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帝的底氣

劉皇帝對韓熙載任命,不出意料地在東京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就如從高空向平靜的湖水中投入塊巨石,聲大浪翻,波瀾無限,水上的蟲鳥,水下的魚蝦,都是一片驚態。

問題在於,在大多數人看來,皇帝陛下對韓熙載過於重用。東南安撫使,一個東南,一個安撫使,都是需要劃重點,值得深思的。

這不只是江南、江西,還包括吳越、閩地,可以說囊括的南方的精華地帶。而安撫使,則是個歷史悠久的職位,在當下之大漢,雖然屬於皇帝的臨時差遣,但是,但凡是臨時差遣,權力都大得驚人,就如此前皇帝所設的巡撫使、巡閱使。

韓熙載被派去東南,顯然身受聖諭,屬欽差大臣。這樣的信任與重用,豈能不讓大漢的朝臣們眼裡發紅,胃裡泛酸?

他韓熙載何人,不過降臣,雖然有些名氣,但在東京城不頂用,至於名士,給你面子才叫有名望,不給,那還不是一老朽而已......

不過,一般而言,劉皇帝做下的決定,並且已經頒佈的任命,也是不容更改的,議論之聲雖重,卻難改其意志。上上下下都只能盯着韓熙載,看他幹得如何,會是個怎樣的結果。

同時,對於韓熙載而言,這一份沉甸甸的任命,也把他逼得沒了退路。以降臣的身份,揹負王命,手握大權,享受榮耀,一旦行差踏錯,或者辦得不好,抑或辦得太差,達不到預期效果,那麼等待他的,縱然不是萬劫不復,也定然聲名盡毀。

東南的政務,兩江地區,暫時由範質掛同平章事兼着,兩浙則由昝居潤負責,因此,韓熙載這個安撫使南下,並非去安政撫民的,相反,他是去搞事情的。

劉皇帝給韓熙載的任務,一共就三條。

第一,遷豪。把江浙地區那些鉅富、豪商、大地主遷出,給江浙百姓騰出更多的生存空間,緩解社會矛盾,減少貧富差距。遷移的目的地主要有三處,一湖南,二西北,三山陽。

第二,打擊不法。這屬於專項打擊,懲治黑惡,對於那些倚仗特權,魚肉鄉里,聲名狼藉的人或家族,施以最嚴厲的打擊,配合着遷豪行動,雙管齊下。

第三,土地的再分配。這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雖然不打算如當年在蜀地那般“轟轟烈烈”,但在江浙哪怕鈍刀子割肉,幾種手段配合施行,也要打破原本的財富格局。

當然,劉皇帝自己心裡也清楚,這只是一次重新洗牌,清除舊秩序,構造新格局,緩解土地、財富矛盾,加強統治。甚至於,劉承祐對韓熙載直言不諱地說,江左貧富不均,朕均之,當然,這只是私下裡的說法。

另一方面,也劉皇帝個人意志在作怪,兩江、吳越之地,經濟、文化在李、錢兩家的治理下,確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同樣的,原本寄生於兩個政權下的既得利益者,不受劉皇帝所喜。

或許是劉皇帝的心眼太小,如今天下歸屬大漢,不願讓那些人繼續過得安逸,活得滋潤,必須得變,變得讓劉皇帝覺得合適了,感受到統治力了,才能罷休。

事實上,就韓熙載個人而言,對於劉皇帝這種整治豪強的做法,是有些驚的,覺得太激進了。畢竟,當初他的改革,就屬於保守治療。

那時候韓熙載的政策,如果只是對權貴、大商賈、大地主進行限制,從其口中奪食割肉的話,那麼劉皇帝就屬於斷根,推倒重來。

手段太激烈的話,容易引得變亂,激生民變,乃至兵變,永遠不要小瞧地方豪右宗族的影響力。然而,當注意到劉皇帝那雙如同皓月一般明亮的眼神,其間神光露出的若有若無的笑意,韓熙載當時就息了進諫的想法。

看得出來,天子用他,是看上了自己的少許名聲與才幹,並給自己一個正名的機會。同時,要的是個執行者,具體的事務,自己可以建議,但決策性的事情,可就輪不到自己多嘴了。

再者,就算和自己設想的有所偏差,如今機會給了,幹不幹?想清楚了這些,韓熙載也就聰明地做出了選擇......

也是,似劉皇帝這樣的雄主,統一之君,再加一貫養成的強勢風格,豈能是江浙那些舊權貴、豪右所能威脅得到的,又有何資本與之討價還價?

僅剩的少許顧及,或許就是不願使完好的東南半壁陷入戰亂,而受到不必要的創傷。然而,劉皇帝做的,又是他自認爲正確的、必要的事情。

如果真因爲政策過於蠻橫,手段過於激勵,而激起動亂,劉皇帝又豈受此威脅。可以拿出來直說了,當初蜀亂,一定程度上就是劉皇帝潛意識的縱容,而導致的結果,既然不怕蜀亂,又豈懼區區江浙?

如今的劉皇帝,如今的大漢朝廷,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舉天下豪傑而莫能與之相爭,更何況,“豪傑”們已都被盡數剪除,何懼餘勇?

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否正確,不管非議如何,最終都只能按照皇帝的意志與想法,去施行,去嘗試。做得好,做得成功,那他還是英主明君雄才,做得不好,到最差就是個隋煬帝,更何況劉皇帝還是個“開掛”的。

當然,劉皇帝也不是莽夫一個,會計算得失,會衡量風險,會抓時機。而對江浙的事務,也是在忍耐了幾個月後,方纔準備實施。

成功平南後的這幾個月中,朝廷對東南地區的善後工作可一直沒有停息過。到目前爲止,最重要的幾件事,都辦得差不多了。

其一,原本金陵、杭州的官僚,基本都北遷了,將其上層政治,一掃而空。

其二,將原本兩國制定的那些苛捐雜稅一併廢除,曉諭全民,施恩於民,得到了好處的東南百姓,或許還會觀望一陣子,但至少不會對大漢朝廷有更多的排斥。

其三,能員幹吏南派,汰換了大量原來的南方職吏,到開寶元年二月,東南各州縣官府,基本掌控在朝廷手中,臣服於大義,形成事實上統一。

其四,軍事上的徹底整頓,原本兩國三十多萬的軍隊,被迅速消化整編,妥善安置。提及此,又得讚揚錢弘俶的深明大義的,兩浙之地,不只有數百萬民,還有超過十四萬的軍隊,讓朝廷不廢一兵一卒給收納了。當軍隊得到控制,那劉皇帝也就有足夠的底氣,去做任何事。

更重要的,劉皇帝對江浙的整飭動作,算是站在大衆的立場上,去侵犯少部分人的利益,有民意基礎。哪怕沒有,行動展開之後,也足以創造民意。

只要不站在所有人的對面,與天下人的利益衝突,那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他也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卻解決。說起來,劉皇帝有的時候,是真有其“任性”的一面的。

當然,派去江南的“工作組”,不只韓熙載一人,他只是主導。劉皇帝從京內諸司,抽調了十名能吏,地方上把王著以及張懿(張洎的叔父)派去了,再加上鍾謨以及一干南臣的配合。

同時,當地軍政也都去了詔令,全力配合!

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4章 武夫軍閥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0章 御宴第52章 六穀土豪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16章 不裝了第52章 聯姻第408章 兄弟之間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779章 四王畢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3章 東京城內第8章 楊蘇還京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40章 定論第362章 分封?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8章 濮州案(1)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00章 禦敵第3章 新皇詔制第133章 面聖第118章 蒲陰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68章 西縣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99章 還債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52章 皇孫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4章 帝崩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4章 帝崩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4章 腹黑之謀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53章 信使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半島史話·桓王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51章 凋零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19章 回京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2章 方略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章 臺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