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兵進荊州

襄陽城,荊楚門戶,歷來爲兵家必爭之水路交通要塞,城高池大防守嚴密。

當初劉表定州治於襄陽城,便把董卓當成了最大的假想敵。

襄陽失,則江陵、江夏危,江陵、江夏危;則長江之險不足恃;長江天險不再是天險,門戶洞開之後,江南大片土地便爲董卓政權的囊中之物。

只有守住襄陽城,才保荊州不失;即便退守江南,憑藉水軍優勢依長江天險自保,那也是短暫的優勢;所以,劉表在樊城和襄陽佈置大兵,並派最信任的文聘守城,不僅是因爲這裡是州治,更是防備董卓。

牛輔大軍若進荊州,有三條道路可選。

最東部,是走桐柏山和大別山之間的關隘,著名的關口有後世的“義陽三關”,最著名的當屬武勝關,缺點是後勤線拉長,且易被豫州諸侯切斷後勤線,當成袁術放棄了這條路線,牛輔也同樣不敢選擇從這條路線進軍

中線是從隨縣南下,沿溳水至江夏郡,這條道路便是有名的“隨棗走廊”。此條線路的缺點是必須佔領襄陽城,否則,整個大後方完完整整的暴露在襄陽面前,豈有不敗之禮?

西線,沿漢水難下,必經之地還是襄陽城。

北方打下襄陽,那整個局勢就變了,唐白河水系現在完整了,整個北方的作戰資源有了易守難攻的集中地,交通又是順水而下,可以從這裡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大後方穩定了,進攻選擇也多了,走隨棗走廊,走漢江都可以;南方必須要分兵把守,消耗更多的資源;在這片區域的作戰中,誰有襄陽,誰有優勢。

在劉表收到黃祖滅殺孫堅、逼退揚州兵時,卻收到另外一令他震驚的消息,董卓派大軍已從南陽宛城南下,目標直指荊州。

劉表本想逃去江南,但是不打一仗就逃走,心有不甘,對他的品行也有影響;蔡瑁、蒯越等人家在襄陽,更是想堅守襄陽,保荊州不失。

於是,在簡單協商之後,蔡瑁立即按照與劉表商定的內容下達命令,南郡的兩位官兵和支援江夏的兩萬官兵急行軍至襄陽;張允立即率領船隊返回襄陽城。

劉磐率領水軍和兩萬步兵駐守夏口;蘇飛率領所轄官兵返回西陵城駐守;黃射繼續在柴桑監視揚州動向。

蔡瑁調回張允,是想加強他的實力,堅守襄陽;調劉磐坐鎮夏口,劉表是希望便於逃亡江南,劉表和蔡瑁兩人內心已出現分歧,只是大敵當前,兩人心照不宣。

蒯越向劉表建議,令黃祖送還孫堅屍體,且免除與揚州簽訂的二十萬石糧食的戰爭補償,與揚州袁術重修於好,並希望聯手對戰董卓;同時派人前往揚州江東,尋求劉繇的支援,否則,襄陽失守,江東必受董卓之害。

劉表對這些建議一一採納,並令人立即實施。

調整完畢後,襄陽和樊城將達到八萬步兵,還有兩萬多人的水軍;江夏郡西陵城有三萬守軍;夏口可隨時支援兩地,並負責接納江南幾郡的人力和物資,爲以上兩地的堅守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援。

劉表、蔡瑁等人堅信,董卓即便派來二十萬大軍,短時間內休想賺得便宜。

有人建議,向涼州牧周飛尋求支援,可是劉表等人皆士族出身,本與高順勢力不睦,理念不同,不相爲謀,且他們更擔心引狼入室。

而南陽太守楊整一直沒有閒着,在任期間,依靠當地優勢,也組建了一支小水軍,往來於白水和漢水之間,促進了南陽和荊州其它幾郡間的貿易流通,他本人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只是這支小水軍與強大的荊州水軍相比不值一提。

牛輔到來,從楊整手中調走一萬步兵,楊整剩餘官兵負責守衛宛城,保護後路,並負責後勤運輸;對這樣的安排,楊整信然接受,他久居南陽,知道襄陽和樊城絕難攻克,只要不是派他強攻二城,他便心滿意足了。

牛輔知道事關重大,加強官兵軍紀,嚴令劫掠,違令者斬。

現在涼州的紀律性大大加強,此前的幾次劫掠,都是有命令的,有計劃的劫掠,收穫不比私自劫掠少,且沒有危險,所以,牛輔的命令並沒有遇到多少阻礙。

牛輔現在兵強馬壯,僅騎兵就達六萬,步兵七萬,還有楊整的軍隊和衆多的民夫,信心爆棚,對荊州兵根本沒有放在眼裡。

七月中旬;到達漢江北岸,牛輔立即讓官兵包圍樊城,無奈樊城緊靠漢江,無法切斷其水上對外的聯絡。

隨之,又令官兵從漢水上游過河,包圍襄陽城。

昌豨所轄三萬官兵以步兵爲主,騎兵僅有五千,牛輔令其負責包圍樊城;成廉兩萬官兵,步騎各半,從南陽太守楊整處調來的一萬步兵,也劃歸成廉指揮,負責包圍襄陽城。

荊州水軍強大,在漢水上往來航行,暢通無阻,戰略物資和人員源源不斷的進入;雖採取諸多措施,卻毫無效果,令牛輔心情焦急。

且樊城和襄陽的守軍可通過水上交通,相互支援,攻其一處,毫無意義。

牛輔只得的命令成廉和昌豨對兩城圍而不攻,若是他們敢出城野戰,便在城外消滅他們,以涼州鐵騎的實力,牛輔可不害怕荊州步兵,他們從未實戰過,比豫州諸侯兵的戰鬥力差遠了。

經過考慮,他決定兵出險招,先拿下江夏郡和南郡,佔領荊州最富庶的兩郡,並藉助當地優勢,組建水軍,讓襄陽和樊城成爲孤城,其必不攻自破。

於是,牛輔上書,爲張濟申請爲江夏太守,爲郭汜申請爲南郡太守,希望兩人能佔領兩郡,並切斷外圍對襄陽城的支援,並能到達就食地方,減少後勤消耗的目的。

對於牛輔的策略,董卓和李儒都感覺不錯,牛輔提高的很快,現在竟然知道利用政治優勢,利用大義名分了,且這樣的話,能優先獲得江夏郡和南郡的大量物資,節約他們爲數不多的錢糧,對戰爭極爲有利。

只是他們內心明白,這種所謂的大義只是對寒門、百姓和普通官兵有效,對那些士族卻無任何影響;通過袁家之事,董卓不再信任士族,而那些士族更仇恨董卓,絕無合作的可能。

於是,李儒便建議董卓通過牛輔的申請,並建議朝廷宣佈劉表爲叛賊,若是這樣,可爲袁術平反,希望聯合袁術共同對付劉表,至少讓袁術保持中立。

董卓對這種翻覆無常之事早就習以爲常,玩政治的,心黑手辣,品德無下限,全是利益使然,便順利採納了李儒的建議。

李儒對此不放心的是,若想佔領兩郡且圍困襄陽和樊城,兵力嚴重不足,不能以優勢兵力碾壓敵人,其次是沒有水軍,在南方作戰將極爲被動,建設水軍勢在必行。

只是建設水軍非一日之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性,更難成軍;若是佔領江夏郡和南郡便方便多了,不僅可以招募大量熟悉水性的水兵,還能招募大量造船工匠。

爲此,李儒又建議董卓從中郎將段煨處調五千騎兵,加強給校尉王方,並從京軍調三五千步兵,連同王方所轄官兵,湊夠六萬大軍,支援牛輔,定要一鼓作氣,拿下荊州。

拿下江夏郡和南郡,便可提供大量的稅賦,且方便組建水軍,對未來極爲有利,董卓當即應允。

第533章胡軫投降第505章李儒有恃無恐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486章黃巾再起第292章勸說徐和第518章袁術之死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473章劉表援兵第594章施壓高順第349章公孫瓚的煩惱第341章謀誅宦官第83章王允籌劃第375章昌邑之戰第343章呂布殺丁原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640章寒冬對峙第214章佈局遼西第616章殘酷殺戮第208章連建五城第374章兗州之爭第28章感情風波第84章朝堂爭議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20章西園八校第350章酸棗會盟第403章軍校建設第255章安置奴隸第143章皇帝決定(三更)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197章徵北將軍第118章遭遇刁難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47章意外之喜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393章幸運的劉備第86章劉宏決定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第372章天下大亂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28章感情風波第545章徐盛斬樂就第245章周飛定計第75章太守懊悔第48章匈奴贖人第439章大長公主第583章取消封國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489章劉繇的抵抗第528章曹操的決定第411章趙雄的建議第226章收復定襄第579章李傕、郭汜之亂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05章整頓軍隊第172章周倉出使第638章盛大聚會第494章潛伏三年第512章接收豫州第257章人才輩出第274章華佗到來第529章大戰將起第588章謠言四起第516章裝備連弩第601章麴義反叛第335章再次升級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65章一觸即發第273章何進思變第352章袁紹謀劃第246章徐晃出兵第104章搬遷郡治第369章董卓遇刺第317章震驚帝都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33章智擒魁頭第401章中原局勢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116章關羽認主第536章張繡投降第35章匈奴情報第433章公孫家族第43章匈奴和談第556章羌漢談判(下)第548章奈何造化弄人第335章再次升級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157章鉅鹿對峙第261章低調結婚第594章施壓高順第85章皇帝心思第29章匈奴來襲第331章先登出擊第7章初次殺戮第153章圍點打援第199章田豐之計第477章孫堅戰死(下)第550章高順受封魏公第331章先登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