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

看了眼統率自己這烏合之衆的將領,伏泉不由輕笑一聲,果然一支軍隊悍勇和羸弱,和將領敢不敢戰還是有關的。自己這拼湊出來的千餘烏合之衆,竟然無一將領敢主動請纓,真是有些未戰先怯的意思。

“雲長!”

“末將在!”

“往蠻軍去,盡服之!”

“將軍稍待,羽去去便回!”

關羽聽完伏泉命令,沉着一聲,駕馬直奔蠻人陣前而去。只聞得馬蹄“踢嗒、踢嗒”的聲音,不一會兒,一身戎裝的關羽便已到了蠻人軍陣前。

“解良關雲長在此,可有蠻將出陣應答?”關羽單騎在蠻人軍陣大喝道,聲音高昂,漢蠻兩軍幾乎人人都能聽見,他語氣裡的屠虎之威更是令人心中一怔。

蠻軍陣營,無數蠻人驚恐看着對面的關羽,這些蠻兵在聽到關羽自報名諱後,都是震驚不已。前番伏泉平定板楯蠻,手下大將裡關羽、黃忠二人驍勇之名已經傳遍板楯蠻,此刻聽到關羽自報家門,紛紛相視左右,竊竊私語起來,無人敢出陣,畢竟能在戰場上,連斬十餘名蠻族勇士而不死的人,在他們板楯蠻內部也幾乎很少有人能如此。

“走!”度康冷冷看了眼在戰陣前耀武揚威的關羽,最終還是從口中吐出了這個字,話語裡有那麼一些寂寥,但更多的是不甘,他明白這次走了,下次他再想有今日這般的機會,肯定是沒有了。

頃刻間,蠻人軍陣便有千人左右離開陣營,但並沒有出陣,而是退兵往營地方向走去,但並未進入營地,而是繞開營地位置,往巴西的方向而去。

度康帶着這羣失意的板楯蠻人離去,而剩下的人臉上除了有股同情憐憫之外,也就剩下一種雀喜之情,畢竟他們留下的不是心中本就是親漢向漢的蠻人,就是一直保持中立,沒有和度康同流合污的蠻人。此刻漢朝軍隊明顯可以掌握局勢,對他們而言,這便是最好的投機賭博的結果,他們賭贏了,不用想度康那些人一樣如喪家之犬一般遁逃,說不得漢朝人也會因他們這次的忠誠,而賜些賞賜而已。

漢軍陣中,自從兩軍相遇,漢軍兵將就不敢放鬆,深知己方兵力、戰力都是弱勢的漢軍,眼神時刻盯着前方的板楯蠻人,此刻蠻人軍陣的異常,當然是一個不落的映入漢軍的眼中。

“君侯,退了,蠻兵退了近半,需派斥候跟探乎?”在伏泉身邊的黃忠一眼看到板楯蠻人有近半任似乎退走,連忙向伏泉說道。他本來和關羽一起爭功出陣降服蠻兵,可是現在被關羽搶了先,如何能讓他忍受,便一直目不轉睛的盯着對面的蠻人營地,此刻見蠻兵有人遁逃,當下他便提出跟蹤那羣蠻人,所以立即提議道。

伏泉看了眼此刻依舊在板楯蠻軍陣的板楯蠻人,拒絕道:“今日驅趕叛漢蠻人便可,吾軍兵少,不可輕舉妄動,令板楯蠻人曉得吾軍虛實。”

“諾!”黃忠行禮道,他並沒有反駁伏泉的話,的確,現在即使蠻人走了近半,但他們的真實兵力依舊比漢軍多,以漢軍手上這烏合之衆,還真是不能大意。

黃忠說完之後,伏泉想了想,又命令黃忠道:“派斥候於吾軍四周巡視,覺不得令蠻人靠近吾軍。”

“末將領命。”黃忠一聲大喝應命,便轉身往軍隊裡而去,召集斥候,四散巡查。他深知此時蠻人看不到漢軍後陣兵馬數量,不敢妄動,若是他們真的派人查到漢軍不過是行詭計嚇唬他們,說不得這些腦子相對簡單的蠻人經受不住漢人的欺騙,當下又反了,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一陣兵器甲冑晃動的聲音傳來,對面的蠻人軍陣突然動了,伏泉心中忽然一緊,雖然有部分板楯蠻兵離去,但誰也不知道這些退去的蠻兵是真退,還是繞行準備給予漢軍一次致命襲擊。

不過還好,看着對面的蠻人只出來數十人,而且個個穿着都與一般板楯蠻人不同,顯然身份在板楯蠻裡不低,並且蠻軍也沒有大肆出動,很顯然這是板楯蠻人友好的善意表達。

龔蘇帶着一衆板楯蠻渠帥,畢恭畢敬的走向關羽面前,看着騎在馬上的關羽,衆人連忙行禮道:“見過關司馬!”關羽被朝廷任命爲巴郡郡兵司馬一職的事情,與伏泉被任命爲巴郡太守一樣,一起傳到了板楯蠻族裡,所以他們有此稱呼。、

“哼!”關羽冷冷的哼了一聲,眼神裡盡是不屑,掃視了衆人一眼後,馬下的衆位板楯蠻渠帥皆是感到一股寒意,那是手染無數鮮血的萬人敵的氣息,頓時讓他們猶如進了地獄,好在這種感覺並沒有持續多久,便聽關羽道:“今日吾大漢兩萬大軍已至,伏太守現在陣後,派吾前來問諸位渠帥,此番爲何聚兵於閬中縣城外?”

雖然這次板楯蠻聚集的原因早就被秦宓寫下書信,幾番周折,送至伏泉手中,關羽也已經知道前因後果,但此時卻依舊需要他們“裝瘋賣傻”一番。這是一種談判的技巧,此刻除了龔蘇這類死忠漢朝的渠帥,其他那些中立的渠帥多數都是投機分子,此刻就要刻意冷落一番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擺出更加討好的樣子,佔據談判的主動。

馬下的一衆蠻人渠帥聽到關羽所報漢軍人馬,皆是一驚,暗道自己等人太大意了,未想這秦宓給他們玩了一個時間差的圈套。漢朝大軍來是來了,但根本不像他說的那樣,隨他而來,可能這秦宓是被伏泉提前派了出來出使板楯蠻,而伏泉則自己在後面統兵,心裡面不由得佩服那秦宓的膽大,竟然無端端的搞了一個謊言,騙了他們如此之久。

再次望着那漢軍兵卒之後,煙塵陣陣中,密佈的旌旗飄動,此時的這些板楯蠻渠帥,根本就沒有想過這是漢朝人的障眼法,此刻他們連派人詳查漢軍陣後到底有多少兵馬的想法都沒有。畢竟前番有秦宓出使板楯蠻大營的“狂言”,現在又有關羽單騎就前來叫陣的事情,這不是漢人有恃無恐是什麼?

漢人憑什麼有恃無恐,肯定是漢軍背後真的有數萬大軍可以作爲倚仗,根本就不怕他們這數千板楯蠻兵。這一點板楯蠻兵現在也確信,在他們心裡不怕漢朝其他郡兵,唯一怕得便是伏泉麾下的兵,兩番大戰板楯蠻兵慘敗的教訓就在不久之前,這些板楯蠻兵已經認爲沒有同等兵力,想要硬吃伏泉的兵馬無疑十分艱難,所以他們十分確信伏泉真有兩萬大軍再次,而他們硬抗對付不了,只能認慫。

這羣板楯蠻渠帥互相對視幾眼,在許多眼神示意之下,最終還是由與漢軍有一段情誼的龔蘇出面道:“關司馬,此番族內於此聚會,驚擾太守,乃吾等罪過。”

雖然龔蘇猜想到關羽的意圖,畢竟是他將秦宓的信設法送了出去,不可能猜不出關羽知道板楯蠻的真實情況,但此刻關羽爲了嚇唬板楯蠻其他渠帥,而刻意如此逼問,龔蘇也不能戳穿,只能順勢恭敬討好關羽。不然,一旦透露自己送信的行爲,說不得他在蠻人聲譽就要大減,畢竟這樣也相當於背叛了,即使是爲了蠻人好,而且更可怕的是這樣可能會壞了韓軍的額大計,從而招來禍事,所以不如順勢而爲,不招惹禍事,“識時務者爲俊傑”的道理便是如此。

“哦?”關羽假裝輕問一聲,隨後擺了擺臉色,捋着長鬚沉聲道:“既事出有因,此事羽不敢擅專,待羽回稟伏太守,再與諸位渠帥細說!”

“應是如此!應是如此!”

“關司馬辛苦!”

“煩請關司馬通稟!”

……

那幾十板楯蠻渠帥連忙帶着笑意的感謝關羽,形勢比人強,雖然關羽做得是本職事情,但人家畢竟是漢軍的大獎,是漢軍主帥的心腹,如果他通稟伏泉時,說了他們板楯蠻人的一些壞話,無疑對他們而言十分不利,因此無論關羽在如何自傲,如何裝逼,他們都得賠笑哄着,不能讓他生氣。

關羽理也不理這些恭維,轉身飛馬回到漢軍軍陣,到伏泉身旁行禮道:“君侯,板楯蠻一衆渠帥現欲與君侯請罪,不知君侯何意?”

伏泉聽後一愣,本想應予就此解決此事,等他整齊了兵馬,再將這次製造事端的板楯蠻人一一剪滅,可是回身見到自己軍陣後,煙塵瀰漫之處,盡是空蕩蕩的空地,連忙回曰:“令其各自遣歸板楯蠻故地,五日後於閬中縣城見吾。”

“諾!”

關羽在伏泉望向軍陣之後時,也明白答應接見那些板楯蠻渠帥的賠罪十分不妥,畢竟現在離的遠,那些板楯蠻渠帥還看不清漢人軍陣除了前面站得稍微密集之外,軍陣後方全是空地和偶爾纔出現的舉着戰旗的兵卒,若不是有來回奔跑的馬匹所掀起的煙塵遮蓋,漢軍的虛實恐怕早被人看穿了。

當那一衆板楯蠻渠帥從回身的關羽口中得知,巴郡伏太守要他們現在遣散兵卒,迴歸鄉野,五日後來閬中縣城見面時,也是一臉疑惑,不解爲何伏泉不想見他們。不過畢竟伏泉手中“勢力雄厚”,他們該低頭就低頭,再委婉感謝了關羽的幫助後,便回身去了蠻軍軍陣,帶領各自軍隊回去營寨,整理了一番,便帶着各家兵馬回到閬中山林裡板楯蠻的聚集地去了。

令一衆板楯蠻渠帥驚奇的是漢軍軍陣竟然一直到他們離開時,都沒有動過分毫,雖然有所懷疑,但事已至此,先回老巢纔是正理。至於其他,待五日後再作定奪,當然也有謹慎小心之人,悄悄安插了幾個心腹斥候,假扮山野樵夫,以觀漢軍情況。

遠遠的一陣煙塵在眼簾中徐徐消失,只留下大軍行走之後的一片狼藉,伏泉並沒有立即命令站着演戲的一衆烏合之衆就此行軍,而是命關羽、黃忠各帶數十人,分兩路搜尋,遇到可以人等直接抓獲,尋個由頭關押幾天便可,他要確保他入閬中縣城時,自己有多少軍隊的消息沒有一個人知道,防止發生意外。

就在關、黃兩人帶着兵卒搜尋時,穿着一身破損衣袍的秦宓,上面似乎還有幾道血跡,不過此時的秦宓,絲毫沒有受到他身上那數道被刀刃劃破的破損之處的影響,一副瀟灑模樣的帶着兩名出使板楯蠻營地的文吏,來到了漢軍軍陣處。

伏泉一眼便看到秦宓身上破損處的血跡,連忙下馬狂奔到秦宓身前道:“子敕無事乎?”說完連忙打量秦宓全身,像是自言自語道:“無事便好,孤寧肯板楯蠻再叛,也不願子敕有礙!”

秦宓的能力這次板楯蠻反叛已經可以看出來了,這人不僅口才好,還有一定的膽識和謀略,這正是伏泉需要的人才。自從有了宋酆前番拉攏自己下屬羽林的經歷,伏泉便一直學習御下之道,如今不過是現學現用而已。

有了後世的經驗,伏泉深知,一個肯爲自己賣命的人才有多麼可貴,即使有的人沒有到賣命的程度,但是次一等,只要對自己絕對忠誠,不到最後不投降的人才也是很重要的,而這一切就在於自己如何拉攏,不然,拉攏不到位,引起部下不滿,最終只會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果然,見伏泉如此關心自己,秦宓說不在意根本不可能,只見他語氣帶有哽咽道:“明公大恩,宓沒齒難忘!”

見此伏泉不得不感慨古人就是比現代人好哄得多,自己待人以誠,人必待己以忠,這也是歷代能成功的梟雄都擁有的特質。不然,沒有這種特質,怎麼能哄得一羣死忠誓死追隨他左右?

沒齒難忘出處:“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摘選自《論語.憲問》

“是後成王沒齒不敢有戲言,言必行之。”摘選自《史記.樑孝王世家》

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九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四百一十七章 時不待本初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鬥角諸騎軍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時不待本初第七章 埋葬第四百八十九章 名將的休止符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朕欲滅鮮卑也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一百五十五章 勿使何家立足於朝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三十三章 殺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七章 埋葬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