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離

張遼咧嘴一笑,吹了個口哨。

嗷嗚!虎牙一下子鑽了過來,駭的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急忙起身,便要去拿兵器,連他們的手下也是一陣駭然驚呼。

張遼忙阻止他們,摸了摸虎牙,呵呵笑道:“無妨,此是虎牙,正是在下所降服之虎也,隨軍多時,並無傷人之意。”

劉關張這才微微淡定了下來,關羽忍不住驚異的看了張遼一眼,倒是多了幾分相惜敬重之意,而張飛則是瞪大了眼睛,一直看着虎牙。

劉備倒是最先鎮定下來,在張遼身邊坐下,他的膽量也不小,坐的離老虎並不遠,只是連連搖頭苦笑:“不想召虎竟有如此之能。”

張飛眼裡突然迸射興奮之色,忍不住道:“召虎,便讓俺與這猛虎大戰一場如何?”

這個好戰分子……張遼咧了咧嘴,有些無語。

劉備看不過去了,黑着臉斥道:“三弟不可如此!”要與一個馴服的牲口爭鬥,縱然是猛虎,劉備也覺得張飛實在丟人。

張飛撓了撓頭,心中興奮卻難以平靜下來,又道:“召虎,你既能伏虎,想必本事不差,我二人比試一番如何?”

一旁的關羽聞言,丹鳳眼猛然一睜,看向張遼,顯然也是對比試大爲心動。

張遼連連擺手:“關兄張兄皆萬人敵也,小弟不如,不敢獻醜。”他雖然也頗是心動,但此時猶在險境,哪有功夫與這二人比鬥。

張飛是個直爽人,看張遼拒絕,登時大爲不悅:“哼!看你也算人物,卻如此不爽利。”

劉備見狀忙引開話題,二人又談及家國之事,劉備認爲當以國事大事爲先,妻子可先放一旁,至於女人妾室更是不足爲道。

張遼卻反對道:“我等所圖大事,最終也是安撫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而自家妻妾豈非亦爲百姓?更是以生死託付我等的百姓!怎能輕易相棄?非大丈夫所爲!”

張遼算是巧換概念,令劉備一時難以辯駁。

張飛卻瞪眼道:“大丈夫行事,豈能因小失大?”

張遼淡淡一笑,引用了先賢一句話,道:“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大丈夫立身處世,正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屋不掃,家室難保,何以治國平天下!”

張飛愕然,一時也說不出話來。

隨即又轉換了話題,幾人談及興衰之事,劉備嘆道:“漢室傾頹,先是外戚當政,宦官佞主,發動黨錮之禍,戕害忠良,又有兇臣竊命,使主上蒙塵,如今道德淪落,人心喪亂,備以爲,欲安天下,先取人心。唯有行仁義,持忠孝,除賊扶漢,方能人心所向,天下大定。”

張遼卻不以爲然,搖頭道:“禍亂根由,在於世家豪強日益壯大,掌控察舉,壟斷朝堂,門生滿天下,引起天子忌憚。兩次黨錮之禍,並非單純的宦官戕害黨人,根源還在於臣權與皇權之爭,天子欲遏制世家日益膨脹之權柄,但可悲的是除卻世家子弟之外再無人可用,只能用宦官。而宦官之輩,見識與心性不足,被世人蔑視,易走極端,一旦掌權,荼毒無窮,又被世家排斥,只能任用地方親屬朋黨,惡性循環,乃至朝綱崩亂。故而,朝政混亂,不在於宦官,不在於外戚,不在於天子,而在於臣權與皇權失衡,若不抑制世家勢力,繼續失衡,便是統一了天下,禍亂也遲早要延續。”

劉備聞言,震驚莫名,細細琢磨着張遼的話,喃喃自語片刻,不由朝張遼一個鞠躬,道:“召虎真知灼見,令備自愧不如,茅塞頓開!”

張遼咧了咧嘴,他說這些便是想轉變劉備的觀念,如果將來他還能割據一方,那一個他,一個曹操,一個自己,或許就是漢末大改革的急先鋒,有兩個陪同的,總比自己一個人面對天下滔滔世家阻力要強的多。

他呵呵一笑,又道:“此是朝政,上層失衡,還有下層,也已失衡。世家豪強兼併土地,又高築莊園堡塢,私藏隱卻佃農無數,自徵其稅,日益壯大,反之朝廷賦稅捉襟見肘,災年無力賑濟百姓,而百姓土地流失,難以爲生。”

張遼說到這裡,用樹枝在地上劃了圈:“某以此圈喻之,天下土地共十分,人口共五千六百餘萬,其中世家豪強有六百萬餘,平民百姓有五千萬餘,然則六百萬佔據天下七分半土地,而五千萬卻僅有兩分半土地,如此失衡,大量百姓無田可種,無糧可食,怎能不鋌而走險,黃巾之亂,聚攏百萬,非張角之能也,實則田地分配失衡,百姓無以爲生也。百姓無以爲生,除卻造反之外,還有一條道途便是投靠世家豪強,成爲佃農,如此一來,豪強日壯,而向朝廷納稅百姓越少,朝廷無有賦稅,只能加稅,又加劇百姓困難,可謂惡性循環,糜爛愈甚,大廈將覆,豈是一個扶賊除漢所能解決的。”

事實上張遼說的並不算過分,實情可能更嚴重,要知道歷史上曹操以滿寵爲汝南太守,攻下堡塢二十餘,得民十餘萬,足見豪強私納百姓的嚴重性!

十餘萬百姓,只用上繳二十個大戶的稅費,甚至還有大戶免稅,如此一來朝廷又能收到多少賦稅?邊關還要連年作戰,加上天災連連,府庫能不空虛?所以靈帝賣官鬻爵,也是被府庫的窮困逼怕了。而那些世家的代表官員,還義正言辭斥責宦官作亂,天子昏聵,實則他們纔是天下大亂的最大禍害。

劉備聽了張遼所說,不斷沉思點頭,臉色變幻莫名,張遼的話對他的衝擊太大了,對於世家壟斷的危害或許劉備到了後期才能認識到,他此時在底層奔波,敬慕名士,還完全沒意識到這些,聽了張遼的話豈能不震驚?

但他卻又不得不承認張遼的話可謂一針見血,字字洞明。

此時別說劉備,就是關羽和張飛也聽得入神了,張飛這次也沒辯駁,他也被張遼的觀點吸引住了。

他們兄弟輾轉南北,看到很多現象,但卻說不出來,而張遼此時一說,他們登時如醍醐灌頂,心中不由生出佩服之意。

劉備臉色變幻了許久,才長長舒了口氣,轉又急切的問道:“然則該如何去做?”

張遼道:“平禍亂,破堡塢,編戶齊民,開科取士,廣納人才……”

四人暢談許久,直到深夜,劉關張此時對張遼這個年輕人已經是佩服之極。

而張遼看一時招攬三人無望,卻又突然冒出個念頭,提議四人結爲兄弟,他對三人印象都不錯,確是可交之人。

張遼雖然年輕,但兵馬實力猶強於劉備,官職也比三人要高,卻態度謙和,談笑風生,見識不凡,自有一番英雄氣度,而且擅長套近乎,幾番稱兄道弟,四人關係已經頗是親近。在個人武力方面,張遼與關羽、張飛雖沒有比試,卻掰了手腕,關張二人也見識到了他的巨力,稱道不已。

是以張遼提出這個建議後,劉關張三人遲疑了下,並沒有反對,而且他們三人雖然平時兄弟相稱,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桃園結義,所以對於張遼的提議也很心動。

四人都不是迂腐之人,當即便行了結拜之禮,當然如今情況下,他們也沒有行什麼太過繁瑣的禮節,只是令士兵取來酒肉,祭拜了皇天后土,便算是兄弟了。

當夜子時,四人談興猶濃,張遼以明日有戰事,催促三人去休息,他則派兵在外守營。

夜間,在劉關張等士兵休息之後,張遼令張健率驍騎營在外弄出動靜,他則突然領兵追擊,早已得了命令的萬數人馬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劉關張及手下士兵醒來之時,卻見夜色漆黑,一時不知情由,他們手下的士兵並沒有夜戰的經歷,一時不敢妄動,關羽和張飛輪流帶兵去探查情況,卻無功而返。

一直等到天亮也不見張遼萬數兵馬返回,只留下了營中數十輛車,還有糧草輜重和三匹駿馬。

劉備擔憂張遼,正要讓將士查探行軍痕跡,前去尋找,卻看到了張遼留下的一封信:小弟重任在身,不得不急行離開,糧草輜重皆送予三位兄長,還有三匹良馬奉上,以表歉意,見諒。雒陽戰事兇險,多多小心。

落款只有一個字:張。

劉關張對視一眼,看着滿營輜重糧草,一時不由茫然,險些覺得昨日昨夜之事彷彿是一場夢,但眼前這些輜重和糧草卻分明是真的。

這時,北面突然行來一支兵馬,劉備三人還以爲是張遼回來了,不由大喜,急忙迎過去,卻看到是毌丘毅的兵馬,不由大爲失望。

毌丘毅來到這裡,聽聞劉備說了昨日之事,再看滿地輜重和糧草,也不由愕然,這些輜重和糧草可是價值不菲,尤其是輜重之中還有一些槍矛衣甲,能讓劉備的身家陡漲數倍,戰力憑增。

如此情景,連毌丘毅也摸不着頭腦,平白無故就送了這麼多輜重和糧草,他怎麼就沒遇到這般好事。

又細細詢問了情況,聽到劉備描述張遼形貌,驀然心中一動,眼裡露出震驚的神色,又問張遼相貌細節。

劉備三人看他古怪的神情,心中不由疑惑起來,不過劉關張三人之中,反是粗猛的張飛擅長作畫,他不用口頭描述,三兩下將張遼的輪廓和相貌便大致描畫了出來。

毌丘毅一見那畫上人物相貌,不由失聲道:“張文遠!”

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馬槍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拐來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八十章 奔襲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七百章 回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如火如荼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十萬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一百九十五章 攔截曹操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