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

張遼向東退走後,又估摸着馬超與韓遂的騎兵既然來到了這裡,距離車駕不遠,就絕不會罷休,他假作退走,在道中卻設了埋伏,又放起金雕監控。

金雕畢竟不是人,先前西面戰場混亂,金雕難以判斷敵情,張遼就將它放離,此時到了這裡,後面只有一支騎兵,容易監控,金雕就派上了用場。

果然,不多時空中傳來雕鳴聲,看着金雕在西面盤旋着,越飛越近,張遼當即讓親衛準備,片刻之後,敵騎斥候過來,張遼放過斥候,不多時,馬超和韓遂的騎兵主力衝了過來,這次打頭的是韓遂那個部將,張遼立時下令發起突襲,連弩再次建功,射殺敵騎三百餘人,餘下再無戰意,慌忙退走。

張遼追擊時與那韓遂的敵將交手,發現這員敵將竟是一員不弱於馬超的猛將,看着那毫不猶豫疾走的敵將,張遼腦海裡閃過一個名字,閻行。韓遂手下能與馬超匹敵的,也就閻行了。

這次伏擊之後,張遼估摸着敵騎再也不敢追擊,而且後面的甘寧和高順應該也快接應過來了,他當即帶着親衛營極速向東。

秦嶺之北七十二澗,東澗屬於弘農郡湖縣,是穀道名字,是橫向一條河澗的名字,同時也是一個鄉的名字,張遼穿過穀道後又越過河澗抵達開闊的湖縣,沿途雖然有一些屍體,但至此仍是沒有看到車駕的行蹤。

到了湖縣,看到沿途的文遠客棧、文遠羊肉泡、小張司馬布店,張遼一時無語,將士們卻大感親切,這一帶的百姓有很多是當初從雒陽遷來的,河東美食傳過來後,他們紛紛以張遼的字命名。

張遼一邊讓將士略做休息,飲水用餐,一邊派人去打探天子的行蹤。

伏壽的腳踝還是腫了,這也正常,張遼雖然正了她的骨頭,但腫脹是難免的,他讓貂蟬給伏壽敷了藥,心中也暗自慶幸有貂蟬在,否則情況會很尷尬,而伏壽一個女人在全是男人的軍中也難免會損名節,有貂蟬在一切就好了。原本伏完也要跟來的,張遼將他留在了華陰,也幸好如此,否則他根本照顧不過來。

不多時,士兵打探消息回來,天子車駕在大約一個半時辰前路過此地,一路向東了半個時辰前,還有一支兵馬路過。

張遼當即放出金雕向東打探,又讓士兵加快進餐。

他的親衛都是隨身攜帶的蔥油餅,行軍進食很方便,燒些熱水就行。

伏壽不堪承受重甲,也脫下了頭盔,長髮披散,索性未簪,正不時打量着與將士大口吃飯的張遼,忽然聽到嘈雜聲,只見遠處敢來一大羣百姓,男女都有,簞食壺漿,人人手中不空。

她不由一怔,正感驚奇,卻見那些百姓到了跟前,紛紛伏拜,口中大呼小張司馬。

隨即她看到張遼起身走了過去,那些百姓更是激動的圍向張遼,紛紛要將手中東西送給張遼,張遼不受,他們又將手中飯食給了一衆親衛。

伏壽不由震驚了,她從來沒想到會遇到這種情形,他們車駕一路逃走,百姓都是躲避不已,沒想到張遼到此,他們竟然如此熱情的迎接,而張遼似乎沒有做過弘農的長官。

她不由轉頭問身側頗是激動的貂蟬:“小玉,這些父老爲何如此迎接兄長?”

貂蟬激動的道:“當初董卓強行遷都,讓胡兵強行驅趕百萬百姓入關,胡兵燒殺搶掠,百姓很苦,正是將軍冒死向董卓請命督管百姓西遷,殺了不少胡兵,讓他們乖乖幫助百姓搬行李,將軍又設粥點、藥廬、雨棚,造竿車、擔架,殺豪強,捉劉囂,退董璜,讓百姓安穩西遷,救了無數性命,這些百姓是來感恩呢。”

說來她第一次見到張遼就是在西遷的弘農道上,此時頗是懷念和激動。

伏壽默然點頭,她在想象,張遼當初不過一個司馬,就敢冒死向董卓進言,而劉協是天子,如果說一句話,效果會怎樣,會不會更好。

然後她看到張遼讓將士收下了百姓送來的事飯食和酒水,而將士們又將自己帶的乾糧和財物饋還了百姓,與百姓言笑晏晏,甚至還會抱着一些孩子玩耍,伏壽忽然明白爲什麼獨獨張遼的軍隊會讓百姓歡迎了,她心中涌起一股感動,這是怎樣的一支軍隊,戰場上一個個勇猛猶如殺神,令行禁止,悍不畏死,眼下卻如同那些父老的子侄一般,親切和藹,卻更加讓人尊敬。

她想起先前隨天子車駕時,李傕郭汜乃至楊定、董承、楊奉那些兵馬,四處劫掠,一個個將領兵士對她的那些宮人肆意調笑,甚至凌辱,連她這個皇后也有些畏懼那些如狼似虎的可怕目光,整夜難眠,但自從到了張遼軍中,這些親衛對她極爲尊敬,平日都是目不斜視,各行其是,嚴謹有序,這纔是讓她心安的地方,與這支兵馬相比,董承、楊奉那些兵馬不堪一提。

而親手帶出這支兵馬的張遼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伏壽忍不住又看了過去,她的家鄉在徐州琅琊,聽貂蟬說過很多琅琊人在張遼擔任青州牧時都跑到了青州投靠他,也只有這樣的人才值得投靠吧。

伏壽在感嘆,張遼卻先把熱情百姓打發走,讓他們暫時小心躲避,免得捲入戰亂。

大災年弘農的百姓也不易,家無餘糧,卻還給他們送吃送喝,看着依依不捨離去的百姓,張遼更堅定了迅速平定關中的想法。

百姓離去後,將士也進食完畢,張遼立時發兵向東。

一路穿過數道河澗,沿途屍體越來越多,伏壽驚喜的救了兩個宮人,宮人見到皇后尚在,也很是激動,緊緊跟在她的身邊,好在張遼伏擊閻行後得了不少戰馬,又從百姓那裡買了輛牛車,以馬牽拉,讓伏壽和宮人乘坐,貂蟬駕車。

將至曹陽亭時,道中屍體更多,空中金雕傳來的急促鳴叫聲讓張遼知道,將要接近天子車駕了。

……

曹陽亭,董承和天子禁軍早已是窮途末路,張遼不知道楊奉逃走之事,因爲歷史上楊奉從河東召來白波渠帥李樂、胡才、韓暹和南匈奴去卑等兵馬支援,所以一直堅持到最後,如今河東白波與南匈奴早被張遼掃平,沒有援軍,楊奉根本沒有陪着天子同生共死的想法。

所以,天子身邊的兵力比張遼預想的要弱,情況也被張遼預想的更加危險。

張遼看到李傕分兵是第一波,實際上郭汜在張遼抵達前就剛剛分了一次兵,大約兩千人在追擊車駕,董承對劉協說是隻餘下千數士兵,實際上他還有近兩千,但這兩千士兵面對同樣數量的追兵也是節節敗退。

李傕與郭汜分兵追趕天子,雖然兵少,卻都是精銳,李傕派出了從弟李桓和從子李進,樊稠派出了愛將馮習和夏育,殺得董承全無還手之力。

此時的劉協與衆朝臣極爲狼狽,衣衫不整,冠履失散,被困在一處高嶺固守。

“陛下。”董承疾步來到劉協身邊:“抵擋不住了,不如……”

一臉惶恐的左靈急聲道:“陛下,不如向大司馬求和吧!”

劉協看了他一眼,怒道:“汝去陣前見敵將,詢問個分明,朕倒要看看李傕、郭汜逼迫如此之極,是否正要弒殺朕這個天子!”

左靈立時縮頭,一旁楊彪沉聲道:“陛下,臣去見敵將……”

劉協猶豫道:“只恐這些將領加害……”

楊彪昂然道:“當此之時,臣豈懼加害,若果真加害,臣唯死而已!”

太僕韓融與黃門侍郎鍾繇道:“臣等同去!”

“衆卿……”劉協忍不住掩面,董承催促道:“陛下,不可遲疑……”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從西面傳來,一個聲音大吼:“張遼在此,叛軍受死!”

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十五章 厚黑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二章 決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見董卓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十九章 橫衝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四百一十一章 長安亂(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三百零六章 拿下豪強,度田編戶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術大回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二百七十八章 撥馬便跑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