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

“贇哥兒,國事難寧,紛擾不休,而今皇室平輩之中,以你爲長,股肱貴胄,當爲天下表率。此番就鎮,兩州十數萬百姓都託付於你手,當施善政,養士民,撫人心,勿作侵害!”劉承祐將養兄劉承贇喚至御前,親自叮囑。

劉承贇才能不著,以皇親身份,任事于禁軍,爲護聖左廂都指揮使,在軍中素來也沒什麼威望,老實做人,規矩做事,無驕縱逾越之舉。爲人雖顯平庸,卻也還算是個本分的人,看起來並未太多心思。

與劉承祐交情不算深,此時聞其叮囑,很是恭敬地應下:“臣定然牢記官家教誨,不敢有片刻忘懷,到鎮之後,必嚴格遵從朝廷詔制。”

“兄有此心即可,那是邢洺百姓的福音。”劉承祐態度溫和道。

對於劉承贇往鎮邢州,劉承祐的要求並不高,心裡的底線便是,勿生是非即可。

招了下手,侍奉在側的張德鈞端着兩杯酒上前,劉承祐起身,親自拾起一杯,遞給劉承贇:“朕謹以此杯,爲兄餞行。”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劉承贇哈着腰,雙手鄭重地接過:“謝陛下。”

送走了劉承贇,劉承祐命人將河中府及其周邊的地區的輿圖拿來研究,對於河中那顆釘子,劉承祐已經有拔除之心了。這段時間以來,尤其是夏收之後,李守貞是越來越跳了,似乎已經按捺不住了。

同樣的餞行,在幾日前,劉承祐已經送過宋延渥了。因爲將姐夫“貶至”虎狼之地的緣故,姐姐永寧公主婦人心態,捨不得丈夫遠行,還進宮找劉承祐“理論”,被劉承祐稍顯嚴厲地打發掉了。

劉承祐與這個姐姐平日裡交流雖然不多,感情也不怎麼深,但還算謙和有禮。此番,“龍威”爆發,顯然將之嚇到了,哭哭啼啼地去仁明殿找太后李氏告狀訴苦。李氏深明大義,自沒有因爲其無理取鬧來給劉承祐添麻煩,只是輕言勸慰了一番。

隨着宋延渥與劉承贇的先後調離,伴隨着的是對東京職位的調整。京城巡檢之職,以武節都指揮使蓋萬繼任,將之調出了禁軍。而武節軍,又以前朝老將王全斌接任,由此牽扯出的,是一系列的人員升拔調動。藉着此機,將軍中年輕輩的中低層軍官升了升。

另外一條線,劉承贇所任護聖左廂都指揮使,由下屬左六軍都校郭崇威繼之,這也是名河東舊將,去歲有先鋒之功,率先入開封的漢將中就有他。

同時,藉着機會,劉承祐將兩個大舅哥也調了調,符昭信爲散員都虞侯,高懷德爲護聖軍都校,掌兵。

若不是因爲幽燕情勢不定,恐有戰事,劉承祐是打算將慕容延釗、羅彥瓌等舊部,調回東京在禁軍中統兵。彼等鎮戍冀中一線,已有一載的時間,履歷功勞上,沒有什麼問題。遷至禁軍,縱不爲高級將帥,稱號軍都虞侯抑或大軍廂主一級別,總歸是有資格的。

在這個過程中,軍隊的調整遷補上,此次是由樞密院牽頭,侍衛司輔助的。在人事調方面,樞密院權威漸樹,當然,這是在禁帥尚洪遷的主動配合下進行的。並且,此番職位調動,基本都有升拔,最差也是平調,將校滿意了,事情自然順利。

至於侍衛將帥們,是否會因爲權力的流失而心懷不滿。身爲統帥的尚洪遷都沒意見,其餘不在其位者,又豈會站出來當出頭鳥?

......

河中府,河東城。

近來氣氛越加微妙了,在李守貞累月的修繕下,城池越發堅固,夏收之後,轄下諸縣鎮錢糧都爲其集於城內。李守貞又將治下縣卒、鄉兵盡數召至府城中,與牙兵一道操練,到如今,城內已經有蒲軍兩萬卒。當然,良莠不齊,戰力如何,尚待檢驗。

節度府衙內,李守貞召集着一干親信,密議“大事”。

“看到了吧,縱使本帥斷了潼關的錢糧,朝廷仍舊不敢有異動,只敢發此文,做些不痛不癢的申飭!”李守貞跨坐在帥案上,環視一圈,呵呵笑了幾聲,有點得意地說道,意態驕狂。

在堂間,兩排坐着十來名文武,武將居多,看起來倒是濟濟一堂,只可惜,基本都是些無名之輩。其子李崇訓與和尚總倫分居兩首,看得出來,這和尚在李守貞這兒地位已遠逾文武。

“只可惜,小皇帝那般折騰,朝廷竟然還沒亂。”李守貞以一種失望的語氣感慨着。

到如今,李守貞在屬下面前,已經毫不掩飾其叛心了。

聞言,總倫在旁,捋着鬍鬚,言笑炎炎,說道:“劉漢得其國,乃恰逢其會,僥天之倖。故漢祖在朝一載而終,蓋因德行淺薄,難負社稷。而東京那少年天子,又有何才德,高居帝位,掌御天下?”

“入夏以來,先徐州饑饉,後黃河決口,再河北連月乾旱,又有青州蝗災,此皆漢天子無德,上天厭棄的警示。相較之下,河中則風調雨順,收穫豐盈,此乃明公氣運之所鍾啊......”

被總倫一通忽悠,李守貞眉開眼笑的:“如此說來,當真是上天都在襄助於本帥!”

從客觀的角度看,只會覺得李守貞愚不可及,彷彿被施了降智光環一般。但是,身處迷局之人,往往是看不清局勢,分不清情形的,更聽不進人言。在反叛的道路上,李守貞自我陶醉已深,並早沒了回頭之路。

至於自己是否會功成,那是一定的,李守貞很有自信。自信何來,除了總倫法師的術法推算之外,近來在李守貞身邊已經發生的不少“吉兆”了。

比如,三月的時候,龍門縣報,有民見,河鯉躍於龍門,河峽深處,有龍吟陣陣。

五月望,清晨,又有喜鵲落於節度府後宅枝頭,逗留盤旋,嘰喳“祝願”。

前不久,李守貞宴請麾下將校,酒醺,一時興起,遙指堂中所掛“虎舐掌圖”,說:“我若有非常之事,當中虎舌。”然後擡弓引弦瞄之,箭出,一發中的。

總之,大漢朝處水深火熱中,而河中府這裡風調雨順,祥兆不斷......

李守貞已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誰要敢戳破其美夢,恐怕第一時間爲其所噬。

而在場的河中府將校,都是一心一意跟隨李守貞?當然不是,李守貞還沒有那個能望。只是爲求富貴耳,漢廷立國未久,便逢大喪,幼主繼位,佔據的還是中原四戰之地,怎麼看都難守江山。

跟着李守貞,若是成功了,那便是開國功臣,若是失敗了,投降便是。這麼多年以來,多少“前輩”、“榜樣”在前,他們只是循舊路前進罷了。

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75章 軍略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74章 厚葬之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97章 怪圈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50章 落幕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7章 新政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9章 南國風起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052章 回京第71章 兵臨壽春第85章 少壯派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8章 侯益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69章 愛將第31章 首義三節度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779章 四王畢第104章 在真定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429章 向南!第84章 夏州降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8章 請願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04章 平息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88章 真實第99章 北巡結束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46章 流光園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459章 挫折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8章 下獄第118章 商賈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9章 獨眠孤館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755章 良平島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83章 抉擇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4章 大論第251章 壽國公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