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進兵

大概是近海的緣故,哪怕隔着兩百來裡,風中都隱約帶有海的味道。初夏的風,吹在身上,還是有些舒適的,再加上還不未展現酷烈的太陽,更是暖洋洋的。

倘若要打遼東,僅論節氣,這段時間大抵也是最適合的了,甚至比秋高氣爽之際,還要適合。礙於地理氣候的緣故,一年之中,適合遼東鏖兵的日子並不多,或受雨霖,或阻於嚴寒。

久戍北關的將領們,對於遼西、遼東當地的地理氣候自然是瞭解的,他們之所以急於進步,也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並不只是急於建功,還因爲想要抓緊時間。

一隊約以三十人的騎士,自東而西,快速行進,蹄鐵有力地踩踏在乾土之上,捲起一地的泥塵,陽光照射下,瀰漫在空氣中的塵埃也顯得格外清晰。

去幽州七十里時,他們這隊人就已然遭遇遊弋於行營周邊的哨騎攔截,雖然明知是自己人,正常的查驗還是必要的。

不過,這一隊人顯然特殊,亮明身份之後,便順利通過,甚至還有人引路。帶頭的,是一名老將,鬢染霜華,一張常年飽受海風吹拂的臉,顯然無比滄桑與粗糙。

其人,正是大漢總領大漢北方海軍的將軍,海安侯郭廷渭,也是此番北伐水軍,承擔浮海擊遼重任的主將。

稍作停留歇腳,老將再度帶人,快速西進,他此來,自然是奉行營太子大元帥之命,前來參與軍事會議。

一直趕到行營,方纔得到片刻歇息,不過,在中軍營門前,見到等候迎接之人時,郭廷渭慌忙下馬,趨步向前,恭敬拜道:“臣參見殿下,怎勞殿下千金之尊,躬親等候!”

“郭侯不必多禮!”**臉上的笑容就如夏陽一般熱情,伸手虛扶,對郭廷渭道:“孤正在巡營,聞郭侯奔至,郭侯乃是北伐大將,迎接之禮,不足爲道!”

見太子這種溫和的態度,郭廷渭頗爲感動,趕忙道:“殿下躬親巡視,臣欽佩不已!”

“郭侯一路趕來,辛苦了,走,快快隨孤進營,先去拜見榮、安二公,稍後參加會議!”**道。

聞言,郭廷渭表情一肅,拱手應道:“遵令!”

“大漢水軍的建立,從無到有,歷經波折,早期一直不溫不火。一直到郭侯等有爲將士加入,方得快速發展,成爲如今縱橫江海,所向披靡的帝國水師啊!”**同郭廷渭寒暄着,嘴角始終帶着笑容:“陛下曾不止一次說過,大漢水軍有今日之盛,海安侯功不可沒!”

“殿下所言,太過擡舉末將了!”當了這麼多年的水軍統帥,郭廷渭早已養成了一言九鼎的威勢,但他那點威勢,在太子面前也算不得什麼了。

太子言語擡愛,但郭廷渭還是知道謙虛的,朝南邊拱手道:“水師得以發展,拱衛海疆,還多仰賴陛下的高屋建瓴與傾力扶持,臣下不敢居功!”

“大漢養水軍二十載,此番北伐,正是用兵之時,還需郭侯率軍馳騁波濤啊!”**道。

“殿下降令,臣當萬死不辭!”郭廷渭立刻賭誓道。

“郭侯老當益壯啊!”**微微一笑,問道:“水軍都準備好了嗎?”

郭廷渭立刻彙報起工作:“三萬水師精銳,都已集結北上,戰船停泊於武清港,只待令下,便可出擊。另,臣已遣派偏師偵探......”

“聽說遼軍也打造了一支水師?敵情如何,郭侯可知?”**問。

郭廷渭:“殿下放心,這支遼軍水師,早在臣等的監視之下。敵軍水師,兵不過五千,船小卒弱,更沒有海上作戰的經驗,建成之後,一直龜縮在遼蘇州軍港內。

不是臣小瞧他們,論水戰,從任何方面,我軍都有巨大優勢,我軍將士有必勝的信心,將之堅決徹底消滅!”

聽郭廷渭這般自信的話,**也深受感染,道:“郭侯所言,大長我聲威士氣啊!陛下說過,海上作戰,我軍就是有無敵的氣勢,必勝的信心!

根據榮國公與安國公等將帥籌謀,此番擊遼,水軍在海上將有大作爲啊!雖然可從陸上一城一寨地打過去,但耗時費力,而浮海擊遼,就如一把尖刀,直插遼東後方,攻其腹心......”

聞言,郭廷渭當即道:“殿下放心,十二年前,臣奉命自水路擊遼,最終功敗垂成,深以爲憾,此次陛下不以臣老,仍願付以重任,臣必定全力以赴,將大漢的旗幟紮實地樹立在遼東!”

“郭侯老當益壯,風采照人啊!”**撫掌讚道。

事實上,如今郭廷渭也就五十歲出頭,看起來老,也是吹多了海風,再加勞累所致。

“這幾位將軍是?”**看着跟在郭廷渭身後的三名軍官。

聞問,郭廷渭當即介紹道:“這是臣的三個兒子,長子良平、次子良衡、三子良正!如今跟在臣身邊聽用,還不見過太子殿下!”

在郭廷渭眼色下,三名年輕人趕忙行禮。看了看三人,**哈哈笑了兩聲:“將門虎子啊!此番北伐作戰,正是你們追隨父志、建功立業的機會啊!”

“多謝殿下!”長子郭良平帶頭表示:“末將必然奮勇爭先,不負朝廷與殿下期許!”

目光在郭家父子身上轉悠了兩圈,**嘴角仍舊洋溢着笑意,繼續引郭廷渭前往中軍大帳。心中則有了些想法,早有傳聞,水軍之中,充斥着老臣宿將們的宗族血脈。

以郭家爲例,不只郭廷渭這三個年長的兒子,還有好些侄子、外甥以及宗族子弟在軍中服役,大多是軍官,屬於家族的印記有些深了......

**不由得想起臨行前劉皇帝漫不經心的一句話,這些年加強了對大漢各級軍隊的管理與控制,對於水軍卻有所放鬆了。郭家對水軍的影響太重,未必是件好事啊,對誰都不好,但是,眼下還真得用他們,率領子弟兵作戰,還是能夠保證一定戰鬥力的。

中軍大帳十分龐大,顯得空曠,大幅地圖掛在一邊,搭配着一座不那麼精緻的沙盤,圍繞着沙盤,趙匡胤、搞懷德、王彥超三名將帥仍舊討論着。

**與郭廷渭入帳,三人趕忙見禮。雖然與這三名將帥都不算熟悉,但相互之間多少聽聞過名聲。

論爵位身份,不說在整個大漢朝廷,就算僅在北伐軍中,郭廷渭都不怎麼排得上號。不過,他卻是最特殊的一個,水軍作戰,沒有任何人能替代。

這不可替代性,也就帶來了特殊的重視與禮遇。簡單寒暄後,趙匡胤便拉着郭廷渭,進行軍事探討

如何打這一仗,這段時間,趙匡胤等人也籌謀地差不多了,問詢了一番水軍的情況之後,趙匡胤也不拖泥帶水,直接問郭廷渭:“郭將軍,你的任務,便是率領水師,堅決徹底消滅遼蘇州水軍,將遼海徹底納入我軍控制之中!配合陸上作戰,以及後續的糧草軍械轉運與兵力投送!有沒有問題?”

“是!”郭廷渭短短一個字,鏗鏘有力。

對其反應,趙匡胤很滿意,不過仍舊謹慎道:“雙方水軍強弱形勢明顯,但遼國既然打造水軍,對我軍浮海進攻,顯然是有所防備的,因此,水軍進功,仍不可疏忽大意!”

“榮公放心!”見其狀,郭廷渭明顯鄭重了些。

“大軍屯練已久,籌備已足,即將正式向遼東進兵,屆時水陸併發,以浩蕩之勢,撲往遼東!”趙匡胤道:“煩勞將軍再辛苦些,進兵會議結束,便立刻返回水軍,統兵出發!”

“是!”

“榮公打算何日進兵?”一直默默聽着將帥議兵沒有作話的**開口詢問道。

趙匡胤衝**露出一個自信慨然的笑容:“回殿下,明日!另外,請殿下帥令,明日由馬仁瑀率軍三萬出榆關,以爲大軍前鋒,兵進錦州,臣等率軍後繼!”

第149章 降表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82章 矛盾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65章 選擇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99章 又窮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27章 不允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80章 一意孤行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18章 商賈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62章 分封?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21章 登乾元第133章 捷報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01章 捐資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95章 玩陰謀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9章 長沙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8章 接納迴歸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21章 矛盾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0章 新的時代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1章 大典日第1章 乾祐滅佛第150章 蜀亡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756章 海豐號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736章 試炮第1736章 試炮第148章 教誨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779章 四王畢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94章 善後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13章 西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