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二章 臨行前的難題(第四更)

“你這差事,怕是兇險異常啊。”

當沈溪把自己調任地方的事情告訴亦師亦友的國子監祭酒謝鐸,謝鐸第一句話,就對沈溪此行充滿擔憂。

謝鐸在朝多年,對於朝廷官員任免流程瞭若指掌,對於沈溪這次“升遷”,他不太理解,畢竟他對沈溪於北關所得戰功並不是很清楚。

沈溪問道:“那謝師覺得我應該向朝廷推辭,就說不能勝任,請求陛下委派他人前往?”

謝鐸哈哈一笑:“陛下親自徵詢過你的意見,又是閣臣、尚書和詹事府詹事同時舉薦,你推辭得了嗎?”

這倒是大實話,這差事等於是強行攤派到沈溪頭上,朝廷提前將他升遷爲右庶子,就是爲了順利他外調,若是推辭,給他降回去顯然不可能,留任的話就是破壞朝廷法度……同時存在兩名右庶子。

所以說,沈溪非外調不可,不容拒絕!

“謝師不知能否面授機宜?”沈溪恭謹地道,“晚輩此行,心中不安,怕是有顧慮不到之處。”

謝鐸認真想過後,嚴肅地說道:“若你孤身前往閩粵之地,多有荊棘險阻。倒不若多招徠人手,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沈溪默默點頭,他非常贊同謝鐸的說法,若他孤軍上路,到了地方可沒法跟那些地方官周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找幫手相助。除了要有能爲他出謀劃策的,還有幫他做事的,最好能文能武……

可這樣的幫手不怎麼好找。

宋小城、馬九都算是他的得力幫手,但這二人勇則有餘,謀有不足,最好找個有足夠頭腦的人來當他的幕僚。

蘇通和鄭謙本來可以,到底是舉人,有一定才學,可他們的才學都是很正統科舉教育出來的,文韜勉強湊合,武略方面就別想了。

沈溪不禁想到一個人,眼前突然一亮,這人應該是很好的幫手,不過這會兒這個人應該還在老家忙着鬧婚變呢。

不過離完婚,這人基本就要爲自己的生計而奔波忙碌了……你想買園子種桃花,還不如跟着我出去闖蕩幾年,好歹算是“老相識”,雖然是不打不相識。

“多謝謝師提點。”

沈溪恭敬地向謝鐸行禮。

要說謝鐸對事情的判斷還是很精準的,也是年老成精,謝鐸首先就意識到地方的差事不好辦,或許是謝鐸自己就當過欽差,造訪過嶺南各處,對此深有體會。

朝廷派去的欽差,官職再大,也只是強龍,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就算底下那些官員暫時不敢跟你唱反調,但卻會處處給你設圈套、虛以委蛇,派到身邊來幫忙的人,許多都是添堵幫倒忙。

辦事還是要靠自己帶去的人。

人手方面,沈溪可以帶上宋小城、馬九和車馬幫的弟兄同去,甚至可以從汀州再招募點兒人手,畢竟有以前汀州商會的底子,人應該不成問題,但在財物方面,就需要沈溪自己想辦法了。

當下首先是要爭取東南沿海的鹽引販售權,就算不用太多,但至少也要保證養活一支兩三千人的隊伍。

要剿匪,就要涉及到戰場交戰,兩三千正規軍已是底限,若是人數再少,沈溪此行就幾乎是去送死。

有明一朝,東南沿海的鹽田可不少。

鹽業素來爲國家壟斷,朝廷每年批一定的鹽引數量,由鹽道衙門出售給鹽商,再由鹽商拿着鹽引去鹽田自行提鹽,而鹽稅的收入是國庫的重要收入之一。

因爲製鹽方式的落後,再加上鹽業壟斷嚴重,對民間私鹽打擊施行的是酷法,使得大明朝的鹽非常貴,一般百姓吃不起鹽,在一些內陸缺鹽的地區,人活到四十歲左右,白髮蒼蒼者多不勝數,都是因爲平日食用食鹽少的緣故。

沈溪既然身背“監理糧餉帶管鹽法”的職責,理論上兩廣和福建的鹽業他都可以監管,那從朝廷那裡批迴來一批鹽引,作爲軍費所用,屬於合情合理。

但販售鹽引不僅涉及到戶部的收入,還是地方官員牟利的一個重要渠道,朝廷不會輕易把鹽引的販售權交給他。

大明爲了保證食言供應和課稅收入,在兩淮、兩浙、長蘆、河東等主要食鹽產地,分別設有六個“都轉運鹽使司”和七個“鹽課提舉司”,在劃定民戶的時候特別劃“竈戶”,世襲罔替來爲大明朝來煮鹽。

每年朝廷批的鹽引數量是一定的,沈溪不能到了地方再跟鹽道衙門去討鹽引,必須要在出京城之前,從朝廷拿到批文,要走的途徑就是走通戶部的渠道。

這需要沈溪在京城各衙門之間走動。

對於一個並無多少官場資歷和人脈的官員來說,難比登天。

沈溪三月領了差事,四月初就要走馬上任,他在京城活動的時間已經極爲有限。好在如今大明官場的陋習遠未到清朝那麼明目張膽,沈溪不用考慮“別敬”的問題,不然以他那點兒家底,光是在京官中打點一番,就能讓他賠得傾家蕩產順帶欠下一屁股外債。

走馬上任之前,有幾個衙門他必須要去。

吏部、兵部、戶部、五軍都督府。

吏部是授官之所,沈溪不能不拜訪,表示感謝。同時,沈溪領的是欽差的身份,到地方後將是提調一方兵權的大員,五軍都督府那邊也需要過去走動。兵部自不必說,沈溪是兵部尚書劉大夏親自舉薦,而他在地方需要一些便宜行事調動軍隊的手令,必須要過兵部這一關。

前幾個衙門,他走得倒也順利,因爲是例行的照會,吏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不會爲難他,劉大夏甚至親自予以接見,對他多有交待。

不過等到戶部時,沈溪卻吃了閉門羹。

這不是戶部給他一個人的待遇,而是戶部的一個定規:戶部不接待一切外調地方的提督、巡撫、總理軍務大員,因爲戶部的官員清楚,這些人來戶部不爲別的,就是伸手要錢。

戶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遇到那些有威望的老臣,會讓你在廳堂內坐上一整天,自行離去,而沈溪這種在京城壓根兒就沒什麼威望的臣子,乾脆直接攔在大門外,不讓你進衙門。

沈溪不僅拿不到錢糧,連鹽引也沒辦法伸手,等於空手去東南沿海,沒錢沒糧可招攬不到人效命。

可惜汀州商會已經被福建布政使司的人給徹底瓦解,沈溪想從商賈募捐這一途拿到足夠的錢糧根本就不現實。

在上疏中,沈溪說可以自行募集兵馬、錢糧,但實際上事情卻沒那麼簡單,他只能再去兵部衙門求見劉大夏,把自己的實際困難告訴這位前戶部尚書,想讓劉大夏幫他轉圜一下。

但問題是,劉大夏跟新任戶部尚書佀鐘的關係不是很好,主要是皇帝總是喜歡拿佀鍾跟劉大夏比較,認爲佀鍾在做事能力上遠遜劉大夏。久而久之,佀鍾就不樂意了,劉大夏再有本事,但他現在已經不在戶部了,老是拿我們作比較,有意思嗎?

官場上見面是朋友,背地裡指不定就是敵人,前任和繼任者永遠都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關係,暗地裡較勁兒。

劉大夏跟佀鍾貌合神離,在這件事上他並不能幫到沈溪什麼,他理解沈溪沒有錢糧的苦惱,但只能讓沈溪“自己想辦法”。

沈溪心裡不是個滋味兒。

我現在要做的差事,是你老歷史上應該做的,你把我推到現在的位子上,不該出手幫幫忙?

沈溪在劉大夏那兒碰了軟釘子,只好去謝遷府上尋求幫助,不過兩天下來,沈溪竟沒跟謝遷照過面,謝遷居然在這關鍵時候對他來了個避而不見。

謝丕代他老爹給沈溪傳話:“……先生若是要迎娶我那小侄女,只管派人來將三書六禮的步驟完成,家父有交待,既非娶妻,婚事一切從簡。家父近來公務繁忙,怕是無暇與先生相見。”

劉大夏不肯幫忙,謝遷避而不見,沈溪知道去找馬文升也無用處。

三月二十六,朝廷敕封謝韻兒、沈門周氏爲誥命“宜人”的敕書送到沈家,跟沈溪升官一樣,狀元府和老宅那邊同時張燈掛彩,有意把此事大肆張揚。

周氏得意忘形,在成爲五品誥命宜人後,興奮得連北都找不到。

在外人看來,一個婦人,於府中設宴時拋頭露面,在街坊間四處走動,實在太不像話了。

把事情交接得差不多,沈溪將在三月二十九,以新任右春坊右庶子的身份給朱厚照上最後一課。

四月初六,沈溪就將動身出發前往梧州。

至於是走江西到汀州的西路,還是順着沿海驛道南下的東路,尚需要沈溪做出最後的決斷。

沈溪的想法,最好還是走東路,順着沿海的官道南行,順帶查看閩浙以及兩廣海盜、倭寇的情況,好好地摸個底。

但沈溪手頭上畢竟沒多少人,走沿海那條道風險很大。

謝韻兒則希望走江西到汀江這條路線,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若是沈溪能夠以三品大員的身份返回汀州府,可謂風光無限,她跟丈夫一起回鄉省親,作爲這時代依附於男人存在的女性,獲得的最高榮譽也不過如此了。

************

ps:第四更!

天子已經努力了,在喝了酒的情況下,強撐着寫完這一章!請大家看在天子如此勤奮的份兒上,來一波訂閱、和鼓勵吧,謝謝啦!

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一四五三章 迴光返照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十四章 風箱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四九四章 小事一樁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一六四四章 來信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六一八章 再來五炮(第五更)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一七二二章 歸途難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七六九章 弔唁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一六三章 趣味相同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一〇一五章 莫欺老實人(求月票)第八四三章 農事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五七七章 南北兩案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