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

PS:感謝書友“20200831140304034”投的月票。

馬士英聞言臉色赤紅,他一樣憤怒道:“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馬某前半生荒誕無恥,可後半生從追隨王爺之後,早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冒襄冷笑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馬瑤草,你做過什麼,自己心知肚明!”

馬士英這下剋制不住了,擼袖上前,大有與冒襄上演一出全武行的意思。

李顒急了,他看看吳爭,見吳爭垂眼搭眉,象是根本沒聽見、看見一般,並無一絲想開口喝止的意思,只好也按捺了下來。

於是,馬士英和冒襄,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一個手無縛難之力的書生,在吳王面前拳打腳踢起來。

冒襄用手抓撓着馬士英,就象是山野潑婦與人撕打。

馬士英氣喘吁吁,開始吐口水。

天曉得,二人加起來都超過百歲了,都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

可此時,哪還有一絲斯文?

李顒終究是不忍了,用一種乞求的口吻呼了一聲,“王爺……!”

吳爭爲何不攔?

吳爭在生氣!

生這三人的氣,也生自己的氣。

其實這事從開始時,就是一個局,冒襄獻上的一個局。

知道此局的人不多,吳爭、冒襄、李顒、馬士英,當然,掌控長林衛的宋安,是必不可少的。

吳爭連莫執念、熊汝霖等人都瞞着。

這個局的起因,同樣也是因冒襄、李顒二人的進諫。

冒襄說,山河破碎,家國飄搖之時,王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天下皆知。王爺心繫百姓、胸襟寬廣,不謀私利……可追隨王爺的文武及北伐軍將士,他們未必也如王爺這般胸襟寬廣,不謀私利……王爺,當賞啊!

功不賞,過不罰,以何服衆?

以何賞?

以何罰?

以大將軍的名義賞罰?何以服衆!

吳爭內心被震動。

而李顒說,對君上而言,威脅皇權的,必是逆臣!縱觀歷史,對付傳統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另起爐竈。大將軍府所施行的政令、王爺提倡之學說,已與朝廷格格不入,絕無媾和之可能,這個時候王爺還想養光韜晦,恕臣直言,便是自取死路。

帝皇之術,向來是謊言、背叛、報復、原諒,最後坑殺,想來王爺不會甘願引頸就戮吧?

吳爭不由得聞言心驚。

於是,君臣四人合謀,把冒襄所獻之策加以修繕,開始付諸實施。

逼反李過廣信衛,是此策的首要起點。

而李定邦的死,雖說綹由自取,卻也是個意外。

廣信衛繞經寧國、太平二府,從建陽衛的眼皮子底下,安然渡江“進入”鳳陽境內,其實就是吳爭去太平府的真正原因之一,而夏完淳隨即向滁州增兵,也是吳爭的部署之一。

之後,陳勝的金華衛入駐九江、向天長方向增兵、調錢翹恭新編風雷騎北上增援海州等等,都是既定計劃。

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可控的底線下,收復鳳陽、廬州、安慶三府,徹底阻斷清軍南下的可能。

這計劃開始時一切順利,除了李定邦的死。

可慢慢地,事情變得不可控了。

譬如李過與阿濟格的“眉來眼去”、阿濟格突然進攻天長、多爾博毫無預兆地從兗州出兵,強攻海州。

吳爭有私心,因爲他本身就是個普通人。

在二十萬北伐軍中選擇一支部隊當作誘餌,這讓吳爭猶豫了很久,最後確定廣信衛。

當然,計劃中沒有讓廣信衛全軍覆沒的想法。

廣信衛只是個誘餌,南有夏完淳建陽衛做爲後盾,東有天長駐軍守住側翼,從理論上說,廣信衛應該是有驚無險的。

可局勢的變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廣信衛沒事,天長駐軍被阿濟格擊潰,而海州,五、六千泰州衛,被數倍的敵軍兩面夾擊,最後,幾乎是全軍覆沒。

這樣的結果,能不讓吳爭心疼嗎?能不讓吳爭生氣嗎?

他不僅僅是生冒襄、李顒二人的氣,更是在生自己的氣。

主帥無能,累死三軍。

這句話已經盤旋在吳爭腦中很久了。

而冒襄所諫,向江南民衆臨時加徵軍費之言,更是讓吳爭感冒,國亡了,與百姓們何干?國興了,百姓們得到了什麼?百姓們已經交了賦稅,爲何要加徵?

而肉食者們喪權辱國,打了敗仗亡了國,搖身一變,又是一個居上者,甚至在異朝中還升官加爵,憑什麼向百姓加徵?

正是這種內心的鬱悶,讓吳爭看着冒襄與馬士英的胡鬧,心裡反而有種歇斯底里的暢快感。

孤沒法親自動手,那就讓你們自己動手唄,我就當個吃瓜衆看着。

可此時,李顒的乞求聲,讓吳爭一驚,他意識到自己過了。

因爲這二人畢竟出發點是爲君分憂。

而自己對二人爭執,甚至大打出手熟視無睹,變相地在縱容,甚至默認二人繼續鬥毆。

二人甚至不敢停下來,因爲他們認爲,王爺想看他們打架。

既然王爺想看,那就,不能停。

吳爭幹嘛了一聲,聲音不大。

但立竿見影。

冒襄、馬士英隨即住了手,齊齊看向吳爭。

看着二人臉上的紅腫和破損的官服,吳爭悠悠一嘆道:“與海州爲國捐軀的將士們相比,你們的傷……不值一提。”

冒襄、馬士英聞聲起身,在一邊沉默着。

吳爭轉換語氣,平靜地道:“眼下的重點是,一旦戰事失控,咱們所囤的糧草,最多隻夠二十萬大軍六十天所需,很顯然,這遠遠不夠……孤的意思是,向湖廣川蜀購糧,並請晉王配合,向河南出兵……這差事,你們誰願意去?”

吳爭掃了一眼,冒襄、李顒低頭依舊沉默着。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萬年太久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