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

原本吳爭以爲,應天府堅持十天半月不成問題。

不想,才僅兩天功夫,清軍就意外破了城。

要不是夏完淳率部及時趕到、力挽狂瀾,恐怕此時應天府大概率已經陷落。

但這對於吳爭勢力而言,並非沒頂之災。

兩廂權衡,吳爭得到的未必比失去得少,關鍵在於立場。

所以,就應了一句話,戰爭的勝敗在於,哪一方犯得錯誤少、危害小,而不是策略有多完美,事實上,戰場上的變化永遠不可能算到。

多爾袞已經吐了不止一次的血了。

他此時下了幾道命令。

“令囤駐徐州的六萬清軍即刻南下至淮安!”

“令南岸清軍立即撤回江浦、儀真!”

“令尼堪部署完防務,立即前來見本王!”

“催促朝廷使團即刻南下,商議和談。”

……。

清廷震動。

十八萬大軍,從開戰到現在才七天哪,就折損了近一半。

原本想着佔領泰興、靖江,包圍應天府。

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清軍倒還真“包圍”着應天府,就算只有一個儀鳳門,總也算兵臨城下。

可揚州府“淪陷”了,那可是整整一府之地,賦稅重鎮啊!

清廷從上至下,瀰漫着一種消極,特別是漢臣,他們突然發現,滿人的戰力並不象自己想象的那麼可怕,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是不是錯了。

武英殿中,濟爾哈朗大義凜然地奏本彈劾,“攝政王貪功冒進,執意犯險……若是以長江天險與義興朝對戰,雖說不能大得,也必不會有大失……明軍隔江,增補困難,就算想援泰興,在我十八萬大軍的壓制下,必不能逾雷池一步。如此,就算靖江攻不下,泰興如囊中之物……可惜,攝政王一心要畢其功於一役,斷送我大清八萬大軍!此過,斷不可輕饒!”

濟爾哈朗代表的是保皇派,如今的朝堂之上,風向立轉。

多爾袞這派已經噤若寒蟬,他們倒不是因爲戰爭失利的關係,不敢出聲,而是因爲多爾袞病重。

打輸了,沒有多少關係,再打就是了,多爾袞“一代戰神”的稱號,可不是枉稱的。

可若多爾袞此時死了,那一切就完了,追隨者就如同案板上的魚,任由人宰割。

多爾袞沒有子嗣,不,有一個,就是從多鐸那過繼來的多爾博,可眼下才七歲,如何承繼多爾袞的勢力?

連小皇帝都十二歲了,比多爾博大五歲。

如何對抗?

至少小皇帝有大義護身。

所以,往日囂張跋扈的多爾袞一黨,此時皆低頭含胸,連大氣都不敢喘。

范文程更爲尖銳,他出列道:“……但凡官員奏書中將皇叔父攝政王還稱作九王爺,或是不用全稱而丟字漏字的話,皆會受到革職處分。更有甚者,宮中凡向陛下行禮之處,其跪拜皆停止,從古至今,臣不向君行禮之事,聞所未聞……往日阻攔,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將攝政王府以朝廷自居……所用儀仗、器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陛下、皇太后,此獠之惡,怕是罄竹難書啊!懇請陛下將其治罪,肅清朝堂,以正國法!”

殿中一片寂靜。

這恐怕是多爾袞得勢之後,最大的一場風波了。

事實上,多爾袞確實是失策了,以他的身份,早兩年就該直接篡位或自立,而不是拖延,因爲時間不在他這邊。

皇帝小,君幼臣疑,可一天天長大,臣子的心就會慢慢堅定。

所以,越往後,多爾袞的處境就越難。

可惜,多爾袞的心還不夠狠,他還在想着娶了寡嫂,做太上皇的春秋大夢。

殿中君臣,最開心的莫過於小皇帝福臨了。

在心痛八萬大軍的損失之餘,福臨更高興多爾袞的失誤。

瞧瞧,頓時,朝堂上響起一片指責多爾袞的聲音,太好聽了!

福臨此時有一種滿腔地豪情涌在他乾癟的胸膛,那就是——親政!

福臨大聲道:“諸愛卿所言甚是,朕……。”

“皇帝!”

一聲輕叱從布木布泰的口中發出,讓福臨不得不閉嘴。

他有些沮喪、懊惱,更多的是憎惡。

他清楚,除了多爾袞這座壓迫自己的大山之外,還有身後這個老妖婆。

能讓親生兒子如此憎惡的母親,確實該反省。

但布木布泰顯然沒有這種自覺,她還在一意維護自己的孩子,只是母子間的隔閡卻越來越深。

布木布泰很清楚這些“保皇黨”要做什麼,她更明白,如果皇帝真應了這些臣子的訴求,那麼一場內戰就會暴發,多爾袞一黨,怎麼可能束手就擒?

那就不是八萬人的死亡,很可能是八十萬。

在這樣的形勢下,大清怕要亡了!

所以,布木布泰及時地阻止了福臨的莽撞,她開口道:“攝政王此次確實輕敵有過,致八萬大軍枉死……可攝政王一樣有大功於國,盡以一戰失利而治罪,怕是令人齒冷。這樣……哀家認爲,應攝政王所建議,立即派出使團與義興朝停戰議和,這仗不能再這麼打下去了。”

這話一出,讓殿中議論紛紛。

“保皇黨”詫異於布木布泰的臨時“叛變”,而多爾袞一黨如蒙特赦,暗自慶幸之餘,感激起布木布泰來。

物議洶洶哪!

布木布泰也一時難以壓住這股洶涌的議論。

而這時,殿外一名殿衛大喊道:“緊急軍報!”

所有人都屏息凝氣,緊張地看向布木布泰和皇帝。

布木布泰也緊張起來,難道又有什麼不好的消息傳來?

她更怕的是,多爾袞死了。

“快傳。”福臨大聲道。

“稟陛下,稟皇太后,天津衛緊急軍報。”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下意識地輕輕吁了一口氣。

事實上,哪怕是“保皇黨”,此刻也擔心多爾袞突然死了,這要是真死了,羣龍無首之下,怕是江北十數府,就一片糜爛了,就算現在清廷立即組織兵馬,也來不及南下啊。

布木布泰是真鬆了口氣,只要多爾袞沒事就好,她急問道:“快講,是何緊急軍情?”

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七百九十七章 家父說他不在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六百三十二章 吳爭的抱負第三十章 你妹!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放心,本王就是隨便問問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