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高順稱帝

接下來的事情就由那些軍師等人忙去吧。

高順主要關心的事情有三件:

首先是後宮冊封;許婷爲皇后,兩名貴妃,四名貴嬪,共三級,正好七人;並規定,此後後宮冊封人數皆不許超過十人,作爲皇帝,應以天下大事爲重,絕不能沉迷於後宮。

其次是官職的設定;

最後是文武官員的安排和封賞。

至於建設封禪臺等事宜,則由軍師們去忙活。

對於武官,高順首設十四護將,也就是李強、馬貴等十人,加上高偉、黃忠、許林和趙雲。

其次設十四虎將,分別爲張飛、關羽、文丑、顏良、典韋、李肅、麴義、太史慈、呂布、許褚、甘寧、龐德、戈虎、史阿。

再次爲二十八良將,分別爲曹性、韓當、程普、徐晃、武安國、于禁、張猛、範財、張郃、高覽、褚燕、張楊、公孫瓚、公孫恭、宋憲、張繡、臧霸、夏侯惇、馬騰、韓遂、嚴顏、魏延、董襲、紀靈、陳到、周泰、蔣欽、朱然等。

原則是每家族最多一人,其次是父子兄弟皆在軍中者則選父親,最後,每個派系都照顧到。

因此而落選的人有很多,比如馬騰父子,馬超落選;張濟、張繡叔侄,張繡落選;曹操和曹仁等,因曹操已在文官封侯,所以也落選了,只有夏侯惇入選;麴義、麴民兄弟兩人,麴民落選。

高順把擬定好的名單對外公佈,徵詢大家意見。

武官議定完畢,再就是文官。

文官不僅要封侯,還牽扯對未來職位的競爭,當然,武官也對文官職位窺視不已。

首先是競爭最有實權的六部尚書職位。

高順定李強爲兵部尚書,賈詡爲刑部尚書,沮授爲吏部尚書,田豐爲戶部尚書,劉曄爲工部尚書,蔡邕爲禮部尚書。

每部設四司,司的長官爲郎官,副官爲侍郎。

另設尚書檯,尚書令爲馬貴,副官爲魯肅,爲最高權力機關,發佈政令和聖旨等。

設御史臺,御史大夫爲程立,副官爲曹操,負責監察天下,爲最高監察機關。

設軍師臺,軍師祭酒爲戲志才,副官爲郭嘉、徐榮,負責全國軍隊的調動和對各地士兵訓練情況的檢查等。

三臺六部直接歸皇帝管轄,向皇帝負責;高順還藉此規定,只要出仕,則爲朝廷計,取消任何人的開府之權。

洛陽城四門提督分別由許褚、戈虎、裴元紹和周倉負責。

典韋率領禁衛軍統領,負責洛陽城內治安。

孫成率領羽林軍統領,負責皇宮安全。

四門提督各下轄三千步兵和三千騎兵,三千騎兵爲高級騎兵,三千步兵爲高級步兵。

禁衛軍編制爲兩萬四千多人,軍隊駐地爲西苑,下轄一萬兩千高級騎兵和一萬兩千高級步兵。

羽林軍編制爲三萬人,除與禁衛軍相同的騎兵和步兵外,還有24屯陷陣營官兵,並逐漸擴充陷陣營的數量。

四門提督、禁衛軍和御林軍另各配一高級文官爲長吏,一高級武官爲司馬,協助管理。

另有南軍五萬,分別歸張飛、關羽、文丑、顏良、李肅等五位中郎將率領。

以上諸位武官、長吏、軍司馬等任命權、管轄權等皆直歸皇帝。

由於劉協爲萬戶,所以限制了其他人的封賞食邑戶數,這正合高順之意思。

十四護將和三臺的長官一樣,皆爲縣侯,食邑爲六千戶。

十四虎將、六部尚書和三臺副職的待遇一樣,也爲縣侯,食邑爲四千戶,徐榮、郭嘉、曹操等也包括在這個檔次內。

二十八良將的食邑爲兩千戶,享受這一檔次的還有陳宮、郭圖、審配等人。

高順並規定,此後,非因功不得封侯。

曹操對此非常滿意,他享受尚書的待遇,四千戶食邑,比讓曹仁入選二十八良將而僅得兩千戶食邑要強很多。

衆人對十四護將皆無意見,他們要麼爲封疆大吏,鎮守一方,要麼是跟隨高順起家的人,要麼是與高順有姻親關係,且個人實力了得,比如黃忠、趙雲和許林。

爲了照顧其他人,高順又列了一些列侯,如麴民、鮑信、裴元紹、胡軫、司馬俱、黃龍、鄧茂、周倉、曹仁、赫昭、李蒙、班智、孫觀、吳敦、尹禮等,皆爲三百戶到一千戶不等。

消息公佈,天下震動。

高順確立了武人集團爲基礎,寒門庶族土豪爲依賴的管理模式,世家大族完全被排除在外;儒家還算滿意,有大儒蔡邕入選禮部尚書,便可推廣儒家文化,他們認爲,這是高順默認了儒家的主導地位。

又令力士營南下揚州,替換回八百陷陣營士兵。

到興平二十一年(217年),所有程序基本完畢,高順準備於興平二十二年稱帝。

興平二十二年改元爲中華元年,年號中華。

中華元年二月二日,劉協對高順行臣子之禮,並獻上玉璽;高順祭拜祖宗、祭天祭地後登基爲帝,國號爲魏,接着,高順冊封劉協爲任城公,前往任城。

隨後高順搬遷至洛陽;留郭圖爲冀州刺史。由於世子回京,鍾繇接任兗州刺史之位。

張遼沒有被冊封,高順準備把機會留給世子。

鄴城高順定位爲北都,由徐晃和麴民等駐守;另外高順計劃把長安設爲西都,並再建南都和東都;南都準備設在後世的南京,東都正在考慮之中,避免“高平陵之變”的發生,到時候皇帝可就近前往各都,召集軍隊平叛,不管作用如何,都要防患於未然。

由於天下穩定日久,百姓只知道有魏公,而不知道有皇帝,或者從沒有受到朝廷恩惠,逐漸淡忘了劉協的存在,一切進行的非常平穩。

這與戲志才、程立等人先期工作做的紮實、嚴密有關,所有的細節皆安排到了,照顧到了。

到達洛陽,高順宣佈大赦天下。

當然了,被抓捕而關在弘農郡的諸人不在大赦之列,並藉機將他們全部秘密除去,畢竟弘農離洛陽太近,容易走漏消息,也容易被人解救,既然仇恨已經結下,還是斬草除根的好,絕不能留下後患。

蠻夷實力借高順登基之際皆派遣使者前來上貢,包括西域諸國、鮮卑、羌人、氐人、丁零等。

高順藉口匈奴單于、左右賢王沒有上表祝賀爲由,捉拿抄家、夷滅三族,徹底除去高順一塊心病。

由於初掌天下,而大部分軍師皆調回京城,故爲維持穩定,各地州牧、刺史、中郎將等調動頗少。

爲保持京城安全,高順承諾,禁衛軍和羽林軍官兵,朝廷會爲他們分配媳婦,安家在河南尹,每人分配耕地五百畝,此後世代從軍,前提是身體條件必須合格。

南軍家屬安置在弘農郡和魯陽郡,也是每戶五百畝。

第231章高順賣馬第79章薛銀歸心第298章文丑出兵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546章孫權軟禁劉備第499章劍門天下險第414章魯肅之謀第400章陳國獨立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304章視察轄區第618章連升六級第519章孫策以退爲進第20章激烈角逐第358章討要賈詡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41章杜邊出使第351章強勢袁術第214章佈局遼西第425章矛盾加劇第226章收復定襄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58章馬邑徵兵第145章喜獲兩郡第322章呂布出兵第640章寒冬對峙第609章再次升級第346章權傾朝野第24章系統升級第304章視察轄區第179章尋賢遭拒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564章秦關投降第582章武舉考試第220章見公孫瓚第163章孤立廣宗第237章劉宏怒火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606章離開前的準備(下)第540章高順的憤怒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189章拜訪何進第276章得勝歸來第205章超級忽悠第560章董卓病死第484章袁術南渡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282章強勢呂布(二)第166章卜己敗逃第532章曹操之策第220章見公孫瓚第69章甕中捉鱉第146章人員分工第403章軍校建設第33章震驚四方第240章高順心思第552章滅亡匈奴第269章論功行賞第120章呂布決定第461章高順的腹黑第51章高順賜字第146章人員分工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174士族陰謀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511章公孫瓚來投第298章文丑出兵第1章穿越漢末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578章王允之死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324章政治鬥爭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148章蘇雙拜主第26章商業發展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565章出征前的準備第80章完全歸心第72章戰後獎勵第13章回村第314章聯合呂布(上)第538章劉備崛起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327章程武之策第651章支持道教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218章攻心戰術第117章河東徐晃第441章趙雲發威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23章戈虎拜師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148章蘇雙拜主第85章皇帝心思第431章趙雲新婚(下)第423章笮融反叛第607章離開第200章到達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