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

象這樣的談判,沒有任何可以妥協的餘地。

雙方參與談判的官員中,沒有一個人,敢出現一絲疏漏,更沒有人敢明着將雙方將士用生命拼殺的成果,讓渡一絲一毫。

這也是個戰場,用的不是刀劍,是脣舌。

流得不是鮮血,是唾沫。

但其激烈程度,絕對不比戰場遜色絲毫。

五天,這場艱難的談判,前後一直持續了五天,終於大功告成。

六月二十三,諸事不宜。

吳爭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持在這一日,正式簽署停戰條約。

收拾不了你,那也得噁心死你。

吳爭用一種近乎於無賴頑童般的小心眼兒,以發泄心中對多爾袞的不滿。

因爲多爾袞僅僅用一招,就化解了吳爭所有的攻勢——錢、沈二條命。

吳爭無法還擊,不能還擊,不敢還擊!

條約最後由黃道周和瓦克達代表雙方簽署,然後交換,各自送回京城用璽。

最後談成的條款,重要的幾條是,雙方以停戰地域爲疆界互不侵犯並南北互貿易,不得限制正常商貿。清廷承認明軍對江都、泰州、如皋以南的佔領,但明軍在江北的駐軍,不得超過萬人。喀爾楚渾、尚善等清廷宗室人員,以雙方談妥的價格全部返還。大勝關外尼堪殘部,容其在三日內渡江返回。雙方俘虜進行等量互換,餘下的,由對方自行處置等等。

此戰,幾乎沒有勝敗可言,雙方共計投入了超過四十萬大軍。

義興朝這邊,十二萬京衛、一萬二千建陽衛、一萬六千水師,甚至連禁軍都出戰了,加上吳爭麾下杭州、金山、瀝海三衛,蔣全義部和方國安一萬多軍校新軍,加起來,就有二十萬左右的軍隊,這幾近於義興朝可以投入兵力的極限。

清軍那邊,尼堪在儀真、江浦一線十二萬大軍,喀爾楚渾在泰州至通州一線六萬人,加上多爾袞在後期從徐州調動的六萬人及他隨行鐵騎,數量更是在二十四萬以上,同樣,這也已經是清廷在沿海可以召集兵力的極限。

這本來是場“意氣”之爭,可最後差點失控打成一場決戰,在雙方打得精疲力竭、傷亡慘重之時,卻不約而同地選擇停戰議和。

義興朝十二萬京衛,傷亡達到六成,建陽衛傷亡超過五成,水師全軍覆沒,還陣亡了一個國公。

清軍方面,傷亡絲毫不比義興朝少,喀爾楚渾所部被魯之域和池二憨擊潰,喀爾楚渾、尚善當了俘虜,其部死傷雖然不多,但僅俘虜就超過萬人,餘者散於野,大部分向鹽城以北潰逃,據說,最後在徐州完成收容整編時,僅不足二萬人。

尼堪在儀真方向的進攻部隊有四萬之衆,這支軍隊是被全殲的,當時,吳爭率三千火槍兵,攜鎮江、丹徒守軍組成一支“混編軍”,與當時駐紮在玄武門以東的二萬多京衛夾擊,這支清軍,除了有少量跳江逃遁之外,其餘沒死的都當了俘虜。

尼堪親自所率的江浦方向八萬大軍,其實損失並不是特別大,因爲在陳勝率瀝海衛到達應天府之前,清軍掌控着戰局的節奏,攻城交戰時產生的傷兵,幾乎完全撤回了江對岸。

所以,聽起來這支大軍是被打殘了,可實際上,真正死亡和被俘的,加起來不超過四成。

雙方的俘虜都非常多,但相較之下,因爲主要戰場在南岸的緣故,清軍被俘虜的更多。

互換之後,義興朝這邊,尚多出來三萬多俘虜。

而吳爭這邊,雖然三衛的傷亡也超過了三成,可確實得到了不少好處,一是江都、泰州、如皋及以南土地,吳爭沒有那麼大方,自然是不會交給義興朝的。二是喀爾楚渾、尚善等人的鉅額贖買金,雖說朝廷也在覬覦這筆浮財,但至少,還沒人敢當面向吳爭提出來。三是被義興朝厭憎的那三萬多俘虜,義興朝此時連傷亡將士的撫卹金都沒處籌,哪有心思去顧着這三萬多張嘴?於是,便宜了吳爭,這些俘虜隨即被吳爭一聲令下,全部遞解至吳淞新城。

……。

歷時二十二天的第二次京城包圍戰結束了。

次日,吳爭隨談判官員一同返回應天府。

一到京城,處理的第一件事,就是錢莊弊案。

經過朝廷與莫執念等江南商會大股東數次交涉,最後確定了併購方案。

涉案所虧空的二千一百多萬兩,均分成三份。

朝廷以戶部錢莊作價一份,也就是七百餘萬兩,將錢莊出售給江南商會,也就是說,朝廷不再對錢莊擁有任何權益。

江南商會另外向朝廷發放七百餘萬兩的無息貨款,期限八年,以朝廷每年賦稅爲抵押,從借貸第三年開始逐年償還本金,至第十年全部還清。

可併購方案卻無法正式執行,因爲尚缺少第三份。

莫執念來到吳爭面前,遞上了一份名單後,沉默不語。

吳爭看着名單上的一個個名字,苦笑道:“莫老,你可真會替我找麻煩!”

這份名單,列在前面的就是十幾個宗室,特別是最前面幾個,那可都是親王爵。

吳爭指着名單,皺眉問道:“這秦王朱存釜,手中無權無兵,只是個酒囊飯袋,也涉足此案了?”

末代秦王,本是朱誼漶庶三子朱存極,朱存極與弘光帝同時被清廷處死之後,朱存極次子逃脫,輾轉來到應天府,被朱慈烺冊封秦王。

莫執念語氣平和地答道:“宋徵輿的銀號帳冊中,秦王有一成乾股。”

吳爭愕然,然後再指着一名字,問道:“可這福王朱蓮壁,才七、八歲,也能涉及此案?”

“回王爺,戶部錢莊帳冊中,錢謙益前後送於福王白銀十六萬兩。”

吳爭再指着另一名字問道:“荊王朱慈煃呢?”

“荊王在銀號中佔股更多,爲一成五。”

吳爭不再問了,將手上名單往桌上一扔,“我不看了,你就直說,這名單中有多少宗室之人?”

“回王爺,親王五人,郡王十一人,其餘宗親二十餘人,京城官員佔得更多,凡貪沒千兩以下者,不在名單之列。”

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與少的不同之處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顛倒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