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東望

看着諸葛亮那猶帶着幾分稚嫩的面容,劉闖沉默了。

“孔明的意思是,先取東萊,再定北海?”

諸葛亮如小雞啄米般,連連點頭,他沉靜道:“孟彥哥哥,你以爲你便是得了四縣,又當如何?

安丘,淳于、昌安,皆在濰水之陰。

哥哥你佔居四縣,便要跨濰水屯兵,勢必會造成兵力分散。

縣縣欲顧,而縣縣顧不得……孟彥哥哥莫忘記了,當初你之所以能連戰連勝,是因爲你始終把兵力聚集於一處,故而可以集中全力。如果你真的分兵四縣,只怕於哥哥而言,並非好事。”

“那你的意思是……”

“哥哥只需佔居夷安和高密兩縣,屯駐於濰水與膠水之間。

進可以去下密,退可以守夷安。東進則取即墨,西退則據三縣……這樣的話,哥哥便可以集中力量,先謀取東萊。而齊郡袁譚,既然曹操讓彭璆做了北海相,便由着他去阻擋袁紹。

哥哥只需守好濰水,便可若泰山穩固。

趁此機會,哥哥向東擴張,不需一年,必可奪東萊十三縣。到那時候,哥哥便是不說,彭璆這北海相也做不穩當。最重要的是,哥哥用這一年的時間,足以在青州暫時站穩腳跟……”

諸葛亮說起來,頭頭是道。

劉闖坐在席上,屈肘置於案上,沉思不語。

這孔明,果然如妖!

這是一個十五歲。好吧,馬上十六歲小孩子能想出的東西嗎?

怪不得司馬徽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鳳雛,太尼瑪遠了,我估計見不到他。

但是這個臥龍……

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把他留住。

讓這傢伙跑去輔佐劉備的話,日後哪裡還有我折騰的餘地?

想到這裡,劉闖突然嘿嘿笑了,笑得極爲得意。

諸葛亮則詫異看着劉闖,半晌後輕聲道:“孟彥哥哥。莫不是孔明有什麼地方考慮不周,說錯話了嗎?”

劉闖連忙擺手,“孔明之計,甚得吾心。呵呵。我只是想到得意時,忍不住失聲發笑,與你無關。不過……孔明,我記得你馬上就要十六歲了吧。明天我準備與老大人懇請,讓你留在高密就學。鄭公門下,多俊才,想來你在這邊,必有所得……孔明,你可願意留在這裡?”

十五歲,正是求學的好年紀。

劉闖當然想要把諸葛亮帶在身邊。但從長遠看。會毀了臥龍。

自己有多大本事,肚子裡有多少墨水,劉闖自己心裡清楚。他可以給諸葛亮灌輸一些後世的想法,但是卻沒有能力教導諸葛亮。且不說這能力是否足夠,劉闖的年紀。也就比諸葛亮大三歲而已。這種情況下,他實在不知道該教導諸葛亮什麼,倒不如留給鄭玄教導爲妙。

在原有的歷史上,諸葛亮耕讀臥龍崗。求學水鏡山莊。

劉闖就不信,鄭玄的水平會比司馬徽差嗎?

而且,他留在自己身邊,也可以有很多機會實踐。最重要的,是可以改變他那事必親躬的毛病。

歷史上的諸葛亮,在蜀國事必親躬。

真的是他不知道培養後繼之人?劉闖覺得,未必!

在諸葛亮之後,有蔣琬費禕,又有向寵這些人才,他還專門去培養姜維,希望爲蜀漢留下人才。可這些人,在後來都未能夠挽救蜀漢的命運……是大勢所趨,也是缺乏實踐。劉闖前世在讀三國的時候,曾有過一個小小的猜想。不是諸葛亮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不放心。

過早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從豫章逃亡襄陽……

諸葛亮想來有很強烈的危機感,以至於讓他養成了事必親躬的習慣。

他不是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有些不太敢相信別人,以至於到最後,除了自己,誰也不信。

劉闖不知道他這種猜想是否正確,但他卻希望,能夠糾正諸葛亮的這個習慣。

諸葛亮沉吟片刻,輕聲道:“那孟彥哥哥,也來高密嗎?”

“呵呵,這個自然。”

諸葛亮頓時笑了,“既然如此,我自然願意在鄭公門下求學。”

第二天一早,劉闖便帶着諸葛亮,與鄭玄請安。

在聽了劉闖的想法後,鄭玄也連連點頭。

“孟彥所慮,也的確是有道理。

此前倒是我考慮不周,貿然佔領四縣,的確會使你兵力分散,反而不美。既然你無心安丘三縣,那就依你所言,先在高密和夷安屯駐吧。不過,你今天最好還是去拜訪一下王叔治,畢竟他纔是高密令;至於夷安……”

鄭玄沉吟一下,輕聲道:“夷安長左子邑是個老實人,他與劉政交情不淺,你可以讓子和出面與他說項,想來不會太難。畢竟你現在身無功名,只能暫時借居兩縣,以免落人口實。

我已聯名幼安根矩等人,劉子正也願意派人前往許都,與上奏於天子。

不過,這絕非短期可以促成,畢竟歸宗認祖,還需要許多事情。我會促成朝廷儘快答覆,然後與你一個功名,可以安心在此落腳。嗯,在此之前,你千萬記住,儘量不要與彭璆衝突。”

“小侄明白。”

鄭玄有些囉嗦,但劉闖聽得出來,他對自己的那份關懷,是發自於內心。

劉闖心裡也非常感動,不過他並未忘記答應諸葛亮的事情。

與鄭玄一說,鄭玄顯得有些爲難。

他畢竟七十歲了。說實話,精力已不似當年那般充足。

不過既然劉闖開口,鄭玄也不好推辭。特別是諸葛亮也算世家子弟,他老爹諸葛珪,還有他的叔父諸葛玄,在琅琊郡也頗有名望,諸葛家也算是大族……鄭玄想了想,最終還是答應下來。

“孟彥,你舉薦孔明來求學,足見你也是一個好學之人。

我知你早年流落民間。劉勇恐怕也沒有那個能力教導你,雖有你父親留下的書籍,但想來所學不多。你父當年,文采風流。爲天下人所稱讚。你既然歸宗認祖,便不可以弱了你父親的名聲。況且潁川劉氏,素以《春秋》《書》而著稱,你若不能熟讀這些,豈不落了你父威名?”

劉闖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世父的意思是……”

“正好你也要前來高密,就在我門下讀書。”

“啊?”

劉闖心裡一咯噔,不禁頓感頭大。

我只是想讓孔明求學,但是沒說我也要來求學啊……

腦海中,突然浮現出前世翻讀鄭玄著作時的那種痛苦。

鄭玄精通《易》、《書》、《毛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等等。更是東漢時期。最爲傑出的訓詁學宗師。他治學非常嚴謹,如果真的在他門下讀書……劉闖激靈靈打了個寒蟬。

“此事就這麼說定。

你來高密,便住在我家裡。

孟彥,我知道這或許有些爲難你,但你既然身爲子奇之子。就必須要繼承他所學,否則的話,必被他人笑話。”

鄭玄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劉闖知道。他恐怕是逃脫不了這個命運。

心裡面無比糾結的答應了鄭玄的要求,甚至爲日後的生活,感到莫名傷感。

他這種糾結,若是被那些讀書人知道,少不得又要一番口誅筆伐。這天底下有多少人希望能拜入鄭玄門下而不得,如今鄭玄主動要收他爲弟子,他還覺得痛苦,簡直就是罪大惡極!

當然了,劉闖是不會把這種糾結告訴任何人。

與鄭玄商議妥當之後,他在當天又去拜會了王修。

這王修,究竟何許人也?

三國演義當中,他是袁譚的部屬,青州別駕。

袁譚死後被梟首,王修不顧曹操的命令,在袁譚屍體旁哭泣。

曹操因而讚歎說: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則吾安敢正眼覷此地哉?

之後,王修被封爲中郎將,演義中再未登場。

只是劉闖卻沒有把此王修和三國演義裡的王修合而爲一。

原因,就是那一句‘河北義士’,令劉闖一直以爲,王修是冀州人,所以此王修是青州人氏,劉闖自然沒有和三國演義裡的王修聯繫在一起。在拜訪王修之後,他發現這個人也是一個才學極其出衆的人物。加之王修曾經遊學潁川,所以對劉闖的態度,也顯得非常友善。

他向劉闖建議,暫時不要渡過濰水,謀取安丘三縣。

“此三縣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且盜賊出沒頻繁。

倒不如讓出三縣,居濰水膠水之間,一來可避免與彭相直接衝突,二來若得機會,向東擴張,取即墨膠東,遠勝三縣。”

王修的建議,竟然和諸葛亮不謀而合。

這也讓劉闖對他,不由得高看幾分。

在和王修商議妥當之後,劉闖又匆忙拜訪了劉政。

劉政聽聞劉闖的請求,也沒有推辭,二話不說便答應下來,並表示會即刻前往夷安說項。

親不親,一家人,畢竟都是漢室宗親!

劉闖在高密停留三日,便匆匆與鄭玄告辭。

因爲,東武傳來消息,黃劭自鬱洲山返回,帶來了薛州的信息。

劉闖聞聽,也是心急如焚。

薛州的三萬海賊,是他立足北海的重中之重。

於是他向鄭玄請辭,鄭玄也沒有挽留他,劉闖便讓諸葛亮留下來,帶着飛熊衛,返回東武。

不過,臨行時鄭玄也提出一個要求。

“益恩如今也到而立之年。

此前文舉曾舉他出仕,奈何因袁譚來犯。文舉逃離北海,益恩至今仍是白身。

孟彥此次返回,就讓他隨你前去,也可以增加些閱歷……反正過些時候,你們還要回來。”

鄭益恩,名仁,大名鄭仁。

他是鄭玄的獨子,實際年齡二十八歲,虛歲三十。

劉闖明白,鄭玄是擔心他手中無人可用。所以讓鄭仁前去幫忙。

若他真想要鄭仁出仕,只需一句話,恐怕連彭璆也會樂顛顛跑來邀請。鄭玄門下學生不少,可是能夠幫助劉闖的人。並不是太多。鄭玄的學生,大都功成名就,或者是一方豪強出身。

而劉闖雖然是劉陶之子,但朝廷一日不承認,就一日不得安穩。

試想這種情況下,那些功成名就者,誰又願意爲劉闖效力?

鄭玄總不可能爲了劉闖,不顧他門下那些弟子的前程。所以思來想去,也只有鄭仁最合適。

劉闖心裡,感激不已。

只是在這個時候。說什麼感激的話。都顯得非常蒼白。

他當下帶着鄭仁一同前往東武縣,同時心裡面也在盤算着,該給鄭仁怎樣一個安排,纔不會落了鄭玄的面子。

爲了這件事,劉闖也想了很久。

回到東武之後。他先是安頓好鄭仁,而後立刻把衆人召集一處。

“公美,薛州怎說你?”

黃劭看上去氣色很好,只是膚色顯得比以前黑了不少。

他笑道:“薛州也沒想到。公子居然會殺回來……我到鬱洲山與他相會之後,他也是非常吃驚。

不過後來公子在徐州連戰連勝,令薛州更是心嚮往之。

上月公子大敗琅琊兵,斬殺蕭建,更使得他下定決心……薛州讓我向公子請示,若鬱洲山人登岸,當於何處爲好?”

“不其!”

劉闖幾乎沒有考慮,便給出答案。

後世的青島,如今的不其,正是薛州最佳登陸之地。

當然了,劉闖也可以選擇琅琊縣作爲薛州的登陸地點。

可是,劉闖必須要顧及到臧霸的想法……三萬海賊登岸,可不是一樁小事。

臧霸萬一因此而產生誤會,說不定會讓兩人原本並不牢固的同盟關係,在一瞬間破裂。所以,劉闖不能選擇琅琊縣,那邊只有選擇不其。他如今已經可以進入北海,那麼下一步行動,就必須要儘快展開。

“立刻派人前往介亭,命太史慈率部強渡沽水,奪取不其。”

“那如果壯武縣出兵阻攔,當如何是好?”

劉闖眉頭一蹙,“告訴黃珍,命他率部屯駐介亭,監控壯武縣動靜。

若壯武不動,則相安無事……若壯武敢出兵阻撓,就一併將之滅掉。反正薛州登陸之後,我也要奪取壯武,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步騭聞聽,立刻領命而去。

而今劉闖在黔陬屯駐兵馬兩千,其中有騎軍六百人。

不其只是一個小城,根本無險可守,若要奪取不其,易如反掌。倒是壯武縣城,城牆堅厚,若要強攻,只怕會折損許多兵馬。以劉闖現在的力量,奪取壯武,還略顯吃力。但如果壯武出城的話,劉闖卻不會擔心。以太史慈之能,想來對付一縣兵馬,並不是一件困難事情。

“公子,那咱們何時啓程?”

“高密方面已經說好,高密令王修在兩道嶺修築兵營,供我等屯駐。

至於夷安方面,還要等劉子和的消息,不過這算不得大事,不管夷安左伯是否同意,我誓取夷安。”

“喏!”

黃劭突然道:“可是公子,如今徐子明已經開始在東武、琅琊兩縣着手屯田。

咱們北上青州,東武縣由誰來領?

這可是咱們進入北海的踏板,更不可能輕易丟棄,當如何安排?”

是啊,東武縣交給誰呢?

劉闖不由得拍了拍額頭,這倒是一個問題。

步騭呂岱,肯定要帶走,這是劉闖目前,最爲得力的謀士。

黃劭肯定不可能讓他留在東武,這廝擅長陰謀,你讓他出謀劃策坑人可以,治理地方……

東武縣,必須要有一個能夠鎮得住場面,同時又可以讓劉闖放心的人才成。

“公美可有人選?”

黃劭聞聽這話,頓時露出一抹笑意。

劉闖在進入徐州之後,他就因爲聯絡薛州,錯過了好幾次大戰。

這也讓黃劭暗自有些擔心,會不會因此被劉闖冷落。而今劉闖向他問計,也就說明他在劉闖心目中,依然有不低的地位。這也讓黃劭鬆了口氣,他想了想,眼珠一轉,頓時計上心來。

“我有一個人選,卻不知公子能否滿意。”

“誰?”

“呵呵,就是這次隨公子前來,康成公之子,鄭仁鄭益恩。”

“你是說,讓鄭仁留守東武?”

“公子以爲,鄭仁才能如何?”

劉闖想了想,沉聲道:“益恩大兄得世父教誨,才能自然是有。

而且據我所知,他不但精通政務,還懂得兵事……誒,公美還別說,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益恩大兄非常合適。東武縣接下來,主要是以發展爲主,戰事不會太多。而他是世父獨子,當年世父在徐州也居住過,所以頗有名望。由他出任東武令,似乎更方便和臧霸交道。”

黃劭笑道:“若公子擔心兵事,也不難。

只需將文向調回東武,命他協助益恩公子,不就萬無一失?”

哪知道,劉闖臉色卻一沉。

“文向另有安排,不適合留守東武。”

徐盛,那可是江表虎臣,劉闖是留着要有大用的,怎可能讓他留在東武?

黃劭想了想,又道:“若文向不合適的話,公子可以命元代留守。

這樣一來,也可以表明公子對薛州的重視……豈不是一舉兩得?”

劉闖眼睛不由得一亮,他指着黃劭,嘿嘿笑道:“黃公美,我突然覺得,薛州認識你這傢伙,實在是他生平大錯。你這傢伙可是憋着心思冒壞水,這哪是對薛州重視,分明是爲質子。”

黃劭先是一驚,可是聽劉闖說完,也忍不住嘿嘿笑了。

“既然如此,咱們這就準備起來……傳我命令,三天之後,全軍開拔,咱們去青州走一遭!”

第99章 有古怪!第108章 劉胖子,你會幫我嗎?(上)第424章 君臨第200章 衣帶詔盟第43章 快意恩仇大丈夫(上)第364章 斬將(十四)第339章 矯詔(二)第379章 官渡(九)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六)第361章 斬將(六)第187章 許都,許都(二)第69章 虎癡,虎癡!第106章 兩個蹺家女第256章 黃閣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九)第80章 五禽鬥龍蛇第317章 錦囊(下)第292章 江東來使第124章 同病相憐第258章 建安五年第80章 五禽鬥龍蛇第91章 諸縣之戰(五)第72章 行路難(二)第264章 官渡序幕第72章 行路難(二)第50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上)第233章 虎老雄風在第282章 偷營第328章 警告(下)第318章 鄴城(上)第57章 神亭嶺(一)第379章 官渡(七)第299章 袁熙之死(二)第26章 ‘太子’無用(下)第296章 我要修建燕京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三)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攔?(上)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254章 遼東亂(六)第189章 朝天子(二)第16章 次奧,都不是一般人(上)第190章 朝天子(四)第372章 槍王登門(一)第372章 槍王登門(三)第387章 清君側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七)第351章 瓦亭(三)第322章 鄴城之變(一)第142章 自相殘殺第318章 鄴城(上)第27章 劉勇鬥張飛(上)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五)第284章 洛神(一)第345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十一)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415章 鉅變(三)第366章 雞肋(二)第125章 芥蒂第257章 遼東風波定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三)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四)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中)第368章 提親(二)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上)第377章 官渡(二)第26章 ‘太子’無用(上)第351章 瓦亭(三)第16章 次奧,都不是一般人(下)第86章 臥龍吟之崢嶸策第239章 海賊(二)第141章 飛熊一身是膽第278章 亂起(二)第124章 同病相憐第325章 飛燕(下)第20章 請君三思而後行(下)第371章 雙傑(一)第10章 潁川陳長文(下)第265章 白馬之戰(一)第87章 諸縣之戰(一)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五)第102章 刺客(二)第204章 睚眥必報第347章 老羌(三)第330章 冀州之戰(六)第415章 鉅變(三)第54章 借道曲阿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三)第396章 蘄春策(上)第317章 錦囊(上)第154章 羣英會(完)第144章 揚武將軍第331章 冀州之戰(九)第47章 何謂順勢而爲?(上)第421章 大決戰(三)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五)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360章 斬將(二)第94章 大家都在觀望!第230章 壯哉,文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