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

轉眼已是十月深秋,在這一個月中,右扶風的情況更加混亂,十月初,李傕麾下將領楊奉與軍吏宋果等合議謀殺李傕,不料事情泄露,於是引兵反叛李傕,使得李傕的軍勢一下子又削弱了不少。

李傕立時派人去說和屯駐在美陽一帶的張濟,不想張濟向南撤出美陽,屯至武功縣,以示不參與二者之爭,又派人前說和。

李傕豈肯罷休,與郭汜又是幾次征戰,美陽幾次危機,李傕見識不對,唯恐自己的勢力被斬作兩截,與池陽老巢失去聯繫,一邊聯繫西面屯駐在右扶風和涼州邊境的馬騰韓遂,一邊便趁着與郭汜、樊稠、楊定和楊奉作戰之時,暗度陳倉,以重兵保護車駕從郿塢出去,轉而向東,直奔池陽黃白城。

李傕這一手玩的又快又急,車駕悄然出了郿塢,一路向東,郭汜、樊稠等人絲毫不知,幸虧還潛伏在李傕手下的董承暗中報信,才令郭汜等人知曉。

而後郭汜等人率兵追擊,李傕且戰且退,退到了美陽,他手下兵馬乃涼州嫡系,飛熊軍最是精銳,郭汜、樊稠、楊定、楊奉等人仍不佔優勢,戰事在美陽一帶相持。

天子劉協輾轉奔波,唯恐遭了兵禍,以謁者僕射皇甫酈涼州舊姓,有專對之才,遣令其去說和李傕和郭汜,令二人共同輔政。

皇甫酈爲皇甫嵩侄子,也曾爲張遼手下執金吾丞,張遼離開關中時因皇甫家大業大,怕連累其家,並未帶走皇甫酈,隨後三府舉薦皇甫酈爲謁者僕射。

皇甫酈拿着詔令,先繞道去見了郭汜和樊稠,在李儒的建議下,郭汜、樊稠、楊定沒有反對,同意天子詔令議和,共同輔政。

而後皇甫酈又去見李傕,美陽城中,李傕看着天子詔令和麪前鎮定的皇甫酈,冷哼道:“吾有討伐呂布之功,輔政四年,三輔清靜,天下所知也。郭多,不過盜馬賊耳,乃敢擅劫公卿,與我相抗,誓必誅之!樊稠、楊定更是庸碌之輩,何敢乃欲與吾等邪?君爲涼州人,試觀我方略士衆,足勝郭阿多否?”

皇甫酈沉聲道:“不然,昔有窮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難,以致滅亡。近者董公之強,將軍所知也,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身首異處,此有勇而無謀也。今將軍身爲上將,持鉞仗節,子孫宗族,皆居顯位,國恩不可謂不厚,郭汜劫公卿而將軍脅主,誰輕重乎!張濟與郭汜有謀,楊奉,白波賊帥耳,猶知將軍所爲非是,將軍雖拜寵之,猶不肯盡力也。”

皇甫酈以大義責斥李傕,然而李傕如今衆叛親離,正是煩亂之時,哪可能聽進什麼大義,當即將皇甫酈責斥出去。

皇甫酈性格也是剛強之人,說和失敗,回到天子身邊,怒氣不歇,道:“李傕不肯從詔,此賊有謀逆之心!”

侍中胡邈素來得李傕信任,沉聲道:“李將軍於汝不薄,舊日皇甫公爲太尉,李將軍之力也,汝出此言,恐於身不利。”

皇甫酈大怒叱道:“胡敬才!汝亦爲朝廷之臣,如何附賊?”

胡邈面色陰沉,哼道:“皇甫酈,念汝失李將軍意,恐汝見害,豈能不識人心,我與汝何事者?”

皇甫酈大罵道:“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殺,則天命也,何老汝這逆賊費心!”

胡邈面色陰沉,拂袖而去。

天子劉協看到胡邈出去,忙對皇甫酈道:“卿速速離開,回去涼州,不然李傕必來加害!”

皇甫酈也知道事情辦砸了,當即謝過天子,疾步出營。

胡邈果然去向李傕告狀,李傕遣虎賁王昌到大營捉拿皇甫酈,王昌在天子處沒尋到,又去營門,見到了皇甫酈,卻沒有捉拿,而是偷偷放他離開,回去報知李傕追之不及。

李傕正心煩與郭汜、樊稠作戰之事,並沒有太多在意。

皇甫酈離開大營後,卻沒有回涼州,而是一路向東趕去左馮翊,以他的推測,關中如此混亂,張遼應該從青州趕回來了。

兩日後,天子爲了再次說和李傕和郭汜,使左中郎將李固持節拜李傕爲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李傕自以爲得鬼神之力,乃厚賜諸巫。

隨後鎮東將軍張濟再出來和稀泥,想要迎天子去弘農,天子劉協思念舊京雒陽,又派遣黃門侍郎鍾繇前去說和二人。

鍾繇反覆十餘次,最終以“大司馬位極人臣,留天子反成掣肘”說服了李傕,李傕同意與郭汜和解,交換質子,並放天子東歸。

事實上李傕與郭汜並沒有什麼大仇恨,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彼此間缺乏信任,加上權力相爭,導致決裂。此時李傕勢力大減,與郭汜又征戰連月,損失不小,才同意議和,至於放天子東歸,純粹是一時發懵了。

十一月,天子車駕離開李傕大營,向東行進。

天子出營後,郭汜、樊稠、楊定等人猶自不甘相信,郭汜部下數百名士兵在道中攔住去路,質疑道:“這是不是天子!”

劉協車駕無法前進,李傕部下護送的數百名士兵全都手執大戟守在車前,兩軍就要交手,侍中劉艾大聲喊:“真的是天子!”

侍中楊琦把車簾高高掀起,劉協起身,肅然道:“朕乃天子,汝等何敢逼迫至此?”

郭汜的兵才撤退,李傕的兵馬也退去,車駕繼續前進,直到離開美陽縣,劉協手下侍臣猶自不敢相信,不由齊聲歡呼。

李傕放了天子後,自行帶兵屯駐池陽老巢。

車駕當晚行至武功縣,張濟的駐地,侍從官員與衛士都飢餓不堪,張濟根據各人官職大小,分別給予飲食。

劉協在武功大封功臣,任命張濟爲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任命郭汜爲車騎將軍,楊定爲後將軍,楊奉爲興義將軍,都封爲列侯,又任命董承爲安集將軍。

第二日,車駕正要起行,郭汜與張濟等人又起了衝突,郭汜生了野心,想要天子回郿塢,定都郿縣,張濟與公卿都認爲應該去弘農,郭汜反對,相持不下。

天子劉協又派使者去勸郭汜,言去弘農只因弘農離祭祀天地之處與祖先宗廟較近,並無他意,請郭汜不要猜疑。

郭汜仍是不服從,於是劉協絕食抗議,郭汜得知後,無奈的道:“可以先去槐裡,再作商議。”

此時的李傕、郭汜和張濟一直在西面爭奪,還不知道長安城已經落於張遼之手,因爲長安瘟疫爆發,他們都是遠遠避開,唯恐沾染上。

劉協也沒有想着回長安,他一心只想着回雒陽舊都,因此衆人都沒有提長安之事。

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二百七十八章 撥馬便跑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襲壽春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二百四十章 請命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手段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五十一章 踩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