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立冬班師

劉承祐一眼就看出了劉知遠詔令背後隱藏的巨大好處,善後鄴都,雖然絕是個苦活累活,但真有野望者,又豈會嫌苦累,分明能借機大賺名望,劉承祐只會積極去做。關鍵是議定軍功,這可是給他正大光明施恩將士、收買軍心的機會。

如此安排,可與此前的提防、打壓之內的動作,大相徑庭啊。劉承祐自己,心中是屬實驚詫。甚至忍不住猜想,這老父親這般安排,是否存着試探自己的想法,又或是......

甭管心裡怎麼想,劉承祐辦起事來卻是一點也不含糊,並且更加用心。鄴都雖大,卻顯然不好容納十萬大軍,更不便,劉承祐權力在手,第一道命令便將大部分的漢軍調出城外駐紮,看守降卒,城中只留必備的軍隊,控制城池,維持治安。

城外雖然不如城中舒坦,但好在營寨設施齊全,爲發起致命一擊,屯積了大量的輜需,固物資也未短缺,天氣雖寒,柴、炭等取暖物料也是充足。劉承祐此前的威嚴,可嚇住了衆軍,本不敢有什麼異議,再加劉承祐讓糧料官拿出了大量糧、肉,並稀少的烈酒,用以犒軍。

於安民方面,劉承祐則以隨行的幾名文官加投降的魏博節度推官王敏爲助。安民,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只要有糧。事實上,經過那半日的動亂,只要朝廷的“匪兵”別在行剽掠之事,於城中的士民便是莫大的恩德,根本亂不起來。

以杜重威當政時,壓榨士民過重,劉承祐請旨,直接廢除了其所設的各類苛捐雜稅,雖然於眼下,並無卵用,鄴都士民並沒有得到具體的實惠。選了一些官聲好的官員,於城中宣揚朝廷撥亂反正的恩德,近來,劉承祐組建一支宣傳機構的想法愈強烈了。

然後,實惠來了。此前,杜重威盡取士民百姓之糧充軍需,城中百姓飢疲漸久,多無人色,已有凍餓而死的情況。有鑑於此,劉承祐開府庫取其糧秣,賙濟城中受難的百姓,雖然鄴都府庫所餘不多,但就這小恩小惠,卻也足以攬一大波民心。

有些事情,靠說的無用,只要做到實處了,旁人看到了,是非公斷自在人心中。劉承祐只在鄴都做了兩件事,打擊不法,賙濟百姓,樹立威信,三兩日下來,便已有稱周王殿下賢明瞭。

在此戰將士功勞的評定上,劉承祐則顯得更加慎重了,這等事情,尤其不能馬虎。軍中是有功過簿的,此戰前後功過人員,只要有考,基本都記錄在冊。劉承祐這邊收到各軍遞交的冊案之後,基本都仔細地閱覽過一遍。

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劉承祐召集各軍將校,共同討論商議,並且,他只參與營指揮以上將校的敘定,並務求功有所出,過有所依,而致人無怨言。倘聞有異議者,劉承祐還親自召來,與之“推心置腹”一番交談......

事實上,劉承祐的目標也正是籠絡住這些中層軍官,他們最能決定一支軍隊的屬性。至於營隊以下官兵的功過,盡委各軍都指揮,他只做最後的審定。如此既可省他心力,還可施惠於各軍統將,畢竟各都指也是需要對麾下將士施恩的。

一番處置辦法,雖然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但劉承祐是衝着相對公平去的,至少穩住了大多數人。當然,對於那些踏過底線,比如虛報戰功者,一旦被發現,那便只有殺頭以正軍法了......

鄴都軍政的措施,繁而雜,但劉承祐卻是一點都不顯得忙亂,御文武解其勞,將諸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始終從容不迫。凡有事,不管好壞,總能從他這裡找到解決辦法,至少有個方向。

不過三兩日的時間,鄴都局勢漸安......

劉知遠雖將軍政庶務委於劉承祐,卻也不是完全不視事,否則落在別人眼裡,他這個皇帝可能是出了什麼毛病。不過,有劉承祐給他分擔,他確是輕鬆了不說。而劉承祐的一切表現,劉知遠都看在眼裡,聽着底下人彙報的情況,也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此前提過,鄴都官庫中的糧秣雖不足,但杜重威的私庫中,財貨可是不少。在攻佔節度衙門後,自其家庫中找出了大量的糧食、絹帛、金銀器皿等物,第一日不算,一直到第三日方纔點檢清楚。

“自杜逆十座私庫中,共得麥四萬斛、粟三萬五千斛、面五千擔,絹七千匹,錢二十萬緡,另有金銀、珠寶、名器四十箱......”蘇逢吉彙報時,頭埋得很低,聲音微顫,兩眼發紅,那是一種貪婪的顏色。

秋季,已只剩下個小尾巴,因前幾日秋雨故,天氣冷得駭人。節度衙門內的一間亭榭中,劉知遠與劉承祐父子倆,對坐飲茶交談,聽着蘇逢吉的彙報,兩個人都愣了一下。抽了口冷氣,卻難涼心中那股熱意。

“竟然有這麼多!”劉知遠聲音略顯沙啞,感慨道。

劉承祐也是有些歎爲觀止:“這杜重威,聚斂的本事,竟然如此驚人!”

“據說,這是杜重威,歷鎮各州,費十年之功所得!聽聞當初契丹括借錢糧,他拼着得罪契丹人,求到契丹主那兒,方纔得免。原來是,此人藏有如此鉅富......”蘇逢吉說着。

語氣中竟有些豔羨,還有一絲羞臊。他自入汴,爲大漢宰臣後,也算收穫頗豐,漢廷諸臣,他自認聚斂最富,還常有自得之心。如今與杜重威比起來,自己簡直就是個土財主。

杜重威所斂聚雖豐,卻也還沒到讓劉承祐動容的地步,在欒城,自契丹人手中所奪,比這多了何止十倍。

真正讓劉承祐感到詫異的是,有這麼多錢糧,寧鎖之於府庫,也不願拿出來分賞將士,當真完全無法理解那究竟是種怎樣的心理。

“倘若杜重威盡其糧財,以賞勵士卒,大漢想要拿下鄴都,當真不容易!”劉承祐感慨道。“只是如今,卻便宜大漢。朝廷府庫空虛,此前不是還在頭疼賞賜將士之資嗎,有此足以,還可填補一下此戰國庫的耗損......”

別看杜重威聲名狼藉,只要他捨得,魏博之軍,有的是願意爲他賣命的人。有錢有糧,纔是王道。

“暫且將錢糧封存,派專人嚴密看守,容後處置!”劉知遠吩咐了句。

“是!”蘇逢吉應聲而退。

劉承祐望着其背影,心中卻暗自懷疑,此人貪婪,大概率會有貪瀆行爲。

“杜重威此人,當年石晉初建時,朕便恥與之同列!”劉知遠的語氣中滿是嘲弄,到如今,仍舊瞧不上杜重威:“此人庸碌,徒以鬼戚任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我大漢天下,仍不識天數,妄圖對抗朝廷,給朕添了這麼大的麻煩,簡直死有餘辜!”

“那個取杜重威首級的鄴兵牙將叫什麼?”劉知遠問。

劉承祐答道:“魯端竨。”

“雖是背主之徒,令人不齒,但於大漢畢竟有功!”劉知遠說道:“也該兌現朝廷的諾言,封其新豐侯!”

封一個侯,對劉知遠父子來說,都算不得什麼大事,一個有點膽識並抓住了機遇的小角色罷了。略作沉吟劉知遠看向端坐在面前的劉承祐,說:“你這幾日的善後處置,朕很滿意!”

“兒臣也是戰戰兢兢,沒有辜負官家的信任,兒已心滿意足!”劉承祐輕聲道。

劉知遠則眉頭一聳,斥道:“你我父子間,何須說這些謙辭!”

“是!”劉承祐應道。

“議定軍功,有幾名舊將表現出色?”喝了口熱茶,隨意地問道。

劉承祐點頭,擺出幾個:“奉國指揮使劉詞、王殷,皆有將才,統兵有方,作戰英勇,前番攻城不克,率軍力戰。王殷面中箭,顧之如常,後竟折鏃於口中,血氣勵士,真豪傑。興捷廂指揮杜漢徽,身先士卒,登城而戰,數中流矢,身被重創,猶力戰,觀者壯之......”

聞言,劉知遠囑咐了一番:“劉詞、王殷、杜漢徽者,朕皆有所聞,都是良將。彼輩新附我朝,爲國討叛,卻能盡其忠,竭其力。此皆純正之士,當善加撫慰,勿寒忠臣之心!”

劉知遠的聲音,透着股蒼勁兒,對劉承祐,似乎是種教育的語氣。事實上,不用劉知遠教,劉承祐自個兒也知道怎麼做。

“朕已決定,立冬之日,班師還朝!”劉知遠看着劉承祐,向他徵詢意見:“魏博這邊,雖則破壞嚴重,但仍當國家之重,你覺得,當署何人鎮之。”

聞問,劉承祐略作思量,回答道:“高令公如何?”

劉知遠臉上露出了點笑容:“吾兒所思,與朕不謀而合啊!高行周,可用!”

“朕欲以郭榮爲澶州節度使!”劉知遠又突然說了句,似乎在給劉承祐好處一般。

“嗯?”劉承祐未喜,臉上反而露出了一絲遲疑:“郭榮年輕,如此,是不是升得太快了?”

“趙匡贊年歲更小於郭榮,朕都委其爲一方節度。郭文仲父子,於國有功,如何封賞不得!”劉知遠淡淡地說道。

“兒臣替郭榮,拜謝官家!”劉承祐說,也不掩飾與郭榮之間的親厚關係。

詔制很快下,劉知遠封高行周爲鄴都留守、臨清王。出乎意料的,高行周固辭不受。

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32章 做媒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1章 高麗國王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96章 天花板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88章 童謠仁宗篇8 罷相“疑雲”278章 軍務第52章 六穀土豪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74章 補漏匠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7章 風波第4章 西南事務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68章 機遇淺談兩點第7章 風波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75章 高貴妃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94章 善後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無題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21章 大朝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57章 劉老四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40章 濮州案(3)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364章 沉默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97章 怪圈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52章 皇孫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49章 鄴都城下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87章 “驚喜”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48章 老皇帝第1764章 禁轎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7章 恩賞問題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3章 皇帝的底氣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95章 楊邠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