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兵臨襄陽

張平看着從荊州傳來的劉表請兵援助的消息和蒯越所寫的親筆信,不由啞然失笑,沒想到董卓居然把劉表都逼迫到了這般田地,可見董卓想要拿下荊州的迫切之心。!益州的事張平也已經聽說了,不由有些嘆息,看來歷史的修正力還是出的強悍,兜兜轉轉居然還是劉璋坐了翼州牧的位置,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劉璋雖然身居翼州牧卻不過是個傀儡而已,對翼州沒有半分的掌控。而揚州的劉備有些讓張平吃驚了,沒想到歷史和演義裡顛沛流離的劉備在一番波折之後卻佔據了江東之地,反倒是孫堅因爲在張溫麾下效力而逃過一劫,沒有死在劉表的手,不過卻也沒有了東吳霸業,如今安心的在張溫麾下任職。

對於劉表的請求,張平有些難辦,如今並不是與董卓開展的時機,太平軍去歲一直四處征戰,多地開花,雖然戰果卓著,但是卻也消耗巨大,如今翼州、豫州、徐州都是初定,還需要時日進行治理,太平軍一時間難以騰出精力來再去顧及荊襄之地。可是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放着到手的荊州不佔,日後想要再奪取怕是難加難了。這讓張平一時間陷入了不知該如何抉擇的境地。

張平索性再次召集衆人相議,郭嘉和司馬防自是認爲這是好事,豈能不取。黃忠和典韋更是興奮不已,甚至想要立刻舉兵南下。只有周忠卻是皺着眉頭,一臉苦澀。張平知道周忠是有心錢糧問題,如今四州之地需要用到錢糧的地方實在太多,周忠已是有些捉襟見肘,這要是再行開展,只怕是難以支應。

“嘉謀,如今朝糧草還可支應多少人馬的調度?”張平還是向周忠問起。

周忠也是知道這確實是個拿下荊州的好時機,一旦錯過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因此皺着眉頭想了想,最終還是嘆了口氣咬了咬牙說道:“司農寺再籌措籌措,或可支撐一萬兵馬三月之用度。”

“一萬兵馬...”張平口唸叨着。

“天師,何用如此,既然是劉表請我們出兵襄助,這糧草何須用我們自己來出,自然由荊州一力承擔。我們何須煩憂於此?”郭嘉直接開口打斷了張平的思考。

“嗯?”張平這才一拍腦門反應過來自己鑽了牛角尖。

“不過,天師,我聽聞董卓命那張魯訓練了一直精兵,名曰五斗精騎乃是張魯以五斗米教秘術煉製而成,其兵力大無窮,刀槍不入,不知傷痛,實難對付。那董卓之所以能那麼快在一月之內拿下益州便全靠這五斗精騎破門攻城。”

張平點了點頭,這消息他自然也是知道,從傳回的消息所描述來看,這五斗精騎似乎有點像是後世小說的煉屍之法,只是張平未有親見,所以不敢妄下定論。不過他倒是沒太吧這五斗精騎放在心,想來有天雷轟在手,算這些五斗精騎再刀槍不入,總不能不怕炮轟吧。不過這天雷轟的運送實在是有點問題。張平轉頭看向黃忠和典韋二人。典韋自是拍着胸脯大咧咧的保證定叫那五斗精騎有來無回,黃忠依舊老成穩重的想了想才表示定當小心行事。

如此,張平也不再猶豫,命黃忠、典韋二人領兵一萬,出發前往荊州,倒是郭嘉,靜極思動,在張平發令的時候也請求隨軍往荊州一行,張平想了想叮囑兩句便也點頭同意。

劉表這邊在做出決定之後便早早將一衆武叫到麾下,將如今的情況向諸人說明,諸人大驚失色,而作爲荊州兵馬都督的蔡瑁早已從其妹口得知了詳情,所以反倒顯得頗爲淡定,在劉表宣佈要了舉兵對抗董卓,保衛荊州的決定之後,蔡瑁便當先站出來表示,誓與荊州共存亡的決心。然後便統御麾下兵馬展開佈防,都督荊州軍務,尤其針對與弘農相交的南郡,佈置打量兵馬以抗。

董卓軍來的想象藥快很多,自從呂布叛逃之後,李傕便成了董卓麾下頭號大將,此番領兵攻打荊州,自是雄赳赳氣昂昂,以風馳電摯的速度開赴荊州。讓剛剛在南郡佈防的蔡瑁有些措手不及。只得將兵力龜縮於南郡治所城池。在有了五斗精騎的氣的前提下,李傕直接指揮五斗精騎攻城,讓在南郡屯駐了大軍的蔡瑁有些措手不及。荊州軍雖衆,卻難當五斗精騎,南郡城很快便倒在了五斗精騎的腳下。讓蔡瑁的佈置毀於一旦,不得不急匆匆的撤軍後退,這一下,便讓李傕大軍長驅直入,連破數城,直打到了襄陽城下。

劉表站在城頭看着城下李傕大軍臉色鐵青,他怎麼也沒想到董卓軍居然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強,荊州軍居然更不不是其敵手,而他所期盼的太平軍卻遲遲沒有音訊。

“琦兒,你當真是要與爲父作難,行刺謀逆之舉嗎?”劉表看着城下的劉琦質問道。

“父親大人...”劉琦滿臉苦澀,面露尷尬,不知該如何回答纔好。他也是實屬被逼無奈,不知怎麼着了賈詡的道,那日他求到賈詡頭,賈詡給他的意見他自是不會採納,可是哪想到賈詡居然直接便提他做了決定,等到他知道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賈詡已經是將他逼到了騎虎難下的境地,讓他不得不聽從賈詡的擺佈。於是便有了眼前這一幕,面對父親劉表的質詢,劉琦心愧疚,不敢擡頭看劉表的眼睛。

李傕卻不管這些,直接在城下叫囂道:“劉表,我勸你速速開城投降,我來時太師說了,只要你願意開城獻降,當初許諾你的承諾依然有效,如若你還要冥頑不靈,那休怪本將刀下無情。”

劉表聞言臉色變了兩變,讓他投降他自然是不甘心的,可是面對董卓軍強大的兵勢,荊州軍根本難以相抗,所以與其拼死卻最終依舊落下個城破的結局,投降也許對荊州百姓來說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劉表一時有些猶豫不決。

第一百六十二章 曹操隱憂第九十二章 繇備反目第九十三章 緩緩圖之第十三章 招安不從第十五章 嫌隙已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能屈能伸第一百一十五章 恍然大悟第二十章 朝會之議(三)第23章 收兵罷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下對峙第五十七章 南宮大火(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失察之罪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發狀況第一百三十三章 甄家來人第二十二章 城在人在第四十四章 幽州之危(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五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六十一章 劉辯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欲往峴山第八十八章 捕快上門第七十八章 御駕出巡第三章 武道大會第二百零四章 心有不甘第五十三章 徐州歸附第一百一十九章 辛評投誠第十五章 系統開放(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來襲第三十一章 浴佛法會(上)第九章 張溫解惑第六十五章 大戰虎牢第六十一章 臨行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失望而歸第一百九十七章 圍而不攻第一百三十三章 甄家來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糜芳拜見第四十二章 荊州之困(上)第七十六章 聯軍圍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掙扎猶豫第六十九章 黃巾鄧茂第二百四十九章 少生孩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深刻教訓第一百零八章 龍不相見第一百零二章 大漢國師第七十九章 黃金萬兩第九十一章 府中敘話第三章 萬象更新第一百三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九十四章 阿父張讓第二十九章 舊事重提第三十七章 神術丹方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破邊韓第七十八章 御駕出巡第一百六十五章 忠良閻象第九十三章 謀取揚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袁術野望第一百一十七章 月黑風高第三十九章 傳藝授徒第四十六章 祖母教孫第23章 收兵罷戰第二十九章 徐州校尉第十章 梅花三弄第一百四十五章 鉅鹿見聞(四)第八章 楊賜解惑(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鉅鹿見聞(一)第十四章 各自分析第三十五章 曲陽瑣事第七十七章 各自謀劃第八十八章 計議青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逆襲反殺第一百九十七章 噩耗頻傳第十七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三十章 張樑老賊第一百二十一章 如泣如訴第六章 許諾王允第二十九章 戰後瑣事(下)第九十八章 辭賦大會(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重修宮殿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生意外第一百四十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二十六章 奉命征討第六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二十四章 呂趙爭雄第三十一章 招魂祈福(下)第七十六章 備軍抗烏第二十一章 周倉顯威(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峴山問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如泣如訴第一百二十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五十九章 指點切磋第八十二章 術士襄楷第九十四章 曹操來襲第三十九章 揚州之亂(二)第一百零九章 皇室密辛第二百零七章 蔡瑁蒯良第二十九章 遠志就義第三十二章 鉅鹿來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典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