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

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任何事都有相對的一面。

當明軍騎兵押着金聲桓派出突圍的六百騎兵出現在東門外時。

剛纔用完早飯,就聞“噩耗”的金聲桓軟倒在椅子上,連聲嘆道,完了……這下完了。

這六百騎兵被俘,代表着沒有增援、不知敵情的道墟糧倉必定會被明軍攻下。

更代表着瀝海清軍主力將會在三天後,因缺糧而崩潰。

那紹興城還有什麼守住的希望和意義?

金聲桓喟然一嘆,由此產生了歸降的念頭,好死不如賴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隨即,紹興城清軍向城下射出一封降書。

當張國維捏着書信,興匆匆地來到吳爭面前時,吳爭正蹩着眉頭在看地圖。

“吳爭,金聲桓答應降了。”張國維確實很興奮,在他看來,能保住紹興這座古城、讓百姓們不被戰爭所牽累,這纔是王師該行之事。

可吳爭的反應很沉悶,只是“唔”了一聲,甚至連頭都沒擡。

張國維一愣,臉上笑意漸斂,擔憂地問道:“怎麼了,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

吳爭答道:“沒出什麼事,張公不必擔心。”

“那……那你爲何這般神情?”

吳爭總算是擡起頭了,“剛剛傳周大虎問了昨日瓜瀝之戰,據他的描述,與他對抗的清軍,傷亡並不大,而且是有序撤退,稱不上潰退,這支清軍戰力彪悍,大約有四、五千人,照道理不管它有何圖謀,都應該在周大虎之前撤回紹興城與金聲桓會合,可到現在,已經過去七八個時辰了,卻毫無這支清軍的消息。”

張國維雖說是文人出身,可身爲兵部尚書經年,基本軍事常識還是有的。

這樣一支四、五千人的清軍沒有了蹤跡,這代表着什麼,他心裡一清二楚。

無論何時、何地,這支軍隊的出現都會影響、左右紹興府戰局。

張國維也有些急了,“那該立即派出斥候,四處偵察纔是。”

吳爭點頭安慰道:“我已經派了,張公也不必太擔心,紹興府不大,就算他們上天入地,也會被揪出來的……想必不久之後,就會有回報。”

張國維稍安心了些,問道:“按王得仁的交待,這支清軍主將是原江寧府總兵柯永盛所率,他是清廷一員宿將,沒有可能率軍……潰逃出紹興府吧?”

吳爭道:“我擔心的也是這點,他索性逃出紹興府去,我也就懶得理會了,可關鍵是這支清軍如果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對我發難,那就會惹出大麻煩。”

張國維沉吟道:“柯永盛此次撤退,本就顯得有些古怪,照周大虎所說,柯永盛應該還有一戰之能,是不該從瓜瀝撤退的……這樣看來,柯永盛此舉必有圖謀啊。”

“是啊,我也這麼想。”吳爭指着地圖道,“可紹興府八縣,沒有值得他寧可放棄瓜瀝爲代價,也要趕去的目標啊,如今紹興府瓜瀝、平崗山、瀝海三處戰場,瓜瀝、平崗山戰鬥都已經結束,只剩下瀝海,而瀝海清軍兵力並不亞於明軍,如果說柯永盛放棄瓜瀝只是想增援瀝海……沒這必要啊?”

張國維躊躇道:“吳爭,會不會柯永盛想到的……也是道墟糧倉?”

張國維隨口一句話,讓吳爭悚然一驚,背後有冷汗滲出。

與張國維雙目對視,二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喊道:“要糟!”

吳爭急道:“來人,立即令騎兵人不下馬,馬不卸鞍,原地整肅待命。”

然後轉頭道:“張公,此事非事小可,關乎戰事成敗,我得親自率軍前往!”

張國維也急了,連忙道:“那紹興城金聲桓歸降怎麼辦?”

吳爭一邊往外走,一邊道:“條件他應下了,就按此辦,張公全權受降就是……對了,要快,就算金聲桓突然提出什麼額外要求,先答應就是,只要我軍佔了紹興城,就算道墟之戰有不測,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張國維應道:“正如你所言,只要紹興城在握,我軍就是不敗之局,所以若事不可爲,你得立即返回,萬萬不可意氣用事。”

吳爭心中一暖,他知道張國維是擔心他的安危,於是笑道:“張公放心,吳爭又不是第一次上戰場了,況且我部都是騎兵,打不過,跑還是可以的。”

張國維也笑了起來,他同樣知道,只要吳爭不意氣用事,那麼依仗騎兵,撤回紹興城應該不是難事。

……。

其實吳爭與張國維都錯了,猜錯了柯永盛的想法。

柯永盛之所以撤退,不是因爲懼戰,象他這種清廷的宿將,也不可能有降明的意思。

他撤退,主要還是出於對金聲桓不派兵增援瓜瀝而引起的猜疑。

也就是說,柯永盛是有預謀地撤退,撤向瀝海,去控制瀝海清軍主力,從而得到抗衡明軍、制約金聲桓的主動權。

顯然,他此時已經逼退厲如海、魯之域部,達到了目的,同樣順利接手了瀝海清軍的指揮權。

而他在控制瀝海戰局之後的下一步作戰思路,就是取得道墟糧倉的控制權,這原本是金聲桓管轄下的。

也就是說張國維和吳爭雖然猜錯了柯永盛的撤兵原因,但卻因錯就錯地蒙對了金聲桓的下一步動作,但,但吳爭依舊估算錯了柯永盛對道墟糧倉志在必得的決心。

也難怪嘛,瀝海二萬多清軍與瀝海明軍廝殺兩天,雖有數千傷亡,但也就佔比一成多,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加上柯永盛四、五千人的會合,等於清軍又瞬間滿血了。

這二萬多人一天的糧食消耗可不是小數,加上瀝海本就是一片海塗,就明軍築爲要隘,可除了漁民,也沒有什麼商業,清軍就算想就地取食,也不可能。

那麼,道墟糧倉得失對清軍的意義,哪怕用生死存亡來形容,也不爲過。

柯永盛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偏師前往道墟,但這只是第一支,他派了兩支軍隊,第二支有六千人,用意無非是……運糧。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顛倒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八百章 這是命令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五百零三章 老情敵,小問題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五百零三章 老情敵,小問題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