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

紹興府之戰,到此時,從戰術上來說,清軍並沒有輸,自然也不能說敗。

哪怕進犯紹興府的三個方向清軍全部被吳爭擊退,清軍大不了退回寧波就是了,因爲此戰戰場在紹興府和金華府,清軍除了傷亡,沒有別的額外損失。

至於傷亡,兩軍各有傷亡,自然也成不了評判勝敗的理由。

但,從戰略上而言,清軍此時確實已經敗了。

因爲紹興城、平崗山兩個方向已經被吳爭化解,僅有瀝海還在激戰,多鐸佔領紹興府的戰略目標,已經鐵定無法達成,既然目標完不成,自然是敗了。

所以,多鐸非常敏感地率部撤向瀝海,與瀝海清軍會合。

這確實是明智的,紹興城、平崗山兩個方向一旦向瀝海合圍,不用多,每個方向有千人足矣。

瀝海清軍就會陷入三面被圍,獨木難支的局面。

其實多鐸已經想退了。

或許這是此戰雙方最有“體面”的罷戰臺階。

按吳爭心裡的小心思,真不想打下去了,此戰,整支騎兵營覆沒,帶來的杭州衛三千人,傷亡已超過四成,火槍兵也折損二成,瀝海衛、金山衛、嚴州衛傷亡情況目前還不知道,想來自然也不會小。

如果多鐸真打算這麼退去,吳爭其實是樂觀其成的。

但這一切,都因一件事而改變。

這件事,其實按現狀而言,算不得大事。

至少還無法決定義興朝和清廷之間戰不戰的戰略關係。

但它對於吳爭而言,卻是不容觸碰的底線。

吳莊農戶被擄走三百多人!

多鐸原本倒也沒有想屠殺這些農戶,他只想以此爲要挾,換回紹興城的清軍。

所以從百官離開,撤往瀝海時,多鐸帶走了這三百多人。

吳爭趕到百官時,百官傳檄而定。

聽聞百姓被擄走,吳爭怒了。

自己甦醒時,就曾立下誓言,“守護自己身邊的人”,這些農戶是吳爭當時從金山衛救下的百姓,一部分安置在瀝海打漁爲生,一部分安置在吳莊種田爲生。

可現在,他們被自己牽累了。

吳爭立即下令,令已經進入曹娥江的水師,炮擊瀝海清軍。

同時,集合全軍,對多鐸進行追擊。

……。

從吳爭出平崗山,到百官傳檄而定,其實不過就是兩天時間。

也就是說,厲如海率瀝海衛出擊,對瀝海清軍發起強攻,也是兩天時間。

這場仗打得很激烈,但也是最無建樹的。

所有大戰,其實勝負都不在主力對抗,那就是消耗戰,除非一方士氣崩潰或者士兵傷亡殆盡,幾乎無法判定勝負。

真正的勝負,都是由戰局形勢的變化而決定,譬如偏師合圍、糧草補給、天時地利的變化等等。

水師炮擊,也頂不上什麼大用。

瀝海要隘早已部署火炮,清軍也有幾門火炮。

相互炮擊,在清軍堵住瀝海衛出兵之路時,已經發生。

可開花彈只能打到三、四里,根本夠不着,只能選擇實心彈。

這實心彈的威力,可想而知,呼嘯而去,“咚”地落地,然後靠着強大的勢能,造成些物理傷害。

簡單地說,兩天炮擊,上千彈丸,造成的清軍傷亡,恐怕不足百人。

在人命賤如紙的此時,這些命甚至還不如這上千彈丸、火藥值錢。

厲如海和他的瀝海衛確實打得很辛苦。

可辛苦不代表着能突破、有建樹,清軍早已構築防線,死死地頂住了瀝海衛的強攻。

如果按雙方兵力傷亡而言,瀝海衛恐怕還要比清軍多出不少,因爲瀝海衛在強攻。

可這一切,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多鐸已經心存撤兵之意。

既然目標達成無望,再打下去,又有何益?

多鐸如今只寄希望於金華府有所突破,那麼自己發動這戰,還不至於太難堪,對清廷也能有所交待。

所以,一到瀝海,多鐸就開始進行兵力收縮,準備漸漸脫離於瀝海衛的接觸。

可多鐸沒有想到的是,厲如海和他想得不一樣,厲如海在強攻。

強攻,是個戰術術語。

它的意思是不計傷亡的進攻。

這與雙方排兵佈陣,前鋒對前鋒,偏師守兩翼這樣的套路不同。

以正合,準確地說都可以劃入佯攻之列。

因爲它們隨時可以用側翼掩護前鋒、中軍後撤。

可此時厲如海的強攻不一樣,那是全軍進攻,沒有側翼。

這就成了決戰。

決戰,不分勝負不罷休,不死不休。

清軍撤不了,除非多鐸值得斷臂求生,以近乎五成的清軍做爲殿後炮灰,否則,在兩軍膠着死咬着不放的情況下,清軍走不了。

這確實讓多鐸很難選擇,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

吳爭如果真如他所料,去了紹興城,那麼紹興城肯定不保。

隨之而來的就是明軍對自己的合圍。

可多鐸不捨得斷臂求生,他更認爲,自己可以趕在吳爭到來之前,擊潰對面的明軍。

半天,多鐸給自己的時間是半天。

於是,雙方決戰終於開始了。

說是雙方決戰,這沒有錯。

之前清軍一直依據構築的陣地與瀝海衛打攻防。

可此時,清軍開始主動出擊。

於是,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

之前說過,兩軍交戰,各自排兵佈陣,前鋒對前鋒,爲何是前鋒對前鋒呢?

因爲前鋒裝備好,所有最好的裝備都集中在前鋒。

大半人高的豎盾,最堅固的鎧甲、最鋒利的刀劍等等。

所以,看起來最危險,其實傷亡最小。

可決戰不一樣,所有人,一整條陣線的互搏,沒有什麼前鋒、中軍、後陣之分。

傷亡頓時直線上升,那就是一個屠宰場。

每一刀揮出,都能殺人,每進一步,都能踩在血泥的“嘰咕”聲。

瀝海衛在硬抗一個時辰之後,陣線開始鬆動。

這無可厚非。

單兵的作戰,無論從體能還是技戰術,瀝海衛士兵確實不如這些從關外到關內的八旗兵。

更何況是多鐸麾下的百戰老兵。

陳勝在城樓上用望遠鏡觀察着戰局,他此時的心,如同火灼般地焦慮。

陳勝一直不肯率瀝海衛出擊,他所擔心的就是眼前這一幕。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三百零三章 車中的火藥壇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是她所爲?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茶山海戰(二)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四百十七章 貪得無厭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晚輩想都不敢想的啊!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