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羣英會(三)

田豐介紹完自己之後,便站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着劉闖。

“公威,此次我們去高密,你當對劉闖多加小心。”

在離開都昌的時候,田豐曾私下裡對韓猛道:“劉闖此人,貴爲皇叔,勇武剛強。人言此人悍勇,可比虓虎。然我以爲,此人徒有虛名耳。不過這裡畢竟是他的治下,你當言語謹慎,切莫去招惹此人。他心狠手辣,若有心殺人,恐怕連三公子,到時候都保不得你平安。”

也正是這一番話,讓韓猛對劉闖的印象極爲不好。

加之他此前聽袁譚說,劉闖貪婪好貨,更驕橫狂妄,於是乎更讓韓猛對劉闖平添幾分惡感。

田豐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要刺激韓猛。

他希望借韓猛之手,再仔細觀察一下劉闖。

田豐要看看劉闖的城府,他不相信,劉闖是一個莽撞之人,若那莽夫形象是裝出來,那劉闖必然別有用心。可怎麼試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韓猛去出面挑釁,他想仔細的觀察。

劉闖眉頭一蹙,看了韓猛一眼,突然發出一聲冷笑。

不過,他並沒有去理睬韓猛,而是轉身對袁尚和田豐道:“三公子,田先生,請隨我入城吧。

住處已經打掃乾淨,請兩位好好休息。

這兩日,高密的情況有些亂,明日天使將至,我還要回去做些準備。”

“劉公子對天使,倒是挺看重。”

田豐微微一笑,看似無心一般說出一句話來。

劉闖一怔,有些不解的看着田豐道:“田先生何來此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今天子猶在。我即爲臣子,又豈能有不尊敬的道理?”

“那倒是,那倒是!”

田豐哈哈大笑,而後連連點頭,“皇叔所言不差。既然是天子所差,又豈能失禮?方纔卻是老夫失言了。”

劉闖見田豐認錯,也就沒有再繼續追究下去。

和田豐又寒暄兩句之後,他把田豐袁尚等人送到驛站安排妥當,這才告辭離去。

出驛站大門,劉闖翻身上馬。

一陣冷風吹來。他只覺後背涼嗖嗖的,原來內衣已經被冷汗溼透。

袁尚,自然不可能給劉闖帶來如此壓力。讓劉闖感到緊張的,便是田豐田元皓。這老先生老奸巨猾,每一句話裡,都帶着陷阱。和他交談。必須要打起十二萬分的小心,否則便有可能被田豐看出破綻。可以想象,這麼一番談話下來,劉闖心中,又承受着何等巨大壓力。

這老兒,實在是太難纏了!

回到住所,就見荀諶正坐在客廳裡。和陳羣聊天說話。

若論輩分的話,荀諶是陳羣的長輩,所以陳羣坐在下首處,神色看上去極爲恭敬。

劉闖走進來時,荀諶便停止了談話,看着劉闖笑道:“孟彥,今日與那田豐相見,感受如何?”

“不太好,感覺那老傢伙就是一隻老狐狸,我和他每說一句話。都要小心戒備,否則便要落入他圈套。老大人,此人對我,似乎敵意頗深!”

荀諶,笑了。

“老狐狸?”

他點頭道:“這個詞倒是形容的頗爲貼切。那田豐歷經宦海沉浮,眼力和智慧自然不容小覷。

至於敵意,倒也正常。

他這次來北海國,說穿了就是懷着挑你毛病的心思,又怎可能對你有所優渥?不過你也不用擔心,田豐此人做事極爲謹慎,若非有你真憑實據,他也不會輕易出手對付你,那會有損他名望。你見到此人的時候,不必太過小心。孟彥,你要知道,你可是天子所承認的皇叔。”

皇叔這個稱呼,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

劉闖有這麼一個身份在,便是他最大的護身符……

聽荀諶這麼一說,劉闖倒是感覺輕鬆不少,於是點點頭道:“老大人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劉闖扭頭向外面看,就見夏侯蘭步履匆匆,從門外走進來。

“公子,方得到消息,荊州劉表派人前來與公子道賀,使團已經快要抵達高密。”

荊州劉表?

不僅是劉闖聽了一怔,便是荀諶和陳羣,也都露出疑惑之色。

劉表?

劉闖和劉表似乎並沒有什麼聯繫,雖說兩人都是皇叔身份,但並無關係。

劉表突然派使團前來道賀,又是什麼意思?

“使者何人,何時會抵達高密?”

“晡時將抵達城外,據使團信使呈報,此次劉表的使者是荊州蒯祺,好像說與公子有些關係。”

蒯祺?

劉闖愕然,扭頭向荀諶看去。

不過,不等荀諶開口,一旁陳羣便道:“衡若所言蒯祺,可是那荊州蒯元吉?”

“這個……卻不太清楚。”

“長文,蒯祺何人?”

陳羣連忙躬身行禮道:“老大人可知那荊州蒯子柔?”

“你是說,蒯良?”

陳羣點頭道:“正是此人。蒯祺便是蒯良長子,只是我也不太清楚,蒯祺爲何會突然前來。”

劉闖眉頭緊蹙,感到萬分疑惑。

一旁諸葛亮輕聲道:“孟彥哥哥,我知蒯祺爲何而來?”

“哦?”

“蒯元吉,便是我大姐夫。”

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劉闖頓時恍然大悟。

他倒是聽諸葛亮說過,他的大姐早年間嫁給了荊州望族。

只是叫什麼名字,劉闖當時並沒有太在意,所以記不太清楚。

蒯良之子嗎?

劉闖倒是知道蒯良這個名字,印象裡曹操征伐荊州的時候,這個蒯良似乎是一個堅定的投降派。

倒是荀諶和陳羣,卻蹙起眉頭。

“元吉此人。素有才華。

不過若說才幹,其父勝他十倍。想當初劉表匹馬入荊州,這蒯良便助劉表平定荊州宗賊,令劉表穩定住荊州局勢。劉景升對他,也是極爲看重。稱蒯良當初所獻計策,那‘雍季之論’。

沒想到,孔明與蒯家,還有如此關係。”

荊州有五大姓,黃、龐、蔡、習、蒯。

據說,這蒯氏乃高祖時期元勳功臣蒯通之後。是荊州的名門望族。

雖然與其他四姓相比,蒯氏略顯聲望不足,但是在荊襄九郡,確是實實在在的豪強。

所謂荊州五大姓,彼此間盤根錯節,關係密切。

龐氏。以自龐季和龐德公爲首,世稱小龐尚書和大龐尚書,精於《書》;黃氏則是已黃祖和黃彣爲主。黃祖爲江夏太守,劉表愛將。黃彣或許知者不多,但若提起此人的表字,許多人定然知曉,便是黃承彥。習家有習禎和習詢、習竺兄弟三人爲荊州名士。蔡家又有蔡諷,享譽荊襄。

而五大家族,互有聯姻。

比如龐家與習家聯姻,龐季之子龐林,也就是鳳雛龐統之弟,娶得便是習家的女兒;而蔡諷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便是黃承彥的妻子,也就是歷史上,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的母親;小女兒則嫁給了劉表。五大家族互有聯姻,以至於形成一個極爲龐大的宗族力量。劉表之所以能夠坐穩荊襄九郡。歸根到底,便是因爲有五大家族的支持,否則即便他是皇叔,也難在荊州立足。

劉闖聽陳羣解釋完了荊襄五大姓的關係之後,心裡也是感到非常奇怪。

不過。既然劉表派出使團前來,他也不可能怠慢。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既然劉表的使者前來,劉闖就必須給予足夠的待遇……不管怎麼說,劉闖和劉表,也算是同族。如果按照輩分,兩人是同輩,可劉表的名望和實力,卻遠不是劉闖可以相比。更不要說,根據荀諶的說法,劉表似乎和劉闖的老子劉陶,也算得上朋友。

“既然如此,荊襄使者,便交由長文接待。

你立刻命人開設出一個驛館來,去安置荊州使團。待使團抵達的時候,你我便出城相迎。”

陳羣聞聽,立刻拱手領命。

劉闖坐下來,輕輕拍着額頭,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看起來,他這次大婚,恐怕遠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畢竟,劉闖已經聲名鵲起,也算得上是一方諸侯。

少不得,還會有更多人前來。

“衡若,這兩日你和元福元稷,多多辛苦。

城中各方使者雲集,難免會發生衝突。你三人率飛熊衛,務必要保持住城中的穩定,絕不可有任何差池。另外,派人與子義知曉,命他多派兵馬,在各處使團駐地周圍嚴加警戒。

一旦有事故發生,必須要儘快與我知曉。”

夏侯蘭連忙答應,便匆匆離開。

晡時,劉闖率陳羣與高密城南十里外接官亭中,迎來荊州使團。

蒯祺的年紀不大,看上去也就是在二十出頭的模樣,估計還比不得陳羣的年紀大。

他相貌英俊,姿容不凡。

見到劉闖的時候,蒯祺也表現的極爲恭敬,躬身道:“蒯祺奉劉荊州之命,特來拜見劉皇叔,並恭賀劉皇叔大婚。只是來的突然,未曾備下太多禮物,只帶了馬匹三百,還請劉皇叔勿怪。”

劉闖連忙道謝,將蒯祺接進高密縣城,並妥善安置下來。

只是,未等他喘一口氣,便又有人前來通報:“交州特使,率交州使團前來道賀,已抵達城外。”

PS:今兒還是三千字,一更奉上,抱歉。

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八)第320章 阿醜不哭(下)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下)第400章 遷都(一)第3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386章 不知死活(二)第316章 兵戎將起(上)第74章 絕世兇器第130章 袁氏之邀(下)第75章 因爲我高興!第412章 鏖戰江東(七)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290章 逐袁第155章 建安三年第31章 餘孽(下)第329章 冀州之戰(一)第335章 混亂的三國(一)第190章 朝天子(三)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上)第370章 交趾之亂(二)第210章 闖三關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18章 汝南風雲起(上)第372章 槍王登門(三)第272章 黃鬚兒第225章 頒下烏丸第351章 瓦亭(二)第195章 射鹿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一)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四)第374章 虎牢(三)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三)第132章 拜見老大人第15章 痛快(下)第238章 海賊(一)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三)第234章 打完了,談一談!第97章 我有過牆梯第383章 敢不敢來(一)第341章 短歌行(二)第390章 入許都(三)第331章 冀州之戰(七)第51章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節奏?(上)第25章 哪個‘少爺’?(下)第183章 匹夫不可奪志(一)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中)第254章 遼東亂(六)第379章 官渡(八)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上)第251章 遼東亂(三)第366章 腹心之殤(三)第208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一)第151章 羣英會(四)第294章 伯言可願助我?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394章 皇城旁門司馬第66章 袁術也來湊熱鬧?第15章 痛快!(上)第326章 郭嘉,你好!(上)第384章 單刀赴會(一)第22章 薛州(上)第363章 斬將(十一)第1章 你是何方神聖(下)第195章 射鹿第382章 官渡第121章 假子第293章 戍夫山第249章 遼東亂(一)第365章 腹心之殤(二)第243章 動盪第351章 瓦亭(二)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上)第142章 自相殘殺第367章 建安九年(一)第225章 頒下烏丸第136章 欲王天下乎?第229章 廉頗未老(三)弟242章海賊五第314章 袁之殤第384章 單刀赴會(一)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341章 短歌行(二)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二)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中)第398章 自海上來(下)第304章 雁門風雲(一)第365章 腹心之殤(一)第81章 再戰呂布第58章 神亭嶺(二)第326章 郭嘉,你好!(上)第40章 陰差陽錯(下)第51章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節奏?(下)第360章 斬將(二)第68章 聲名鵲起第338章 觀滄海(二)第18章 汝南風雲起(下)第40章 陰差陽錯(下)第40章 陰差陽錯(下)第351章 瓦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