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

隆武帝朱聿鍵被擁立者冠以雄才大略的評語,實在有點過。

只要想想,受太祖祖制約束,歷代明朝皇帝都遏制宗室藩王入仕爲官。

由此可見,從無執政經驗的朱聿鍵能雄才大略到哪去?

況且,真要有雄才大略,也不會與朱以海撕破了臉。

很顯然,福建與紹興一衣帶水,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如果連這一點都認不清,雄才大略從何談起?

不過有一點能肯定,朱聿鍵確實有大志,要力挽狂瀾、復國的大志。

可惜啊,大志需要雄才相配,否則就應了一個成語,叫志大才疏。

這是說得客氣了,通俗地一般是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朱聿鍵確實下了許多詔令,而且大都是於民有益的良政。

譬如他針對萬曆以來黨爭給國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黨爭,“用舍公明”的方針。他還“親自”撰寫了“縉紳”、“戎政”、“儒林”三篇《便覽》,號召朝中官員摒棄門戶之爭,共同爲復明大業出力。

登基次日,特地下詔安撫衆臣,詔書中對以前參與黨爭的官員概不追究。

譬如說他下詔整頓吏治,嚴懲貪污,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

又譬如說,他聽聞被清廷逼迫剃頭的軍民往往遭到明軍誅殺時,特別下詔“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嚴禁不分青紅皁白地濫施屠戮。

還有許多,雖說這些大部分是出於象黃道周等人的諫言,而不是出自朱聿鍵本人,但做爲皇帝,能善於納諫,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惜,這些政令往往出不了宮門。

政令的推行,首先需要地方配合。

朱聿鍵被擁立不過一年多,登基之前還因藩王帶兵入京,惹惱了崇禎,下詔訓斥,坐了七年牢,這樣的人,哪來的根基?

雖說衆人擁立他,可這不過是爲了自己利益,扶持的一個傀儡罷了,沒有人真去尊奉朱聿鍵的詔令。

原本只要朱聿鍵象弘光帝那樣沉湎酒色,大家也就相安無事,就當是供奉一塊牌位也就是了。

可惜啊,這塊牌位有了思想,他竟然要收復失地、學吳爭北伐。

這下,這批擁立之臣就坐不住了。

特別是鄭芝龍兄弟,他們擁立朱聿鍵的目的在於,樹立起一杆旗,建立一個勢力,以便在日後與清廷討價還價中所有足夠的籌碼,哪有一絲復明北伐之心?

而朱聿鍵登基才十天,就下詔誅殺了清朝派來招降的使者馬得廠,表示於清朝不共戴天。

這不就斷了鄭芝龍兄弟與清廷勾連的通道了嗎?

鄭芝龍兄弟怎能不視朱聿鍵爲眼中釘、肉中刺?

朱聿鍵還提出將朝廷施政方向,由“平寇”(鎮壓農民起義)改爲“御虜”(抗清),並任用金聲、楊廷麟、何騰蛟等,收納李自成農民軍餘部,屢次打算出兵北伐,都被鄭氏兄弟阻攔,而成爲空談。

這還不算,朱聿鍵還要御駕親征。

這就開玩笑了,鄭氏兄弟是要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皇帝御駕親征了,他們挾誰去?

不用懷疑,鄭氏兄弟鐵定是要阻止的。

可鄭氏兄弟確實沒有預料到,一向被他們看不起的農民軍餘部,在與明軍聯手共同抵抗清軍時,發揮出了超常的戰鬥力。

他們在江西戰場生生擋住了南下的十萬清軍。

形勢一片大好,不甘心蹉跎度日的隆武帝終於決心御駕親征,以擺脫鄭氏兄弟的操縱。

他還針對當時局勢,提出了一個大戰略。

戰略核心就是自己御駕親征,進入明清雙方激烈爭奪的江西地區,西連湖南何騰蛟,東控福建鄭芝龍,背靠廣東,控制全局。

如在江西得手,則利用浙東紹興府兵力牽制清軍後方,然後令何騰蛟部出湖北,東下長江,席捲江南。

瞧瞧,確實厲害,也確實可行。

問題是,朱聿鍵指揮得動哪個?

可他卻沉浸於自我臆想之中,慷慨激昂地於去年年底離開福州,十日後到達建寧,開始準備西進贛州。

老臣黃道周當時勸諫朱聿鍵不可親征,他眼見鄭氏家族按兵不動,軍隊諸部怯懦觀望,已過花甲之年的黃道周力諫無效之後,只能另出一策,那就是向慶泰朝求援。

而這個諫言,被朱聿鍵採納,在朱聿鍵看來,慶泰朝無論誰當家,那都是他的侄孫輩,甚至玄孫輩(按宗譜,朱聿鍵是弘光帝的祖輩),令慶泰朝來援,乃他們本份。

可憐朱聿鍵御駕親征,還真真是親征。

隨他西進的不足萬人。

這些人人,還不是鄭氏兄弟劃撥的正軍。

而是黃道周等人散盡家財,湊了二萬兩銀子所募,其中還有不少是當地義民加入。

黃道周與朱聿鍵泣別之時,朱聿鍵無任何可贈之物,僅給了黃道周一張空白的委任狀。

在朱聿鍵看來,他的詔命到處,必將是臣民頂禮膜拜,無有不從。

可其實,那就是一張廢紙,不用說在應天府了,哪怕在福建,也沒有人把它當回事。

黃道周再三叮囑朱聿鍵:“與其坐而待亡,不如君臣共出一拼。我爲大臣,當先皇帝而行,以爲人臣表率。然陛下此去,萬不可操之過急,待老臣求得援軍之後,再聯手與建虜一戰。”

可朱聿鍵此時早已血脈賁脹,滿腦子的就是聖駕所至,所向披靡,收復失地,重興大明。

哪會真的去在意黃道周的諫言?

但,真的可以如此輕易戰勝清軍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鄭氏兄弟連反對都懶得反對了,僅用了一招,即制住朱聿鍵!

那就是,斷兵、斷糧!

適時,正是多鐸率兵南下設防杭州、杭州清軍增援江西,江西戰場的局勢瞬間扭轉,明軍與農民軍聯軍轉眼間潰敗。

還未入贛的朱聿鍵,未發一矢,便聞風而潰,他捶胸頓足,一面仰天悲呼,“天意如此,非戰之罪”,一面下令退回。

而此時,清軍兩路攻入福建。

西路李成棟以承安至建陽,進逼建寧。

東路多鐸更是勢如破竹。

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逆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八百二十一章 里長、族長的威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放下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