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石頭

“秦政有大弊。”

劉病已的回答十分坦率。

“西安侯,我沒有楊子幼那般淵博的學識,也不太懂史事。雖然他今日爲秦張目,說儒士編造故事,抹黑秦政。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用炭往鍋底塗抹,黑上加黑而已。“

“秦既然能二世而亡,其政必有大弊!”

任弘頷首,也沒有進行評價:“那周政如何?”

劉病已思索後道:“周政雖被說得美妙,但恐怕也非盡善盡美。我與不少儒生往來過,總覺得儒士雖言仁義,但提出的看法卻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光是三輔民間便如此浩嚷難治,純用周政德治,恐怕會越治越亂,還不如眼下。”

他笑道:“也不怕西安侯笑話,我不喜秦政,亦不愛周政,只覺得這世上最好的治國之策,便是雜周秦而用的漢家制度!”

言罷也披上衣裘,告辭而去。

任弘只在他走後暗道:“是啊,秦,就是一顆沉到水裡,讓大漢摸着過河的石頭。”

不管在後世看來多麼超前,多麼惋惜,但秦政的純用法家,已被現實證明,是徹徹底底失敗的道路,治大國如烹小鮮,最忌過猛過烈。

遭秦世暴亂,漢初的人傑們不偕尺土之資,不權將相之柄,發跡泗亭,奮其智謀,羈英雄鞭驅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義成,或以權斷,逆順不常。經歷文景漢武三代,除秦弊政,最終找到一條最適合現實的體制。

剛猛中帶着柔和,冰冷的法度外包裹上了儒家六經脈脈溫情的仁義外衣。

可以稱之爲“漢家特色的吏治國家”,“漢家特色的封邦建國”。

對周秦有繼承,有摒棄,存其精華去其糟粕,這艘巨輪已磕磕絆絆,航行了一百三十餘年,不僅完成了大一統四夷服的使命,還開眼看世界,叩開了新時代的大門。

秦朝這顆石頭被老劉家摸了百多年後,都已經盤出了包漿,現在大漢面臨的情況是,再往前走,就沒有石頭可摸了。

於是有些人產生了懼怕和惶恐,想要回頭,恢復周政,指望用真假難辨的古舊典籍裡那些金句指導國事。

這當然不靠譜,大漢需要的不是復周政,更不是復秦政,而是甩掉歷史包袱,繼續向前走。

“我看這大漢,就缺個引航員啊……”

不過到了次日清晨,任弘就受到了國家掌舵人大將軍霍光的召見。

……

前幾天的冬至日大朝會,任弘與典屬國獻上通過石渠閣檢驗的天下輿圖後,確實轟動了朝野。武帝朝時對四輿的探索,終於落實到了地圖上,五經博士固守的五服、九服說又破了個大窟窿,但也顧不上去補。

因爲任弘拋出的異域傳說打亂了他們的步驟,賢良文學內部,正在爲究竟要不要請求朝廷派遣使者去海西看看,搞清楚那大秦國是不是暴秦殘黨而爭論不休呢。

他們一向反對探索《禹貢》《春秋》之外的地域,可如今卻產生了分歧。

任弘倒是一點不怕派去的使者發現真相,幾萬裡行程,往返就得幾年,已開始與羅馬交惡,並壟斷絲路中轉利益的安息人也不會這麼輕易放漢使過去。

歷史上,因爲安息的阻擾,漢朝和羅馬就始終未能接觸,東漢時,走得最遠的班超副使甘英被安息人故意帶到波斯灣,欺騙他說這就是西海,大秦就在對面,海浪頗大,去者十不還一,甘英遂起了退縮之心。又過了幾十年,倒是羅馬人自己找上門來了,派出的使者走海路從日南郡登陸前來“朝貢”,但漢人總覺得這是某個南方蠻夷冒充的。

相比在學術圈引發的地震,廟堂諸卿對輿圖卻十分平淡,不曾驚爲天人,也沒有不屑一顧,就是按照漢家規矩辦事,讓畫工多臨摹幾份掛到朝堂和九卿官署裡。

當任弘走進大司馬大將軍幕府時,發現這兒也掛了一幅。

這輿圖相比藏在石渠閣的那一版,縮小了一半,東邊果然加長了許多,讓大漢正好處於地圖中央,任弘之所以同意這麼做,自然是爲了讓東方那留白的部分引發世人好奇,但他沒想到,最先刺-激到的,竟是霍光……

聽到任弘進入廳堂作揖,霍光也回過頭來,直截了當告訴了任弘一件事。

“天子已同意,明年會派遣使者入三韓,登倭人之國,去看看輿圖附錄裡所說富藏白銀的島是何模樣。”

雖然漢人以黃金爲幣,但白銀也是稀缺的奢侈品。

任弘聞言連忙甩鍋:“大將軍,倭島上滿是白銀,也只是使者在三韓道聽途說,不一定確切。”

“大漢不缺那點白銀。“霍光表現得十分不屑:”只是爲了探明四夷方輿,既然西方有漢使走到了日落之地,那東方的日出之地,也得派人去探查探查,將所見所聞畫到這留白的輿圖上。”

這麼一說任弘就明白了,是強迫症吧,一定是因爲大將軍那治不好的強迫症!

霍光不知任弘心中的腹誹,讓他勿要多禮,接下來便開始誇起典屬國近期的成果來。

“典屬國做的這圖,極好。兵法雲,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有了輿圖,爲政者也能知天下四夷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

對於謀全局的執政者而言,確實十分需要這樣一張輿圖,它讓霍光知道,自己今年做的三件事,是無比正確的。

第一是力排衆議,支持傅介子在西域的進取,同意任弘之策,將建西域都護府。

而第二件,則是六月份時,發三輔及郡國惡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遼東,因爲元鳳三年大漢與烏桓交惡,昔日遷至長城之外作爲遮蔽,以防匈奴襲擾幽州諸郡的烏桓,如今成了新的邊患。

他的女婿範明友認爲,應繼續在東北用兵,必須對烏桓堅決打擊,打到彼輩附從,甘心做大漢門戶之犬爲止。

“如此就不會反將烏桓逼到匈奴一邊?”

霍光卻不同意範明友之見,如今大漢面臨的情形,頗似武帝元朔年間。

當時大漢同時進行三件事:打通西南夷、興建滄海郡、新建朔方郡。一個在西南,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北,與如今頗爲相似。其中打通西南夷的道路修建已經耗時六年,死傷無數士卒,滄海郡興建兩年,讓燕趙疲憊。

爲此當時的丞相平津侯公孫弘上疏言:“願罷西南夷、滄海而專奉朔方。”

三面開疆,國家確實承受不起這麼大的壓力,請停了西南夷和滄海郡,一心一意搞好朔方營建。

如今亦然,武帝朝四面開釁的教訓不可忘記,霍光知道,大漢需要在西北、西南、東北三個方向,做出抉擇。

他做的第三件是,便是今年秋天時,罷象郡,分其地入鬱林、牂牁。

從這輿圖上看,南越、東越、滇國、夜郎,南方几乎所有邦國,都被大漢統一於治下,不再有敵國之患。

但當地蠻夷此起彼伏的作亂反叛,仍給朝廷帶來很大壓力,那場幾乎席捲整個益州郡的反叛,便耗費了三年才平定。他曾聽田廣明、杜延年描述南方戰事,非要將郡縣推進到每一座壩子和山城耗費人力,傷亡也太大,一些深山老林的地方,既不能治,不如果斷放棄,滿足於蠻夷部族稱貢足矣,將兵力收縮到漢人通過水路容易抵達的桂林、牂牁。

西南稍微退縮,裁撤形同虛設的郡縣,此舉應該會引來大鴻臚和賢良文學們的叫好。

東北持守,保境安民,明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築遼東玄菟城,這應該能讓範明友這些左方派有些事做,不會再嚷嚷着出擊烏桓和左賢王。

西北持攻,建立西域都護府,徹底控制南北道,讓支持開拓西北的六郡良家子團結在自己身邊,這就是霍光爲大漢明年定下的三大國策。

然而今日召見任弘,霍光卻隻字不提那“大秦”,因爲這位無比現實的政治家,對兩萬裡外虛無縹緲的威脅絲毫不關切,僅關注那些明年就能做到的事。

霍光拿起一份奏疏,翻了翻後,問任弘道:

“你上疏提議,讓大司農派遣官吏,明年去南海郡種……這是何字?”

任弘只能上前,指着那個自己造的字道:“棉,棉花的棉。”

……

PS:奶騎在我牀上,無心碼字,今天只有一章,後天補。

第45章 騎臉第188章 萬惡之源第123章 演員第355章 世界是你們的(第六卷完)第306章 摟草打兔子第272章 牌局第309章 家園第273章 太子黨第202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第126章 尚思爲國戍輪臺第522章 相互傷害啊第309章 家園第95章 槍口一致對外第312章 只有魔法能打敗魔法!第233章 繞城駿馬誰能借第240章 元霆元年第363章 當然是選擇原諒他第272章 牌局第291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310章 烏孫歸去不稱王第275章 以善人則大臣安第78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517章 歷史使命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467章 昏第484章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第541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221章 護羌校尉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138章 不失封侯之位第34章 夜行者第246章 重傷不治第104章 劍膽琴心第68章 生與死的樓蘭第354章 因所徵以名將軍第116章 真亂第64章 心向大漢第343章 廢立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280章 寡人有疾第190章 冬雷第394章 不可戰勝第66章 第三者插足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364章 代漢者當塗高第571章 還我軍團!第351章 挽尊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第57章 魔鬼城第169章 依倚將軍勢第484章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第177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277章 劉賀第167章 朋友越來越多(5000月票)第187章 大秦威脅論第469章 攻守易形了第214章 藏鉤第61章 第一個死者第117章 一秒五噴第90章 五推五返第104章 劍膽琴心第359章 主父直須食五鼎第378章 女翕侯第475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323章 怒火燎原第229章 百戰始取邊城功第233章 繞城駿馬誰能借第88章 灌園小兒第380章 劉詢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379章 碎葉城西秋月團第253章 請自重第343章 廢立第176章 西風壓倒東風第131章 藏字第145章 長風幾萬裡第430章 天問第462章 提封萬里積跬步第372章 小長安第339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第169章 依倚將軍勢第457章 埋葬過去第12章 天馬死第92章 知敵之情者也第278章 演員請就位第425章 匹馬入長安第189章 石頭第357章 大漢農業不發達第524章 什麼,我大秦亡了?第545章 副王第252章 虎騎搖風旆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4章 人固有一死第47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7章 看我找到了什麼第107章 伸手不見五指第484章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第61章 第一個死者第139章 戰術上重視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