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贏的,其實不算賭

PS:感謝書友“richardlg”、“岸上的影子”、“梁孟昌”投的月票。

趙史一聽,樂了,心道這主意好,正合吾意。

於是,從東門行軍,一路走,一路把沿途將士家人都拉進了隊伍,雖說只有半個城,但人數頓時擴張到了上萬人。

真是上萬人了,可還有別的人。

那就是淮安城中,三百多的長林衛。

這些人,算不得正兵,所謂術業有專攻,他們的本事不在打仗上,但趙史卻不這麼想,只要人多就行。

而這三百多長林衛暗伏人員,每人手中也有外圍人員,這麼一鬧,又是上千人多了出來。

怪不得,從東門到南門本來只須小半個時辰的路,這廝卻整整走了近兩個時辰纔到。

但場面還真得搞大了。

愣是嚇得祖大弼,差點“跳城樓自盡”!

……。

仗打不起來。

雙方僵持着。

趙史是不敢攻,他心裡清楚,頂在前面的正兵才四千多人,後面大部分都是充數的,想要他們找仗,說不好聽點,基本上只有引頸就戮的份。

敢打嗎?不敢打!

這些號稱漢八旗的狠人敢主動進攻嗎?

他們也不敢!

因爲他們人數太少,三千人。

三千人還得分成三條街,怎麼打?

直直的大街上,什麼迂迴包抄的都不可能,打,就是一杆子捅過去,刀刃咬肉見真章。

那自己戰死事小,叛軍衝至城門口,事就大了。

這不正好應了一句話,內外夾擊,有死無生了嘛。

所以,雙方藉着火把的光,兇狠地相互瞪着對方,這要是眼神能殺人,此時怕早就血流成河了。

祖大弼得到稟報,開始時不信。

可數次回報後,他也信了。

也好,既然叛軍不敢攻,那就影響不到城防。

先讓他們多活一些時辰,等天色亮起,看清楚虛實之後,再作打算也不遲。

況且,等西、北兩門增援過來,也需要半個時辰時間。

祖大弼也就放下城內,一門心思專注到防備泰州衛會否趁此機會突擊上去了。

……。

淮安城外,中軍帳內。

一直堅持要攻下淮安城的蔣全義,託着負傷的胳膊,反而顯得沉默起來。

而之前要撤兵的吳爭,反而堅定了攻下淮安城的信念。

這聽起來似乎很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

吳爭一直是個“謹慎”的人,這種謹慎往往來自是事情發生之前,說好聽點,是謀定而後動,說難聽點,那就是個“死倔”。

人嘛,總有缺點,也有優點,哪怕是個萬惡不赦之人,顯然吳爭不是。

吳爭心底的火氣就被這數裡外的高牆,給徹底激發了。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打着打着,就失控了。

這與他平日裡教導麾下將領“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這種說法完全背道而馳,事實上,吳爭自己就做不到。

“攻不上去很正常!”不知道吳爭是給身邊衆將領打氣,亦或者在說服自己,“如果換作是敵人攻打杭州城,本王也會組織軍民撞死抵抗,有傷亡不怕,怕的是沮喪……動動腦筋嘛,南門攻不下,那就攻西門……。”

蔣全義翻着白眼,沒好氣地懟道:“卑職早就派過偏師沿洪澤湖北上,可在清江浦遭遇敵騎設伏,無功而返……如今,敵人已經有了防備,豈會不設重兵防備?況且,攻城還好些,若野戰,咱們的火槍兵與騎兵拼殺,傷亡會更大……。”

蔣全義的話令吳爭老臉一紅,他這只是打個比方、振奮士氣罷了,也沒有真想分兵。

可被蔣全義當着手下衆將領這麼一懟,這老臉有些掛不住。

“不對!”吳爭一本正經地開始胡說八道,“所謂越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正因爲敵人有了防備,纔不會料到咱們還會繼續原路偷襲……。”

唉,還真別說,吳爭說着說着,自己先信了。

是啊,城中有八旗騎兵不假,可多爾袞絕不會派出大批騎兵來駐守城池,多爾袞不傻,騎兵守城,那不是大材小用嗎?

想到這,吳爭頓時來了精神,問蔣全義道:“之前你派出的偏師,遭受到多少騎兵的伏擊?”

蔣全義道:“據回報,應該有數百騎,因爲我軍沒有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好在敵騎不多,這才依仗水域地形撤了回來……呃,王爺的意思是,敵人就只有這數百騎?”

蔣全義的反應不慢,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如果敵人真只有數百騎,那就算泰州衛用人海填,也能將敵騎一戰淹沒。

真沒辦法,就派敢死隊上,以引爆來與敵同歸於盡。

吳爭微笑起來,與聰明人說話確實不累,“多爾袞以淮安、鹽城爲兩個支點,吸引牽制我軍,同時從鳳陽府派出大量騎兵,西進截斷我軍歸路,這纔是重點……要知道,多爾袞現在最缺的是時間,一旦從杭州調來的第一軍攜帶重炮團到達江岸,加上張名振水師艦炮配合,就算有上萬騎兵,又怎能固守泰興、泰州,來阻擋、分隔我軍呢……騎兵守不城的,對吧?”

衆將領聞聽紛紛點頭稱是。

吳爭繼續道:“既然如此,多爾袞應該儘可能地將騎兵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劃去鳳陽府才合理,否則,騎兵數量不足,又怎麼可能確保迅速切斷我軍歸路呢?如此一來,多爾袞又怎麼可能把大批騎兵留在淮安城當步兵使呢?”

吳爭的目光慢慢地掃向衆將,還真別說,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讓將領們的神態迅速轉變,前後判若兩人一般。

吳爭笑了,這個時候,受挫折、打敗仗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

其實吳爭並無把握,多爾袞在城中確實沒有派駐多少騎兵。

事實上,只要多爾袞開始調動駐京八旗,那麼,騎兵的數量是不可控的。

吳爭之所以這麼說,其實除了振奮士氣之外,還有的,依舊是,賭!

賭多爾袞沒有那個魄力,來與自己決一死戰。

這不是說吳爭認爲多爾袞的性格沒有魄力,而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雖然吳爭已經稱不上光腳,但對於清廷而言,大將軍府,哪怕加上義興朝,二者所佔據的地盤,不過就是大半個浙江和小半個南直隸、江西三府罷了,合起來也就一個道。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五百八十七章 江南商會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浪蕩公子沈致遠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川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居然是我錯了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與少的不同之處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五百六十一章 沈致遠的戰前動員詞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