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

開寶二十五年,初春。嵙

潘佑在陽翟縣已經待了快一個月了,就近督查陽翟最後一批土地的清量工作,與此同時,整個京畿道下,對權貴們所擁土地的清理,也陸續展開了。

各地的官府們開始賣力了,經過前面反覆的折騰,潘使君的權威終究是樹立起來,下面的官吏們還是保持着一顆敬畏之心,畢竟官帽子大多受其所制。

而各地的權貴們,也關注着陽翟的情況,當得知連党進這樣一個刺頭都服軟了,也都不再鬧騰,默默地分割着田產。

上元節剛過,只休息了一日的潘佑便坐不住了,叫上僚屬,帶着護衛,出巡陽翟。

春寒料峭,風冷氣寒,刮在臉上,格外讓人不適,順着潁水河谷巡視,沿河兩岸皆是大片的田土,地裡已經有不少農民埋頭翻鬆着土壤,爲春耕做着準備。

由於地勢平坦,陽翟的地大多被整理地方方正正的,比起那些地形複雜的地區,陽翟的土地清丈,在操作難度也要小很多。

放眼望去,大部分土地,都有明顯的分隔標準,田邊也插着一道道經由官府確認的木牌,上邊詳細記錄着田土所屬信息,這也是除地契之外的重要的憑證。嵙

在土地清丈的過程中,僅僅陽翟一地,爲製作足夠的木牌,便砍光了一座山頭的樹,境內木匠們倒藉此大賺一筆。

而這一道道木牌,在潘佑眼中,顯然就是他的政績建樹,是他的工作成果,是他努力的結果。春風雖寒,潘佑內心卻多了幾分火熱。

不過,在巡到潁水北岸的朱店鎮境內時,終究讓潘佑發現了一些問題。站在土崗之上,遙指遠處潁水河邊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潘佑表情冷漠,語氣嚴厲地問左右道:“行數裡地,爲何這一大片土地,沒有任何標記,莫非此鎮土地還未清查結束?”

聞問,跟在身邊的一名屬官遲疑了下,快速離開,去查問一番後,臉色凝重地返回,看着潘佑小心地答道:“回使君,此鎮土地,一部分已然清丈完畢,錄入籍冊!”

“一部分?”潘佑眉頭一皺,當即責問道:“那剩下的?爲何會留下這尾巴?”

“這......”屬官面露遲疑,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

見其表情,潘佑臉色愈厲,道:“這朱莊鎮有何特殊之處,值得爾等如此顧忌?”嵙

迎着潘佑壓迫的目光,屬官這才小心地稟道:“回使君,此鎮未曾清丈的土地,屬於楚國公府!”

“楚——”正欲發作的潘佑聲音一下子卡在了喉嚨裡,緩了緩,方纔臉色僵硬地問道:“楚公怎會在這小小的陽翟置有產業?”

屬官縮着脖子答道:“據說,楚國公府有經營藥材的生意,此鎮的土地,大多是藥田!下面的人,顧忌楚公的身份,因而一直未敢冒犯!”

“此前爲何不報我?”潘佑怒道。

“想來......想來.......”屬官想解釋什麼,但一時間似乎找不到合適的說辭。

擡眼看着陷入深思的潘佑,試探着問道:“使君,這楚公的土地,也要清查嗎?”

“自然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田土清查,概莫能外!”潘佑脫口而出。嵙

不過,話雖然放出來了,但緊接着,潘佑又嘆息着做出土地:“暫時先不要動,容我想想,再作區處!”

“是!”屬官明顯鬆了口氣。潘佑已經摸了不少老虎的屁股,但眼下碰到的,卻是真正要吃人的,實在碰不得,尤其在聖意不明的情況下。

遇到此事,潘佑也再無好心情了,擺了擺手,道:“今日就到此爲止吧,回縣城!”

“是!”

離開之時,一向意氣風發的潘使君,腳步已顯得有些沉重。

回到陽翟縣衙時,天色已然黯淡,潘佑的心情,也如這日暮之時籠罩在上空的陰雲一般,揮之不去。

京畿道的稅改工作,到此已然步進入正軌,最關鍵的土地問題,基本被攻克,接下來,只是一些水到渠成的事情,按照稅務新制去落實而已。嵙

這一路走下來,已經頂着壓力,觸碰了不少利益階層,走到如今這一步,有一些過去不曾注意,或者說刻意忽略的問題,終究擺到面前了。

不畏權貴,雷厲風行,是潘佑爲政的標誌。然而,有些問題卻也不是潘佑所能解決,有些壓力也非他所能承受。

他可以不把李守元放在眼裡,也敢把殺威棒打到黨家頭上,但面對皇子,涉及天家,他還是猶豫了。歸根結底,潘佑目前所擁權威,來自朝廷體制,而從本質上來講,是皇權賦予的。楚公劉曙自然不能代表皇權,但他畢竟是劉皇帝的兒子,是大漢的皇子。

稅制改革,說到底還是土地改革,而毋庸置疑的,天下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家,不提龍子龍孫、皇親國戚們擁有的地產,僅少府下轄田土莊園,便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否則,過去那麼多年,劉皇帝對皇子、大臣們有莊宅田土的賞賜,都來源於此,並且是九牛一毛。

全天下的土地,都要清查造冊,照章納稅,那皇家的呢?要不要查?要不要收稅?這個問題,潘佑沒辦法回答,眼下也沒人能給他一個答案。

當初,爲了清查京畿道官田、職田,潘佑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但當初的矛盾與壓力,比起此次,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爲了稅改,潘佑得罪了官僚,得罪了權貴,若是再把皇家得罪了,那......從來沒爲未來考慮過的潘佑,一時間竟有些驚魂。嵙

只是,潘佑畢竟是個性情剛烈、意志堅定的人,又不免思考,新制規定中,是涵蓋所有耕地的,並沒有把皇室田土單獨拎出來,按理說,皇家的土地也在改革範圍之內。

陛下或許會有所忽略,但朝廷諸公制定條文時,卻不可能無視這一條。思來想去,潘佑終是咬着牙,下定決心,要做,就做個徹底。

於是,一邊遣使飛馬報告政事堂此事情由的同時,潘佑於第二日,帶上僚屬,再赴朱莊鎮,在一干楚國公府職事詫異的目光中,下達了清丈田畝的政令,並且親自帶着人與工具參與到具體落實中。

當潘佑把手伸向楚國公府時,得知消息的人,驚訝者有之,敬佩者有之,當然,更多的還是幸災樂禍的,知道潘醜兒莽,但沒想到莽到這個地步,他真敢去摸一摸龍之逆鱗。

就連党進,在得知消息後,也不由從病榻上驚起,嘖嘖稱奇,讚歎不已。九皇子劉曙,党進自然是打過交道的,在其藥材生意上,黨家還多有幫襯,那可是個比他黨侯爺還要混的人。可想而知,聽聞此事,會是何等反應。

隨着潘佑在的動作,陽翟再度成爲了一個焦點,朝野共同關注。當然,隨着事情的發酵,潘佑這邊已經不再是重點,做都已經做了,相反,很多人都將目光投向朝廷,望向劉皇帝,看他是如何反應。

不少勳貴都抱有這樣的想法,陛下要查我們的地,逼我們繳稅,迫於您的權威,接受了,服軟了,但事情總要做得公道,總得服人吧。嵙

劉曙雖是皇子,但也是勳貴,也當一視同仁纔是。當然,就算區別對待,也沒什麼,只是那樣就別怪大夥說怪話了。

倘若劉曙的地納入計稅了,那其他天潢貴胄、皇親國戚呢?那少府管理的皇室田土呢?

隨着潘佑捅破那層窗戶紙,稅改終於改到劉皇帝自己頭上了......

()

.

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19章 幸西京第174章 帝崩第88章 童謠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38章 破寨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49章 邊情第247章 視察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341章 向錢看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16章 面試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47章 談話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27章 不允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31章 鳴沙匪第450章 落幕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16章 初夏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章 登聞鼓響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403章 抓起來!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3章 日常第85章 少壯派第125章 冬至宴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61章 北使南歸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5章 春闈第207章 還京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75章 按*不動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1章 請教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2章 “鄭州站”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401章 老郭威第7章 恩賞問題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47章 應對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