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

雖然新兵依舊散亂,士氣不振,可吳爭看到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他們的行軍速度,超過了自己的預期。

松江府到鎮江府,兩天兩夜,這個速度對於一支雜牌軍而言,那就是個奇蹟。

當然,吳爭知道,方國安是下了死命令的。

此時吳爭手中的兵力,終於上升到了五千多人。

從杭州府趕來的援軍,還在路上。

吳爭卻不願意等了。

戰局瞬息萬變,他所擔憂的不是江北清軍,而是徐州那八萬清軍。

雖說判斷這八萬清軍的目標不在於江南,可誰能保證萬一韃子見戰局不穩,突發奇想,令八萬大軍南下了呢?

這八萬清軍對於這個新興的慶泰朝,那就是滅頂之災。

就算亡國談不上,可說兩敗俱傷,那還是吳爭託大了的。

這個結果,不是朝廷和自己能承載的。

很可能一撅不振,無疾而終。

財力和人心,不可能再給慶泰朝又一次崛起的機會。

清廷也不可能再容忍臥榻之旁,有他人酣睡。

所以,吳爭不再等了。

他要反擊!

只有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才能阻止鎮江清軍繼續向周邊擴散。

從而爲從杭州府趕來的明軍援兵,爭取到部署總攻的時間和有利態勢。

吳爭的目標,定在了丹徒。

原因很簡單,丹徒城破敗不堪,清軍可以輕易攻入,爲何明軍不能輕易攻破?

柿子得挑軟得捏,吳爭認爲丹徒清軍就是待捏的“軟柿子”。

可臥牀不起的夏完淳知道,吳爭這是在替他擦屁股,丹徒的丟失,讓吳爭失去了十六門得來不易的大口徑火炮,落入清軍手中,假以時日,炮彈就會落在明軍自己的頭上。

只有打回去、奪回來,哪怕是就地摧毀,那也比落入清軍手裡強。

夏完淳只是擔心地問道:“吳爭,若是清軍將火炮重新部署到南城,我軍僅五千多人,怕是攻不下丹徒吧?”

吳爭拍拍夏完淳露在被子外的手背道:“安心養傷,這事我自有分寸。”

夏完淳一把反手抓住吳爭的手道:“這可不是小事,如今丹徒周邊的水域皆被清軍控制,清軍可以隨時增援丹徒,一旦戰鬥陷入僵持,我軍就會被清軍包抄合圍……要不,再等等,等杭州府援軍到來,再反攻也不遲。”

見夏完淳擔心,吳爭安撫道:“其實沒那麼嚴重,一來我軍火炮當初都部署在城北,炮口對準江上,清軍雖說得到了這些火炮,可距今才兩天時間,想來重新部署到南城,時間不夠。再則,我更擔心的是,清軍會將這些火炮運回江北,如果部署在北岸江防,那對我軍水師的壓制就會更大。所以,我必須搶時間趕在清軍還沒反應過來時,拿下丹徒。”

夏完淳覺得有道理,可他還是很內疚,哽咽道:“如果不是我驕狂大意,丹徒不會失守,七千多將士啊……!”

“不。你的失誤,只是將丹徒失守的時間提前了。清軍同時全力進攻鎮江、丹徒,不惜代價,說明他們志在必得。這說起來,還是我大意了,小看了洪承疇的謀略。”吳爭安撫道,“我們都是平常人,不是聖人神仙,犯錯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吸取教訓,而不是自怨自艾,好好養傷,這敗軍之辱,哪裡丟的顏面,就往哪找回來。”

夏完淳被吳爭的話安慰地眉頭舒展開來,他應道:“你說得對,哪裡丟的顏面,就往哪找回來!”

……。

這一天的時間,發生了太多的變故。

有道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吳爭以數萬人命換來的鎮江府,短短一天間就丟了鎮江城、丹徒城。

此時唯有丹陽小城在吳爭的掌控之中。

而這時,吳爭竟率全軍離開丹陽,直撲丹徒。

這是賭徒心性,與前世的吳琤一脈相承。

城中僅有臥訂養傷的夏完淳和數百傷兵,保護他們的就是那支外籍兵火槍兵。

不得不說,這支外籍兵算是幫了吳爭很大的忙了。

所以,吳爭不吝開出了許多空頭支票,答應重賞他們,來換取他們繼續待地戰鬥的前沿。

從這些部署可以看出,吳外已經亂了,心亂!

其實吳爭不需要這麼急,畢竟這是場大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十萬之衆。

不是一場幾千人的遭遇戰,說打就打。

兵力的調動和後勤補給,那絕對不是說調就能調的。

清軍如此,明軍亦如此。

不過有一點,還是有些不一樣的,這場大戰,從本質上不是兩軍對壘。

而是數個戰場的疊加才形成了如此規模的大戰。

不管洪承疇,還是吳爭,他們雖是各打各的,但無形之中,決勝之地,還是在丹徒,這不得不說,丹徒位置的重要性了。

不是說鎮江城不重要,而是誰得丹徒,鎮江城就是誰的。

所以,吳爭確實是急了些,他可以再等一天,或許杭州府援兵就能趕到了。

……。

譚泰,聽名字極象漢人,可人家是真正的旗人。

他全名舒穆祿?譚泰,滿洲正黃旗人。

時任滿清徵南大將軍,今日進攻丹徒的真正指揮者就是他。

譚泰黨附攝政王王多爾袞,按理說,他不該如此聽從洪承疇的指揮纔對。

可這就是譚泰與吳三桂的區別所在了。

吳三桂是降臣,他想要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管是清還是明,對他而言沒有直接的利益關聯,簡單地說,有奶便是娘,僅此而已!

可譚泰不同,雖說與洪承疇極不對付。呃……這不對付,並非虛言,皇太極崇德六年,韃子兵圍錦州,譚泰將四百人自小淩河直抵海濱,絕明兵歸路。與時任大明總督洪承疇兵戰,大敗之,由此功授世職二等參將。

也就是說,洪承疇是被譚泰俘虜之後,才降得清。

可現在,降臣洪承疇的官位已超過譚泰,譚泰還得聽從洪承疇的命令,可謂世事無常。

所以,如果此時易地而處,將譚泰換作是吳三桂,那吳三桂鐵定得陽奉陰違,私下刁難,給洪承疇穿雙小鞋。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五百七十章 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吳老爹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七星島海戰(二)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九百七十二章 美夢,絢麗而短暫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四百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一千六百十二章 迷霧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