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

自明朝廢除中書省和宰相,由皇帝直接統轄六部百司職務,君主集權擴大,君意即國意。

但實際上,自朱元璋和朱棣之後,明朝皇帝都屬於很懶的那種,讓皇帝行宰相之職,批閱上呈的所有奏本,作出答覆,根本就不現實。於是成祖朱棣設立的內閣制度,成爲對君權的一種很好的補充。

明朝以前,宰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設立內閣後,永樂皇帝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則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形成了更爲完善的政務流程: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彙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明代宗朱祁鈺在位期間,王文以左都御史進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自此之後,誥敕房、制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內閣權力更大。

隨後的天順、正統年間,內閣實際上已經掌管六部,成爲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

在此期間,內閣大學士的票擬,十有八九會爲皇帝採納,就算偶有駁回,在經過修改之後還是能秉承上意,獲得施行。

皇帝直接決定的奏本少之又少,即便在當前號稱盛世的弘治朝,也是如此。

眼下的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三人同心輔政,竭情盡慮,知無不言。初或有從有不從,既乃益見信,所奏請無不納,呼爲先生而不名”。

皇帝平日遇事不決,均與三人商議,甚至不稱名字,直接以“先生”相稱,更是對三人賞賜蟒衣,對三人隆寵可見一斑。

這次弘治皇帝欽命李東陽勘察禮部會試鬻題案,李東陽很懂得把握弘治皇帝的心態,也懂得如何平息輿論。

士子們不過是受了一些人挑撥,要跟朝廷鬧,說什麼程敏政鬻題給唐寅、徐經,這事兒好辦,我把本取了貢士的唐寅和徐經給刷下去,說他二人並不在錄取之列,所謂鬻題就是空穴來風。

不過謝遷知道後,對此卻有不同看法:“……賓之如此,怕是才非所用,國無棟樑。”

都穆因爲成爲鬻題案的目擊證人,就遞補了唐寅和徐經的貢士位,爲朝廷所用,而如今徐經、唐寅牽扯鬻題案尚且查無實證,就未審先判,本不合朝廷的法度。

不過劉健對於李東陽的決定卻很支持。劉健比李東陽、謝遷年長十幾歲,求的是一個政局平穩,既然李東陽的方法能很快平息輿論,劉健自然選擇無條件支持。

至於實情如何,似乎已不太重要。

三月初二,禮部會試放榜,李東陽在開卷後又經過幾天調查,準備於三月初七上奏弘治皇帝,將此案的調查處理意見上報,連奏摺他都已經寫好了:

“日前給事中華昹劾學士程敏政,私漏題目于徐經、唐寅,禮部移文,臣等重加翻閱去取,其時考校已定,按彌封號,籍二卷俱不在取中正榜之數,有同考官批語可驗。臣復會同五經諸同考,連日再閱,定取正榜三百卷,會外簾比號拆名。今事已竣,謹具以聞。”

在李東陽看來,程敏政是否鬻題已不重要,重點是要向天下人表明,就算鬻題案真的發生,也未影響到這次禮部會試的公正性,因爲徐經和唐寅都沒錄取,既如此士子還鬧個什麼勁兒?

還是老老實實回鄉備考,等三年以後再來吧!

可就在三月初二放榜結束後的這幾天,輿論又開始把鬻題案往新科會元沈溪身上牽扯,認爲鬻題案真正的獲益者不是徐經和唐寅,而是沈溪。否則以那些飽學幾十年的儒者都對“四子造詣”考題無法作答,他一個年輕後生如何能做的出來?

結果才幾天,到兩人三月初五,言官風聞言事的奏本已傳到了內閣。

棘手,真的是很棘手。

李東陽把自己已經擬好的奏本拿出來,給劉健和謝遷二人看過,再將言官上呈的幾份奏本依次排列開來。

奏本的調子基本一致,認爲朝廷取士不公,居然令年少如福建沈溪這樣的狂妄後生錄取,而令那些真正飽學之士榜上無名,雖然沈溪並未親自去拜見過程敏政,但有人把福建衆多舉子去拜見程敏政的事拿出來說,同時也指出,或者是這些人將泄露的考題告知於沈溪,讓沈溪提前有所準備。

“賓之怎麼看?”

劉健把奏本依次翻閱過,眯着眼打量李東陽。

畢竟李東陽纔是皇帝欽命的辦案大臣,劉健雖爲首輔,但在這件事上他只能讓李東陽來做決定,並不好牽扯進去。

李東陽嘆道:“杏榜發榜前夜,我親自去見了沈溪、倫文敘、孫緒三名舉子,特意考察過他三人才學,所見所聞,並非如上奏所言。”

謝遷在一旁饒有興致地問道:“如此說來,這十三歲的沈溪,的確有過人的才學咯?”

李東陽微微點頭,當下將那晚發生的事大致說了一遍,包括沈溪能將禮部會試考卷文章一字不落背默而出,而後是背《默庵集》,以及倫文敘和孫緒二人的會試文章,同樣是背誦得隻字不差。

謝遷聽到後之後不由發出感慨:“世間神童者,莫過於此。若說《默庵集》是他早有準備,可倫、孫二人的墨卷,他是絕無機會提前見到,此子造詣不淺,若是直接令其落榜……”

“胡鬧。”

李東陽話未說話,劉健先喝斥了一句。

劉健到底比李東陽和謝遷入閣早,資歷深厚又是首輔,平日裡謝遷和李東陽可以直接以表字相稱,可二人對劉健從來都是充滿恭敬。

劉健一聽謝遷說讓沈溪“落榜”,臉色陰沉,“若提前幾日,此子中榜與否無關大礙,既今榜上有名,來日再中也非難事。但若已舉其爲會元,復令其落榜,那科舉取仕豈不形同兒戲?”

李東陽和謝遷二人都站起身來,恭敬行禮,作出一番受教模樣。

李東陽道:“還請首輔示下。”

劉健卻擺擺手道:“陛下讓賓之你來辦理此案,老朽不便過問,以你平日處事嚴謹,相信你能妥善處置。時候不早,老朽先回府去……”

劉健似乎也意識到這件事情很棘手,若是提前知道士子會對沈溪被取爲會元有這麼大的意見,自然可以建議李東陽將沈溪除名,或者是列一個不高不低的位置,而不至於到如今被士子所攻訐。

但對於當事者李東陽來說,他可是親眼見識過沈溪的才學的,本着不干涉內簾官取士的原則,既然下面推了沈溪出來爲會元,他又認爲確實沒有問題,於是就給準了。

可這一準,還真出事了!

等劉健離開後,謝遷無奈地搖了搖頭,笑着打趣道:“看來賓之兄此番算有遺策啊……”

李東陽心裡多少有些懊惱,也是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應對程敏政泄題給唐寅、徐經二人上,那時候輿論並未過多牽扯進沈溪,他本以爲將唐、徐二人除名,士子就可太平。誰曾想,取了一個十三歲的會元,卻把輿論給點炸了,本來靠不上邊的事,現在居然也傳得有鼻子有眼。

李東陽拿起言官奏事的奏本,道:“爲今之計,只能請陛下定奪,是非曲折,陛下方能公斷。”

謝遷卻不以爲然。

內閣向來的規矩,下面有什麼事,輔政的大學士需要給皇帝“分憂”,而不能添堵。內閣都處理不了的事情,直接上呈給皇帝,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作爲三個輔政大臣中資歷最低的,平日裡負責草擬票擬,這事兒自然又落到謝遷身上。

謝遷拿起筆問道:“那這條旨,如何來擬?”

李東陽笑了笑道:“勞煩於喬你言辨一番……”

外間嘗言,如今三位輔政大臣“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意思是李東陽以謀略見長,劉健擅於當機立斷,謝遷則是能言善辯。

現在遇到事情,善於當機立斷的劉健和善謀的李東陽都是一推六二五,反倒讓謝遷來處置。

謝遷無奈地搖了搖頭,輕嘆道:“最好陛下還是留中不發……”

**********

ps:第四更!

嗯,這章介紹朝政比較多,天子覺得無法表達加更的誠意,因此臨時做出決定,今天的基礎更新還得加一章,也就是保底五更,如果成績喜人,天子拼了老命也要把第六章送上。

天子趕緊去碼字了,大家先來一波訂閱、和鼓勵吧!

第二三〇九章 處處碰壁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一五五〇章 不是問題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一三〇七章 安排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二三五九章 不能不防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一三五章 何樂而不爲(求月票)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