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

吳爭擔心的是,蔣全義會由此意志消沉,這一仗太殘酷了,蔣全義部起兵時有六、七千人(其中泰州新兵四、五千人),到此時交換回來的,僅十數人。

被十倍之敵圍殲,整個北伐軍參戰序列中,唯其部傷亡最重。

加上蔣全義力戰至最後被俘,看破生死、意志消沉,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此時蔣全義中氣十足的嗓音,打消了吳爭心中的擔憂,老兵不死!

吳爭強忍着要掉落的淚,笑罵道:“我真擔心你廢了!”

蔣全義一樣強忍着淚水,然而終於掉落下來,可依舊笑道:“大將軍難道就不擔心末將降敵?”

吳爭上前擁抱着蔣全義,哽咽道:“若你降了,那這天下,就真沒救了。”

蔣全義掙脫吳爭的擁抱,單膝行跪禮,大聲道:“稟報大將軍,末將所部六千七百八十三人,此戰,無一人潰退,無一人降敵……請大將軍允我部歸建!”

吳爭肅容,鄭重道,“同意你部歸建。”

當吳爭伸雙手攙扶之時,蔣全義終於嚎哭出聲,“王爺……王爺……都死了……我愧對王爺……無顏面對泰州父老啊……就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啊……嗚嗚。”

“哭什麼?!”吳爭厲聲喝道,“給你兩個選擇,要麼受封靖江伯,然後回家買上百畝地,討個婆娘從此安生過日子,要麼打回去!”

蔣全義抹了把淚,起身筆直地昂首站着,“末將懇請大將軍,重組靖江衛!”

“可!”

……。

黃道周卸去首輔之職,但依舊以文華大學士爲閣臣。

錢肅樂入閣,接任首輔。

莫執念接任戶部尚書。

馬士英去應天府衙走馬上任。

夏完淳以十九歲之齡,正式由太平侯晉衛國公。

廖仲平晉寧國侯。

這場歷時二十多天的戰爭,短暫但異常激烈。

義興朝,連同吳爭的北伐軍,傷亡慘重。

說都精疲力竭是輕了,準確地說,打癱了!

可清軍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雙方佔損相關無幾,但金山、杭州兩衛分別控制了泰州、通州等州府,而吳爭所率的那支雜牌軍,甚至佔領了揚州府治——江都。

這等於半個揚州府,已經光復。

可尼堪部卻只能從大勝關西南乖乖撤退,渡江回到江浦。

所以,在義興朝的宣傳中,明軍大勝!

收復故土失地,自然是大勝!

就算朝廷很難派兵涉足江北之地,可畢竟半個揚州府已經是漢人之地,上面飄揚的是北伐軍的日月旗。

半個揚州府不大,但對於戰略上的意義卻是重大的。

長江天險已經規避,北伐不再需要以靖江一地爲跳板。

同時,長江近出海口的整個江面,完全處於北伐軍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經由大運河的南北商貿,從此置於吳爭的控制之中,再不受清廷所掣肘。

而雙方條約簽訂,讓雙方包括大將軍府在內,都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誰都明白,這只是一次妥協,可誰都在珍惜這個難得而短暫的“和平”時間。

讓自己努力地喘息着,然後,揮出不負自己、不負天下的一拳。

北伐軍第八衛——泰州衛由此誕生,編制一萬人(這是雙方條約規定),但預備役,卻高達六千人,兵員由杭州、金山、靖江三衛各抽調三百老兵爲骨幹,以新徵江都、泰州周邊良家子爲基礎,從戰俘中遴選出六千人充入預備役。

泰州衛防區爲江都至泰州、如皋,陳勝調任指揮使,黃大淳爲副指揮使。

王朝先的舟山水師返回歸建,整個江域由於張名振吳淞水師接防。

杭州、金山、瀝海三衛歸建。

蔣全義正式上任靖江衛指揮使。

……。

朱慈烺死了。

死在吳爭要離開應天府的前一夜。

聽聞黃道周前來稟報時,正在安排離京事宜的吳爭,驚傻了。

吳爭立即在書房傳見莫執念、馬士英二人。

“丹陽王死了,你們乾的?”吳爭陰沉着臉,但語氣平靜。

莫執念、馬士英聞聲跪下。

莫執念指天發誓道:“若老朽與此事有半點牽連,任由王爺處置。”

吳爭慢慢轉向馬士英,“那就是你了?!”

馬士英苦笑道:“馬某倒是想啊,可莫老榮來酒樓一番話,馬某豈能聽不出王爺的警告……哪還敢?”

吳爭凝視着馬士英,許久,“當真?”

馬士英依舊苦笑道:“事都發了……若是馬某所爲,有何不敢認的?況且沒有莫老襄助,馬某手中無兵無卒,哪有本事在宮中行刺?王爺太高看馬某了。”

吳爭仰頭吐出一口長氣,“我信!你二人隨我入宮。”

……。

朱媺娖跪在朱慈烺的遺體前,慟哭如杜鵑泣血。

數十朝廷重臣、宗室皆低頭垂目,肅立兩邊。

吳爭向朱慈烺遺體行禮之後,轉向朱媺娖,“敢問陛下,丹陽王死因爲何?”

朱媺娖泣道:“兄長在寢宮……懸樑。”

吳爭轉身,慢慢走向簾後朱慈烺遺體。

朱慈烺已經被入殮,面容平靜,甚至嘴角還似乎帶着一絲笑意。

吳爭衝馬士英施了下眼色,馬士英上前查看。

好一會,馬士英擡頭,向吳爭微微點頭。

看着朱慈烺的遺容,吳爭有種身在夢中的迷茫。

這個飽經磨難的前明太子,出現的突然,走得也略顯突兀。

自盡殉國,倒成了他家一脈相承的魔咒了。

吳爭心裡其實不恨朱慈烺,此時還涌起些同情,哪怕朱慈烺不斷地針對自己,甚至派禁軍追殺自己。如果不是二者有尖銳的利益對立,吳爭認爲,或許二人能成爲朋友,可以談心的朋友。

朱慈烺確實在做事,這一點,不可抹煞,如同崇禎帝。

性格的缺陷,不能成爲抹煞功績的藉口。

可惜的是,這三年在位,朱慈烺依舊延用了他父親的方法,想以自身的節儉、勤勉來激勵臣民的追隨、效仿和擁戴。

他依舊用他父親的方法,想以激昂的方式來喚醒皇室、士族、官員已經根本不存在的忠誠。

他依舊用他父親傳授和自己領悟的帝王之道,來縱橫捭闔。然而,這延續了千年的帝王之道,給不了他應對國破家亡危局的有效策略。

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一百十章 爲錢費神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收復海州(六)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逆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顛倒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