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不知死活(一)

劉闖和曹操打了兩年,雙方互有死傷。

如果是站在曹操和劉闖的位置上,雙方並無深仇大恨,或者說就算有什麼恩怨,也能相逢一笑。

可是在下面而言,情況卻不一樣。

有些仇恨根本無法化解,就比如劉闖殺了樂進,樂進的兒子樂琳而今就在曹操帳下效力,怎可能爲殺父仇人效力?似樂琳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曹操心裡也非常清楚。所以,他會給那些手下一個選擇。如果願意留下來,那就盡心盡力;不願意爲劉闖效力,就儘快離開爲好。

當然了,如果有那種出於報仇心理留下來的人,就不是曹操可以控制。

曹操性子灑脫,我死之後任他洪水滔天……我活着的時候,我會盡量給予你們照拂和幫助,可是我死了,便只能看你們的造化。他也相信,憑劉闖的手段,想要找他報仇不太可能。

一旦被他覺察,弄個不好便是血腥屠殺。

所以曹操更希望那些不願意爲劉闖效力的人能夠聰明一些,趁着現在還有機會,就趕快離開。

劉闖對此也能夠理解,所以當曹操說出那番話的時候,他只是在一旁肅手而立。

我已經決意把所有的基業交給劉闖,你們又會如何選擇?

曹操看了一眼荀彧,他相信,荀彧一定能夠把這件事情處理得當。

雖然早有思想準備,可是當荀彧親耳聽到曹操託孤之語的時候。心裡終究是忍不住顫了一下。

陪伴多年,曾寄予了自己全部希望的一代梟雄。終於走到了終點。

這種感受,很難用言語來表述,荀彧看着曹操那張蠟黃而瘦削的臉,眼中淚光不由得閃動。

他輕聲道:“主公放心,我定會將此事安排妥當!”

隨後兩天,劉闖便住在尉氏,陪伴曹操。

接手曹操的基業,並不是一句話就能夠完成。這裡面還牽扯到許許多多的方面。整個尉氏都伴隨着曹操的一句叮嚀,開始騷動起來。於那些軍卒而言,爲曹操效力也好,爲劉闖效力也罷,都不算重要。只要能夠吃飽肚子,便能心滿意足。更何況,劉闖而今佔居上風。屯兵官渡,風頭無人可比。爲劉闖效力,似乎也不是一件太過痛苦的事情,所以士兵們沒有太大的波動。

然而在曹軍中層之中,曹操託孤劉闖卻引發了不小的動盪。

消息傳至陳留,樂進之子樂琳當天晚上便拜訪了曹朋。在一番推心置腹的相談以後,樂琳帶着自己的家兵,離開了曹軍大營,悄然返回河北老家。樂琳是絕不可能爲劉闖效力的,畢竟這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樂進死在劉闖手中,若他再去爲劉闖效力。那端地是枉爲人子。

曹朋,沒有阻攔。

事實上,就連曹朋都想要離開。

可是賈詡的一番話,卻讓他改變了主意。

“友學,而今主公命不久矣,而子桓年紀幼小,也無法獨撐大局。

曹氏一門興衰,就在你一人之手。沒錯,二小姐嫁給了劉皇叔,並且爲劉皇叔生下一個兒子。可又能怎樣?二小姐雖得劉皇叔寵愛,可是卻沒有半點根基。你道主公爲何把基業交給劉皇叔?便是希望你們能夠爲二小姐撐住局面。這樣的話,曹氏才能更加穩固,大家才能更加安全。

今曹氏二代子弟當中,以你爲翹楚。

子桓固然出色,終究年紀太小……你若是走了,誰爲曹氏撐起門面?

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二公子受人挑唆,做出錯事……你在這裡,也能爲他分擔一二。”

曹朋聞聽,沉默了!

賈詡說的頗有道理,如果曹操一走,二代子弟當中,他便要撐起門面,若不然曹氏一門,便等同於名存實亡。

想通了這個道理之後,曹朋也就改變了主意。

陳留,只是一個縮影。

同樣的事情,在徐州,在青州都有發生。

許多不願意爲劉闖效力的人離開了曹軍大營,或是迴歸家園隱姓埋名,或是另尋出路,投效他人。

總之,這一場動盪,絕非短時間可以平息。

劉闖也不着急,只是靜靜在一旁觀看勢態的發展,同時也陪伴着曹操,走完最後一段旅程。曹操託孤之後,似乎了卻了一樁心事,整個人一下子放鬆下來,身體卻迅速的壞敗。哪怕劉闖派人從河內調來了吳普,也無法解決曹操的問題。用吳普的話說,對方在曹操體內下毒頗深,在引發毒性之後,也使得曹操根本沒有治癒的可能。換句話,曹操這次是死定了。

看着一日日衰敗的曹操,劉闖心裡也不是滋味。

這一日,曹操在和劉闖說了一會兒話後,便昏沉沉睡去。

劉闖從屋中走出來,卻看到荀彧站在門外。

“文若先生,有事嗎?”

荀彧目光復雜的看了劉闖一眼,輕聲道:“孟彥,我今日來,是想告訴你,我已決定離開。”

劉闖的心裡一顫,看着荀彧,良久沒有言語。

“爲什麼?”

荀彧笑道:“孟彥而今大勢已成,手下更人才濟濟,我留下來也只是錦上添花,根本無法與孟彥太多幫助。而且,孟彥本爲漢室宗親,是高祖後人。我漢室江山中興有望,我又何必在眷戀於此?

這些年,我也着實累了!

所以我打算等這件事過去後,便告老還鄉。好好休整一下……不過孟彥不必擔心,在局勢穩定之前。我不會離開。只是等到事情告以段落的時候,請准許我帶家小離開,返回故里。”

荀彧這一番話,說得極爲誠懇。

劉闖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勸說,才能讓他改變主意。

說句心裡話,劉闖自然不想荀彧離開……曹操五大謀主,劉闖一直認爲,荀彧當爲其中翹楚。這是一個張子房一樣的人物。能運籌帷幄。劉闖這次之所以能夠勝利,並不是他比荀彧厲害,而是他的手下聚集了一批和荀彧不分伯仲的人才,羣策羣力,故而才能佔居上風。

放這樣一個人物離開,劉闖自然不太情願。

可是看荀彧的態度,劉闖也知道想要讓他改變主意。恐怕很難。

他猶豫了一下,輕聲道:“世父既然決意告老,那我也不再挽留。

只是,而今局勢頗爲複雜,我還需要世父能夠助我一臂之力,讓我得以平穩過渡。等到事態平穩下來之後。咱們再談論此事。若那時候世父仍未改變主意,我也絕不會勉強你留下。”

荀彧溫和一笑,“此事我自當盡力。”

送走了荀彧之後,劉闖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荀彧爲什麼不肯爲他效力。是他資格不夠?還是他德行不足以讓荀彧歸心?

雖然說重生九載光陰。可說句實在話,劉闖對古人的思想。仍舊是感到迷惑。

罷了,且行且看吧,說不定到最後荀彧能夠改變主意,留下來繼續輔佐自己……不過,就算他真要離開,劉闖也會把他嚴密監控。畢竟,似荀彧這樣的人物若落入別人之手,對劉闖便是一場災難。

不過,劉闖得到的並非全是壞消息。

荀攸已經表示,願意留下來繼續輔佐劉闖。

同爲五大謀主之一的荀攸,運籌帷幄方面也許比不上荀彧,但是從戰術和應變的能力而言,未必遜色於荀彧。荀攸對劉闖的態度,一直不錯。而他的才能,也是劉闖目前最爲需要的。

運籌帷幄方面,沮授、諸葛亮、徐庶、司馬懿等人,都可謂是頂級。

但是在具體的戰術和應變方面,不管是法正還是盧毓,包括諸葛均在內,都遠遠無法和荀攸相比。

除了荀攸之外,棗祗和鄭渾願意留下來,也讓劉闖喜出望外。

這兩個人都是內政高手,對於穩定目前局勢而言,都是極大的補益。

棗祗,是最早提出推行屯田之法的人,並擔任典農校尉,主持過屯田之事。

西北人口稀少,地廣人稀,正是屯田的最佳之所。若有此人出面主持,則西北方面必然能夠迅速發展。而鄭渾呢?身爲漢代大儒鄭衆之孫,前揚州刺史鄭泰的弟弟,出身豪門世家。

他若願意歸降,則能夠幫助劉闖進一步穩定中原局勢。

而讓劉闖最爲吃驚的,莫過於曹洪也表示願意留下來,並且答應遊說曹純和曹仁兩兄弟……對曹洪的想法,劉闖大體上能夠理解。曹氏二代子弟大都年幼,除了曹朋一個人之外,幾乎沒有特別出色的二代子弟涌現,來支撐曹氏一門。這樣的話,就算劉闖答應保曹氏一門昌盛,卻如同鏡中花,水中月,是無根的飄萍。可若是曹洪他們留下來輔佐劉闖,將會令曹氏一門得到更多的保障。當然了,還有曹憲……賈詡看出來的事情,身爲曹氏族人,又怎可能沒有考慮?曹氏一門日後若想要保持昌盛,乃至於更上一層樓,都需要足夠的實力。

這,也是曹洪願意留下來的原因。

不過,夏侯廉沒有留下來……因爲他的兄弟夏侯恩死在漢軍手中,他心裡面自然不太舒服。

總而言之,劉闖在尉氏的幾日當中,有得有失。

有人走,也有人留下來……

在和荀攸等人見過之後,劉闖本打算回去休息。

哪知道剛回到住處,就看到太史享領着盧毓匆匆迎上來。

“子家,你怎麼來了?”

盧毓先是向劉闖行了一禮,而後沉聲道:“主公,許都派遣天使前來督戰,要主公儘快剿滅曹操。”。)

第366章 雞肋(三)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91章 諸縣之戰(五)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九)第213章 這裡是常山第183章 匹夫不可奪志(一)第74章 絕世兇器第377章 官渡(三)第420章 大決戰(二)第353章 涼州之變(三)第353章 涼州之變(三)第339章 矯詔(一)第322章 鄴城之變(二)第342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三)第364章 斬將(十五)第391章 入許都(四)第353章 涼州之變(二)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下)第320章 阿醜不哭(上)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八)第309章 幽州牧第225章 頒下烏丸第142章 自相殘殺第249章 遼東亂(一)第47章 何謂順勢而爲?(上)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六)第385章 託孤(一)第92章 諸縣之戰第307章 可以坐下來談一談第73章 行路難(三)第401章 遷都(二)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第3章 老羆出囚籠(下)第319章 董家子(下)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236章 諸葛亮拜將第84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二)第46章 薛州的饋贈(下)第372章 槍王登門(三)第380章 官渡(十四)第138章 泰山賊來襲(二)第24章 誰是潁川陶?(上)第68章 聲名鵲起第146章 初會(二)第319章 董家子(下)第338章 觀滄海(二)第190章 朝天子(三)第365章 腹心之殤(二)第306章 雁門風雲(三)第349章 大捷(三)第239章 海賊(二)第415章 鉅變(三)第325章 飛燕(上)第361章 斬將(五)第174章 凌之戰(三)第209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二)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253章 遼東亂(五)第406章 鏖戰江東(一)第294章 伯言可願助我?第56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310章 離間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410章 鏖戰江東(五)第134章 情敵(二)第174章 凌之戰(三)第90章 諸縣之戰(四)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七)第329章 冀州之戰(一)第5章 龍蛇九變(下)第175章 凌之戰(四)第345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十一)第362章 斬將(七)第250章 遼東亂(二)第1章 你是何方神聖(上)第317章 錦囊(上)第75章 因爲我高興!第80章 五禽鬥龍蛇第305章 雁門風雲(二)第50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上)第357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一)第318章 鄴城(上)第108章 劉胖子,你會幫我嗎?(上)第232章 壯哉,文長(三)第364章 斬將(十三)第213章 這裡是常山第154章 羣英會(完)第336章 孫尚香(二)第85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三)第186章 許都,許都(一)第274章 虎牢(一)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144章 揚武將軍第353章 涼州之變(三)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一)第113章 義戰第57章 神亭嶺(一)輕鬆和愉悅第48章 一刀寫春秋(下)弟378章官渡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