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2章 契丹政變

第1762章 契丹政變

和東京城中相似,漢宮之中也是喜悅一片,各處張燈結綵,顯得隆重無比,顯然,今年中秋,是要好好慶祝一番,劉皇帝也打算與民同樂。

崇政殿的情況也是一樣,完全融入在宮廷內外的氛圍之中。殿內,劉皇帝盤腿坐在御案後,天氣漸涼了,身上穿着一件看起來未加任何修飾的袍服,精神看起來很好,臉上帶着笑意。

御前侍候着幾人,太子劉暘,武德使李崇矩,皇城使王繼恩以及理藩使蕭思溫。

自從榆林叛亂平定後,在關內坐鎮半年多的李崇矩,也終於回到東京,覆命述職。在關內的那段時間,李崇矩實際上幹着坐鎮後方的差事,爲榆林平叛保駕護航,當然,過程中殺得是人頭滾滾,也讓很多人,見識到了老郡公的狠辣,事實上,當武德使的,又豈有真正的善人。

李崇矩在關內,究竟抓了多少人,又殺了多少人,有罪者幾人,冤屈者又有幾人,恐怕連武德司自己都難清楚,非常之時,大局爲重,也顧不得那許多。

當然,李崇矩本質上並不是那種純粹的鷹犬式人物,事照做,人照殺,但完之後,難免道德負擔沉重,而過去的一年歲月,也實在辛苦,因此老郡公給人的感覺,也越發蒼老遲暮了,不復當初的矍鑠。

“差事辦得不錯,漠北如今的狀況,纔像樣嘛,甚合我意!”高高在上,劉皇帝放下手中的奏報,看着蕭思溫,笑眯眯地道。

見劉皇帝心情不錯,在場衆人也覺輕鬆不少,被點到的蕭思溫,更是顧不得年邁,老腰躬下九十度,謙虛道:“陛下,臣實不敢居功,漠北之變,終究是武德、皇城兩司探事能吏的辛苦功勞,臣實不敢僭領!”

“哎!蕭卿謙虛了!”聽其言,劉皇帝頓時擺擺手,道:“若無你居中協調,豈有如此效果!你的幾封書信,或許比下邊人奔波數月還有用!”

“陛下謬讚了!”蕭思溫還是低調着,不敢與人爭功的樣子。

“二司探事,此番也頗盡力,有功之人,厚賞之!”劉皇帝又朝李崇矩以及王繼恩道。

“謝陛下!”二人齊齊應道。

前不久,在大漢有司的多方串連挑動下,充分發揮了攪屎棍一般的作用,在漠北契丹內部的的掀起了一起政變。這是一場以契丹宗室、貴族爲主,發起的對漢族掌權大臣的反攻倒算,當然,主要就是針對以二韓爲主的兩大家族,事實上,這就是一場奪權行動。

在發動政變的那些契丹貴族來說,這是撥亂反正,還政於君,同時,他們也不怕引起國家的動亂危亡,畢竟得到了大漢的許諾與支持。

雖然不滿韓德讓等漢臣掌權,但他們對韓德讓的一些政策,尤其是緩和與大漢關係的想法還是比較認同的,至少就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背靠大漢,他們這些貴族才能活得更滋潤。如今不比當年了,一味地沉浸在過去,也於國於民都非好事。

“耶律末只,耶律普寧,這二者,都是契丹宗室吧!”劉皇帝問道。

李崇矩操着一口蒼老的聲音,答道:“回陛下,正是,耶律末只爲樞密副使,有幹才,平叛撫民有功,協助耶律休哥主持漠北軍事。

耶律普寧爲宣徽使,此前從討室韋,功勞甚大,頗受親重.契丹此番政變,若無這二者出力,未必能成!”

“那耶律休哥呢?就沒有鎮壓?”劉皇帝有些好奇道。

李崇矩搖搖頭,應道:“從始至終,耶律休哥都穩居其庭,寸步未移,任其變動,不聞不問!”

“想來,耶律休哥也是知道民意不可違的道理,韓氏家族雖然可用,但比起宗室貴族的利益,就不足爲道了!即便他耶律休哥功高望重,也難以彈壓整個宗室貴族的反噬!”劉皇帝淡淡道。

“陛下英明!”

“二韓家族都被夷滅了?”劉皇帝又問。

王繼恩插嘴道:“回官家,二韓家族數百口,除少數人走脫,逃亡天涯之外,餘者盡數被誅殺,王庭韓氏族人扈從,無一活口!”

“可惜了!”聞言,劉皇帝不鹹不淡地說道:“這就是數祖忘典者的下場,不離不棄,遠赴漠北,同甘共苦,但人家可不把你當自己人,屠刀舉起來之時,可不見絲毫留情!”

“陛下所言甚是,二韓家族,也不過咎由自取罷了!”王繼恩答道。

當初,在遼國強盛時期,有幾大漢臣家族,其中最有名的,末過於二韓。玉田韓知古家族,幽州韓延徽家族,二家族是契丹漢化成果的象徵,鼎盛之時二家幾乎分掌遼國漢臣民大權力。

而韓氏家族中,也確實是人才輩出,過去的幾十年,完全呈現出一種井噴的狀態,韓德讓能在漠北掌權,可不只他一人的能力,他的那些兄弟叔侄們,同樣是鼎力之基礎。

只是,時移世易,曾經的輝煌不再,到如今,甚至淪落到身死族滅的地步。

劉皇帝對二韓家族,多少是有些瞭解的,對其下場,要說感到大快人心,則沒到那個地步,要說可惜,也僅僅是嘴上說說而已。至少,二韓家族的滅亡,也有大漢在裡邊推動。

事實上,他讓人往漠北傳達罷黜韓德讓的意思之後,就已經預想到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權力的鬥爭,豈能是溫情脈脈的,尤其對遊牧政權來講,不殺個血流成河,如何能夠確保勝利果實。

“陛下,如今契丹主再度遣使南下,意圖與大漢修和!”劉暘也開口了,彙報他了解的消息。

“哦?”劉皇帝微笑道:“此一回,何人爲使?”

劉暘道:“據報,乃是皮室軍將領,蕭排押!”

“蕭排押?”劉皇帝目光頓時轉向蕭思溫,問道:“蕭卿,此人當與伱是同族吧!”

蕭思溫稟道:“回陛下,契丹蕭氏,基本爲國舅部人,與臣確屬同宗。這蕭排押,臣有耳聞,乃是蕭撻凜長子!”

聞言,劉皇帝也反應過來,扭頭看向劉暘:“韓德讓及蕭撻凜,還在京中吧!”

“仍在,未得詔旨,不敢放行!”劉暘答道。

嘴角上揚,劉皇帝道:“如今,漠北韓氏滅亡了,不知這韓德讓又當何去何從?”

劉暘聞聲色動,他可知道劉皇帝對韓德讓的看重,想了想,道:“陛下,韓德讓家族覆滅,現在就有如孤魂野鬼,無處安身,且與契丹有家族血仇,此時招攬,可放心使用,大漢得一干臣啊!”

“放心?以韓德讓的才智,看不出漠北變亂背後的手腳?”劉皇帝聞言,冷冷一笑,想了想,悠悠然道:“殺了韓德讓,如何?”

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01章 捐資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7章 附議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0章 湖湘之治第50章 喜訊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40章 開拓之志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39章 韓常案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404章 冬夜第49章 求援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46章 流光園第328章 默認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693章 安西王第147章 德勝渡第107章 殿試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08 狀元第295章 難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73章 日常第76章 視察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68章 西縣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9章 王峻歸來第180章 過鄴都第117章 潑冷水第268章 機遇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316章 不裝了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809章 餞行第12章 大朝會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11章 舊識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7章 小張探花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5章 楊村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809章 餞行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83章 降將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