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遼東初定

“太子殿下於五日自瀋州南下督戰,面對安國公十萬大軍圍攻,外則援應斷絕,內則軍心動盪,遼軍已不可支。

最後一次勸降,爲敵守將耶律海拒絕,到八月八日,安國公下令,發起總攻,於巳初三刻,遼陽城破。

既克遼陽,城中軍民,大多應勢而降,唯又遼將耶律海,率領三千敵卒於內城困獸頑抗,安守忠、史延德二將率衆殲之。

與此同時,瀋州東北的貴德(撫順)守軍奉表向行營獻降,西面的遼西州,也爲張永德攻破。

至此,除遼東南開、穆、保、定等城(丹東地區)之外,遼東已基本落入大漢掌控之中。遼東南地區,山地密佈,丘陵縱橫,遼河大戰後,只是自守其地,太子殿下已遣使招撫......”

“好!很好!”聽曹彬做了一番詳細的彙報後,劉皇帝自是心情大好,臉上幾乎笑出褶子,拿着戰報翻看了兩遍,擡首眉開眼笑地看着在場的諸臣:“遼東既下,豈不是代表,我們此番北伐的第一戰略目標已然實現了?”

此言一落,諸臣都是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了,顯然有此前激烈的攻防打底,反倒讓人忽略了此點。

“如陛下所言,這比臣等此前預料,要提前了近兩個月,時下正值秋高,有遼東諸城爲依託,至少暫時不用爲冬季作戰的危險過慮了!”曹彬一向沉穩嚴肅的面容也舒展開了,拱手應道。爲遼東戰場上的輝煌戰果,沒有人不開心。

“既然如此,那此前制定的戰略規劃,也該及時跟進調整,以應對接下來遼東新形勢了!”劉皇帝笑容很快斂起,恢復了淡定,眼神清明,看着曹彬:“也需要聽聽前線將帥的看法,行營那邊,對下一步安排,有什麼意見?”

劉皇帝的轉變很自然,明顯,在提前收取遼東的局面下,劉皇帝並不滿足,還想着更進一步,追殲遼軍,收取更大的戰果。

注意到劉皇帝意態之中流露出的少許雀躍,曹彬眉頭稍微擰了一下,他覺得,別看皇帝表現平靜,但態度上隱露急躁。

肅容沉聲,曹彬道:“稟陛下,行營上報,東進之後,連番大戰,雖有遼河大捷,以及諸城盡復,但一個多月的進軍、作戰、攻城,各軍都顯疲態。

眼下,我軍需要做的,整頓兵馬,休養將士,補充糧秣軍械,梳理城防交通,鞏固已獲戰果,而後再圖進兵!”

聽曹彬之言,劉皇帝沒什麼反應,只是擡手他繼續說。

曹彬的表達,則越顯流利:“依榮國公及將帥之意,遼東鏖戰已達四月有餘,遼軍傷亡巨大,其精銳之卒,幾乎折損殆盡,遼河大戰之時,就已發現遼軍兵馬戰力嚴重下滑。

如今,遼主帥耶律斜軫僅率殘部三四萬衆,退守鹹、通地區,兵微將寡,士氣衰落。更重要者,因渤海、室韋、女真諸部之亂,遼軍難以彈壓,已失後方,後繼無力,如無上京之兵東援,遼國在東北敗勢難挽。

而今,耶律斜軫軍,已不足爲慮,只需王師休整結束,再舉大兵從容北上,穩紮穩打,便可一舉破之!”

“不急不躁,穩中求勝,趙匡胤還是這般老辣!”劉皇帝沉吟幾許,露出了點笑容:“其他將帥有無異見?”

“回陛下,上述所言,行營將帥已達成共識!”曹彬應道。

此言落,劉皇帝下意識地蹙了下眉,眼神微閃,意味難明,看着在場的劉煦、李業、曹彬以及楚昭輔、宋雄等內外大臣:“你們什麼想法?”

這下,是個人都能感覺到皇帝態度的異樣了,互相看了看,一時不敢發話,還是秦國公劉煦出列,說道:“收到奏報後,臣與李相、曹樞密等商討過,也覺得該當取穩,準行營所奏,與將士以休息!”

點了點頭,劉皇帝聲音突兀地大了些,問道:“太子什麼想法?”

聞問,李業站了出來,躬身稟道:“太子殿下上報,經過漢遼數月鏖戰,契丹窮兵黷武,整個遼東慘遭兵燹,生靈塗炭,遍地殘垣。

時下遼東諸城雖在王師手中,但民間一片混亂,秩序全無,因契丹大肆徵調糧馬牲畜,遼東各族已是嗷嗷待哺。

並且,此番降衆雖多,卻也只是迫於大漢軍威,面服心非,人心不定。因此,太子殿下認爲,不只將士需要時間休息,以緩解一連月日征戰之疲,遼東民間也需要時間安撫。

太子殿下請示陛下,希望能迅速調動一批幹練官吏,緊急派遣遼東,接手諸城民政,建立統治,恢復治安秩序。

另需再輸錢糧,以賑濟當地各族百姓,以收民心。待遼東稍安,再行舉重兵,北上征討不臣!”

李業說罷,劉皇帝臉上再度露出點淺笑,道:“太子的建議不錯,養兵撫民,以打熬基礎,遼東戰局既定,大漢自然無需急躁。收復遼東,雖然難免生民死傷,百姓罹難,但既然已經做到這一步,也該考慮收治的問題了!朕也不希望,遼東徹底淪爲一片廢墟殘垣!”

劉皇帝對太子的偏向,可謂明顯,類似的建議,別人說就是淡漠少語,劉暘上奏,就是一臉寬和了解。當然,以劉皇帝一直以來對待戰爭的態度與作風,求穩妥縱然不能得其意,至少不會失其心。

劉皇帝這麼說,劉煦等臣自然齊聲附和:“陛下英明!”

擺擺手,劉皇帝思吟幾許,做出指示:“對行營所請,一概應允!救濟糧的調運,制下韓徽,讓他安排,另外,若事急,可讓行營適時劃撥軍糧,以爲賑濟。”

“至於遣遼官員!”劉皇帝又瞧向李業與楚昭輔二臣,道:“就近調遣,從燕山及河北遴選官吏,前往遼東赴任,必須要是得力幹才。此事,就由國舅負責居中協調,楚使君也在,你二人稍後即可着手此事!

總之,朕不求遼東民心迅速歸服,但統治秩序之重建,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效果!”

“遵命!”李、楚二臣,立刻應道。

並且,二者交換了一下眼色,都察覺到了對方的少許喜悅,這人事大權,往往是最誘人的。遼東新下,即便留用一些舊吏,缺額也必大,這可是提拔親近,安插人手的好機會。

唯一不足的是,事情緊急,又限制在燕山、河北二道,可操作的餘地不那麼大,還得是幹才能吏。尤其對知曉皇帝脾性的李業而言,如果在這事上面大打折扣,絕對免不了一番懲治。

沒有管二臣的那點小心思,劉皇帝琢磨了下,又對曹彬吩咐道:“王師告捷,遼東初定,皆將士奮戰之功,曹彬,你代表朕前往遼東,慰勞將士。快到中秋了,不管趕不趕上,將朕對將士的祝福與期望帶到!”

“是!”曹彬當即應命。

對此,劉煦忍不住看了看劉皇帝,欲言又止的,想了想,終是垂下了頭,沒有主動請命。

劉皇帝呢,則仍舊沉浸在整個北伐大局上來,走到御帳中掛着的北伐進軍路線圖前,思吟良久,問道:“遼東已經拿下,東北動盪,遼國可謂失其半壁。但是,這仍未傷其根本,遼國實力猶存,接下來,遼國會有什麼動向?”

沒人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交通不便,消息渠道更是受阻,在有限的條件下,對於敵情動向要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實在太難。

御帳內安靜了好一會兒,還是曹彬,謹慎地應道:“陛下,觀遼國前後之應對,遼東戰局已糜爛至此,又有王彥超老將軍兵進饒樂,他們應當不會再向遼東增遣援兵了!”

“漠南地區情況如何了?劉廷翰還在同敵軍糾纏嗎?遼主徵調的十數萬人,還在按兵不動?”劉皇帝目光投向李崇距。

“除增兵三萬,將劉廷翰軍徹底趕回漠南之外,再無其他異動。根據上京傳出的消息,因漠北以及王彥超軍的威脅,遼軍不敢輕動,因而踟躇!”李崇距道。

“那也不至於遷延到這種程度!”劉皇帝擰眉。

“軍情司那邊有無情況?”劉皇帝又問曹彬。

軍情司如今仍是從屬樞密院下屬的情報機構,並有對軍隊風紀糾察的權力,不過,論及內外密探的鋪設,比起武德司,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因此,李崇距這邊都沒法給出明確的情報,軍情司自然也難。面對劉皇帝問話,曹彬也只能坦誠地回道:“尚無!”

“還不能太放鬆!”劉皇帝當即指示道:“繼續加強軍情刺探!”

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52章 聯姻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74章 厚葬之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46章 糧與錢第159章 還朝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64章 孺魏王第94章 善後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707章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2章 大朝會第3章 不宜擴大第8章 巡視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61章 安東國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76章 雍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56章 彌月之喜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9章 王峻歸來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674章 爆發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53章 交代後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50章 落幕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85章 家務事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19章 回京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81章 兩日而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