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關白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六月時,西域北庭再陷戰火,但軍情急報尚在路上,未傳入長安,長樂宮中的上官太皇太后倒是過了一個難得安靜悠閒的夏天。

上官澹身上穿了整整三年的喪服也終於換下,可以穿自己喜歡的漂亮常服了,畢竟她只是年僅十八歲的少女,對孝昭的懷念也漸漸隨時間淡漠,雖然身居宮中不能隨意走動,但每逢入夏還是能入上林苑、太掖池避暑的。

太掖池邊,皆是雕胡、紫籜、綠節之類,上官澹很喜歡這些稀有的植物,移了一些入長樂宮栽種,終日就以料理它們爲樂事,甚至會親把藥鋤去擺弄一番。

累了之後,就閒坐於庭院讀讀書,品嚐從西域送來的貢品葡萄乾,酸甜可口的小食成了她最愛。這種生活倒是十分養生,而自從五月份後,朝中的案牘雜務也再不必送入長樂宮來讓太皇太后過目了。

漫長孝期結束的不止是她,皇帝亦然,理論上,大漢的年輕天子已經親政,太皇太后臨朝稱制的時代結束了。

可實際上他和她都清楚,他們都是傀儡,秉持萬機的永遠是大將軍霍光。

上官澹知道,外祖父強勢而貪權,但大漢名義上仍是皇帝做主,霍光也不得不做做表面功夫,在五月時大張旗鼓地歸政於天子。

皇帝極力推辭,謙讓不受,表示:“朕幼弱失怙,譬如成王康王沖齡繼位,不可無周、召輔政。”

這番推辭後,劉詢下了詔令:“大司馬大將軍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秉誼,以安宗廟,諸事皆先關白大將軍,然後奏御朕!”

如此一來,就爲大將軍繼續輔政正了名,也算獨特的大將軍幕府“關白”之政了。

上官澹聽說,霍光每入未央宮朝見,皇帝都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甚至還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這是高皇帝時,功臣排名第一的蕭何待遇,霍光推辭不受,而皇帝屢賜,君臣一派相得之誼。

這倒是讓上官澹鬆了口氣,她沒什麼野心,只想安安靜靜在長樂宮過日子,孝昭駕崩和廢帝時的驚心動魄,不想再經歷一次了。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六月中時,皇帝忽然下達了一份詔書,讓上官澹頗爲不安。

“故衛皇后在城南桐柏,皇太子在湖,皆未有號諡、歲時祠。二府議其諡,置園邑。”

這可以說是皇帝“親政”後的第一份詔令,意義不明,讓上官澹有些擔心,在許婕妤入長樂宮奉食時,便不動聲色地問道:

“縣官此舉,意欲何爲?”

許婕妤也習慣了宮中生活,變得富態了一些,和上官澹熟悉後,縱無安平公主在旁幫着,也能應對自如了,但她待太皇太后依然恭謹如初,連忙頓首:

“前幾日縣官夢到了衛皇后,招來宮中老奴詢問衛皇后音容,又念及其身後只盛以小棺,草草葬於城南桐柏,而衛太子葬於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史皇孫與王夫人冢在廣明郭北,皆散落無人守之。縣官不由感慨,便欲爲起墳冢,置園邑,定號諡。”

若以尋常情感,上官澹對皇帝的悽慘身世是心存哀憐的,她也有類似的經歷,其母死時葬茂陵郭東,她做了太皇太后以後,追尊曰敬夫人,置園邑二百家。而祖父、父親的墳冢,雖未立祠,也私下派人去守着,畢竟前幾年三輔盜墓猖獗。

身爲皇帝,面對親人的墳冢散落民間,能忍三年才動作,已不同尋常,於情於理都是應該的。

可站在“太皇太后”的立場上,上官澹對皇帝這些小把戲卻十分警惕,霍光與衛氏也是沾親帶故的,之所以遲遲不做,就是不想讓人覺得是欲爲巫蠱翻案,那是決不可動的領域。

於是她意味深長地說道:“置園邑定號諡自是應該,但老婦近來從長信少府韋先生學《禮》……”

十八歲稱老婦有些誇張,但誰讓她輩分高呢?而之所以讓上官氏學詩書禮樂,卻是霍光的意思,他認爲作爲太皇太后稱制,不可不明禮。

她閒着也閒着,確實學得不錯。

“《禮》曰:爲人後者,爲之子也,故降其生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爲孝昭皇帝之後,當承祖宗之祀,對其生父母祖父等,制禮不可逾越了祖宗規矩啊。”

上官澹如此提點着許婕妤,是希望她能將這些話轉告給皇帝。

她心裡掂量得很清楚,自己若是想安安靜靜舒舒服服地在宮裡過日子,而不落了當年孝惠張皇后的悽慘下場,除了牢牢倚靠霍氏外,與皇帝之間的宗法名分便必須定好。

孝昭皇帝和她,纔是皇帝宗法上的親祖母!而衛太子和史良娣,只能算乾的!

所以置園邑是本分,但作爲“行之跡”的諡號怎麼選,就是一門大學問了,上官澹生怕皇帝親政後會忘乎所以,在朝中又惹出大亂子。

但還不等許婕妤離開,長信少府韋賢便再度來奏,說皇帝已經親自挑選好了諡號。

“這麼快?”

上官澹一愣,但等韋賢報上後,卻又鬆了口氣。

“衛皇后諡曰‘思後’,改葬茂陵之側,置園邑三百家守之。”

“衛太子諡曰‘戾太子’,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以湖縣鄉邪裡聚爲戾園,長安白亭東爲戾後園。”

“史皇孫諡曰‘皇叔悼王’,‘皇叔母悼後’,廣明成鄉爲悼園,規格比諸侯王,園置長丞,周衛奉守如法!”

上官澹的母親“敬夫人”守冢尚有兩百戶,身爲皇帝親祖母的史良娣居然才三十戶,這顯然是爲了照顧上官澹的情緒,而直接稱生父“皇叔”而非皇考,也表明了天子以孝昭之後自居的態度。

而天子親自給衛太子劉據挑的諡號就更加令人玩味了。

等許婕妤走後,韋賢給上官澹解釋道:“諡法,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而董生曾言,有其功無其意謂之戾,無其功有其意謂之罪,此惡諡也!”

儒生是隻認諡法解的,否則若惡諡也能通過強行解釋變成善諡,那這一套諡號制度豈不是亂了套?

如今,皇帝給衛太子上惡諡,這是爲巫蠱之禍定性了——雖是子弄父兵,然子亦有過!

而給衛皇后定諡號爲“思”,這諡號雖然也不怎麼好,但卻中性多了,“追悔前過曰思”,真是意味深長。

天子這是將前幾代人留下來的事一口氣全結了,再結合爲孝武皇帝上廟號,這就意味着,即便他真正親政,也不會對巫蠱翻案,最爲此鬆了口氣的,恐怕是朝中第三號人物,其父爲衛太子所殺的韓增吧。

皇帝只比她大兩歲,卻能通過禮議向還對他親政後朝局走向持懷疑態度的羣臣表態,這一招真是絕妙

上官澹心中頓時大定,再一次覺得,這一次的皇帝人選,挑得真是極妙。

“廢帝劉賀是太不讓人省心。”

“而今上,則是太讓人省心了!”

看劉詢更加順眼的不止太皇太后,還有某些急着嫁女兒的人。

這件事塵埃落定後,御史大夫田廣明便上了一份奏疏:

“陛下欽若天秩,祗贊帝祉,夙崇盛禮,俾君萬國。然夏後創業,啓作塗山,周文始德,觀化太姒,自古賢主必有德配,而斬衰之喪已罷,椒房不可無主。”

“臣廣明昧死言:當求功臣名門淑女立爲皇后,以正內治!”

……

PS: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漢書霍光傳》,本子大將軍、幕府等稱謂皆源於漢時制度,關白更是從霍光而始。

另外,這幾天傳言比較多,作者羣裡到處都是焦慮情緒,而讀者們的擔心我都收到了。但還是那句話,天塌不下來,莫慌。不管網站政策如何變動,都不會對這本書產生影響。

第二章在晚上。

第11章 使節第274章 閒棋第40章 風平浪靜的午後第253章 請自重第350章 只候功成朝北闕完本感言與答疑解惑第236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506章 俠客行第146章 漢樂府第323章 怒火燎原第171章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第213章 弗與共戴天第454章 故劍情深第477章 大規模殺傷性第117章 一秒五噴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355章 世界是你們的(第六卷完)第98章 上有胡姬抱琵琶(第二卷完)第194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102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466章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第164章 一環有房第529章 五星出東方第422章 父輩的旗幟第216章 熊出沒第157章 斬得名王獻桂宮(4000月票加更)第26章 強弓勁弩第403章 我的阿勒泰第107章 伸手不見五指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210章 士昏第13章 安息與羅馬第360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第17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551章 金輪法王第151章 將軍尚不知人第392章 自幹漢第254章 東羌第425章 匹馬入長安第569章 天將雄師第406章 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第570章 時代變了第434章 不負韻華第532章 遺言第62章 前赴後繼第403章 我的阿勒泰第302章 先打孩子第147章 好男兒第507章 洗足第515章 但這一切值得嗎?第56章 西出玉門(第一卷完)第75章 婼羌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第76章 我懷疑你在搞黃色第106章 鐵甲依然在第185章 惠此中國第65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30章 狼人殺第76章 我懷疑你在搞黃色第572章 征服者的終點第444章 要多想第84章 孔夫子的話第237章 印鈕第319章 一千個太陽第57章 魔鬼城第406章 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第346章 太難了第556章 不裝了第208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265章 烏合之衆第479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481章 誰寄錦書來第123章 演員第459章 太子太傅第392章 自幹漢第295章 戰爭使者第325章 西涼鐵錘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230章 你們這些年輕人第385章 從此葡萄入漢家第319章 一千個太陽第232章 要離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152章 東風吹夢到長安(第三卷完)活動結束準備回家了,今天更新會有點晚第339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第496章 過河卒第75章 婼羌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470章 戰忽第423章 加大力度第484章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第97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203章 信如尾生第380章 劉詢第44章 守護王國的堅盾第429章 我在東北玩泥巴第276章 昌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