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收刀

交河的陷落,韓敢當和趙漢都立了大功。

數千車師人正在艱難抵禦東門辛武賢部的猛烈攻勢,忽然一個重甲大漢帶着數百漢卒從背後的城裡殺將過來,正在車師陣腳大亂之際,車師王又被趙漢兒押了過來,命令他們放下武器。

一時間,數千人以爲漢軍竟是從天而降,已奪取城中,他們的妻兒還在裡面呢,頓時便沒了鬥志,只有二王子烏貴和留在城中的匈奴人負隅頑抗,很快就被剿滅。連烏貴也被斬首,送到了縱馬入城的兩位將軍面前。

“只是一個王子,不值錢啊。”

辛武賢根本沒告訴部下士卒方纔是佯攻,全都賣力攻打,可交河東門確實險要,即便破了門,卻會一頭衝挖空後低窪的凹處,遭到車師人痛擊,付出了上百傷亡。此刻他心疼損失,嫌棄王子烏貴的頭顱,卻又看向被押解出來跪迎王師的車師王,目光兇惡。

還記得,任弘就是斬了龜茲王的頭顱才封侯的,這車師王的首級,恐怕一樣值錢吧。

任弘倒是對斬頭不是很感興趣,見到車師王身上溼漉漉的,一問趙漢兒,才知道此僚居然躲到井裡去了。

西安侯不由莞爾,笑道:“車師王去井中作甚?欲做井底之蛙乎?”

軍中懂車師話的譯者死於流矢,被俘的車師貴人蘇猶主動頂替了這份工作。他家本是被匈奴擄走的中原匠奴,父輩曾協助匈奴築了趙信城,二十多年前,跟着右賢王援助車師的大軍,輾轉來到交河。

他從一個築牆鑿井的工匠,變成擁有自己葡萄園的貴人,蘇猶對老車師王還是心存感激的,眼看對面那個大鬍子辛都尉看着車師王目光森森,知道老王生死,全在眼前年輕的“任都尉”一念之間。

蘇猶有心報答車師王,便立刻跪下代他答道:“敢告於將軍,車師王是爲了迎接大漢天兵到來,親自下井裡打水,嘗一嘗甜不甜!”

此言有趣,讓任弘失笑,連一旁面露殺機的辛武賢也哈哈大笑起來,車師王不知道蘇猶說了什麼,見衆人皆笑,也跟着笑。

這一笑,漢軍那股殺氣就泄了些。

而當辛武賢想要與任弘商量,砍了車師王腦袋傳首長安時,任弘思索後道:“辛都尉,車師王雖頑抗被俘,但此事幹系重大,該如何發落,還是等趙將軍抵達再議更爲妥當。”

辛武賢有些不高興:“義陽侯昔日斬樓蘭王首,道遠數年前斬龜茲王首,難道也要先回稟上司再做決定麼?與其等趙將軍和其他各部校尉分功,倒不如立刻殺了他,此功你我共有!”

老辛啊老辛,你說你怎麼一直不得重用呢,領導那份功勞都不想分!剛出兵沒就敢這樣,信不信趙充國脾氣上來,讓你再沒做前鋒的份?

任弘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義陽侯手持節杖,目的就是刺殺安歸。而龜茲王是烏孫人殺的,我只是順道撿了他的首級報功。若是一般的平庸將軍,你我二人撇開他提前分功也就罷了。但趙將軍乃三朝老臣,大將軍麾下宿將,素來公正,何苦得罪於他?”

“更何況,車師只是開胃前的小菜,真正能助辛兄封侯的大餐,是匈奴右賢王、右谷蠡王啊!”

這麼一說,辛武賢才收起了馬上去砍了車師王的心思,但想到自己人受了些損失,怒氣上來,又提了個餿主意:

“此行千里迢迢,士卒多有勞苦,今又因車師頑抗而受了損傷,不如讓他們入駐交河,趕在趙將軍抵達前,大掠三日,任其淫辱車師婦女!西安侯,我聽說,你不是最喜歡胡婦麼?”

這話說得,連他親兒子辛慶忌都眉頭大皺,辛武賢卻還自我感覺良好,笑道:“昔日貳師過西域而諸國閉門不內,直到他屠了輪臺,諸邦駭然,纔不敢阻留,供應食物糧秣恭恭敬敬,爲了接下來一路順利,就該屠了車師立威。”

辛慶忌站了出來,低頭道:“父親,沿途小邦皆與車師一樣,有匈奴人監視,彼輩本就在漢匈之間猶豫不決,坐觀此戰雙方勝負。聽說車師爲漢所屠,恐怕會適得其反,更加附從於匈奴,抵禦漢軍前進吧?”

辛武賢怒了,一揮手:“你這孺子懂什麼,滾出去!”

辛慶忌還是怕父親,訥訥欲退,楊惲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支持:“子真說得倒也不錯,屠了車師,反而會引起沿途邦國恐懼,更不欲降。此去烏孫,還有兩千餘里,若一路都像交河一樣必須強攻,等到了地方,恐怕都入冬了。”

說完楊惲看了任弘一眼,從任弘提議不殺車師王起,他就猜到其目的了:以車師爲馬骨,誘惑那些匈奴屬邦投降漢軍,減少沿途的戰鬥,以最快速度馳援烏孫!

明白了這點,楊惲便站在任弘一邊:“雖然老是罵儒生滿口仁義,但惲竊以爲,純言仁義不可,不言仁義也不妥。大漢欲經營西域,需要立威,但也需要立德。匈奴對車師,尚且知道只勒索糧食卻不殺戮其人民,更何況是大漢王師?縱兵燒殺搶掠,只會讓車師人日夜思念匈奴啊。”

辛武賢手下的一個曲長卻支持屠城,笑道:“楊司馬多慮了,將滿城男女老少,包括剛出生的嬰孩也全部殺光不就行了,如此便不怕其報復。”

這話觸犯了楊惲的底線,他頓時變色:“那吾等與匈奴,又有何區別?”

楊惲是爲自己身爲諸夏之人而深深自得和驕傲的,但若今日,漢軍對車師做的事,比匈奴還糟糕,那這份文明人自詡禮儀之邦的自豪感,又該如何自處呢?

“昔日吳人破郢後屠戮江漢,淫辱婦女,雖爲姬姓之裔,而春秋貶之,斥之爲返禽獸。”

“楚莊王破鄭而不屠,曰:止戈爲武,當時楚國雖被中原視爲蠻夷楚子,然春秋贊之。”

楊惲朝辛武賢、任弘作揖:“放縱士卒,做夷狄禽獸之行,還是守着禮儀之邦的底線,望二位都尉深思!”

辛武賢不以爲然,點着楊惲道:“楊子幼是書讀太多了,皆是虛言。你不懂行伍之人最想要的,便是大戰之後痛痛快快殺戮擄掠一場,如此能提升士氣。”

“我看是辛將軍書讀少了!”

楊惲聲音大了起來:“昔日高皇帝入咸陽秋毫無犯,而秦人父老莫不希望其爲秦王。項籍屠關中焚宮室,新安坑卒二十萬,秦人殺盡了麼?沒有,數年後,吾祖秦人赤泉侯等,於烏江畔裂項羽之屍!此事不過百餘年,歷歷在目。”

辛武賢冷笑:“高皇帝也屠過城,你欺我不知?”

楊惲等的就是這句話:“漢之所以勝楚之所以敗,不純在於一方仁義而一方殘暴,而在於……高皇帝知道什麼時候該出刀,什麼時候,應該收刀!辛都尉頗類項籍啊,刀抽出來,便收不回去了,小心最後割傷了自己!”

“你這豎子,敢諷刺本都尉?”

辛武賢大怒,拍案而起,手卻被任弘按住了。

任弘方纔一直緘默,此刻才表明態度:“自從義陽侯出使以來,將士暴露西域數年,所爭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

相比於中原,沙漠雪山邊上的車師並不富庶,甚至可以稱得上惡劣。漢軍奪取這裡,貪的不是其財貨,而是地利,作爲匈奴進出西域的橋頭堡,這次漢軍奪下來,就不能讓了。

可駐軍總得有人種田,全從中原遷?代價太大。若得不到車師人的擁護,漢軍是難以在這片土地站穩腳的。這次破了交河,可以將漢軍吹成是得了白山神庇護神兵天降,足以立威,接下來,就該輔之以德了。

“立威?有輪臺、樓蘭加上龜茲,已經夠了,車師可以作爲雖爲虎作倀得罪大漢,卻被釋而不誅的榜樣。亦如當年高皇帝釋雍齒,吾等這時候,確實需要有高皇帝的胸襟和智慧啊。”

任弘笑着阻止辛武賢去暴打楊惲:“不過,此事重大,和車師王的生死一樣,還是等待蒲類將軍抵達再定奪吧……至於提升士氣,車師王府庫中的財帛,我分文不取,皆分與兩部有功士卒,足以壯其氣!”

趙充國是一向主張哪怕對戎狄,也適可而止,不多殺戮的,任弘那句“豈在多殺傷”頗得其讚許,屠城的事,不用想當然是黃了。

此事若無任弘配合,辛武賢也不好獨走,只得氣呼呼地告辭,出門前撂下一句話。

“想不到,西安侯也有迂腐的時候。”

迂腐的人,會騙殺了皋牙胥,對嚷嚷着要投降的匈奴人動手?

他只是和劉邦一樣,很清楚什麼時候應該收刀。

任弘卻不反駁,竟大笑着承認了:“辛都尉莫怪,畢竟,我也讀聖賢書啊!”

……

辛武賢氣沖沖地離開時,車師王和蘇猶還等在外面,手裡捧着獻給漢軍的水和土,以示臣服,他們不知道,方纔裡面的爭吵,決定了交河城中,六七千車師人的命運。

任弘接納了水與土,又要蘇猶帶着漢軍一曲入城搬運東西。

“將城中所藏的葡萄酒統統運出來,糧食也運一半作爲軍糧,車師人可自留一半,夠撐過冬天了罷?”

車師王宮的府庫當然也要搬空,還要蘇猶指認城中哪些貴人是親匈奴的,全抓起來抄家,和車師王一起押送到河流北部的石城,那將是漢軍在車師的大本營。

考慮到大軍入城,就算不下達屠城令,這羣涼州募兵也定會軍紀大亂,於是入城的部隊,任弘只點了辛慶忌的隴西曲。

辛慶忌受寵若驚,任弘則對他道:“因爲隴西曲的軍紀最好,而你心中有仁義。”

對自己這些手下,任弘再清楚不過了,若是韓敢當進城,他會帶頭劫掠,扛起個胡婦自己快活去。

趙漢兒進城,他自己不搶,卻會對手下人胡作非爲假裝沒看到,等衆人完事才默默帶他們離開。

唯獨辛慶忌,雖然年紀輕輕,身上卻有一種隴西貴家子的驕傲,學過點儒術心存底線,能律己,也能律人。

再加上是辛武賢的兒子,老辛的部下也不敢頂撞他,所以得罪人的事,還是讓辛慶忌去幹吧。

等辛慶忌奉命而去後,任弘拍了拍楊惲。

“子幼,你說得很對。”

任弘目光看向這座還要歷經兩千年曆史的交河城,如今還是“外國”,可兩千年後,卻會成爲中國境內璀璨的遺蹟瑰寶。

“所有人都痛恨匈奴對大漢邊塞的屠殺淫掠。”

“但吾等不該爲了消滅匈奴,而讓自己在西域,變成新的‘匈奴’。”

“想要奪取西域,當然少不了恃強凌弱,少不了殺戮與掠奪。”

“但我相信,戰爭之後,大漢能帶給西域諸邦一些新的東西。”

楊惲道:“道遠以爲,吾等能帶來什麼?”

“繁榮與安定。”

任弘指着東方的黎明,趙充國的大軍,來自大漢的王師,已越來越近:“帶來一條融合共利的路!”

……

PS:第二章在0點前。

第205章 退婚!第133章 任重而道遠第103章 保大(1000月票加更)第98章 上有胡姬抱琵琶(第二卷完)第538章 假虞滅虢第292章 五將軍擊匈奴第113章 時窮節乃現第231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33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336章 瘋狂試探第508章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第353章 友邦驚詫第334章 七戰七捷第277章 劉賀第113章 時窮節乃現第91章 左官第152章 東風吹夢到長安(第三卷完)第19章 古代鍵盤俠第502章 二柄第493章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270章 上官第91章 左官第454章 故劍情深第321章 選擇希望第324章 一萬年來誰著史第188章 萬惡之源第221章 護羌校尉第259章 千奇百怪第413章 本始五年第53章 你的名字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452章 黃巾軍第560章 埃及豔后第183章 庶人劍第243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第381章 除惡第379章 碎葉城西秋月團第244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47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297章 軍門頻納受降書第175章 寇能往,我亦能往!(7000月票)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187章 大秦威脅論第284章 好慌第331章 豬撞樹上了第97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289章 死者長已矣第408章 銅鑼灣只能有一個月氏!第482章 胡無人第525章 小心地滑第476章 漢匈一家第515章 但這一切值得嗎?第492章 漢家多英傑第498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24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297章 軍門頻納受降書第410章 下賤第435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第490章 矛盾第341章 一個幽靈第133章 任重而道遠第235章 不開第一槍第504章 頭懸北闕第533章 姑父第35章 天亮了第366章 匈奴不滅第476章 漢匈一家第272章 牌局第357章 大漢農業不發達第462章 提封萬里積跬步第10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546章 楚主第173章 這不民主第87章 卡脖子第353章 友邦驚詫第421章 歸期第7章 看我找到了什麼第374章 精絕古城第554章 女王第554章 女王第556章 不裝了第301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06章 只要我速度夠快第528章 大吉大利第18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31章 藏字第212章 寂寂人定初第478章 胡無百年之運第517章 歷史使命第390章 最近新進了一批漢式裝備第416章 我做大你做小第380章 劉詢第223章 第三極第8章 好燙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132章 猜疑鏈第530章 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