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不惜代價

秋分之後,白日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到如今,不知覺間,室外明亮的光線也黯淡了下來,昏暗的天色,淒冷的環境,似乎都直接映照到了人的心底,給心情蒙上一層陰鬱。

伺候的官僕,小心地添上燈燭,政事堂內方纔明亮幾許。劉暘與趙匡胤仍在地圖前小聲交談多,基本都是劉暘問,趙匡胤解答。

氣氛稍稍顯得有些沉悶,直到劉皇帝優哉遊哉地步入,還有興致觀察政事堂內的佈置。開封的政事堂,雖然設在廣政殿內,但比起那邊,洛陽這邊可要大氣多了,權威的氣息幾乎從每一根樑柱、每一片磚瓦中散發出來......

“參見陛下!”

參拜行禮,在書案上處置公務的趙普,也放下了手中事事務,起身迎拜。

看了看幾人,目光落在趙普身上:“朕閒來無事,特來看看,有何要緊事務?”

聞問,趙普回身,自書案上拿起一本奏表,呈與劉皇帝:“劍南道上報,以南征事徵調甚多,百姓負擔加重,希望能蠲免來年夏稅!”

此次南征,軍隊雖然是從整個西南調動,但配合後勤的民夫,基本就近從劍南、川東部分軸線徵召。如今秋收雖然接近尾聲,但大量的勞力被用於戰爭,對農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尤其根據節氣,秋末冬初的農時基本也誤了。

因此,聽此奏,劉皇帝顯得很大方,大手一揮,直接應允:“準!”

“另外,薛公奏書上還希望,今年秋稅錢糧,能夠截留,就近用於大理戰事,以免周折浪費!”趙普又道。

對此,劉皇帝眉頭皺了皺。朝廷對於地方的財權,攥得還是很緊的,乾祐年前期的削藩,就是伴隨着對財權的剝奪,地方財稅留成,通過前後三次下詔削減,甚至後來要求悉數上繳,再由中樞分配。

不過,這種做法,顯然是過猶不及的,造成了明顯的浪費。在國家財政趨於良好後,劉皇帝也就接受了下面的建議,每歲兩稅,地方上留道兩成以作日常運轉,沒有任何例外。上輸的財稅,則由朝廷統一調度使用。

川蜀作爲大漢的財稅重地,每歲轉運的錢糧,也是十分龐大的,但因爲地理的限制,轉運成本也十分高昂。

此番南征,朝廷這邊也專門調度糧械,撥發錢款,支持進兵。如今正逢戰事,川蜀尤其是劍南更是大軍征討的後方基地,九、十月份又是秋稅收繳的日期,倘若按照以往的規矩,確實會造成不小的浪費,甚至影響到前線戰事。

倘若能夠截留使用,就近調撥,也確實會方便許多,能夠減少其中的大量週轉靡費,效率上的提升也不是一星半點。

看得見其中的好處,但劉皇帝有所顧慮的,也正是壞了規矩。此番,能夠因爲軍事而讓步,那今後呢,地方是否可以拿各種“必要”的理由,來做同樣的請求,想得多點,今後地方財稅留道、留州,是否該繼續增了,畢竟也是節省行政成本、減少無謂損耗的辦法......

不得不說,劉皇帝的思想似乎也越發偏頑固守舊了,對他這麼多年建立起來的大漢管理體系制度,已完全不想去破壞它,反之,要堅決地維護。

不過,在軍事戰爭這等要命的大事前,似乎也該宜從權變,打破一定的成規,也是應該的。

“如今西南,一共徵召了多少民力?”考慮了一陣,劉皇帝問。

“根據劍南道上報,前後發十五州丁壯,除了隨軍作戰者外,仍有十三萬之多!”趙普說。

“這麼多人了啊!”劉皇帝略微感慨了句。

這點人,對比起北伐、平南來講,根本算不得了什麼,但若考慮到西南的實際情況,就可知,在後勤上的壓力,有多大了。

“財政司是什麼看法?”劉皇帝又問。

趙普答道:“張美以爲,可以同意!川蜀財稅,轉運不便,如此可以大量地節省人物力,更好地支持大理戰事!”

由於王溥留臺東京,西京這邊,財政司的日常主持工作,改由鹽鐵使張美負責。

點了點頭,劉皇帝看着趙普:“卿以爲如何?”

趙普也沒有絲毫猶豫,肯定地答道:“大舉南征,耽誤不得,一切當以大理的戰事爲先!”

稍作停頓,趙普又繼續道:“不過,南征之事,糜費如何,仍未知曉,朝廷可遣專使前往劍南,以監察此事!”

顯然,趙普是察覺到了劉皇帝那些許顧慮。聞之,劉皇帝也不再遲疑,當即應允:“擬製回覆吧!讓財政司派人去成都!”

“是!”

目光四掃,注意力放到那張地圖上,走近前,看了看那幾條簡單勾畫的進軍路線,劉皇帝問:“戰事進展如何?樞密院可曾收到最新軍報?”

跟立在側後方的劉暘,回答道:“尚無最新消息,大理集衆兵設阻於弄棟府,想要突破羊苴咩城的這座門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根據王仁贍將軍前奏,經過調整準備,已然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或許突破就在不遠將來......”

聽其言,劉皇帝說道:“在西南高原深山之中,還得如此硬打,損失能夠小?”

“弄棟......”不待其接話,劉皇帝盯着地圖上所顯示的弄棟地區,吐槽了一句:“這是何人取的名,蠻夷的味道太重!”

這個問題,劉暘不會,趙匡胤自然也不知,出乎意料的,趙普開口解釋道:“弄棟之名,始於前漢武帝時期,開通西南夷,置弄棟縣!”

聞之,劉皇帝當即說道:“既然一千多年前,西南已爲中國之土,朕怎能不遣兵收回之?否則,豈不讓後人恥笑?”

說這話時,劉皇帝下意識地瞥了眼趙匡胤。

趙匡胤感受到了劉皇帝的目光,微微垂下頭。而後,主動說道:“陛下,大理雖然竭力死守,但憑着朝廷的強大實力,加以時日,必能突破,直抵羊苴咩城,迫段氏投降!”

“王全斌呢?還沒有消息?”劉皇帝收回目光,凝眉道。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劉皇帝默然,沉吟了一會兒,扭頭問劉暘:“你覺得,此次征討大理,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這似乎又是劉皇帝的考校了,劉暘稍作思考,答道:“道路交通!不論是軍前還是軍後,皆上表臣訴道路難行,薛汲公所徵召的民夫,除了轉運軍需之外,大部分的人力,都投入在道路的開闢擴寬上了。所幸沿途部族,多表示臣服,自守觀望,否則我軍輜需供應,將承受更大的威脅與負擔。”

對劉暘的認識,劉皇帝還算滿意,不過並沒有做什麼評價,而指着地圖,決然道:“傳詔西南道州,全力供饋大軍,要人給人,要糧給糧!路不是難走嗎?哪怕用斧子鑿,都要給朕鑿出一條通道來,保障供給!”

“是!”

劉皇帝的這道詔意,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了。當然,開啓南征以來,已然投入巨大,咬碎了牙也要堅持下去。

“中樞這邊,火藥、火油彈這些東西,也繼續給朕往西南運!朕就不相信了,過去無往而不利的東西,在大理會水土不服!”劉皇帝嚴肅地道。

“是!”趙匡胤拱手受命。

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6章 告一段落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769章 影響力第98章 溫柔鄉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80章 開寶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94章 減稅難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2章 父母兄弟第100章 梁山濼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8章 濮州案(1)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5章 東歸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6章 奉宸營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78章 滄州府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90章 憂勞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7章 貴戚解權第62章 二代勳貴第376章 對策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65章 “教匪”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32章 進宮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96章 楊邠案(4)第149章 降表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33章 面聖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93章 班師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6章 異見第127章 皇城司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61章 “龍宮”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336章 怪圈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85章 少壯派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49章 邊情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399章 還債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這纔是感言第84章 示警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95章 楊邠案(3)第106章 倒趙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80章 京觀第365章 看衰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