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5章 調整

第1775章 調整

雖然趙普罷相之後,劉皇帝再未明確指定一個首相,但政事堂幾十年的運轉機制中,註定需要一個領頭羊,一個能夠一錘定音的角色。

在劉皇帝最初的構想中,這份權力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這個角色也該是皇帝,不過,這二十多年來,連他自己都有些怠政了,何況後世之君。

而在趙普當政的那些年,相權已經事實上對君權造成了侵蝕,產生了危害,劉皇帝所擁有的崇高威望,只是在他察覺到威脅之時,擁有足夠的實力與底氣去消除威脅,抑或消滅製造威脅的人。

君權、相權,也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趙普罷相後,朝廷的最高決策權,基本都被劉皇帝收回了,同時其中一部分轉移到太子身上,而政事堂宰相能夠保留的決策權已經很少了。

像宋琪等宰相,更多的職責只是聽命辦事,有參與、建議的機會,卻無拍板決議的權力。但即便如此,宋琪在實際的秉政中,仍舊充當着總理朝政的首輔之職,只是名義上沒有得到確認罷了,但很多人就是把宋琪看作權力、勢力小一些的趙普。

而對於這樣的身份認同,趙匡義自然也是格外向往的,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作爲勳臣,榮華富貴早有保障,入仕二十餘載,始終兢兢業業,從無懈怠,堪稱嚴苛地約束自己,所追求者,也不過權力名譽二詞,如今,趙匡義似乎看到了希望。

若是,尋常時候,他怕是得熬到宋琪退休告老,以宋琪的身體,多少需要些年頭,但現在出了這等狀況,宋琪自取其禍,丟官免職,那前路彷彿在一瞬間變得平坦順暢起來。

宋琪、趙匡義這批宰臣中,軍政系統是不必考慮的,不論韓通還是劉廷翰,基本都沒有首輔的可能,何況隨着三郡公回京,軍政方面必有大調整。

至於剩下的,王著是佔個出道早、資歷老,又是劉皇帝身邊出去的便宜,實際上,趙匡義並不怎麼看得上此人,這麼深厚的資歷與關係,換作是他趙匡義,早就登頂了,不會僅僅還是個財政使,並且連財政司那點事都理不清,諸事還需沈義倫費心。

沈義倫年高德重,但同樣是老邁不堪,基本構不成威脅,就等着順利致仕,平安落地,回家養老了。

倒是掌管吏部的呂端是個人物,能夠做到“唾面自乾”的就不會是凡人,不過這個人平日裡表現得太普通,被不少朝臣所輕視。劉皇帝能破格提拔呂蒙正爲洛陽府尹,但若是把呂端提列到百官之首,那內外羣臣絕對難以接受,想來也是會多幾分慎重考量

這麼一想,趙匡義忽覺自己優勢很大,不論身份、能力、資望,舍他“趙二”其誰?朝廷中還有比他更適合秉政的人嗎?

大概是關心則切的緣故,心中波瀾起伏,失了常平,趙匡義忽視了很多事。而劉皇帝接下的安排,把他心頭的火熱澆滅了。

話是對太子劉暘說的:“你如今秉政,事務繁重,還需良臣輔助。宋琪本是個合格的輔政大臣,辦事周至妥當,可惜老來糊塗,腦子不清了。

這樣,朕把李昉調回來協助你,你們師徒倆,協作起來,也更方便。說起來,李昉去京,也有十來年了,該回來了!”

聽劉皇帝這個決定,趙匡義臉色稍微僵了下,怎麼能把李昉給忘記了,那可是劉暘的老師,未來的帝師,關係之深厚,遠超常人想象。何況,即便不提這層關係,李昉本身就是朝中老臣,除了年紀,一時間趙匡義還真想不出自己有什麼優勢。

不過,趙匡義城府很深,很快便穩住了心神,恢復如初。換了李昉又如何?左右都是熬,李昉也年近花甲了,哪如他趙相公春秋鼎盛,且以劉皇帝之脾性.

忽然想到了什麼,趙匡義下意識地擡頭看了劉皇帝一眼,然看不出什麼,卻也不由爲自己心中猜測的方向感到心慌。

至於劉暘,心情則有些五味雜陳了,他欣賞尊重宋琪,但也不及自己老師,那是幾十年腹心相托的關係。何況,當年登聞鼓案發,李昉被牽累,外放地方,自己難以挽回,劉暘心中本就帶有少許愧疚,因此,劉昉回朝任相,劉暘自然是喜悅的,只是此時此刻不好表現出來罷了。

劉皇帝自然不在乎劉暘二人的想法,自顧自地,繼續道:“沈義倫也幾度向朕上表,告老還鄉,朕一直沒有同意。不過,念及沈卿年高,也該與其晚年安康,着以尚書右僕射致仕,他爲國效力三十餘載了,不容易啊,如今榮歸,該有的待遇不能少,此事,太子親自督辦!”

“是!”

“還有,沈卿告老,財政司也需增補一名幹吏,西北轉運使王祐,處事練達,敏於算術,可以接任,入朝擔任財政副使,制命即可下達!”劉皇帝又道。

“是!”

劉暘三人,已然成爲應聲蟲了,同時,如果此前還只是隱約感覺的話,那麼現在幾乎可以確定了,劉皇帝這是要重新收權了,這接連的人事安排,就是最明顯的徵兆了。

“朕乏了!”揉了下額頭,劉皇帝道:“你們都退下,各歸己任去吧!”

“是!”

“王著留下!”臨了,劉皇帝又出言挽留。

劉暘與趙匡義瞥了眼同樣面露意外的王著,躬身一禮,緩緩退去。劉皇帝目光平和地看着劉暘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殿外。

就如趙匡義所疑思的那般,又一項考驗,要落到太子身上了。正常情況下,以李昉與太子的關係,是不可能重新回政事堂,執掌大權,那樣不利於權力的平衡。

如今,在太子秉政多年的情況下,又把李昉這個德高望重能幹的太傅調回,讓這師徒二人聯合,豈不是能夠把持大漢朝政了。

另一方面,劉皇帝又做出一副要收權的舉動,這權力二字,誘惑太大,皇權的爭奪就更加殘酷兇險。過去劉皇帝捨得放權,自然看不出什麼,一切平穩,如今劉皇帝要收權了,劉暘又是否能甘願繳權,後退一步,這也是難以定論的

而劉皇帝,就要看看,劉暘究竟有沒有這個耐心。對劉暘,劉皇帝大體是滿意的,他的性格想法,有些不認同,但也並非不能接受。

大部分時候,劉皇帝都是確定劉暘能夠很好地繼承他創建的大漢帝國,但出於那深入骨髓的猜疑病症,他又總是忍不住要去折騰,去考驗,而目的是什麼,有時候劉皇帝自己都感到迷茫.

劉皇帝沉吟的表情,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可怕的。沒人陪伴,王著一個人待在下頭,則更不自安。在他有些無所適從之時,劉皇帝終於偏頭,把注意力放他身上,慢悠悠地問道:“關於朝廷人事調整,你有何感想?”

聞問,王著愣了下,兩眼中閃過迷惑,拱手道:“回陛下,臣無感想,只聽詔而行罷了!”

“蠢貨!”見狀聞言,劉皇帝卻忍不住怒罵了一句:“蠢材才無感想!朕看你這官越當越大,人卻是越活越回去了!財政司都管不好,還需沈義倫拾遺補缺,朕要你何用,大漢的財政使是擺設嗎?擺在檯面上,讓人笑話的嗎?”

這話說得可有些嚴重了,王著也腦袋一懵,兩腿一軟,跪下便請罪:“陛下,臣老邁昏聵,疏於職事,辜負陛下恕罪,請陛下責罰,只盼保重御體,不要以老臣之昏悖積怒置氣!”

聽王著這番話,劉皇帝面上的惱怒收斂了一些,盯着他,嘆道:“不論是在州縣,還是在道府,你幹得不是一直都很不錯嗎?爲何進京還朝,登堂拜相,反而無所作爲,一無是處?”

王著聞言,愣愣地道:“臣才淺德薄,能有今日的榮光,全仰陛下賞識提拔,臣之小才,難登大雅之堂,讓陛下失望了”

“江南道你都能管好,管不好一個財政司?”劉皇帝質問道。

王著沉默了下,面上還是那一臉敬畏的憨相,拱手道:“德不配位,於國於民不利,臣願退位讓賢!”

“國家職權,是你說讓就讓的嗎?”一聽這話,劉皇帝更加惱火了,甚至拍了下御案,滿臉的怒其不爭。

王著跪在御前,感受着皇帝的怒火,人也不禁哆嗦了下,深深地埋着頭:“陛下息怒!老臣聽從陛下意旨!”

繞來繞去,又繞回去了而見王著這一副“我躺平了”的模樣,劉皇帝眉頭不由得緊鎖起來,上一個給他這種感覺的,還是國舅李業。

而劉皇帝疑惑的是,王著雖然算不得什麼經天緯地的大才,但進士出身,才識還是很出衆的,過去的三十多年,在地方上時,也從來勤勤懇懇,做了很多實事,連初定的江南都能料理得當,恰恰是回京擔任財政使後,人就逐漸變了。

初時尚好,但近兩年來,人是越來越昏昧,的束手束腳,唯唯諾諾,已經向尸位素餐“進化”了,而這樣的變化,讓劉皇帝很是納罕,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看着此時的王著,劉皇帝真有種下詔把他也罷免的衝動,然而神聖剋制住了。要是一日之間,連罷三名宰相,那動靜可就太大了,說不準得被愚人當作發生政變了。

眼下,剛剛返回洛陽,朝廷上上下下,一堆的瑣碎麻煩,宋琪罷相已經能引起不少動盪了,就不要熱乎添油,再加麻煩了.

不過,對王著,劉皇帝還是難得地,多了幾分耐心:“朕只問你,這財政使,你能不能做好?”

聞問,王著竟然遲疑了下,方纔一臉肅重地稟道:“臣盡力!”

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48章 老皇帝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97章 新山陽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59章 亂情第58章 正面互懟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1章 叛軍勢蹙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421章 樑孝王第48章 耿崇美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772章 處置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7章 恩賞問題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68章 婚宴第314章 還京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80章 賞功第65章 制舉進展第85章 安心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84章 虛了第118章 蒲陰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68章 西縣第383章 敞開談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40章 潞州三傑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257章 龍舟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67章 又去一老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98章 追捕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章 乾祐滅佛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