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

陳子龍的府上,今夜也不消停。

因爲錢謙益來訪。

這錢謙益說起來有些可笑。

他曾經身爲東林黨領袖之一,口口聲聲以“清流”自居,可當清軍兵臨城下,他的如夫人柳如是苦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可走到池旁邊,愣了半晌的錢謙益,在柳如是催促下,彎腰伸手,探了下水說了一句話,“水太冷,不能下。”被傳爲一時“美談”。

所謂的清流魁首,心志尚不如一個煙花女子,豈不可笑?

之後,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多鐸迎降,更使得錢謙益受應天府百姓臭罵。

多鐸下令剃髮,滿城明人皆不從,而錢謙益拋下一句“頭皮癢”,然後出門剃了頭髮。

如此可笑之人,可笑之做法,讓錢謙益原本受世人推崇的名聲,鬨然倒塌。

只是錢謙益主動降了清,可不被清廷信任,雖說清廷任其爲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可實際上,那就是用一個閒差打發了錢謙益。

鬱郁不得志的錢謙益,沒待滿一年就上書稱疾乞歸,返回了應天府,清廷雖然允了,可依舊不放心錢謙益,特意行文令巡撫、巡按隨時監視上報。

故,錢謙益一直滯留在應天府,或許是不被清廷看重,亦或許是良心發現,這其間錢謙益還真做了些資助抗清義軍的事。

吳爭率軍光復應天府時,他就在城內。

真論起來,還是吳爭救了錢謙益這一回。

因爲這時,黃毓祺反清案發,而錢謙益因資助過黃毓祺,並親自去犒賞過義軍,被人告發。

清廷已經行文應天府,責令限期將錢謙益逮捕,押解北上。

所以,吳爭光復應天府,正好讓錢謙益免了奔波之苦,解了他牢獄之災。

沒有絲毫懸念,錢謙益就這麼又成了明臣,只是同樣沒得高位罷了。

陳子龍也是不齒錢謙益爲人,可話得說回來,陳子龍對錢謙益的文才還是非常欣賞的,畢竟錢謙益是萬曆年間探花嘛,且此時錢謙益也已經反正歸了明。

所以聽聞錢謙益來訪,陳子龍猶豫了半晌,終於還是在書房,接見了錢謙益。

“見過臥子先生。”錢謙益拱手爲禮道。

陳子龍拱手回禮道:“虞山先生此來,不知有何事?”

“臥子先生難道不知道慶泰朝已經大難臨頭了?”

文人嘛,說話總是帶有“危言聳聽”的意思,否則如何引起別人的注意?

陳子龍也是這麼說話的,所以並不驚訝。

“虞山先生此話何解?”

“鎮國公吳爭年少氣盛,談判之時毆打清廷使者致重傷,還氣走洪大學士,如此一來,清軍不日就會南下應天府,以慶泰朝之根基淺薄,如何擋得住南下清軍……如此,慶泰朝豈不是大難臨頭了嗎?”

陳子龍輕哼道:“鎮國公用意也是懲誡奸倿,況且我朝雖說實力堪憂,可之前一役,也能彰顯我朝抗清之決心,聞此勝,民衆無不踊躍從軍,效力於朝廷。時下我軍以十萬之衆,抵禦清軍來犯綽綽有餘。虞山先生此論,怕是不妥,有危言聳聽之嫌吧?”

錢謙益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十萬之衆?怕是有三萬是從軍不足一月的新兵吧,還有五萬卻是吳爭麾下軍隊,如今駐囤杭州、紹興兩府,就算朝廷下詔抽調,也未必能如願吧?”

陳子龍微怒道:“虞山先生這是在妄議朝政、構陷忠臣,鎮國公之前收復南都九府之地,如今又光復鎮江城,有大功於朝,況且就算他未調兵北上,那也是爲朝廷鎮守南方。”

聽陳子龍生氣,錢謙益絲毫不在意,依舊笑道:“既然臥子先生如此認爲,得……就當錢某未曾來過。”

說完,撩起下襬,往外行去。

而陳子龍微微皺眉,也不挽留。

行至門檻處,錢謙益悠悠道:“古有漢相曹阿瞞,今有鎮國公吳爭,巧了……哈哈,慶泰朝離亡不遠矣,一向賢名於世的臥子先生,卻裝傻充愣,如行屍走肉般,甘心當個亡國奴……。”

“慢着!”陳子龍大喝道,“不將話說清楚,本相治你詆譭朝廷重臣之罪。”

錢謙益呵呵笑着回身走了兩步道:“臥子先生莫怨錢某口出狂言,實在是事態緊迫,不容懈怠。以朝廷現狀,固守且不足,何談與清軍決戰?如今吳爭羽翼日漸豐滿,權勢熏天,再不想法壓制,更將成爲我朝禍患。錢某每憂至此,便夜不能寐,今日前來,只是有一策獻於陳閣老。”

“說來聽聽。”

“內閣廷議,罷免吳爭。先去其談判主使之職,再去其大將軍權位、奪取其軍權,最後……。”

“荒謬。”陳子龍蹩眉喝斥道,“先不說鎮國公有功於朝,且是惠宗後裔、明室中人,就說正值大戰將至之際,去罷免一個統帥大軍的主將,何等荒謬?”

聽着陳子龍的喝斥聲漸弱,錢謙益嘿嘿一笑道:“惠宗後裔之說,故妄聽之,至於統帥大軍主將,我朝將才芸芸……有道是沒了張屠夫,還要吃帶毛豬不成?臥子先生胸有大才,又是我朝首輔,難道就任由一個毛頭小子胡爲不成?真要再等上兩年,怕是臥子先生也要匍匐在此子腳下,俯首稱臣了吧?國事唯艱,此子難當大任,臥子先生應該挺身而出,救大廈將傾、救我朝於危難、力挽狂瀾,那纔是國難當頭之際,名士該有的風骨。”

陳子龍沉默下來,他原本是想擁立、效忠於吳爭,同心協力,共創大業的。

可問題是,與吳爭一番交談之後,他發現吳爭難堪重任。

如此世道,百廢待興,不思收服人心(指得是社會精英,而非芸芸衆生、貧苦百姓的人心),卻反其道而行之,竟想着“劫富濟貧”,還不思反省,固執己見。

這不還沒登基,就有了昏饋之相了嗎?

在陳子龍看來,與士人精英爲敵,那就是與整個天下爲敵。

這不是壽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煩了嗎?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晚輩想都不敢想的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五十章 有難同當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何樂而不爲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能爲力?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誰是善,誰是惡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人?救人!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二百十一章 祭奠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情種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