢”之一,又是“茶陵詩派”的重要奠基人,更是一代理學大家,想與其攀關係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在謝鐸賦閒這幾年裡,每年都有大臣向弘治皇帝舉薦謝鐸,請他重新出山爲國效力。

沈溪剛到南京就打聽了一下,謝鐸雖然告老還鄉,照理應該在太平桃溪老家,但爲了收集各種書籍,他經常逗留南京,有時候一住就是幾個月。

謝鐸於弘治五年以欽差的身份與沈溪見面,如今轉眼六年過去了。

而今的謝鐸仍舊賦閒,平日沒事就整理鄉邦文獻,又或者四處收集整理圖書典籍,並以此爲樂。

平日甚少有人前往謝鐸在南京城的住所拜訪,因爲誰都知道,謝鐸平日謝絕見客。

謝鐸主要是不想與官場的人有來往,更不想再出仕,畢竟現在他已經是六十三歲高齡了。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謝鐸會在弘治十二年再度出山,被弘治皇帝任命爲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在二十四位祭酒中名列第一,大約相當於國子監兼太學校長。

但謝鐸並不領情,多次推託,要到次年四月,弘治皇帝派人催促,謝鐸纔不得不啓程赴京。五月中,謝鐸病臥紹興官舍,以病爲由,託紹興知府向朝廷申報辭呈,於七月十八日離開紹興,由金華、麗水、溫州繞道回鄉,八月十七日抵家。弘治皇帝不準辭呈,七月再下聖旨,於是謝鐸回家沒幾天,九月重新上路,於十一月到京。直到正德初年,他才告老還鄉。

沈溪作爲太學學生,面見未來的校長,他覺得很有必要。

本身二人就有淵源,途經南京卻不拜訪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但沈溪又怕去謝鐸府上會吃閉門羹,一時間有些猶豫。

等去客棧見到蘇通,沈溪把要去拜訪謝鐸的事一說,蘇通趕緊擺手:“沈老弟,不是爲兄潑你冷水,別人你去拜見還有可能見到,這位謝老祭酒,真是一點兒機會都沒有。你或者不知,在南京這地方,若論才學和名氣,無人出其右者,聽說頭些日子應天府鄉試解元也去拜訪,結結實實吃了個閉門羹。”

沈溪琢磨了一下,應天府鄉試解元?那豈不就是唐寅?

唐寅怎麼說是應天府鄉試解元,南直隸是大明朝教學質量最高的地區,連浙江、江西等地都望塵莫及,畢竟江南出才子,這也是爲何唐寅考了個應天府鄉試解元會名滿天下的原因,實在是這個鄉試解元含金量太高了。

連唐寅去請見謝鐸,都被拒之門外,足見謝鐸遠離官場的決心,不然弘治皇帝來年啓用謝鐸當大明最高學府校長,爲何他要百般推脫,鬧出不少事情才最終到任?

不過,沈溪還是覺得沒理由過府而不拜訪問候,於是硬着頭皮寫了拜帖。雖然蘇通壓根兒就沒覺得謝鐸會賜見,但他也同時寫好拜帖,與沈溪共同進退。

在蘇通的計劃中,此番在南京城需要拜見的名士和大儒不少,他準備了不少拜帖,每一位都嘗試投一下,但沈溪卻只准備求見謝鐸。

蘇通所住客棧,是南京城有名的“狀元居”,據說這客棧近百年來先後出了四位狀元,所有南來北往的考生都喜歡在此落腳。

二人在樓下把拜帖寫好,旁邊有正在吃飯的士子聽說後笑着過來相勸:“兩位一看就是外地來的,這南京城誰都可以拜訪,唯獨謝老大人,兩位還是不要去碰釘子了。”

蘇通感覺面子有些掛不住,他雖然也勸沈溪別癡心妄想,但沈溪堅持要如此,他也只能奉陪。結果沒等蘇通跟那些人解釋,大堂門口來了一名小廝,手裡捧着大紅請柬,此人進來後直接問道:“敢問福建寧化的沈公子可在此落腳?”

蘇通嘆道:“沈老弟中個解元果然不同,名氣傳得這麼遠,連南京也有人專程來送請柬。”

“在下就是。”

沈溪招招手讓送請柬的小廝過來。

小廝走上前,絲毫也不奇怪“沈公子”竟然是個年歲不大的少年,恭恭敬敬把請柬奉上,說道:“我家謝先生聽聞沈公子北上京城,赴太學讀書,路經應天府,特讓小的在周圍客棧打探,送上請帖……總算讓我找到了。”

蘇通驚訝地問道:“不知是哪位謝先生?”

“先生的名諱,我們做奴僕的怎好稱呼?是祖籍太平的謝先生,請帖內列明瞭住址。”小廝說完,再次恭敬行禮,“我將請柬送來,若沈公子有何交待,儘管明言,我回去會跟先生稟明。”

蘇通和在場一干士子聽說是祖籍太平的謝先生,馬上就想到謝鐸,因爲謝鐸祖籍正是浙江太平桃溪,再看住址,這下不但旁人,就連蘇通也咋舌不已,不是謝鐸又是何人?

以謝鐸在江南士林的名氣,加上他與當今大學士李東陽同期選入翰林院成爲庶吉士,二人關係密切,很多人都想走他的門路巴結李閣老,蘇通本以爲沈溪去拜訪純屬自討沒趣,沒想到沈溪連拜帖還還沒送上,謝鐸竟然先送來了請柬,主動邀沈溪過府一敘。

沈溪看了看蘇通,有些尷尬地對小廝道:“這位兄臺,在下有個冒昧之請,此番北上京師,在下是與同鄉好友一同而來,不知……”

小廝笑道:“沈公子不必說了,老先生言明,若公子身邊有什麼親友,只管一併去拜訪便是,老先生會在府內設好香茗,到時候還要與沈公子對弈兩局呢。”

沈溪起身行禮:“請回稟謝老先生,在下明日必定按時抵達。”

“喏!”

小廝行禮告辭,轉身出門而去。

等沈溪送小廝離開,回到客棧時,裡面已是一片聒噪。

“這位兄臺,你到底是何身份,爲何謝老先生會主動來邀?”這些人本來看沈溪年紀輕輕,帶着幾分嘲弄與不屑,此時都不由過來搭訕攀親近。

蘇通笑道:“幾位或者不知,這位乃是今年福建鄉試的解元公,如今虛歲才十三。”

“怪不得怪不得,唐寅前日去拜訪,結果未得,原來尚不夠資格啊……哈哈,虧得人人贊他是大才子,但跟沈公子一比,還是稍遜一籌。”

沈溪有幾分汗顏,若是被唐伯虎知道這些人拿這話擠兌他,不知會怎麼想?當下苦笑道:“其實在下只不過是與謝老先生有些淵源而已。”

沈溪說的是大實話,但這些人怎會相信?你一個十二歲的娃娃,跟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談何淵源?如果你說你們是親戚或許藉口更好些!

一時間,到處都是恭維聲。

蘇通興高采烈,趕緊讓隨從把之前出去送拜帖的人叫回來。

現在能見到謝鐸,比見一百個名士和大儒都有用。

你堂堂應天府的鄉試解元都沒見到之人,我先給見了,我是不是名氣比你還高?

**********

ps:第四更!

卡文中,這章刪刪改改足足寫了四五個小時,原本大綱裡趕考路上發生的一些事情全部刪除了,天子覺得還是不要節外生枝好!

這兩天稍微調整一下情節,請大家給點兒耐心!理解萬歲!

繼續求訂閱和支持!

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六七四章 外室變內眷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一七三章 沒那麼簡單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二十章 露天學堂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六二三章 安排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