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

但吳爭很奇怪,派往周邊村落的斥候,都沒有傳來韃子的蹤跡。

這股韃子的韌性絕對強大。

爲了兌現對錢肅樂的承諾,吳爭再次對錢翹恭作爲誘餌的偏師加強了力量。

派出池二憨一營做爲錢翹恭側翼。

再多就不敢再派了,因爲錢翹恭部已經達到千人。

太多,會使得韃子知難而退。

得到補充的廖仲平部囤於對岸一個叫灣頭的小村,離錢翹恭部約六七裡地。

魏文元部被囤於十餘里後的章家埠。

只要錢翹恭部能頂住一柱香的時間,廖仲平部就能到達,再下去魏文元部也能趕來。

而吳爭卻不在三界,他帶着三營去了三十里外的嶺南。

因爲如果韃子捨棄戰馬,爬過平崗山,也能繞過三界。

立下了軍令狀,總攬了此次戰事指揮,吳爭不得不把所有可能都考慮在內。

也就是說,三界戰場的真正指揮權還是在魏文遠手裡。

這不是吳爭在放權,而是經過仔細斟酌的。

韃子如果從三界官道進攻,攻擊力是最強的。

需要魏文遠部全力阻擊。

但韃子如果棄馬爬山,入嶺南,那麼吳爭自認以三營六百多兵力足夠粘住韃子,等到章家埠魏文遠部的增援。

……。

這一天,三界古鎮的街上,沈致遠在號召着當地百姓們撤離。

此地將淪爲戰場,自然需要遷移民衆。

其實沈致遠很不服氣。

錢翹恭與他同歲,怎麼就成了百戶,他熟讀兵法,卻是總旗。

這還是用他爹五千兩買來的。

沈致遠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雖然沒有殺過韃子,但對軍務他當仁不讓。

幾個月的訓練,確實讓他有了兵樣,體格也強壯了許多。

這不,他今日走在大街上,路過一處店鋪時,突然“嗒”地一聲,腰間震動。

沈致遠迅速作出反應,抽出腰刀戒備。

“誰?誰在襲擊我?”

引得他身後的士兵一陣慌亂。

可經過四下搜索,沒有發現敵人蹤跡。

沈致遠這才發現自己的刀鞘上粘了一塊巴掌大的黑色石片。

吸鐵石。

沈致遠感覺自己似乎有一道靈光閃過。

他拉住一個當地百姓問道,這吸鐵石來自何處。

百姓指着邊上小山,那兒多得是。

沈致遠大喜,招呼着身後士兵爬山去了。

……。

吳爭很清楚,韃子棄馬爬山的概率很低。

正常人都會揚長避短,而不是自毀實力。

騎兵下了馬,就是普通步兵,甚至連普通步兵都不如。

韃子是來報一箭之仇的,按理是不可能捨棄戰馬的。

但吳爭並不後悔放掉三界的指揮權來平崗山守候。

因爲世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對於外族,不能以漢人想法揣摩。

……。

這是個晴天。

當太陽升起時。

三界南面的官道上,幾個黑點出現在明軍哨兵的眼中。

黑點漸漸放大,而後越來越多,越來越麻。

“敵軍!”

哨兵放聲大喊,緊接着示警的鑼聲,急促的響起。

大量明軍士兵有序地從左右跑出,開始在官道上列隊。

韃子終於現身了。錢翹恭在嘆息。

沈致遠在微笑。

因爲他搶到了先鋒的位置。

如果吳爭在,這個位置不可能屬於他的。

沈致遠其實知道吳爭是在保護他。

可沈致遠並不感激吳爭,因爲吳爭的保護,擋住了他的路,通往一代名將的路。

沈致遠也知道這條路荊棘密佈、九死一生。

可夢想,不都是這樣實現的嗎?

周大虎也在笑,他笑得有些勉強。

因爲他知道今日太過兇險,三十幾個兄弟能活着見到明天太陽的不多了。

周大虎甚至有些後悔,後悔怎麼就從了吳爭,打這場該死的仗。

可週大虎不敢不笑,因爲,他怕影響兄弟們的士氣。

錢翹恭看着沈致遠、周大虎,轉嘆息爲笑容。

他有資格笑,因爲今日、此地,他是主帥。

領一支敢死之軍,打一場爲國爲民之戰。

怎能不笑、不自豪。

求仁得仁,何怨?

明軍士兵很坦然,前所未有地坦然。

戰前,吳爭將所剩一萬一千兩繳獲,全部運到了三界,堆放在錢翹恭所部一千將士們面前。

此戰,不分歸屬、不分親疏,陣亡者十兩,傷殘者八兩,若有多,活着的均分,若不夠,來世再補償。

到了這份上,不用當官的再做動員,所有士兵都已經清楚,這次不能退,只能死抗。

勝則活,敗則死。

那麼就,死戰!

……。

韃子的速度不快。

因爲它們也明白,明軍經之前一戰後,肯定有了防備。

突擊的意義不大,反而會使自己遭遇埋伏。

那麼,就來一場面對面,光明正大的攻防戰。

明軍佔據地利優勢,自己佔據兵種優勢。

整體而言,誰也不吃虧。

韃子騎兵一個個面色凝重。

他們不再小看對面這支軍隊。

殲滅了他們一支千人騎兵的軍隊,沒有理由輕視。

更何況明軍佔着人員優勢。

韃子整齊的騎兵線漸漸向前逼近。

明軍的防禦陣地上長槍斜指天空。

雙方都很平靜,平靜得就象這是一場演習。

雙方的距離還有二里地。

這個距離,已經可以加速讓騎兵發動一次衝鋒了。

可這個時候,韃子騎兵意外地停住了。

沈致遠在笑,因爲這是他的傑作。

他的傑作是,在二里處豎了塊木板,上面寫着五個字“此地有埋伏。”

韃子很小心,生怕中伏,所以挺進很慢。

自然不會看不見。

雖說大部份的韃子不識漢字,可總有幾個識得。

瞬間,有十來個韃子躍下馬來,小心地向前探索。

五個向前,三個向左,三個向右,用刀尖、用木棍、用箭矢往地上戳。

可搜索完畢,卻發現啥都沒有。

此處官道兩邊,是平地,沒有山,沒有樹木,一覽無遺。

往前已經探到距離明軍半里地,無法再向前,再向前,就得挨明軍弓弩。

探索的韃子沮喪地返回。

這個時候,其實探出埋伏比探不出,更能激勵士氣。

但顯然,明軍豎起的木板,是一場鬧劇。

而己方卻生生地耽誤了一柱香的時間。

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六十章 應天府之變(三)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一千零十五章 大人,刀還在!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一千零八章 撕裂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猶豫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島海戰(七)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和談風波(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放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八百六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苦惱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隻小狐狸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爲誰而活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老馬,你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