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先登出擊

二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日久而不能克,軍糧耗竭,補給中斷,疲敝而退。

皇甫嵩下令追擊。

董卓抗旨,違背朝廷命令,不去任職少府,自然不希望朝廷獲勝,便勸阻道:“將軍,窮寇勿追,歸衆勿迫!”

皇甫嵩則反駁道:“叛軍是喪失鬥志的疲師,而不是歸衆、窮寇!”

隨後,皇甫嵩感覺董卓不願出戰,便讓董卓負責殿後,自己率軍追擊,連戰連勝,斬首萬餘級,叛軍首領王國逃走後不久病死。董卓因此更加忌恨皇甫嵩。

皇甫嵩也並未趁勝追擊,奪回涼州,而是鎮守三輔,與京兆尹蓋勳一同負責三輔地區的軍務。

蓋勳上任後,認爲長安城士兵只有五千人不足以完成防衛爲由,向朝廷申請徵兵滿萬,劉宏批准。用處士扶風士孫瑞爲鷹鷂都尉,杜陽魏傑爲破敵都尉,京兆杜楷爲威虜都尉,弘農楊儒爲鳥擊都尉,長陵第五儁爲清寇都尉。凡五都尉,皆素有名,悉領屬勳。

董卓最是鬱悶,不但寸功未立,而且地位低於皇甫嵩和蓋勳,且朝廷對其忌憚不已,還想削其兵權。

是時,靈帝得了重病,對董卓更不放心,下詔拜董卓爲荊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這是當時天下第七個州牧,可見地位之崇高。

董卓與女婿協商後,看穿朝廷的陰謀,便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係太好了,都要爲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荊州,爲國效力。”

皇甫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只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於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近有皇甫嵩的大軍,遠處有廣年侯周飛的大軍,董卓不敢過於強硬。

最終,董卓迫於壓力,帶了五千人從右扶風出發,但是到了京兆尹,便停留在了藍田縣,並派人搶佔武關,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且能進退自如。

這時的董卓沒有自己的地盤,還不能定義爲軍閥,只是有他自己的隊伍,他佔領武關,進可南下佔領富庶的荊州,退可縮回他熟悉的關內。

陳倉叛軍大敗,消息很快傳到朝那城,令羌人部隊官兵心中沮喪,有人感到恐懼不安;若是漢軍攜新勝之軍北上,內外夾擊,他們必敗無疑。

城外的騷動氣氛,麴義最先感知到,感覺羌人內部肯定發生了什麼事情,認爲出擊時機已到,便向沮授彙報,並請示出戰。

沮授心中有數,麴義的彙報,讓他立即明白了羌人營地騷亂的原因,感覺主公高順果然高明。於是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反攻之事。

對此衆人皆非常積極。

麴義願帥本部官兵爲先鋒;徐晃和顏良皆表示願意打頭陣。

沮授止住衆人的吵鬧道:“羌人士氣低落,兵無戰心,將無戰意,務必在第一波便給予他們猛烈的打擊,擊潰敵人,然後乘勝從後追擊;蕭關狹長路窄,必不能容羌人大軍及時通過,奪路之下,必會發生相互踐踏事件,此時可順利接納投降的羌人;若有可能,蕭關和高平城皆會順勢而下。”

衆人深以爲然。

麴義建議道:“軍師,敵人急於撤退,必會死戰,可以派先登營頂住羌人的進攻,以強弩射之,打亂其陣型,致其混亂之機,左右兩翼騎兵強勢反擊,效果更佳。”

沮授感覺麴義的建議更好,若是頂不住羌人的第一波進攻,何談反擊?便同意了麴義的建議,並派出四屯陷陣營協助。

麴義以陷陣營乃軍師護衛爲由,拒絕了沮授的建議。

沮授只留八千步兵守城,剩餘兵馬全部投入作戰,畢其功於一役。

先登營在麴義的建議下,高順耗費了大量資財,裝備的是重甲、巨盾、強弩、班鋼長矛和班鋼(麻鋼)腰刀。

先登營是第一批成建制裝備班鋼腰刀的部隊,足見高順對這支部隊的重視程度。

麴義在城內演練幾次,第一排是五百巨盾,面積大,厚實,且包了一層厚厚的鐵皮,非常沉重,其下有尖,能插入土中。

相互穿插的是五百長矛兵,矛長兩丈,專門對付突騎兵。

隨後是一千弓弩兵,裝備腳踏奴和三石弓。

另外,每人皆配備一把鋒利無比的班鋼腰刀。

爲了加強攻擊力,其後又安排四千弓弩步兵,三千刀盾兵和三千長槍兵。

沮授沒有立即進攻,留出幾天讓麴義演練部隊。

隨着時間的推移,羌人營地的騷亂情緒更甚,他們撤不敢撤,怕漢軍趁勢追擊,很可能成爲大潰退,攻城又不是他們的強項,時間越久,他們越害怕漢軍還有援兵,且恐怖情緒會傳染。

三月初十,羌人撤掉南城門和東城門的騎兵,分別與西門和北門的羌人騎兵匯合。

沮授判斷,羌人已頂不住了,將會很快撤退。陳倉之戰的信息傳來,沮授與衆人精神大振,朝那城之戰將會與陳倉之戰相同。

三月十四日,已有小部分羌人撤退,此舉造成羌人營地內的緊張氣氛更甚,有人感覺,他們被拋棄了。

沮授、麴義等人感覺適宜出兵了,否則,羌人會因絕望而選擇死戰。

三月十五日,朝那城內官兵五更起牀,飽餐一頓。

天亮時分,金鼓齊鳴,西門打開,麴義親率先登營率先出城,其後步兵跟隨,在城外列陣;隨後騎兵出城,徐晃率領兩萬騎兵在左,顏良和程志率領三萬騎兵在右,以顏良爲主,程志爲輔。

麴義的副官,小將麴演在城內集結好兩萬騎兵,隨時支援城外的戰爭。

這時,天剛亮,羌人還未進食,漢軍的突然出擊,令他們心中大懼,族長、豪帥等人匆忙集結軍隊出寨迎戰。

在羌人騎兵出寨一萬左右的時候,麴義抓住機會,立即率領步兵穩步前進,讓羌人無法從容列陣。

漢軍步兵進攻,羌人甚是輕視,準備以已出寨的萬人騎兵將之消滅,隨之發起對步兵的衝鋒。

麴義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整隊相迎,前邊樹立,巨盾士兵鎮靜地躲藏在盾牌之後。

待敵騎衝到距離只有幾十步的地方時,先登營官兵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羌人騎兵射去;緊隨其後的四千弓弩手也開始射箭。

“嗖、嗖、嗖!”利箭像雨水般射向羌人騎兵。

羌人缺少甲冑,騎兵和戰馬紛紛中箭,有人落馬,有馬倒地,後邊的騎兵收不住,直接衝撞上來,要麼中箭,要麼被絆倒,人仰馬翻,極爲狼狽。

羌人騎兵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後邊的騎兵爭相逃命。

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趁勢追擊,並臨陣斬殺了羌人豪帥一人。

沮授在城頭看的明白,心中大喜,先登營果然強勢,不僅頂住了羌人的進攻,還能強力反擊;立即命人擊鼓,令全軍出擊。

兩翼的徐晃和顏良等聞鼓而動,從左右兩翼包抄敵人。

特別是徐晃,出兵以來,一直爲看客,寸功未立,此時士氣高漲,他一馬當先,衝在最前,大斧翻飛,全無一合之敵。

顏良從右側出擊,快馬殺入敵羣,居高臨下,長刀飛舞,勢不可當。

羌人騎兵更加驚懼,現場更加混亂不堪,且寨門受阻,進退不得。

第74章處理內奸第629章戰爭將起第105章整頓軍隊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58章馬邑徵兵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153章圍點打援第218章攻心戰術第543章劉備逃跑第469章荊揚水戰第617章征伐非洲第469章荊揚水戰第400章陳國獨立第167章轉變思想第28章感情風波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242章幽州事務第23章戈虎拜師第66章夜襲敵營第416章再見老村長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63章萬事俱備第356章戲志才之謀(上)第191章張讓詭計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266章瘋狂殺戮第605章離開前的準備(中)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7章再戰匈奴第362章殘忍的董卓第588章謠言四起第26章商業發展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616章閃電戰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643章佯裝被圍第262章董卓崛起第78章邊郡現狀第57章張遼現身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126章異族之戰第369章董卓遇刺第322章呂布出兵第256章各方反應第346章權傾朝野第516章裝備連弩第262章董卓崛起第146章人員分工第62章戰前安排第620章薩珊王朝覆滅第583章取消封國第63章萬事俱備第131章徐晃到來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366章郭嘉之策第120章呂布決定第134章再次招兵(四更)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19章訓練護村隊第617章貴霜帝國降服第379章新建水軍第337章太史慈拜主602章平定益州第451章宗建之憂第203章聯姻郭家第105章整頓軍隊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128章精明蘇雙第167章轉變思想第42章縣長心思第48章匈奴贖人第222章寧城事務第253章羌人投降第533章胡軫投降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203章聯姻郭家第52章馬邑縣長第209章烏桓之戰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358章討要賈詡第189章拜訪何進第79章薛銀歸心第440章趙雲選兵第636章危險的美洲之行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619章和談第178章黃巾落幕第222章寧城事務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279章邊讓到來第274章華佗到來第648章勝利迴歸第88章張讓發威第43章匈奴和談第88章張讓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