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

瘟疫可治,那種未知的恐懼頓時就消散了很多,壓在衆人心頭沉甸甸的大石頭搬了開去。

張遼當即任命張仲景爲行醫司馬,統領所有軍醫,全面負責此次瘟疫的治療。

醫師在兩漢屬於賤民,地位比尋常農戶還低,任命醫師爲司馬,是自古以來第一遭,令所有頗受行業困擾的醫師都振奮不已。

在賈詡病癒的第二日,連日大雨終於停歇,張遼與張仲景、左慈帶着衆軍醫一道深入隔離坊,熬藥放粥。

張仲景的藥方頗是管用,這幾天內杜畿也憑着張遼的命令從河東、幷州調撥了大量的藥材,足以夠用。

隔離坊設在左馮翊西面、渭水北面的五陵原上,高陵和陽陵之間,坊內都是這段時間從京兆尹、長安和右扶風遷徙過來的流民,足有上萬,而且在不斷增加,令杜畿不得不增置隔離坊。

深入隔離坊是極爲危險的,爲了防止軍醫被感染,張遼讓杜畿發動左馮翊婦女趕製了一批口罩,給深入疫區的衆軍醫和將士戴上,加了一層防護。

隔離坊的流民仍然陷在瘟疫的恐懼之中,而且他們中有數百人皆有了感染的跡象,被小範圍再次隔離,令坊內的恐懼和絕望更加強烈。

張遼與衆軍醫的到來,讓身處恐懼中的流民彷彿看到了曙光,激動不已,紛紛涌出來,看張遼指揮着衆將士在坊內各處撒上了石灰,而後在坊前架起了數十個大鍋,燒起大火一半煮粥,一般熬藥,還有大大小小的鼎,卻都是用來煮開水的。

張遼的這些手段令張仲景讚歎不已,接下來就是他們這些軍醫忙碌着給小隔離區的數百病人治病。

整整忙了兩天兩夜,隔離坊內的數百病人皆脫離危險,沒有發生一例死亡,證明了張仲景的治療手段能夠大面積使用,而隔離坊內的流民更是歡欣雀躍,紛紛給張遼和衆將士、醫師下拜,不少人激動的直落淚。

隔離坊一處宅院中,是張遼和張仲景等軍醫的臨時住處,整整忙碌了兩日的衆軍醫在院子裡用餐,看到衆人如釋重負的樣子,張遼看向身側兩日未曾閤眼的張仲景,長長一揖,神情誠摯:“此番關中萬千百姓得以存活,皆賴先生,先生醫術醫德,令張遼欽佩。”

年逾四十的張仲景看到張遼向他行禮,忙還禮道:“將軍過譽,萬不敢當,吾亦從未見過如斯愛民之將軍,且將軍深通防疫之法,對瘟疫認知遠在張機之上,令張機自愧不如。”

這幾日張遼提到過不少自己對於瘟疫的見解,包括傳染源,以及細菌和人體免疫的理論,不過他改頭換面,將細菌說成病邪,免疫說成人體血肉之力,即便如此,也令張仲景大受啓發,大是震驚,直呼張遼爲當世奇人。

張遼舉杯一乾而盡,慨然道:“先生,今天下巫醫方士,混雜不一,符藥並用,百草藥方,於傳承傳抄之間遺失,更不相同,錯漏頗多,欲學醫者不知孰是孰非,乃至庸醫害人,非是要害人,而是所學藥理偏方有誤也。”

張仲景深以爲然的點頭嘆息。

張遼指着遠處,道:“是以吾欲在這五陵原上建一座天下最大的醫堂,集聚天下最優秀的醫師,一者共研醫道,考古證今,辨疑訂誤,查漏補缺,編本草綱目,定百端病理,成一家之論,造福百世;二者培養弟子,救治百姓,造福當世。”

張仲景聞言,身軀一震,手中酒撒了卻全然不顧,只是看着張遼,雙目有神:“將軍果欲爲此乎?”

張遼道:“醫者仁心,此醫堂當名爲大仁醫堂,吾欲聘請先生爲醫堂祭酒,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如此盛舉,福澤萬千……”張仲景神情激動,長身一禮:“機敢不應命,必傾盡全力,不負所托!”

張遼大笑着扶起張仲景:“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先生便留下來,先教習弟子,待吾平定關中,便建醫堂!”

他已經想好了,帶醫堂建成後,再將華佗尋來,加上左慈,必然能令而今的醫療能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到時候他再提一些後世西醫的理論,分出一脈研究化學醫術,不但能夠互補治病救人,恐怕到了兩千年之後,已經是天下醫術出華夏了。張遼不知道的是,正是他這一舉措,讓他被後人譽爲華夏醫道的中興鼻祖,爲衆醫所尊,當然那時候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中興鼻祖的醫術不過是個二把刀水平。

張仲景興奮的與張遼討論醫堂之事,大約一個時辰後,看到天色將晚,張遼早早打發他去休息,隨後還有的他們忙碌,因爲關中的瘟疫重災區在長安,左馮翊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而後張遼召來了黃忠,親手扶起這個年近四旬的大漢,笑道:“漢升兄這兩日累的不輕吧?”

他此次從青州回來,留典韋、太史慈等將領坐鎮青州,只帶了數百親衛趕回,黃忠護送張仲景來後,張遼便讓黃忠留在身邊統領親衛,這幾日一直隨着他忙前忙後,也是不可開交。

黃忠從荊州來到關中見了張遼之後,本來還覺得他太過年輕,但跟着張遼幾日下來,早已轉變了想法,對張遼可謂佩服之極,認爲張遼無論氣魄、仁義與威望都足以令人折服,徵東將軍當之無愧,此時聽到張遼詢問,當即抱拳道:“忠雖不惑,卻自有氣力與精神,這兩日走路,實在不算什麼。”

張遼哈哈大笑:“漢升兄果是壯士,不知可願留在我麾下,平定亂世,不負大丈夫之志?”

黃忠沒有猶豫,提衣下拜:“忠願隨將軍!”

“好!好!”張遼大喜,扶起黃忠:“漢升便先在吾麾下任校尉,統領親衛營罷,待平定關中、迎回天子後,着汝另建一軍,亦不負汝智勇雙全。”

黃忠沒想到一上來就被任命爲校尉,又統領親衛營,心中感激,難以自己,再次下拜:“將軍知遇之恩,黃忠感激在心,自當效死!”

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馬槍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十五章 厚黑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十五章 厚黑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二百四十章 請命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七十章 朦朧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三百五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董卓伏誅(一)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七百章 回府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