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婼羌

樓蘭國大致可以分爲三大區域:北、中、南。

北部稱之爲樓蘭,是樓蘭國最富饒的土地,在孔雀河流入羅布泊的三角洲一共有四座城,那兒集中了樓蘭一半的人口,以農耕爲主,往西沿着孔雀河,便是可抵達渠犁、輪臺、龜茲的西域北道。

南部稱之爲鄯善,有樓蘭第二大城“扦(qiān)泥城”,以及後世比較出名的米蘭古城,兩城扼守西域南道,西接且末、精絕、于闐。

在南北兩地中間,是狹長的車兒臣河,亦有三座依次相連的小城在河邊互爲犄角,以後世編號爲“LK古城”的海頭城爲最大。

二月十六這天,海頭城主昆格耶,迎來了一位年輕的漢使,名爲任弘。

從任弘口中,最終證實了那個可怕的傳聞:樓蘭王安歸,已被大漢天使誅殺!

“樓蘭王安歸已伏罪,頭懸於漢北闕,新王將由在長安侍奉天子的先王次子尉屠焉擔任。在新王抵達前,樓蘭暫由傅公代爲鎮撫。”

類似的話,任弘每到一座城,都要複述一遍,他這十天裡,可算是把樓蘭北部、中部諸城全跑遍了,海頭城是此行的最後一站。

他對昆格耶笑道:“恭喜城主,從此之後,樓蘭不必再向匈奴繳納貢賦,牛羊與糧食,都能留着自用了。”

“牛羊糧食不必送給匈奴是好事,但就怕路過的漢軍和使節太多啊。”昆格耶仍有擔憂,生怕纔去一狼,又來一虎。

要知道,樓蘭最初與漢發生衝突,就是因爲漢朝的皇帝每年都派大量使者欲通大宛諸國,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而每次使團動輒上百,人畜吃嚼花銷極大。

樓蘭只是個綠洲小國,地沙滷,少田,糧食勉強自給,於是便翻了臉,開始劫殺漢使,與匈奴溝通。

結果自然是被趙破奴七百騎兵攻破,後來李廣利徵大宛,大軍幾次路過樓蘭,食其糧食,也讓樓蘭叫苦不迭,加上漢軍砍了樓蘭的樹,遂有後來樓蘭迎立安歸,徹底倒向匈奴之舉。

但沒想到,匈奴比漢更貪婪,僮僕校尉年年從樓蘭索要牛羊糧食,真把樓蘭人當成了奴隸。

在昆格耶看來,不論是漢還是匈奴,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任弘聽了翻譯後,讓盧九舌告訴昆格耶:“城主大不必擔憂,往後漢使會在樓蘭、伊循和扦泥城補給,不多要其餘諸城糧食。”

傅介子早在離開長安時,便與大將軍霍光商量好了,樓蘭獨擅南北兩道,不宜,事成之後,要把雞蛋放在倆籃子裡,將樓蘭在實質上,一分爲二!

新王將遷離樓蘭,以南部的大城扦泥爲都,改稱“鄯善國”,只統治南部、中部諸城。

至於北部的孔雀河三角洲,交給親漢的伊向漢,讓他作爲樓蘭城主。位於北道樞紐的伊循城,則直接由漢朝派兵戍守屯田,作爲統一西域的橋頭堡。

如此,傅介子的使命纔算大功告成。

但前提是,要扛住匈奴日逐王隨時可能到來的攻擊。

這些事任弘自不會對昆格耶細講,仍以金帛誘之:

“傅公讓我來召集各城城主,帶上至少一百名壯丁,前去樓蘭相會,大漢天子有黃金絲漆器等美物賜予諸城主。”

傅介子派遣任弘南下時告訴他:“北部與中部各城加起來,能湊一千丁壯,吾等挾持各城主,逼其部屬盡力。匈奴日逐王派遣南下的胡騎,大概不會超過此數,人數均等,又據城而守,好歹能壯壯膽,撐到漢軍抵達。”

話雖如此,但任弘仍覺得沒啥用,樓蘭以小國侍奉大國,如水一般反覆善變,就算召集再多人去,沒有鬥志,一樣是烏合之衆,說不定轉頭就將使節團賣了。

但既然老傅已經決定,任弘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只能照辦,說完後便不再言語,讓盧九舌代自己翻譯。

他則低頭喝着昆格耶招待的葡萄酒——用陶碗喝。

卻不成想,昆格耶雖然滿口唾棄安歸,聲稱服從大漢天使和新王之命,最後卻道:

“但,海頭城恐怕不能派丁壯前往樓蘭,我也不能離開此城半步!”

“爲何?”

任弘皺起眉來,海頭城作爲中部最大的城,雖然比樓蘭稍小,但也有居民千餘,丁壯三四百,眼下樓蘭人粗放的耕作已經結束,麥種撒到地裡就不用管了,出一百人沒什麼問題吧,這昆格耶怕不是想自保坐觀漢匈成敗。

任弘想要摔碗作色,嚇唬嚇唬昆格耶,卻聽到外面的樓蘭人一陣驚呼。

“來了!來了!”

……

等任弘他們出了廳堂,登上海頭城南牆時,才明白外面的樓蘭人爲何驚呼:

卻見城外數裡處,有一羣或披頭散髮,或扎着辮子,身穿氈皮衣的騎馬武士正在耀武揚威,高高舉起簡陋的弓,揮舞刀劍,嘴裡嚎叫着聽不懂的話語,任弘點了點,人數足有三四百!

“匈奴人?”

任弘有些驚訝,按理說匈奴人是不可能出現在這的,看着也不太像,城外的遊牧武士容貌不似草原牧民的圓臉,而是狹長而黑瘦,且連趙漢兒也聽不懂他們在叫嚷什麼。

倒是跟他們來的歸義羌人那加聽懂了幾句,判斷出對方身份,竟是自己的同胞:“羌!”

“是婼羌。”

昆格耶如此糾正,這位城主雖有些老邁,卻已經披掛了上了一身厚皮甲,親自禦敵。

原來是婼羌啊,任弘瞭然,樓蘭周邊的廣袤區域,就位於後世的“若羌縣”,這名字便是源於婼羌人了。

任弘聽盧九舌說過,婼羌是個小行國,乃是羌人最西邊的一支,他們在樓蘭之南,阿爾金山北麓隨畜逐水草而居,出產鐵,會鑄造刀、劍、甲、矛等兵器,其首領號:”去胡來王”。

但此處離阿爾金山尚遠,他們怎麼跑到這邊來了?

昆格耶告訴任弘:“蒲昌海南部的草原,便是婼羌人的春牧場,他們開春便舉族北上,在蒲昌海遊獵放牧,入秋再將牲畜趕回山上。”

據說這羣來自高原的婼羌人十分彪悍,女子也可騎射作戰,反正方圓千里內沒有敵手,所以牲畜由女人孩子照看即可,而婼羌的男人們,就要乾點副業了。

比如說搶劫商隊,或者圍攻樓蘭、且末的城邑,非得樓蘭人交出糧食,才肯退去。

而作爲樓蘭中部最靠南,且與羅布泊最近的海頭城,自然首當其衝。

城裡的樓蘭人也如臨大敵,或登上城牆,或搬重物堵住胡楊木門,動作嫺熟,看架勢,經歷類似的騷擾不是一次兩次了。

雖然婼羌人好像挺講信用,得了糧食便會離開,但昆格耶看樣子是不打算服軟交糧的:

“去年給匈奴交了一次貢賦,春種纔剛剛播下,城裡哪還有餘糧。”

他笑道:“所以,別說吾等去不了樓蘭,恐怕連漢使,也要安心在城內等待了。婼羌人不會強攻的,頂多在城外遊弋半個月,見啃不下來,便會離去。”

半個月?傅介子可是要他們完成任務後,立刻返回樓蘭協助抵禦匈奴的,這下可麻煩了,與任弘同行的幾人都皺起了眉。

說話間,城外的婼羌人騎着馬衝到近處,開始大聲叫嚷,爲首一位騎着花馬的婼羌武士,更用蹩腳的樓蘭話,要求海頭城交出一百擔糧食。

結果在昆格耶一聲令下後,他們捱了城頭一陣齊射。

婼羌人憤怒地還擊,也胡亂朝城牆上射了幾波箭,但成效不大,於是在一陣號角吹響後,又嚎叫着遠離。

卻見婼羌人返回河邊,聚集在吹響號角的人身邊,那是一位頭髮花白紮成辮,不騎馬,卻騎着一頭白色犛牛的長者。

在他一聲令下後,婼羌人改變了戰術,不管城邑,反而徑直朝河邊耕地衝去,在剛剛發芽出苗的麥田縱馬踐踏。

“麥苗!”

這招狠,婼羌的馬匹每走動一下,都好似踏在樓蘭人,踏在昆格耶的心頭!

“那是婼羌首領,去胡來王親自來了。”

昆格耶放下擋箭的盾牌,不愧是老對手,這下他沒剛纔那麼淡然了,又不敢帶人出城作戰,只能苦着臉,眼睜睜看着麥田被破壞。

這時候,任弘說話了。

“城主,若我能幫你解除婼羌圍城之患,你是否能立刻帶着人手,趕赴樓蘭?”

昆格耶面露懷疑:“漢使如何讓婼羌退去?”

“這有何難。”

任弘笑了,問道:

“城中可有黃布?”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198章 麟也第64章 心向大漢第12章 天馬死第165章 傳家寶第465章 阿賀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第30章 狼人殺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277章 劉賀第333章 今天的風兒好喧囂第333章 今天的風兒好喧囂第545章 副王第161章 她還是個孩子!第393章 菜雞互啄第134章 向前向前向前!第3章 任少卿第203章 信如尾生第557章 胖虎第286章 該打屁股了第103章 保大(1000月票加更)第306章 摟草打兔子第555章 荷魯斯之眼第226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四卷完)第4章 人固有一死第350章 只候功成朝北闕第397章 藏劍第486章 再封狼居胥第102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365章 大禮第515章 但這一切值得嗎?第505章 驃騎第438章 在綿綿的山脈裡(第七卷完)第138章 不失封侯之位第126章 尚思爲國戍輪臺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32章 憑几第483章 絕幕第521章 標準答案第449章 我有一劍(上)第158章 霍光第428章 公今闊步躡中朝第466章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第476章 漢匈一家第491章 鐵在燒第71章 我大漢一向以直報怨第27章 天田裡的腳印第211章 新婦入青廬第224章 長安多偷兒第486章 再封狼居胥第553章 太師進京第197章 變白以爲黑兮第16章 兵糧寸斷!第433章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第477章 大規模殺傷性第419章 逐鹿第495章 旌旗十萬斬閻羅第235章 不開第一槍第425章 匹馬入長安第107章 伸手不見五指第67章 心有猛虎第40章 風平浪靜的午後第403章 我的阿勒泰第104章 劍膽琴心第246章 重傷不治第31章 坐當死第354章 因所徵以名將軍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60章 何處埋忠骨?第9章 快遞小哥第128章 齎錢三百萬第396章 殉情第74章 不辱使命第94章 千樹萬樹梨花開第421章 歸期第27章 天田裡的腳印第240章 元霆元年第533章 姑父第528章 大吉大利第245章 河湟之虎第378章 女翕侯第257章 奴隸第485章 曲線救匈奴第135章 弄假成真完本感言與答疑解惑第129章 無中生有!第63章 羅布泊之春第78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290章 少年錦帶佩吳鉤第547章 打印第119章 從其國俗第24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501章 食盡鳥投林第18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63章 羅布泊之春第419章 逐鹿第322章 黎明第497章 破陣子第369章 白雪歌送傅都護歸京第302章 先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