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

方國安沉聲應道:“你放心,方某決意歸明,這一仗就算我部全軍覆沒,方某也會死在衝鋒的路上。”

吳爭也聽出了方國安的怨意,忙解釋道:“你誤會了,吳爭沒有借刀殺人的意思,只是我需要半天的時間,以待騎兵趕來,但這半天,必須要拖住金聲恆囤於紹興府的八千人,否則這八千人無論增援哪一處,那將是滅頂之災。”

方國安臉色這才和緩起來,說道:“方某省得,我這就去安排。”

吳爭猶豫了一下,對正待舉步的方國安道:“這次進攻,異常兇險,以不足五千對金聲恆八千韃子精銳,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半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啊……若你立下此功,吳爭定爲你在朝堂上說項,雖說無法復你越國公爵位,但總能如你所願,重歸大明旗下就是。”

方國安正容,向吳爭長揖道:“一言爲定。”

吳爭伸出右手,與方國安擊掌道:“一言爲定。”

望着方國安的背影。吳爭心中有些感慨。

歷史上方國安在清軍到來之時,不戰而降,由他與興國公王之仁組成的江東防線由此崩潰,可他隨清軍南下時,卻又與鄭芝龍私信聯絡,準備反清,不想鄭芝龍早已與清廷暗通款曲,於是,被鄭芝龍一封書信,出場給了多鐸。方國安最後在延安被殺,死於博洛之手。

吳爭不知道方國安在歷史上反清出於什麼原因,可現在,吳爭覺得他不象有假,方國安是這個時代,大部分明軍將領的縮影,故國已亡,沒有了信念,降清、反清皆出於一念之間。

吳爭感到自己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立起一杆旗子,這樣能讓許多覺得沒有了依靠和寄託的明將,找到心靈的歸宿,如此吳爭相信,這樣的人一旦聚少成多,清廷不用自己打,或許根基就動搖,不過,這是這場戰爭之後的事了。

眼前這關,着實難過啊。

……。

瓜瀝之戰,一直持續到午後。

周大虎後軍的到來,拯救了周大虎瀕臨覆沒的危局。

經過激戰,周大虎後軍以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擊潰了打算包抄周大虎的清軍一千偏師。

如此一來,雙方的兵力接近平衡了。

周大虎前鋒幾乎傷亡殆盡,而清軍的傷亡也不下於周大虎部。

隨着周大虎後軍擊潰了清軍偏師,戰局漸漸穩定下來。

雙方都已精疲力竭,至午後時,膠着中的雙方士兵,幾乎在面對面的情況下,都彎下腰來喘息,甚至連揮刀的力氣都沒有了。

清軍主將柯永盛知道無法短時間擊敗對方,隨即下令鳴金退兵,打算依託瓜瀝簡易工事和民居進行抵抗。

周大虎實時已經失血過多而暈厥,他麾下副將不敢下令繼續進攻。

於是,瓜瀝之戰暫時平息,雙方都在舔噬自己的傷口,隔着一條官道,僵持起來。

……。

要說世上之事,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

恐怕整個慶泰朝,也找不出一個人會想到張國維居然沒死。

池二憨也絕對沒想到。

可如果不是張國維率着一千多衣衫襤褸的義軍,對金聲恆部將王得仁所率阻擊平崗山明軍的清軍,驟然發起突擊,那麼池二憨就算是沒戰死在平崗山,也會被滿朝的唾沫星子淹死。

這種魯莽的衝鋒,絕不是勇敢,這是送死啊。

如果吳爭知道,那會被氣得吐狂血。

幸好,天意眷顧,張國維居然沒死,不僅沒死,還帶着一支千多人的義軍來援。

由此給了池二憨及山寨明軍衝出甬道的機會。

這個機會,被池二憨牢牢地把握住了。

他和他的士兵絕不缺乏勇氣,這種勇氣在於敢死。

哪怕是王得仁所率同樣是清兵精銳,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了甬道掣肘的池二憨,手中被他加長至近似於前朝陌刀的砍刀,大開大闔。

他一馬當先,連續劈翻了五六人,其中一人更是被斬成上下兩截。

池二憨以一種遇神弒神,佛擋殺佛的氣勢,引領着數千明軍,直入清軍陣營中腹。

王得仁,他領得是清兵精銳,但他不是滿人。

他籍貫陝西米脂,是李自成的老鄉,所以他出身李自成的農民義軍。

王得仁其實家境不錯,至少不屬於無產階級。

家中有一百多畝田,在這個世道,一百多畝田,怎麼也得算是中產階級了。

只是王得仁爲人豪爽,推崇遊俠,喜歡從事危險、刺激的“職業”,所以在敗光了家底之後,就追隨李自成建功立業了。

王得仁有個匪號,叫“王雜毛”,倒不是說他做過道士,而是他少年白頭,打小就一頭花髮。

他作戰勇猛,殺人如麻,這一點與池二憨倒有一拼。

李自成攻入順天府,王得仁自然也水漲船高,在李自成大將白旺麾下效力,白旺部是李自成在崇禎十六年,率主力北上殲滅孫傳庭部時,爲扼制左良玉軍趁虛尾追,留下守衛“襄京“的一支精銳部隊。

王得仁深得白旺信任和賞識,白旺還時常提及,自己年紀大了,打算舉薦王得仁接替他的位置。

王得仁自然就一門心思地效忠白旺了。

可天有不測風雲,李自成被趕出順天府,而後居然死於九宮山村民之手。

大順軍內部因此一片混亂,不受白旺重視的王體中,趁機聯絡了一幫人,衝進白旺的軍帳,將其斬殺,而對外宣稱,白旺與清軍勾結,圖謀叛變。

這個時候,王得仁不在,他正與明軍交戰,在回到德安時,得知白旺被殺,王得仁十分氣憤,想要找王體中報仇,被部下勸住,不讓他做無謂的犧牲。

此時王體中已經穩定了局面,取代了白旺的位子,王得仁手上只有不足千人,根本不是王體中的對手,王得仁再蠢,也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他忍住了胸中的怒氣。

而正好王體中送來銀子,準備息事寧人收買王得仁,王得仁趁勢便答應下來,效忠王體中。

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七百二十章 不服!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老薑真辣?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命中該有自然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得仁降明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