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蔡邕來訪

周飛和房良與兩位長公主的婚事結束,盧植和蔡邕的工作暫告一個段落,閒暇無事,便來醉仙閣打秋風。

洛陽城的人都知道冠軍侯現在財大氣粗,富可敵國,銷售的美酒和馬匹便能獲得鉅額財富。

更重要的是蔡邕要來感謝高順,否則的話他還在吳地避難。

高順想保持低調,沒有去拜訪洛陽城內的高官,每日悶在醉仙閣,生活非常無聊,盧植等人的到來,令他非常激動,立即命令廚房安排酒菜宴席。

盧植道:“哈哈,伯喈有口福了,今天務必嚐嚐醉仙閣的美味菜品和上谷佳釀,絕對令人回味無窮啊。”

“先生請上坐!”

“君侯毋須多禮!”蔡邕從進門之初,便不住的打量着高順,傳言不虛,果然是一俊俏少年郎。

高順也仔細打量了一下蔡邕,對其外表真不敢恭維,五官非常特殊,真不知道如此面貌之人,如何生的貌美如花的蔡琰?有機會一定要見見那位大才女。

廚師非常利索,冷熱菜品快速上席。

酒過三巡,盧植道:“君侯大才,事後老夫得知君侯又寫了一篇《詠梅》,立意更是深刻,境界更高,老夫佩服。”

蔡邕道:“君侯的詩詞,篇篇都是佳作,不過老夫最欣賞的還是“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戰場血風腥雨的經歷,沒有憂國憂民的仁慈之心,是寫不出這樣名垂千古的名句。”

高順謙虛道:“哈哈,兩位先生過獎了,來,今天以喝酒爲主,不醉不歸。”他可不敢在盧植和蔡邕面前賣弄文字,否則很容易露出馬腳,他對經書可是一竅不通。

盧植刁難道:“君侯,美酒佳餚俱全,沒有佳句詩篇,何以下酒?”

蔡邕道:“君侯文采,成名已久,多有佳作面世,老夫榮幸,今天便一睹爲快。”

高順謙虛道:“順本一武夫,立志保衛邊疆,所謂佳作,無非妙手偶得,當不得真。”

盧植笑道:“君侯謙虛了,此前傳出的名篇可都是立賦而就啊。”

“哈哈,形勢所迫爾。”

蔡邕道:“無詩何以爲席?君侯就不要推辭了。”

見推辭不過,高順說道:“啓程來京前,順偶有感觸,寫了一篇,請兩位先生斧正。”

“哈哈,好,君侯快快道來。”

高順起身,沉思一下,吟道:“《邊塞·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北雁南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胡琴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蔡邕忙起身在旁邊的書桌上記錄下來。

盧植連續吟誦兩遍,讚道:“好詩,悲壯的氣概令人蕩氣迴腸。”

蔡邕道:“君侯,老夫有一建議,把名字改爲《秋思》,寫的是秋思,而整篇詞都未出現“思”,卻令人感覺到對家鄉的無限眷戀。”

“哈哈,好,便以先生之言。”

蔡邕又道:“好詞,濁酒一杯家萬里,當浮一大白!”

“謝過先生讚譽。”

高順忙奉上酒杯,三人一飲而盡。

蔡邕說道:“君侯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

“呵呵,先生讚譽了!”

盧植道:“君侯不僅戰功武略了得,文采飛揚,且熱情支持教育,連朝廷請不動的鄭康成都擔任了君侯的博士祭酒,老夫佩服啊。”

高順道:“民亂四起,鄭先生帶領弟子流離多地,難道我大漢就放不下幾張書桌?順於心不忍,只爲鄭先生和衆學子提供了微薄之力,願他們能安心讀書,爲朝廷培養優異人才。”

盧植道:“君侯仁慈!”

“順懇請兩位先生舉薦優異先生前往歷山大學教書育人。”說着,高順對兩人一禮。

蔡邕道:“不用他人,若君侯再寫出令老夫滿意的詩篇,老夫便親往歷山大學任職,如何?”

“當真!”高順疑惑的看着他。

蔡邕堅定的說道:“當真!”反正他現在在京城無事,不若去任教清閒。

高順心情大好,笑道:“前幾日順出洛陽,觸景生情,寫了一篇,請先生斧正。”

“好,君侯速速道來!”

高順吟誦道:“《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蔡邕接連吟誦幾遍,讚道:“哈哈,好詞,君侯大才,果然不虛,純樸、自然、精練,只廖廖數語,便將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畫得淋漓盡致,以其意境之高遠,必爲千古傳唱的絕世佳作。”

高順忙問道:“先生過讚了,先生可願意前去歷山大學任職?”

蔡邕想了一下,搖搖頭,刁難道:“君侯錯意了,這《秋思》雖爲佳作,卻不是“梅花先生”的最佳之作,既然君侯號稱“梅花先生”,必然要以梅花爲題方可。”

高順爲難道:“先生,此刻爲深秋季節,何來梅花可吟?”

蔡邕笑道:“何以無梅而不能吟梅?”

高順非常爲難,他記憶中關於梅花的優美詩詞已用盡,現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盧植和蔡邕笑嘻嘻的看着他。

高順在冥思苦想,突然計上心來,笑嘻嘻的說道:“哈哈,有了。”

盧植讚道:“哈哈,君侯果然大才,如此短的時間內便有新意的詩詞。”

高順吟誦道:“《詠梅·贈蔡夫子》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盧植笑道:“此詩最爲貼切,果然難不倒君侯。”

蔡邕激動的起身,對高順一禮道:“謝過君侯讚譽,老夫會盡快前往歷山大學,絕不負君侯所託。”

高順也非常激動,若此,便保護住蔡邕免受傷害,且其女也不會再如歷史上那般流離異鄉,飄零半世。

盧植問道:“君侯,給伯喈提供何種薪俸?可不能讓伯喈爲難。”

高順忙答道:“按照順的計劃,大學提供宅院住宿,蔡先生享受八百石薪俸,若是不足,可隨時增添。”

蔡邕忙說道:“謝過君侯了,這麼高的薪俸足夠了,毋須再添。”他對這樣的安排非常滿意,以他的性格,確實不便於久居京城,若是在歷山大學任職,以後與泰山郡羊家便可經常走動了。

盧植面帶微笑,滿意的點點頭,認可了高順的意見;爲老友有了穩定的生活而感動高興。

見事情已成,高順立即派人去請房良前來,希望當面把事情交代清楚。

當天,高順接連寫出的3首詩詞迅速傳遍洛陽,衆學子和文人爭相吟誦;高順文采斐然,其詩篇備受推崇,連皇宮內都有人在傳頌。

第536章張繡投降第189章拜訪何進第518章袁術之死第122章大將雲集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422章接收五縣第278章蠻夷使者第625章建立西魏帝國第596章劉協妥協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119章徐晃發威第74章處理內奸第438章招降之策第138章幽州出兵第607章離開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102章代郡局勢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78章邊郡現狀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409章結親趙雲第615章貴霜帝國的使者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654章匆匆百年第595章高順妥協第610章國內情況第228章暴亂四起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35章連弩發威第269章論功行賞第222章寧城事務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89章拜訪何進第259章低調過年第640章寒冬對峙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2章喜獲系統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35章高順家宴第294章合圍之勢第222章寧城事務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309章嫁禍袁家第377章中原局勢第209章烏桓之戰第400章陳國獨立第250章大兵壓境第309章嫁禍袁家第224章朝廷封賞第249章巨大收穫第132章穩定後方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288章強攻縣城(上)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2章戰前安排第294章合圍之勢第450章黃衍之策第538章劉備崛起第70章屠殺俘虜第181章張讓獻策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551章西北攻略第207章杜邊送禮第111章初到幽州第470章孫堅出擊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76章得勝歸來第543章劉備逃跑第553章處置匈奴人第366章郭嘉之策第55章立足縣城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35章匈奴情報第346章權傾朝野第281章強勢呂布(一)第197章徵北將軍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425章矛盾加劇第282章強勢呂布(二)第585章促進發展第239章鮮卑內亂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405章招安黑山軍(中)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327章程武之策第185章斬丘力居第448章馬騰投靠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227章拜會郭縕第305章沮授拜主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586章高順論天下(上)第340章志才之謀第635章瘋狂建設第40章輕鬆獲勝第611章高順的新計劃第89章高順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