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收復洛陽

張平仔細的打量着這傳說的傳國玉璽,入手陣陣溫潤,讓人心神舒坦。!張平手握着傳國玉璽,心神浸入其,感受着手玉璽傳來的陣陣溫軟,一時間思緒紛飛。他彷彿看見了一統六國威嚴霸氣的始皇,彷彿看見了出身草莽斬白蛇而起的漢高祖,又彷彿看見了窮兵黷武、揮斥方遒的武帝,還有殫精竭慮一派謙和的王莽,心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吼叫着:“來吧,成爲我們,成爲像我們一樣的人,成爲這天下的主宰,讓天下俯首,讓萬民臣服。”

張平被這種執掌天下的聲音充盈在腦海間,不知不覺間心跳加速,臉色泛紅,心的野望也似乎被這個聲音點着了一般,騰的一下竄起了火焰,放肆的在心田燃燒。有那麼一刻張平感覺自己便是這些帝王,便是這天下的主宰,權傾朝野,無所不能。

“掃描到特殊物品,是否鑑別。”系統冰冷的聲音將張平從臆想喚醒,張平一個激靈,不由的有些心有餘悸,自己方纔這是怎麼了?長久以來一直修持的道心差點被侵蝕殆盡,心居然生出了無限的野望。張平搖了搖頭,他如今已經不是最初的張平了,這些年來一直鑽研道藏,苦修道法,一顆道心早已堅定無,追求道法的最高境界,建立一個完善的道法體系,將太平道發揚光大已經逐漸成爲了張平此生的終極目標。反倒是稱霸天下,權傾朝野之類的心思越來越淡。若不是掛念着天下蒼生,不想讓生靈塗炭,天下戰亂也對他傳道不利,他都懶得去管這些紛紛擾擾,埋起頭來避世潛修,不理外物。

張平在一陣陣後怕之後,索性直接將玉璽丟入了系統倉庫之,不再去管。此時雒陽城大火已熄滅,整個雒陽城損失慘重,近半城池毀於大火。太平軍已經在城安置災民,恢復生產。

張平走出皇宮,看着那一抹初升的朝陽,深吸了一口氣,吩咐親兵着急聯軍各諸侯議事。可是左等右等,卻只等到了孔伷、劉岱、韓馥三人,沒等多久,張邈、張超二人也一臉灰敗的到了,而其他袁紹、袁術、袁遺三兄弟、曹操、孫堅以及公孫瓚卻都沒有來。公孫瓚被張平派去西面埋伏董卓這事張平清楚,孫堅去函谷關支援張溫也是與張平說了的,可是這袁家三兄弟和曹操卻杳無蹤跡,甚至連個音訊也沒有,實在讓張平惱火不已,不用想也知道這四人定然是又擅自行動了。

“盟主,我手下兵士看見曹操連夜拔營往西面去了。”孔伷說道。

“報,盟主,已經探明,袁紹、袁術、袁遺三位將軍拔營往西去了。”

張平冷哼一聲,深吸一口氣,將心頭的怒火壓下,開口道:“諸君,如今雒陽雖定,但董卓已然西逃,諸君以爲我們以爲我們接下來該如何?”

“盟主,我們應該乘勝追擊,將董卓老賊一打盡,徹底消滅,營救新帝還朝,重整河山。”孔伷一聽張平相詢趕忙急切的說道,有此也可見孔伷當真是一心爲國,毫無私心。

“若要迎帝還朝,何須如此麻煩?”孔伷面露不解的看向發聲的韓馥,韓馥見了孔伷眼光,微微一笑,“孔大人,那董老賊手不過是一個假皇帝,真真的劉協早已被盟主救出,如今若要迎帝還朝,只需盟主大人派人一路將新帝護送來雒陽即可。”

孔伷這才恍然大悟的想起好像是有這麼一回事,據說張平離開雒陽之時將劉協帶了出來。

“盟主,既然新帝無恙,不若將新帝迎來此處,重整朝綱,恢復漢室威儀,我等便先在此打點修復,讓新帝來時能再看見一個嶄新的雒陽,不至於讓新帝立於斷瓦殘垣之。”說這話的是張邈、張超二人。張平看了他們一眼,彷彿一眼便看穿了他們的心思。

張平也不表態,而是拿眼看向了唯一沒有說話的劉岱,劉岱見張平看來,微微躬身,“岱全憑盟主安排。”

張平再次看了劉岱一眼,朗聲說道:“如此,那便依諸君所言,我這派人去請人將新帝護送來雒陽,這城打理有勞孔大人和劉大人了,畢竟兩位大人熟悉政務,不像我這般不通俗事。”孔伷、劉岱兩人連稱不敢,接下了任務,張平這才又說道:“我意欲去追擊董卓,畢竟董賊襄裹了朝百官及二位太后,所以還的前去營救。張邈、張超二位大人還望不辭勞苦,與我一同前往,迎接百官還朝,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張邈和張超原本不想去,他們想留在雒陽,但張平話已至此,兩人只得答應跟隨前往。稍事休整之後,張平便帶着太平軍及張邈、張超二人所部出了雒陽,一路向西追擊董卓。

不只一日,這日太平軍都已快追到了函谷關,依然沒有發現董卓的部隊,張平不由有些怪,畢竟董卓襄裹這朝武百官,按道理速度可沒有這麼快。還要早先派出來埋伏董卓的公孫瓚也全然沒有了蹤跡,整個事情顯的格外的不對勁。

“報,前方發現大隊人馬。”

張平不由心神一震,看來是追動作了,趕忙催促太平軍加速前行,做好戰鬥準備。

沒多久,張平邊看前遠處一直衣甲破損,各處血污,一副狼狽之像的部隊。對面的部隊一見張平滿是警惕,顫顫巍巍的展開了陣型,等待着太平軍近前。

張平遠遠看去,看對面衣甲應該是西涼軍的樣式,一面微有破損沾了血污的大旗寫着一個李字。

“來將通名!”

“西涼軍李傕,你們是...?”

“太平軍。”

李傕身形一晃,險些栽下馬來,他回頭看了看身後的殘兵,嘆息一聲,“不知張天師可在,李傕願降,還請張天師看在同爲漢臣的份,饒了我身後這些可憐的弟兄,李傕願一力承擔。”

第一百零五章 黃天當立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得猛將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紹本初第二十三章 城亡人亡第五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九十一章 劉辯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順江而下第八章 熱火朝天第三十一章 浴佛法會(上)第一百零二章 大漢國師第六十三章 上門提親第四十九章 保衛廣陵第二十一章 周倉顯威(上)第三十四章 大戰將起(四)第四十五章 劍履上殿第七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如泣如訴第三十六章 張寶秘籍第一百四十八章 秋後算賬(下)第八十六章 聯盟瓦解第一百零二章 大漢國師第一百六十七章 曹操求見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一百四十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九章 張一援冀第六十四章 善惡之辯第十章 招攬呂蒙第四十八章 祭天大典(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論勢朝堂第七十四章 陰差陽錯第五十三章 囂張至極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翼而飛第四十五章 幽州之危(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術堵鬥第四十四章 以德報怨第五十三章 徐州歸附第五十五章 系統升級第九十章 驚弓之鳥第六十九章 故技重施第五十五章 中山甄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太平妖法第八十四章 益州事起第三十章 突發狀況第二十八章 戰後瑣事(上)第六章 家眷爲質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辯拜師第九十五章 豪族之才第四十三章 荊州之困(下)第三十章 佛教出現第一百六十七章 韓馥請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月黑風高第六十五章 趙雲vs呂布第十四章 罵上門去第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十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獲寶山第十七章 道明緣由第七十四章 兵定虎牢第一百五十九章 張平佈道第六十九章 黃巾鄧茂第二十九章 舊事重提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三十八章 新年伊始(二)第十四章 各自分析第六十四章 善惡之辯第七章 深入瞭解第八十八章 計議青州第八十章 鉅鹿來信第二百零七章 蔡瑁蒯良第八十一章 蹋頓撤軍第十四章 午夜驚變第七十一章 幽州嫌隙第二百二十八章 雒陽雜事第八十六章 司徒楊賜第六十三章 酒樓巧遇第三十二章 大戰將起(二)第六十三章 酒樓巧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終返雒陽第三十章 招魂祈福(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薦賢舉良第三十四章 攻取下邳第一百七十一章 事後分析第四十九章 破敵之策第二十六章 朝會之議(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鉅鹿見聞(五)第九十二章 繇備反目第三十七章 酣戰不止第一百七十一章 事後分析第一百章 楊修葬祖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備請辭第一百八十九章 通玄收徒第六十五章 趙雲vs呂布第三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一百零五章 是戰是降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一百二十七章 把酒言歡第五十五章 兵士襲觀第一百六十七章 韓馥請援第一百零一章 身份揭穿第十三章 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