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西寧

隨着關中冰消雪融,通訊速度快了近一倍,元霆元年一月二十八日從金城郡發出的三份前線戰況,在驛書飛馬傳報下,二月初六就送到了未央宮尚書檯。

快倒是快了,但分別來自後將軍趙充國,太守浩星賜,都尉辛武賢的三封奏疏裡說的金城戰事,卻大不相同,霍光少不了要仔細權衡誰說的是真話,誰說的是假話。

首先是浩星賜彈劾辛武賢,說西部都尉:“不顧郡腹安危,貪功冒進,今置先零,先擊卑禾,釋誅亡辜,起一難,就兩害,誠非陛下本計也。”

總之,浩星賜認爲,辛武賢一手導致了後方空虛,使諸羌得以長驅直入,讓金城兩縣被破,還壞了拉攏其他羌部圍攻先零的大計,當誅!

而辛武賢的奏疏裡則爲自己辯駁,提到羌亂爆發時他與太守、護羌校尉三人議定,辛武賢擊西方,浩星賜守郡府,而任弘守北部。是浩星賜守土無能,導致了後方淪陷,羌虜在郡城耀武揚威,還讓他不得不提前還師,否則定能創造比火燒大榆谷、斬羌虜三千更大的戰果。

至於爲何沒打先零羌,而打了已接受漢朝歸義羌王印的卑禾羌,辛武賢沒敢說他太過急切,見到湟源有羌人放牧就殺了過去,事後才發現打錯了。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辛武賢只能強調卑禾羌首鼠兩端,暗助先零,打算襲擊他的遠征軍,自己不得已帶兵反擊,奪其畜產,虜其妻子以示懲戒。

看完二人奏疏後,霍光大搖其頭:“浩星賜若是在內郡,是個好官,可在邊郡,卻有些手忙腳亂,至於辛武賢……李廣之流也,空有勇名而好虛言,真打起仗來卻常出差錯。”

可尷尬的是,他們已是霍光能找到最合適的人選了,若換了旁人去,恐怕做得還更糟。這就是用人者的無奈了,霍光有時候會懷念孝武皇帝時,人才濟濟的景象。

回想當年,長安殿堂之上,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歷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他們受遺詔的幾人更不必說,其餘不可勝紀。

“漢之得人,於茲爲盛啊,可惜如今大多凋零了。”

這後漢武帝時代,都是太初年後嶄露頭角的老傢伙們撐着的,就比如他霍光,還有蘇武、趙充國。

趙充國的奏疏較爲中肯些,將他抵達金城郡所見的情形大致說了一遍,包括浩星賜的舉止失措,辛武賢的顧前不顧後,以及任弘在金城郡北部大放異彩,是這個年輕人在浩門水的大捷,讓金城郡局勢好歹沒那麼難看。

大將軍霍光在金城落的最後一子,被證明十分正確。

不過趙充國認爲,當此非常之時,不宜驟然換將引發動盪,先合力將羌亂平定最爲緊要。

可浩星賜、辛武賢二人都已經相互攻訐到這種程度了,還怎麼共事?趙充國沒說,但霍光明白,這位後將軍在要權啊,要河湟的軍政大權。

而後就是趙充國的長篇大論了,分析了眼下先零羌引兵離去,進水草之地,入山林之中的打算,若漢軍深入追擊,敵軍就利用河湟複雜的地貌,據險於前,斷漢兵糧道。即便能殺傷羌虜,俘虜部分牛羊,但也會有傾覆的憂患,一旦有失,反倒漲了先零的士氣,也叫諸羌多了觀望的想法,故不如駐兵屯田爲便。

“臣聞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餘’,又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

按照這個原則,趙充國一口氣提了屯田湟中的十二個好處。

“徵羌大軍步兵九校,騎兵兩校,將吏兵卒私從,合計共一萬零二百八十一人,每月用谷二萬七幹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零八斛,金城糧乏,隴西天水轉運路遠且損耗太大,且易爲諸羌所襲,不如就地屯田爲便,因田致谷,以水爲路,舟船載糧,節省朝廷開支,此一。”

“大軍屯戍湟水交通要地,隔絕諸羌部,使之不能聯合,此二。”

“佔先零、勒姐羌河谷二千頃田,令不得歸肥饒之地,貧破其衆,使其困於苦寒高處,以使羌虜之間互相埋怨背叛,此三。”

“以兵卒閒暇時伐木採石,築城障險塞,繕治郵亭,以守衛金城,使百姓不因戰亂而失本業,此四……”

“整治湟峽一帶道路橋樑,使通道直至湟源,以此控制河湟全境,直通鮮水海,揚威千里,此十一。”

“大費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此十二。”

這第十二條,就是關於任弘提出的匈奴鼓動西羌叛亂,而別有圖謀之事了。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國材下,犬馬齒衰,不識長策,唯縣官及大將軍、公卿議臣採擇!”

霍光讀罷,對西羌再也不擔憂了。

“內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虜得乘間之勢,此萬世之策也!”

這也是他重用趙充國的原因。

可惜太老,做不了他霍家的女婿。

而其子趙卬又太平庸,不足以讓霍光扔一個女兒過去。

說到女兒,他便又想起一人來。

“護羌校尉任弘的奏疏,怎麼還沒到?是受傷了連上書都念不出來讓人代筆了?”

最後,任弘的奏疏居然比三人的晚了半天,霍光很清楚他的用意,這孺子又耍小聰明瞭,浩星賜與辛武賢相互攻訐,他是擺明了不想得罪任何一人啊,反正有了二人襯托,護羌校尉的政績功勳顯得鶴立雞羣,兩隻雞互啄,他就沒必要摻和進去了。

任弘只委婉地提及,卑禾雖然因爲辛武賢的失誤,與先零同反,叫先零有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後方,然尚可安撫南方罕開羌,捐大小榆谷予之。北方的狼姓小月氏五部在匈奴使者慫恿下向南進發,任弘也有一個招撫他們的計劃……

而其奏疏後半段,一直在強調匈奴的動作,擔心單于會效仿冒頓滅月氏、東胡,對烏孫發動突襲,若叫胡虜得逞,大漢聯合烏孫滅匈奴的策略,恐怕要落空了。

中朝的杜延年、田廣明等人也對此憂心忡忡。

霍光卻道:“任道遠的擔憂不無道理,匈奴乘着大漢在烏桓、西羌有事,要進攻的方向,確實更可能是烏孫,而非河西。”

“但如今的匈奴,又豈是冒頓時那引弓之民盡爲一家,控弦四十萬的百蠻大國?被孝武皇帝打了那麼多年,胡虜的實力已削了泰半,連小小烏桓都滅不了,想要一舉吞併控弦十萬的烏孫?談何容易。”

霍光竟不怎麼擔心:“反正現在派遣使者去警告也來不及了,吾等只能秣馬厲兵,爲大仗做準備。“

“讓烏孫被匈奴打疼一次也並非壞事,一向只有漢使去慫恿烏孫結盟,這次,要讓烏孫使者來哭漢庭,求大漢發兵與之聯合!”

……

另一邊,任弘雖然“身負重傷”,但仍做出一副帶傷辦公的架勢,二月初時,他與金賞奉趙充國之命,一同帶三千兵卒過了湟峽。

趙充國將大軍分成數部,分別駐屯在交通要道處。等到河冰解凍運下木材,修繕亭隧,疏通溝渠,整治湟峽以西的道路橋樑,使通道到達鮮水附近。

再過半個月春天田耕開始,每個兵卒授田二十畝,到四月青草生長,由任弘帶着熟悉當地地形的募兵、胡騎幹,副馬二百匹,在河邊放牧吃草,作爲保衛耕田人的流動部隊。

在抵達湟峽以西數十里,一處名叫“西平亭”的地方時,任弘被一座獨特的烽燧吸引了注意力。

任弘做過燧長,在河西更是見過數不清的烽燧,可它們多是夯土築成,但西平亭的燧,卻是石頭的。

他繞着這高近十丈的建築看,卻見其建築材料是當地常見的石片和黃泥土,石牆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一共三層,功能同任弘待過的破虜燧差不多。

但堅固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任弘招來當地亭長,問道:“這烽燧修多久了,爲何是石砌的?”

“敢告於任護羌,早在數十年前,李息將軍徵羌時就修了,作爲金城郡的西界,後來廢棄了,至於爲何用石……”

亭長指着將這個河谷團團包圍的大山道:“因缺少能夯的生土,石頭倒是多,當然棄土用石了。”

話雖如此,但任弘瞧這西平亭烽燧的形制,不就是後世甘、青一帶的羌人碉樓麼?但聽說河湟羌人是沒有城邑的,在過冬的河谷裡也只住簡陋矮小的石屋,沒有修築這麼高大建築的能力。

用後世的羌人碉樓來對付現在的羌人,這真是個歹毒的法子。

任弘琢磨道:“連我要新修的障城,也可以用石頭砌成。”

作爲趙充國屯田策的補充,任弘提議,在湟峽以西修築一座障城,當成屯田兵的駐地,而未來平定羌亂後,更可以新設一個縣。

任弘這麼說是有私心的,他赴任護羌校尉五個月來,成績斐然,先是招募支姓小月氏降服,戶口多了。

又帶兵擊羌取得大勝,保住了金城不失,戰功有了。

只差最後一項,那便是辛武賢念念不忘的開疆拓土。

他這護羌校尉的政績,就刷全了,到時候再報一個“舊傷復發”,或許霍光就會將他調回長安去,反正西羌有趙充國坐鎮,大亂平息只是時間問題。

“秺侯,我看這西平亭,便是一處築城的好地方!”

任弘環顧左右,卻見這附近河湟環帶,萬山環抱,三峽重圍,有一座氣勢恢宏的高大紅崖峙左,往西數百里就是青海湖,扼束羌戎,屹爲襟要。

這位置,應該就是後世青海的省會了。

地點定好,工匠們要相地卜居,兩位君侯只需要在一旁看着,爲其想個名兒,任弘假惺惺地請示皇帝派來鍍金的金賞。

金賞想起自己來前,天子說過,以”元霆“爲年號確實很祥瑞,有除疫之效,他的病情都好轉了許多,便提議道:

“今歲乃是元霆元年,不如在其名裡,加一‘霆’字?”

“霆?”

任弘看向左方那氣勢恢宏的紅崖……雷霆崖?

卻聽金賞道:“若無意外,這應會城內今年新增的第一個縣,就叫西霆罷,只願後將軍能以雷霆之勢掃滅諸羌!”

“便如秺侯之言。”

第204章 家宴第99章 烏孫公主第189章 石頭第21章 等待第300章 右賢王庭第437章 在滔滔的長河中第419章 逐鹿第11章 使節第552章 海軍馬鹿第352章 設使國家無有孤第355章 世界是你們的(第六卷完)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248章 西寧第66章 第三者插足第522章 相互傷害啊第152章 東風吹夢到長安(第三卷完)第123章 演員第224章 長安多偷兒第540章 縱橫第231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310章 烏孫歸去不稱王第470章 戰忽第254章 東羌第445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10章 七月己卯第398章 小棉襖第167章 朋友越來越多(5000月票)第16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59章 陸軍馬鹿第166章 最後的傾訴第370章 全西域一盤棋第347章 壯士長歌入漢關第389章 達阪城的姑娘第31章 坐當死第33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88章 灌園小兒第412章 江西老表第33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17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350章 只候功成朝北闕第543章 最遙遠的亞歷山大里亞第96章 男人的承諾第185章 惠此中國第307章 正議滅烏孫第122章 狐(2000月票加更)第98章 上有胡姬抱琵琶(第二卷完)第430章 天問第537章 淘玉熱第31章 坐當死第15章 母雞啊第528章 大吉大利第17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490章 矛盾第114章 解憂第375章 玉出昆岡第268章 掃地出門第438章 在綿綿的山脈裡(第七卷完)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483章 絕幕第3章 任少卿第555章 荷魯斯之眼第525章 小心地滑第455章 佳人再難得第371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13章 本始五年第27章 天田裡的腳印第262章 成王第410章 下賤第70章 王負漢罪第55章 三十六騎第556章 不裝了第213章 弗與共戴天第106章 鐵甲依然在第128章 齎錢三百萬第515章 但這一切值得嗎?第280章 寡人有疾第372章 小長安第313章 爲善除惡,唯光明故第331章 豬撞樹上了第217章 葉公好龍第248章 西寧第91章 左官第83章 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第10章 七月己卯第553章 太師進京第491章 鐵在燒第334章 七戰七捷第389章 達阪城的姑娘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279章 孤臣孽子第183章 庶人劍第92章 知敵之情者也第420章 登臨第170章 奇貨可居(求月票)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第3章 任少卿第180章 富者田連阡陌第207章 一晃眼半年過去了第13章 安息與羅馬第233章 繞城駿馬誰能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