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去吧,楊無敵!

“好箭法!”

宮苑之中,殿前司副帥楊業,高讚一聲,對劉皇帝的箭法做了一個肯定的評價。劉皇帝呢,甩了甩髮酸的膀子,望着三十步外,正中靶心的羽箭,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閒下來之後,劉皇帝也多習箭法,雖然沒有太高的天分,但勤能補拙,總歸有些進步的。如今,他已能自三十步外射箭,並保證一定的命中率,進步突出。當然,三十步,換算一下,也就三十六米左右。

比起軍中那些七八十步開外,也能箭無虛發的神射手,完全沒有可比性。不過,劉皇帝的目標,也不在射得有遠多準,享受的鍛鍊的過程,與取得的進步。

“你們可就別恭維朕,練了這麼多年,射藝仍舊平庸,不足爲道!”劉承祐衝楊業笑道:“讓你們這些將帥陪朕練箭,挺無趣的吧!”

這些年,劉皇帝時不時便會召公卿將帥們進宮,陪他聊天、吃飯、騎馬、射箭,籠絡功臣,親近感情,是他長期堅持的事情。而作爲禁軍中的高級將帥,楊業可是劉承祐座上的常客。

彈了彈弓弦,聽了聽有些悅耳的顫音,劉皇帝棄弓,回身坐下,接過內侍遞來的絲帕,擦了擦額頭的細汗。見狀,楊業也停下動作,近前,慨然說道:“陛下何需自晦的,以天下之大,以陛下用人之明智,如有仇讎猛獸,自有將士爲陛下射之!”

“好!”聞之,劉皇帝眉開眼笑,看着自己的愛將,道:“不愧是楊無敵,這話聽着提氣!正是有像你這樣的勇略之士,朕方可安坐龍庭,一觀天下承平!”

“也是陛下英明,賢臣猛士,得以施展智勇,爲陛下鎮守內外!”楊業說。

“在京中這些年,見識大漲啊!”劉皇帝笑道。

“多仰賴陛下提拔培養!”楊業道。

“好了!這些謙辭就不要多說了!”劉皇帝看着楊業,說道:“你如今也有三十五歲了吧!”

“正是!”楊業微訥,怎麼關心起自己的年紀了,應該不是嫌自己年紀大吧。

注意到他的眼神,劉皇帝示意他坐,略帶感慨地說道:“朕近來常常追憶往昔,就不由想起當年在晉陽的日子,朕還記得當年那頓飯。一頓飯,換來一個名震天下的大將,值!”

劉皇帝言語中,仍舊充滿了對楊業的褒獎與喜愛。楊業則道:“陛下謬讚,能追隨明主,建功立業,也是臣的榮幸。”

“有人和朕說,楊業將帥之才,當用事於邊陲,保國家,威戎狄,束於京中,反倒屈才了,你怎麼看?”劉皇帝又道。

誰和劉皇帝說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楊業聽出了皇帝意思,似乎有外用自己的想法。當即拱手道:“陛下信重,以禁兵高職委之,臣感激涕零。如陛下欲用兵,臣也願爲王前驅,在所不辭!”

劉皇帝喜歡楊業的,就是這種忠正豪情。

看着他,問道:“你覺得,倘若要用兵,將之何處?”

見皇帝這幅表情,楊業也不由鄭重起來,應道:“如今堪爲大敵者,唯契丹遼國!”

“你覺得,朕若再興北伐,可當其時?”劉承祐直接問,好像真的一樣。

想了想,楊業也認真地回答:“若縱漢騎之雄,橫行塞北,破其部民,掠其牛馬而還,事易;如欲破其國,滅其祚,擄其主臣而還,恕臣直言,時機未至,大漢準備未足!”

聽其言,劉皇帝露出了滿意的神色,道:“朕還以爲,你會直接建議朕,進攻遼國!”

楊業神色莊重地應道:“臣固願爲陛下長驅以破敵,然軍國大事,終非意氣之爭,不可不慎!”

看着在自己面前自信從容,對答如流的楊業,劉皇帝心生感慨,現在的楊業,才真正成長爲一名可託大事的將帥之傑。

“朕也不繞彎子了!”擺了擺手,劉承祐說:“朕確有用你之意!”

“請陛下吩咐!”楊業一下子站起,躬身道。

“不必如此拘束!”劉皇帝再讓他坐下,而後道:“北伐遼國,朕必定用你,不過,如你所言,時機未至。先小試牛刀,朕想讓你去西北一趟,收取夏綏地區!”

“陛下終於決定,要對定難軍動手了?”楊業雙目中煥發異彩,有些振奮。

“皮肉之中,存在一塊異物,長久下去,肌膚會潰爛,壞的是整個身體!”劉皇帝做了一個比喻,然後才說出,動兵的真正原因:“朕才收到消息,李彝殷病死在府中了,朕已下詔,讓李光睿進京扶棺......”

自從乾祐十二年,李彝殷入京,其後就一直被扣留在開封,一晃已然七年過去了。對於李彝殷而言,這七年是煎熬的,雖然好吃好喝待着,但是毫無自由,並且限制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放鬆,反而越加嚴厲。

而李彝殷呢,已經病了多年,原本劉皇帝覺得他熬不了多久,沒曾想,病而不死,一直到這開寶四年,方纔卒於府中。

李彝殷一死,再加劉皇帝本就想解決定難軍的問題,於是,決定付諸於行動了。而選擇的負責人,文爲關內按察使王祐,武爲楊業。

瞭解到皇帝的想法,楊業也琢磨了一下,說道:“只怕李光睿,不敢來東京吧!”

“當然不敢!”劉皇帝肯定地道:“不過,他若違詔不來,既是對朕不忠,也是對父不孝的,如此,朝廷師出有名,是以有道伐無道。屆時,朕倒要看看,定難軍與黨項人有多少人能附之?”

見劉皇帝輕描淡寫地說出謀劃,楊業不由更生敬畏之感,這種陽謀,似曾熟悉的感覺,這些年,劉皇帝做得太多了。

嘴裡則恭維道:“陛下運籌帷幄,必然決勝千里!”

“哈哈!”輕笑了兩聲,劉承祐道:“朕在東京,哪裡真能決定千里之外的事務,軍事問題,還得靠前線將士!”

收斂起笑容,劉承祐對楊業說:“此番對夏綏用兵,朕也不打算大動,用鹽、延、豐、勝戍卒以及關內都司共三萬兵馬,你爲招討使,總督諸軍,可有問題?”

楊業自信地道:“定難軍地狹軍弱,平之不難!”

說着,看了劉皇帝一眼,楊業又道:“然而党項人甚衆,如若同李氏頑抗,必生阻難!”

“朝廷經營多年,也不是毫無用處的,分化拉攏,利益聯繫,也是有效的!”劉皇帝淡淡道:“不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來也不乏頑固之人。朕對你只有一個要求,降者生,不臣者死,如是而已!”

對党項人,此時的劉皇帝是底氣十足,根本不怕其造亂。

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04章 在真定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68章 西縣第457章 鄭州第1736章 試炮第93章 班師第295章 難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68章 榮寵第361章 安東國第33章 真正目的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80章 博弈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99章 還債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章 分食第8章 巡視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31章 鳴沙匪第21章 黃袍加身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40章 《開寶總類》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97章 指點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06章 倒趙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84章 反響第68章 撤了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25章 冬至宴第474章 立場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75章 高貴妃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80章 “新對策”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57章 龍舟第126章 問罪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13章 日常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41章 祭關公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5章 楊村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10章 坦白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0章 威臨荊南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765章 三郡公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78章 會獵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