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有徒公瑾

“天師,這張曼成着實可惡,不若請燕帥來......”

張平擺了擺手,止住了孫夏,他手指在桌敲打着。品書網

原來之前各地黃巾不信朝廷招安之言,年前張平又親筆寫了書信派了人去勸說各地黃巾,卻一直沒有回覆。直到今日孫夏送來了最新的消息,乃是荊州張曼成在荊州發檄言稱張平乃太平道叛徒,又自號太平道天使,乃太平道正宗,號召天下黃巾響應,誅除黃巾叛徒張平。

要說此時黃巾軍的勢力,除了佔據荊州的張曼成,還有青州的張牛角,霸佔汝南的劉闢,遠處益州的馬相,以及和翼州毗鄰的幽州程遠志。這幾大勢力至今也未迴應張平,卻也沒有抗拒,顯然實在觀望。如今見到張曼成的檄,怕是要繼續觀望下去了。

“燕帥那裡可有消息?”

“五日前,鉅鹿來人報說一萬精銳已整裝待發,只待天師一聲令下了。”

張平點了點頭。

......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張讓的聲音在德陽殿裡迴盪。

“臣張平有奏。”一向在朝堂裝木樁的張平今日居然主動開口啓奏。

司徒楊賜一直閉着的雙眼微微睜開,看了一眼張平。

大將軍何進也略有好的看了張平一眼。

其餘衆臣也是小聲嘀咕。

“臣被陛下冊封國師多日,並立我太平道爲國家,臣心感激,今有黃巾餘黨,冥頑不靈,食古不化,打我太平道旗號行犯忤逆之事,擾亂天下,臣心難安,臣請爲陛下分憂允臣剿滅之。”張平一臉爲國解難、爲君分憂的肯定的說道。

漢帝聽了撫須笑道:“愛卿有此心朕心甚悅,朕允了,朕聽聞你原先在鉅鹿城有些兵馬,朕便爲其賜名太平軍,編制一萬,封張燕爲太平郎將,校尉以下許你自行任命,着你領了前去平定這些黃巾餘孽吧。”

“臣謝陛下恩典,必不負陛下所望。”

新晉的驃騎將軍皇甫嵩冷冷得看了一眼張平,倒也沒有說什麼。

......

“元紹,你速收拾準備,三日後我們便返還鉅鹿。”

“孫夏,你速派人傳信鉅鹿,讓張燕整兵備戰,待我到後即刻出兵。我走後府一應事物由你打理,這朝若有什麼風吹草動,及時來報於我。”

張平又喚來衆弟子,“張一、張春,爲師不日即將回返鉅鹿,收復黃巾餘黨,我此去少則半載,多則數年,你二人帶領衆弟子在府習練武,莫要因爲我不在而荒廢了功課,若有所需,皆找孫夏即可,切記切記。”

張平又忙感到蔡府向蔡邕道別,當然他最想要道別的自然是蔡琰。

“琰妹,爲兄不日便要回返鉅鹿與太平軍會合,今日特來向琰妹道別。”

蔡琰雙目微紅,略帶傷感,“兄長此去一路保重,小妹...小妹在雒陽等你。”說完,蔡琰掩面轉身而走。

張平先是愣了不下,不解蔡琰爲何說的好好的跑掉,然後反應過來,呵呵的傻笑。

......

“聽說國師意欲收我爲徒?”張平面前站了一個十歲少年,昂着頭看着他,俊秀的小臉帶着一絲傲氣。

原來是今日朝堂見張平要出征,這一去不知經年,周忠顧不再讓周異考慮,直接將事情說與周瑜,然後帶了他前來見張平。

張平微笑着點了點頭。

“敢問國師,何以教我?”

“你想學什麼?”

“我要學經天緯地之學,將相王佐之才,合縱連橫之術,你教的了嗎?”

張平見其一副傲嬌少年的樣子,不禁好笑,但還是認真的看着周瑜,卻沒有直接開口回答而是先向周瑜解釋起了收徒的原因:“元節那日見你,覺得你聰慧機敏,因此起了收徒的念頭,但收徒畢竟乃是大事,欲做我的弟子,不單單是聰慧行。”

周瑜剛纔說的那些張平哪裡會,但是眼見這麼一個日後的大人物若是放過必然心有不甘。因此他只得另闢蹊徑,先把節奏掌控在自己手裡,不信自己一個活了兩世的人,還搞不定一個孩子。

而張平的這一番舉動,反而周瑜恰恰激起了他的好勝之心,他還真吃這套。“那不知國師還還要求些什麼?不妨說來聽聽。”

張平見周瑜鉤微微一笑,“堅韌、毅力。”

“堅韌?毅力?”周瑜聽了不由撇嘴一哂,目露不屑。

“你想學經天緯地,想學將相王佐,想學合縱連橫,這些我都不會,即便是會,我也不會教你,這些不過人間小道,這世間隨處可學。而我會的乃是天大道,這世間能教你的屈指可數。”張平一副故作高深的樣子。

“何爲天大道?”周瑜明顯已經被張平帶入了坑,不解的問道。

“這大道乃是這世間萬事萬物之規律。”

“那有何用?不是是些道理而已,既不能經天緯地,又不能將相王佐,也不能合縱連橫,與我又有何意?”周瑜倒是不張平的當,心裡依舊想着安邦定國,縱橫捭闔。

張平笑着搖了搖頭,“你若是明白了什麼是大道,不說趨吉避凶、遇難成祥,是墜星遮月,搬山填海,撒豆成兵也不過易事耳。與此相經天緯地、將相王佐又算的了什麼。”

周忠卻是聽了目露精光,連連拉扯周瑜的衣袖,面有些許焦急,想要其答應。

周瑜臉卻擺明了不信,一副你使勁吹吧,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張平見了也不生氣,呵呵的笑道:“你且隨我來。”

張平帶着周忠、周瑜來到院開闊之處。

“我知你不信,今日我便讓你見識見識什麼是大道。你可看好了。”

說罷,雙手並起劍指,在胸前滑動,嘴裡唸唸有詞,一番作勢後,劍指向空一指。

周瑜先是見張平這一番都做,不知道要幹什麼,然後看張平定格在指向天空,便順着其所指向天空看去,結果天空除了皎潔的月光與璀璨的星空什麼也沒有。在他想要出言譏諷之時,天空卻出現了讓他永生難忘的一幕。

第三十六章 諸事已定第八十二章 追擊董卓第二十三章 城亡人亡第五十八章 南宮大火(四)第二十五章 夜襲廣宗(上)第二十九章 徐州校尉第九十四章 僥倖得勝第二十一章 發兵彭城第九十一章 二帝臨朝第一百三十六章 袁軍夜襲第二十五章 大會結束第八章 各立教派第五十四章 目標雒陽第一百零一章 身份揭穿第四十章 新年伊始(四)第十章 二教崛起第十九章 辱沒皇族第七十六章 烏丸亂起第一百五十章 通玄軍師第十五章 系統開放(上)第七十一章 薊縣攻略(二)第一章 天師託孤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七十一章 二上學宮第一百四十一章 連夜逃遁第九十七章 牛角vs張平第七章 長史蓋勳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師葛玄第三十七章 酣戰不止第七十三章 出使烏桓第一百六十章 廣收門徒第二百零八章 荊州雜事第十九章 十大開戰第二章 袁紹撤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出發準備第九十二章 三帝同存第一百零七章 謀逆事畢第二百二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一百五十四章 通玄傳承第二百一十七章 更勝一籌第四十八章 輿論渠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辛評投誠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紹到來第九十一章 二帝臨朝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紹本初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史子義第四十八章 祭天大典(三)第四章 促成大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是奸細第二十二章 周倉顯威(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火兩重第二百三十五章 臨眺急報第一百二十章 四小來投第二十一章 朝會之議(四)第五章 大婚之變第三十章 招魂祈福(上)第七十五章 月旦點評第一百四十九章 脫險而出第九十七章 辭賦大會(上)第五十七章 潛入袁營第十二章 大難不死第九十章 我命由我第二十八章 楊賜教子(中)第二十一章 周倉顯威(上)第二十九章 徐州校尉第一百二十三章 接連不斷第二十五章 大會結束第一百零三章 霍光王莽第八章 四小探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城下襬陣第八十九章 挑撥離間第一百四十三章 鉅鹿見聞(二)第一百八十章 回馬一槍第二百一十章 失望而歸第七十六章 烏丸亂起第二百四十章 閻忠之死第二十九章 楊賜教子(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重修宮殿第五十六章 偷龍轉鳳第一百七十三章 欲往峴山第二十章 初次交戰第二十八章 戰後瑣事(上)第四十三章 新年伊始(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火兩重第十六章 同門相爭第八十七章 衝突暴起第八十二章 和盤托出第五章 城前對峙第一百六十四章 南陽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支援張平第二百零五章 夜取襄陽第七十章 把酒論世(下)第一章 武無第二第四十三章 荊州之困(下)第七十八章 御駕出巡第二百四十四章 司馬建公第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伏牛第六章 通玄謀算第一章 天師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